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权倾大宋 >

第414章

权倾大宋-第414章

小说: 权倾大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次的事太大了,他已经站到前台,绝对是不死不休的结局,没有任何退路可言,只能硬着头皮走下去。

    “大王,下步就应该大王出面了。”他自然要利用赵构的影响力,大宋硕果仅存的藩王,不充分利用起来岂不可惜。

    再说,他也在权衡利弊,当今赵官家并非良主,却容易被利用,赵构却是人老成精,二者之间要选择是显而易见的。

    赵构有点犹豫,张启元这厮太坑人了,他本意是躲在幕后看戏,哪想着被顶到前台,那可是不死不休的怨恨。

    他还没有傻到孤注一掷,不免干笑两声,玩味地道:“子初,我能做些什么”

    “王秀经营多年,门生故旧不计其数,唐大人请郡在即,他有挟持议和的筹码,不用亲王指证,恐怕无法让他伏法。”张启元狠厉地道,直接把赵构当成利剑。

    赵构打个冷战,张启元真要出狠招,把他推到最前面,那是和王秀打对对胡,这不是害人吗

    俗话说杀敌一千,自伤八百,就算能拿下王秀,估计他也会被有心人趁机招,失去他想得到的一切。

    考虑再三,还是慢悠悠地道:“还不到那时候,我再出面也无济于事,此事是捕风捉影,恐怕很难压倒王秀。”

    张启元见赵构不上钩,不由地暗骂混账,既想吃大头又不出力,天下哪有这等好事看来,赵构做了那么多年太平藩王,锐气丧尽了自己还需好好谋划。

    “大人,如今是箭在弦上,绝不能让王秀反过劲来。”

    赵构沉默半响,淡淡地道:“到现在为止,一切都是捕风捉影,并不足以让王秀伤筋动骨。”

    “大王放心,宫禁是捕风捉影不假,但有件事却是实在的,只要操作得当,王秀就无所遁形,一切都不得不承受。”张启元信誓旦旦地道。

    赵构压根没有相信,他警惕地看着张启元,试探着道:“你就那么有把握”

    “大王放心,只要事发时大王挺身而出,王秀就是想闹腾,也力所不能及了。”张启元双目闪过一道狠厉。

    就在张启元和赵构密谋时,王秀却在别院和赵福金在一起,他们并没有休息,而是对面相守,相反赵福金俏脸惨白。

    “侍制虽说绝口不提,但我能感觉到他绝对知道,你可曾想好了”王秀看着赵福金,神色是那么的镇定。

    “该死的女真虏人,难道他们就不放过一个弱女子十四哥也真是,难道就那么怕吗”赵福金多年的沉寂,性格温柔许多,但作为赵佶掌上明珠的皇家女,她还是有脾气的。

    她深深眷恋王秀,绝不希望有任何意外发生,但蔡鞗毕竟是她的丈夫,当年对王秀的朦胧被掐断,她也就顺理成章嫁给蔡家,蔡鞗也是一表人才,她也就安心做了蔡家的娘子。

    自从跟随了王秀,让她安下心思,做个半隐的小女人,在王秀的羽翼下安度一生,却心想事不成。

    蔡鞗的回归肯定有阴谋,回来后却引而不发,又让她从心底看不起,作为男人就应该有担当。不能保护自己的女人,或许还有情可原,明知道自己女人在别人那里,竟然不闻不问,那还能叫男人

    王秀目光复杂,他知道赵福金有心结,但他绝无让贤的心思,早就做好必要时让蔡鞗病故的准备。但是,他必须让赵福金过了这道坎,不然他也不会心安。

    “是否要见上一面”

    赵福金惊讶地看着王秀,良久,却艰涩地摇了摇头,低声道:“还是不要了,官人不要伤害十四哥,给他一场富贵就是,妾身也就没有牵挂。”

    王秀点了点头,就是赵福金不说,只要蔡鞗有眼色,富贵肯定是少不了的,何况他还有需要蔡鞗的地方,不由地笑道:“娘子放心,我知道该怎样去做。”

    “官人,外面传言越发厉害,不知官人怎样应对,要不要我们。。”赵福金柔和地看着王秀,眸子里充满了关切。

    “小事一桩,不值一提,你现在是刘夫人,而不是大长公主。”王秀呵呵一笑,一脸的不在乎,既然赵福金态度坚决,他的危机就渡过了一半。

    。。。

 769。第769章 黑手隐现

    赵福金却黛眉微蹙,低声道:“月姐也说了,如果需要她时,是可以回到大内的。 ”

