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权倾大宋 >

第401章

权倾大宋-第401章

小说: 权倾大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741。第741章 蔡易的诚恳

    要知道朝廷恢复了元丰和正和时代的俸禄,员外郎每月都有禄米二十石,他们本就吃不完。

    再加上经营所得的钱财,拿出不易保存的禄米得名声,还不占用自家的仓储,简直是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蔡易本就是大家族,那么多年由银行帮助理财,他又隐隐是蔡家的家主,家族光大福船就有三艘,蔡家是日进斗金啊可见这厮活的比较坦诚,不像某些人还要立牌坊。

    “我看到的是你要小心,公使钱可不是好动的,别看现在厘清官职,消减衙门阻力并不算大,大家还能接受。一旦动了公使钱,你就捅了马蜂窝,连沈识之也不看好,还是谨慎点好。”蔡易也不是当年的纨绔,那么多年的历练早就滑头了,他并非睿智之士,看问题也颇为透彻。

    王秀深以为然,官制革新三大要点、两大难题,最难的就是公使钱,那是向整个官僚体系挑战,这可不是闹着玩的,他可是看出来了,连李纲也不能免俗。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你的办法你发挺不错的,衙门里掌控公使钱,要比发到个人手中强多了。”蔡易笑嘻嘻地道,他的公使钱是不少,但和王秀的友谊相比,却又不算什么。

    “你有好办法”王秀考虑的不仅是公使钱衙门化,还有官吏不得经商,那又是一场轩然大波,铁定的难以推行。所以,他很鼓励官员把钱进行投资,而不是其家族涉及商业。

    官商化,只能加速官员的,导致家国快速衰亡。诚然,官商的结合是必然,每个国家都不可避免,但那是官商分离的结合,并非官商一体话。

    “一点办法也没有,嗯,应该是难如登天。”

    王秀相信蔡易的真诚,他也明白其中的艰辛,却不准备放弃。他可以看着官吏投资,有钱大家赚才好,又不是不正当的收入,你可以限制大臣经商,却不能不让人家投资,但公使钱归公绝不让步,这是原则性问题。

    不过,公使钱倒是能步步操作,并不是朝夕可以完成的,迎接赵桓回朝可是大事,也是他来蔡易府邸的目地,犹豫再三才道:“易之,我看你对太上语焉不详,却不知为何”

    蔡易怪异地瞥了眼王秀,切牙笑道:“你我兄弟还要拐弯抹角,文实兄实在太见外了”

    王秀一怔,旋即感到蔡易的善意,他不由地失笑道:“那你看怎么办才好”

    “区区一个太上,迎接回来又能怎样难不保那些居心叵测人痴心妄想,加剧朝野的不稳定。”蔡易撇撇嘴,对赵桓没有半点尊敬。

    王秀默默颔首,蔡易的意思非常明确,并不赞同迎回赵桓,理由也是从大局考虑,非常之冠冕堂皇。

    不能不说,蔡易给出的理由很有道理,让他想到曾经历史上的赵构,宇文虚中、岳飞等人的死,并非没有道理,是想你把赵桓搞回来,那可是正统的天子,做个太上也行,但天上日久难不保有人起心思,这是取乱之道。

    要真有人想利益最大化,谋划拥立赵桓入宫黄袍加身,就算赵桓谨小慎微,到时候也不得不“勉强笑纳”了

    亡国之君最好的结局,那就是老老实实度过残生,如果能遇到赵家兄弟那种人,自己再本分一点,别那么多牢骚话,估计能安享晚年。

    “现在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文实自己拿主意。”蔡易也是滑头,那么大的事,他绝不敢轻易发表深层次建议。

    “蔡驸马也在其中啊”王秀语带双关地道。

    “尽人事,听天由命。”蔡易怔了怔,非常寂落地一叹。

    “驸马跟随太上北狩,如今已经近十年,如果能回来固然是好。”王秀有点心虚,赵福金可是妥妥地做了他的金丝雀,要是蔡鞗真回来了,该如何是好难道要拱手让出显然是不可能的。

    “叔父有福能回归固然好,也算是安享晚年了”蔡易何尝不想家人回归,但他也有大局观,赵桓的回归只能加剧朝局动荡,他不能不防啊

    其实,他很想说如果能劫持南下,路途中有很多好机会,彻底解决问题甚至在营救过程中,也是最佳的时机。

    但是,他不能说出口,一切要看王秀的决定,王秀不可能想不到这一层。

    那么多年来,他蔡家的利益已经和王秀捆绑,几乎到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程度。沈默和王秀的关系,范宗尹和王秀的关系,他和王秀的关系是截然不同的,王秀救他于为难,蔡家有今天的兴盛,让他无法做出悖逆王秀的举动,一切只能支持王秀。

