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权倾大宋 >

第459章

权倾大宋-第459章

小说: 权倾大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按照钟离睿的意思,都统制也就是地位彻底弱化的都部署,既然都总管地位降低到不能再低程度,由各路文官兼差,副都总管逐渐边缘化厢军、厢军的统帅。

    就索性把统制官固定下来,用于禁军行营级别的大将,却不再另设单独衙门,而是由军都指挥使兼差。

    行营只设置都统制官一人,由军都指挥使兼差,没有都虞侯,哪个军的军主担任都统制,就沿用该军的都参军兼差行营都参军,虞候系统依然由都司虞候管辖。

    这样,大宋禁军战区指挥序列,形成侍军司、方面行营两级不固定战略指挥机构,军作为最高战术指挥单位,根据任务统辖旅镇作战,完全不同大宋初期的战时行营,它具有稳固的从属关系,比将兵法更进一步,还避免了机构臃肿的弊端。

    在王秀拾遗补缺的计划中,行营就相当于后世的方面军,平时组成行营的框架,设置行营都统制官、都参军等官职,更有从属的各军,完全能承担战略方向任务,不在会出现去年尴尬状况,面对金军的猛烈打击,侍军司下属各军太多,十二个军,两千里战线,北侍军都参军司无法进行协调作战的情况。

    整个北侍军四个行营,西侍军六个行营框架,完善了整个禁军作战体系。

    枢密都参军司不断地健全职责,逐渐成为全军最高辅助参议军机机构,还有侍卫水军陆续出港不提。

    单说在政治救济方面,欧阳澈在成都府路干的不错,两银法推行的势头很猛烈。虽说,是有反对的某些人,但那又能有什么阻力历朝历代的改良,哪有不触动既得利益的,哪怕王秀吸取了历代经验教训,推出最符合大多数人利益的改良,还不免会触及某些人利益。

    这也没有办法,王秀早就做好了应变准备,启用欧阳澈不能不说是大胆的决定。

    在当年的学生领袖中,陈东坚定执着,百折不挠,说白了是坚持传统认死理,适合担任清流领袖。

    钟离睿是机智敏捷,绝不把自己置于万劫不复境地,说白了是避凶趋吉,主管军机是上佳之选。

    欧阳澈却综合他们两者优点,眼光是非常敏锐,为人颇为灵活,也很有治世的才能,甚至率先向他投效。但是,多年来也有自己的坚持,那就是一切为了天下苍生谋利,任何手段都要建立在为民的目的上,这就是一个人的原则。

    什么样的人才,被选用在什么的位置,欧阳澈有坚持、有谋略,也有任性,注定是庶务官不二人选。

 864。第864章 两银法顺利试行

    不能不说,王秀让欧阳澈独当一面,的确是慧眼识才,连钟离睿也没有出知大镇,一跃成为节臣的机会,仅仅外放一任通判,任期还没有满,就被调回来救火。

    要知道短短八年时间,欧阳澈连大县经历也没有,一直在朝廷担任文学侍臣,就直接出镇成都府,还兼差成都府路漕司,引起的非议是极大的,伯乐没点气魄肯定不行。

    欧阳澈没有辜负王秀希望,他充分展现自己的才华,刚刚到任就树立自己的权威,从乡民和某恶霸入手,一阵眼花缭乱的手段,恩威兼济,顺藤摸瓜,打击了一批顽固的势力,却又恰当好处地收手,没有引起大的反弹,初步打开了路子。

    然后,并不急于大规模实行,而是从乡间小民的土地入手,让小民尝到甜头,毕竟取消了身丁钱,让人剩下一大笔钱,在生子添女就不用那冤枉钱。

    不要小看每年的那点钱,每个人乱七八糟加在一起,每年也有三百文,一家有几口人啊绝对是不菲的花销。

    循序渐进一段时间,他就突然爆发,公然宣布取消成都府路支移。这可是大事啊等于给了大家天大的好处,不要寻常人家惊喜万分,就是大户人家也乐在眉头。

    干嘛支移也很简单,那就是每年上缴的赋税,由官府说了算,给你指定上缴钱物送到某个地方。

    要说财货不定,钱粮两说,这里面的猫腻可就更大了,比方说农户种了庄稼,只能缴纳粮食,官府非得要你缴纳银钱,你还得拿粮食换钱去缴纳,粮食和钱转换间,猫腻可就出来了,不法粮商利用这段时间,大肆压低市价,吃亏的还是升斗小民。