    王秀眼前一亮,旋即黯淡下来,林月姐为了他,宁愿回到深宫了此残生,他还不能为她们提供保护,还叫男人当下沉声道:“连你们也护不住,我还不如直接出海算了,我就不过去看她了,让她不要起别样心思。”

    “官人要怎样千万不要出事”赵福金花容失色,生怕王秀做出过激的事情。

    “放心,只要你坚持是刘夫人,无论在何时何地,我就立于不败之地。”王秀笑咪咪地道。

    “官人放心,妾身明白。”赵福金很郑重地颔首。

    朝廷对小报的调查仅限于两府重臣,还有少数几名具体办案人,张启元亲自操刀上阵,目标直接对准了王秀。

    知情人哪个不明白,张启元在磨刀子,那么多年的恩怨,就在一起爆发了,王秀恐怕有点悬了。

    不能不说,某些人还是心存犹豫的,王秀引领者整个行朝,走出了失败的雾霾,整个天下一片欣欣向荣。

    各项新政被证明在路一级行之有效,很快就要在天下推行,很多人都能成为既得利益者,哪想到出了这场子破事,实在出人意料之外。

    大家多是相信王秀和朱琏,又不明不白的关系,人之常情嘛又不是没出过这档子破事,却对赵柔嘉是王秀女儿呲之以鼻,简直是羞辱大家的智商。

    还是那句话,你认为大家都是傻子,大内宫禁又那么好出入不要说别的,殿前司那帮班直就能废了你。

    再说了,当年的王秀就是一寒门士子,朱琏却是节度家的小娘子,两人身份地位不可同日而语,人生跟没有没有交集的地方。要是硬说王秀和朱琏认识,也就是在上阳宫,那时珠联已经怀了太子,再往前追溯,王秀是发解的贡举人,是陈州第一不假,却哪有机会和朱琏相识还要相知。

    所以,大家对长公主是王秀女的说法,那时嗤之以鼻,反倒是对宰相和太后那点事,颇为感兴趣。

    “文实,张通古很难对付,能让他让了一大步,实在是难得。”李纲看着脸色有些憔悴的王秀,心情是非常复杂的。王秀的能力有目共睹,随着张启元主持调查,风向渐渐不利于王秀,民间对王秀和朱琏生女,传的越发的离去,让他非常担忧流言去向。

    “李大人放心,张通古玩不起花样,他还得遵循在下的法子,一步步给我退回来。”王秀看着李纲真诚地目光,也报以善意地微笑,他并非被盟好累的,私事就让他分不了多少心了。

    李纲点了点头,却不知如何去说。要放在平时,他必然大笑着赞誉,今天却只能化作一声长叹。

    唐格的心情也是复杂的,北方战事的势力,两府必须要有说法,李纲是知枢密院事不假,但并没有受命节制战事,一切都是张启元指挥,必然担负责任,他也跑不了的。

    他可是旁观者清,张启元近来上蹿下跳忙的不亦乐乎,无外乎要摆脱困境罢了,王秀就是个引子。

    不过,他可悲地认识到,自己作为首相的日子恐怕不多了,无论谁指挥这场战事,他都不能摆脱责任,他也下了决心,不能让李纲、朱胜非、谭世绩等人有事,他们几人在士人的评价中,名声是在他之上的。

    当年,要是没有主和的名头,恐怕他也不会有今天尴尬,朝野要他请辞的呼声,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唐相公谋和,不利朝廷守御边地,说起来很可笑,却像当年王旦说南人不可为相一样,是绝对可笑的正确。

    诚然,他有制衡王秀的意思,也有他自己的无奈,但王秀被卷入漩涡,也不是他愿意看到的。他可以防范王秀,甚至权衡利弊,以自己的下台保住李纲等人,来对抗王秀的权势,却无法接受王秀可能的负罪。