    最重要的是,别人都是有资本和王秀搭上关系,又有相对的**性,他是危难中被王秀拯救,依附程度大的多。

    “如果能够营救出太上,倒是就可以冒险,我已经发出官塘,让北方机速使臣伺机决断。”王秀慢悠悠地道。

    “文实兄,你可要考虑好了,一步错步步错,家国大业为重。”蔡易语重心长地道,语气中隐隐有彻底解决问题的意思。

    王秀对蔡易更亲厚一层,能说到这个层面,绝对是铁哥们了。无论是李纲还是张启元,他们的目光都在盯着,有任何的纰漏,都无法逃脱他们眼睛。

    当他从蔡易府邸出来回家,刚到家门口却建议对车马,显然是宫中的,更巧的是张启元面带笑容地站在一旁,显然是来找自己的。

    “文实兄,让我好等啊”张启元见王秀下马迎过来,笑咪咪地拱手见礼。

    “子初兄真是稀客,还请里面说话。”王秀显得非常高兴,不知道的还以为两人是至交好友。

    不过,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还真是知己,从商水道今天的争斗,张启元绝对是优秀的朋友,几乎是打不到的小强。当然,也就是这个不杀文人的时代,换成别的时候,恐怕他们的斗争,又会以另一种形式出现。

    “请。”张启元本就有事,一点也不客气。

    。。。

 742。第742章 南海好局势

    刚进了府邸大门,张启元就笑眯眯地道:“看来楚国长公主和你家大姐倒是有缘,难得见公主出宫,竟然来找你家的姐玩耍。 ”

    王秀看了眼庭院里的宫人,撇撇嘴道:“也是他们的缘分,不过这阵仗实在太大了,娘娘也不约束一二。”

    “呵呵,公主出行阵仗不大怎么能行”张启元一肚子怨气,他的妻子还在北方,近年是纳了一房正妾,买了三个侍妾,却一直没有正式的夫人,过着某种名义上的孤单生活。

    如今,他不断积累资历和名望,几乎不太需要韩家助力,但没有确切的韩氏生死消息,他也没纳正室夫人,小妾不过是随手招呼的女子,在士大夫眼中就是个玩物,你只要心存夫人那就是美德,被士人所赞誉品德高洁。

    纵然又有了两个儿子,但他没有纳正室夫人的清誉,在士林传的很火,让别人认为他诚恳念旧,绝对是值得交往。

    王秀对张启元的做法无可厚非,也没有看不上的意思,这种掩耳盗铃的生活,放在后世那就是笑话。只是无论人家是有意无意,都不管他的鸟事。

    不过,他并没有高看张启元,通过陆贞娘就明白这厮是什么鸟,话又说回来了,男人嘛几乎都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不外乎名利财帛美色,大家的志向不同罢了。

    他不也是私藏了大长公主和太上嫔妃,不也是支持王卿苧做大生意,王纪百货何止百货,早就是工商业的巨头。

    更何况他和太后的关系,也无法对张启元苛求什么,天下乌鸦一般黑,就看你黑的好不好看,乌鸦打扮好了,那就是三足金乌。

    “子初兄请,随他们玩耍去,咱们去书房品茶。”王秀见王卿苧、友琴莫言陪着赵柔嘉出来,还带着蹦蹦跳跳地王新真,那浩浩荡荡地势头,显然是要进宫。

    “哥哥,张二哥。”友琴莫言见王秀陪着张启元,急忙走了过来,她是不太待见张启元,却不能失去礼节。

    “这是要进宫”王秀随意一问。

    “正是,要不,我就不去了。”友琴莫言看了眼张启元,似乎欲言又止。

    此时,张启元依然笑咪咪地,但他的眼中却有震撼性地惊讶,目光从赵柔嘉脸上转到王秀身上。

    河北依然没有动静,北侍军陆续投入近两万人,分别进驻河北南部的各关防,谨慎地向北试探。

    王渊也没有投入太多兵力,他也不是傻瓜,两万人不少了,在注定无法取胜的战场上,傻子才会下本钱。

    兀术也没有动静,金军是完全集结不假,而是散布在山前各地操练,甚至有部队深入汪古部。但是,他们依然在等待机会,给宋军充足布防的时间。

    一切都是那么静悄悄,仿佛就是恰如其分。

    时间就那么一点点过去,季风仍然没有转变,但来自南海的官塘却到了广南西路,通过驿站以金字牌火速送入行在。其实,大福船也并不一定需要季风,那经过改良的车轮战船和转运船,完全可以顶风而上,前提是你的人力足够。