    就算你是商人,有的是银钱不怕,那就好。你是粮商我让你缴纳丝绢,你是工坊主更好,那就缴纳粳米,反正是名目繁多,让人眼花缭乱。

    更过份的是,让你自己把缴纳的赋税送到指定的库房,有的需要缴纳到州治,还有北边的县,非得要送到南边的县,路途上车船脚力花销,绝不是小数目。

    就算你想你雇人雇车运着粮食去那就有点不太可能,沿途的公人能鸡蛋里剔骨头,就让你自个去不成。

    既然你去不成那就好办了,官府为你代劳了,只要你缴纳脚力钱、车马钱等等名目的费用,一切都不需要你麻烦,官府客客气气地为你上门服务。

    就这样玩,你缴纳价值一贯钱财的赋税,那就得付出一两官银,路途转运费用,本来要几百钱,那你还得额外给点茶水钱。哦,看是一贯钱等同一两官银,里面的猫腻更多,大宋通行货币并不是白银,你还得折算成铜钱或交子,银贵钱贱啊你又会被狠狠地刮一层油。

    可以说支移是正税外,最大的盘剥名目,比那些杂税还不得人心,民间屡屡有声音抗议,却任然被朝廷默许保留下来,因为它让朝廷多收入三层的钱这可是了不得的收入啊就算你民间绞尽脑汁去争斗,大宋朝廷最不缺的就是有理财头脑的精英,总的让人付出一定代价才行。

    所以,大宋自开国以来,能开源的官吏升迁最快,那是一边喊儒者不言利,一边拿着算盘与民争利。

    欧阳澈之所以敢取消支移,也是得到王秀支持的,否则,他天大本事也打不开局面,这件事等于获取各州县的人心,却被既得利益的地方胥吏阶层,恨到了骨子里。

    循序渐进的方式,相当于农村包围城市,最终联合各阶层给官僚胥吏阶层重重一击,最终在弹劾罢免两名知州,一名知县,斩杀二十余名胥吏后,才开始全路推行两银法。

    两银法的推出,朝廷除了保存主要物品买卖税收,还有财产继承的税赋,耗米、科配、大斗、预支等杂税一律取消,并没有过分触动多阶层利益,只是让官僚胥吏阶层,和部分隐藏田产的人不爽,但总体上并不算过分。

    当然,没有王秀的坚决支持,还有大宋社会经济的发展,两银法绝不可能实施,甚至不可能取消那些杂税。

    只因女真人的入侵,行朝用度太艰难了,天下承平时代都不会减少,更不要说南迁头几年的财政艰难,财政官员恨不得刮地三尺,不得不保留那些盘剥,以求取得发展的资金,当时王秀也保持沉默。

    如今,大宋行朝通过十年休养生息,四川,荆湖、江右再次形成三驾马车,无论是盐茶制度的改良,还是工矿业的发展,包括海商事业的迅猛发展,都给了朝廷充足的财富,太府、户部库每年都有大幅度增幅。

    也就是说,大宋朝廷有足够的钱财,也解决大部分问题,通过苛捐杂税筹集军费和发展资金的时代,已经即将结束,而且朝廷财政状况还会更好,不需要竭泽而渔的发展方式。

    如果说,大宋行朝的经济逐渐恢复,却没有达到王秀想要的水平,那也是不再需要盘剥生民,而是转移盘剥的对象,由国内转到四夷。

    值得一提的是,朝廷的大臣没有反对王秀的计划。

    也很容易理解,绝大多数大臣都喊着不与民争利,在财政状况日益改善情况下,他们也很乐意停下那些苛捐杂税,这是能博取好名声的事情,为何不去支持

    成都府路州县官员,也很少有人持有异议,按照常理来说,他们收到的损失最大,不要说那些苛捐杂税和盘剥,单单是支移一项,就让他们公私两面都有损失,却没有形成大规模的抵制,原因是很多的。

    其实,王秀给欧阳澈去了一封信,说的很明白无误,苛捐杂税和盘剥最得利的并非官员,而是那些州县的胥吏。相当多的钱财都进入他们的腰包,或是通过他们层层抵达上层,这才是一个隐形的既得利益阶层。

    对付这样的阶层,王秀早就做好准备,大宋经济状况的好转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在这种大环境下,任何的抵抗都是土鸡瓦狗。