    没有人比他们核心人物了解朝野变化,一切的一切都因为有了王秀,坚定不移地推行新政,才有了朝廷扬眉吐气的今天,任谁都明白,王秀是帝国的实际掌舵人。

    尽管北方战事不利,但那又不关王秀的事,要是放在以前,恐怕金军早就过了大河,浩浩荡荡地向淮上挺进。

    一句话,他必须要制衡防范王秀,却绝不想让王秀倒台。

    “文实,看来再过两天就能达成盟约,到时候朝廷要好好举办庆典。”他语气格外的复杂。

    王秀看了眼唐格、李纲,能感觉他们的好意,斗而不破,损而不失,才是为政者最高境界,张启元的破釜沉舟,他从心底瞧不上,张家二哥昏了头。

    两人的意思也非常明确,在为他脱困。

    张启元并没有把小报放在心上,是他放出了谣言,也把尾巴给清理了,关键的目光放在王秀和朱琏的关系上,而且又有了新的依仗,恰恰陈九给他带来好消息。

    他在府邸中秘密会见一个人,还是一个面无须髯的宦官,口气一点也不客气地道:“都给我招了,给你一条生路。”

    宦官瞥了眼张启元,冷冷一笑道:“大人说给就给,是不是有点过了”

    “呵呵。”张启元目光犀利,盯着那宦官,阴森地道:“我就不明白,你是玉阳宫的人,说起来也是张泉信任的人,为何会没有头脑传出那么大的事,难道不怕被查出来无论对错,你都逃不过一劫”

    “这个,大人不需要知道,在下之所以主动露面,就是要和大人做笔交易。”宦官平静地看着张启元,似乎吃定了对方,一点也没有恐惧。

    张启元眉头微蹙,就在昨天,陈九匆匆而来禀报,有人要跟他见面,就是为了王秀和朱琏的事情,他立即敏锐地察觉,自己打开了突破口,一直不为人知的泄密人现身了。

    却没有想到此人很冷静,跟他坐地起价哦,当真有些可笑,冷冷地道:“说来听听。”

    。。。

 770。第770章 士人的矛盾

    “王相公势大,在下不过际遇偶然发现端倪,想要安稳度日,只能扳倒了王相公才有可能。 ”宦官笑咪咪地看着张启元,一脸惶恐神色也没有,继续道:“在下希望张大人周全,能够投身福宁殿,才能出面作证。”

    “竟然不在乎钱财,你好大胆子啊”张启元冷冷地看着宦官,此人脸色坦然,目地绝不简单,是个死士。

    “大人认为,在下的了钱财,还能有命吗”宦官一脸的不屑道。

    张启元眉头一挑,并没有否认,大宋自开国以来对待文臣,那是极尽的优容,除了赵桓秘密宰了几个,历代天子就没有杀过文臣,最多就是荆棘三千里,那是非常严重了。

    但是,政治斗争是非常残酷的,宦官就是天子家的奴臣,他们和文官没有任何可比性,生死全在别人一念之间,如果说天子不敢迫害文官,连赵桓也是派人暗杀,那杀宦官就是分分钟钟,就算得了钱财又有何用

    能够想到在天子身边的好处,算是危局中最稳妥的了,至少有回旋的余地,很不错的想法,似乎又有点诡异。

    “你很聪明,也很有自知之明,我可以答应你周旋,但要看官家的意思。”

    “那就多谢张大人了。”宦官笑呵呵地拱手道。

    “嗯,各取所需,无需道谢,现在我想知道你为何要散布所见所闻,”张启元笑眯眯地道。

    “在下必然会说,张大人终究会明白。”

    张启元看了眼宦官,此人不简单啊到底是出于何种目的他也看不出来。要说打击张泉上位,那也不合情理,你把太后牵连进来,还混个屁啊再想别的目地,也是两头不讨好,让他有点匪夷所思。

    但是,绝好的机会不能放弃,生死是人家的事,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他只要把王秀和朱琏私通坐实,至于赵柔嘉是王秀女儿,那只是他的怀疑,一件事就足够了。

    宰相夜半出入玉阳宫,无论如何都能让王秀身败名裂。

    “那就收拾一下,我带你入宫面圣。”

    就在当天,张通古出奇地没有过分争辩,双方逐步达成了初步共识,却引发一阵浪潮。

    “虏人劳师无功,屡屡被王师挫败河上,今天下大势刚刚逆转,朝廷诸公应操训兵马、伺机北伐,岂又能偷安江东,以上国之势屈从蛮夷小邦,此必为士人指为丧心病狂,遗臭万世,还望陛下三思。”

    校书郎兼史馆校勘范如圭上奏,指出朝廷并没有趁机索要利益,气愤地上书反对,要求对金采取强硬政策。

    出人意料的是,赵谌在崇政殿,当着两府大臣的面召见范如圭,令内侍宣读了奏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