    再说,航道不仅是一条,也可以经过占城和交趾的外海,一路北上到广南西路沿海,两个小国也不会随意截杀,毕竟是大宋朝廷的武装船只,他们和大宋是陆地接壤,没有让人疯狂的利益,那是绝对不会为官塘干出傻事。

    博望军发生的规模不算小的战役,让行朝得到准确的判断,南海的形势逐渐清晰起来。

    就在高堪快要坚持不住时,李长昇的远征船队及时地到达,又是一场艰苦卓越的战斗,三佛齐那些乌合之众,在宋军庞大的舰队面前,再也无力夺取港口。

    李长昇不愧是一员骁将,他立即整编部队,把下船的南迁移民和囚犯组织起来,配备精良的甲仗,让他们联合侍卫水军各部反击,在博望军的云涧北城打了一仗。

    三战三捷,打的三佛齐几万大军溃不成军,几乎是全军覆没,那些正在观望的部族,立即组织起来协助宋军,名头是很响亮的,愿助天朝剿灭叛逆。

    这些墙头草的实力并不大,甚至入不了三佛齐王室的眼,但那都是汇集在博望军周边的小部族。

    平时,还要供应给三佛齐大军粮草,救济病患伤员,这啊拥护大宋行朝了,三佛齐大军顿时断了饭锅子,要是不失败那才是怪事。

    就这样简单扩大了沿海据点,几乎扩展两个陈州的面积,民众也逐渐分散定居,给了朝廷许诺的土地、耕牛等。

    这场大胜仗还得到不少的钢铁和奴隶,却失去很多耕牛,那些没有得到耕牛的移民,却得到铜铁补偿,每家还分了强壮的奴隶。他们可以用铜铁和奴隶,好周边小部落换取耕牛,还有那些生活的用具。

    官塘中,李长昇提出朝廷再派大军,组织对三佛齐的征伐,并声称三佛齐国主否认袭击博望军,是那些领主大将眼馋财富私自行动,正好可以借机进行征伐。

    不过,除了获得海商们的拥护,朝野上下并没有掀起多大的风浪。相比北方的战事,南海还不如士人眼界。

    对海商们来说,大宋在南海初战的胜利,意味着风平浪静,再也不要被三佛齐盘剥,缴纳沉重的关税了,商品的价格只要不掉,可想而知其中的巨额利润。

    虽然,两府对博望军战事给予很高评价,并开始认真讨论主力大军征讨不臣。但是,在很多士大夫眼中,不过是一场无足轻重的小事,三佛齐是就是跳梁小丑,根本值不值得他们去关注,除了每次投资的汇报,甚至不想去听。

    什么两府开始讨论出动大军南征,这不扯淡嘛杀鸡焉用牛刀。

    李长昇不是率船护卫数万人去了吗怎么还镇压不了那些蛮夷

    用大宋朝廷神臂弓、远程抛石机、火器射杀土著,那也算是本事啊有那能耐你去打河东拿燕山多好。你再不济打打叛羌也行,欺负南海蛮算什么鸟本领。

    。。。

 743。第743章 南征的刍议

    就在大家议论纷纷,甚至漠然视之时,王秀借机抛出了重磅炸弹,引起了朝野一片哗然。

    他的上书直白露骨地表示,为保护商船航道和海外货物集散地,不再受三佛齐等蛮国的侵扰,避免商人遭到小国设关欺压,要求朝廷正式启动南征预案。

    他又援引仁德太烂,以至于女真祸起萧墙的教训,阐明大宋行朝必须征伐南海,震慑宵小,并再瀚海诸国建立一连窜据点,形成以海船为牵引的海外军州,组成大宋行朝的海外根据地,形成可攻可守的稳固要塞。

    如果,哪个藩国敢违背大宋行朝的意图,或是有叛逆的举动,大宋的海外军州可以相互支援,利用海船把各军州力量汇集,或直接镇压威慑,或在朝廷大军来之前,控制事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