 865。第865章 党项人的动静

    当然,小规模的战事还是有的,这也算是例行公事,大家你打打我,我再打打你,有利于保持健康的状态。  

    就算京西之战,西军投入六七万大军,还有金军对永兴军路的讨伐,他都调集兵马静观其变。

    究其根本原因,虽然是他向女真人示弱,却对这个新兴的强敌抱有警惕态度,具有强烈不信任感。毕竟,大宋朝廷是熟悉的敌人,他们之间相互了解,女真人却非常陌生。

    同样,夏的暧昧的态度,让金军大帅非常不满,当年兀室建议吴乞买,不能相信党项人,认为夏盟不可信,一旦有机会,要狠狠打压党项人。

    在这种关系下,李乾顺更不可能相信女真人,而且还趁火打劫,利用女真人主力南下纠缠脱不开身,派大将李良辅聚兵二十万人,要求女真划分东北边地。

    这一手玩的端地毒辣,金军边军和汪古部根本无力支撑,再说惹急了党项人也不妥,当想的铁鹞子名不虚传啊

    再说,金军主力战马多是来自凉州牧马,甲骑具装对马要求很高,草原上的战马显然不适合,只有河曲马能耐得住,一旦真的交恶深了,对女真人也很不利。

    夏军是败了几次,但战斗力让女真大帅深刻,他们不敢有任何大意,更不愿意几条战线同时开战,更紧迫的是剿灭契丹残部,还需要党项人的支持。

    不仅是党项高层对女真不信任,连中下层也对女真人没有太多好感。夏立国已久,在心理上已经将宋、辽、夏三国看成古之三国鼎立,日承汉化、国有汉制,潜意识中认为宋是衣冠大乘正宗,夏也是黄帝后裔,为汉之分支旁宗。

    女真人是什么东西不过是契丹国内小小蛮荒部族,与禽兽无异。

    有时候,文化的认同与偏见很有趣,宋视夏为蛮夷生番,夏却自以为中华旁支,视金为胡虏杂种。

    最终,因女真人力量不足,无力对夏发动全面战争,更何况政府草原各部落,还需要党项人帮助,只有答应李乾顺要求。

    实际上,李乾顺是谨慎不假,却没有放弃收复横山,窥视关中的野心。他表面上尊金尊号,利用大宋西军东进时机,展开一系列小动作,每次万人左右,不大不小,尽可能蚕食,趁机把沿边战略据点夺回来。

    应该是王秀的出现,西军虽然遭受重大损失,西军留守部队成功守住横山大部,并掌握了战略要地三源地,对党项人的战略态势,仍然是进攻状态。

    随着西侍军、北侍军编练逐渐完成,大宋国力得到长足发展,以曲端为首的西侍军将帅,不再满足支援北侍军,防御党项人进攻,要求朝廷采取积极地手段,并以实际行动给党项人回应,陆续发动十余次小规模攻势。

    就在三源地,位于左厢军司的嘉宁军司与靖塞军司间,曲端调集人力物力,快速修建平羌城,作为进攻基地。

    平羌城由主城和四方堡城组成,依山旁水内外相叠,两侧山寨林立,构成一道攻防兼备的防御体系,囤积大量的甲仗粮草,形成东线大型军事据点。

    一旦有了需要,宋军主力可以四面汇集,迅速构成行营兵马,对兴庆形成威慑。

    平羌城的修建,意图是非常明显的,也不是党项人所能容忍,他们完全可以理解成,大宋开始腾出手来。

    李乾顺是气愤交加,他的身子骨大不如前,绝不能容忍大宋的咄咄逼人。

    随着大宋国力不断发展,他甚至有点后悔,当初就应该趁着女真人南征,大胆地实施南下,或许可以拿下关中。可惜,事实不容假设,他没有办法改变。

    尽管,大宋仍然保持克制,甚至榷场贸易也非常正常,但军事部署却是实实在在的,他必须要有所反应,拔除威胁党项人生存的不利因素。

    没有人是傻瓜,任谁都明白,大宋国力强盛到一定程度,陕西缘边军事部署完毕,那就是图穷匕首见的时候。

    关于大宋可能的军事侵犯,党项各部大族长,也有清醒地认识,李乾顺召集的军事会议,得到大多数将帅支持。

    女真人也暗中支持,兀术派出张启元出使夏,意图让李乾顺对宋用兵。

    张启元投奔女真人,得到了重用,女真郎主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