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权倾大宋 >

第321章

权倾大宋-第321章

小说: 权倾大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人,我们怎么知道官府要不要。”

    言下之意,王秀非常明白,这些商人也不是傻瓜,我千辛万苦拿了书籍来,你说有了或是不符合要求。转头再讹诈过去,那时哭都没有泪。他爽朗地笑了。爽快地道:“各位放心,官府会公布所要书目,更不会无辜讹诈,但你们只有一次机会,还需要珍惜才是。”

    机会均等,大家只有一次机会,但这些人也够兴奋的,回去一趟低价买回书籍,才能有几个钱。最多装十几个箱子,而满船的货物才是财富,能免去多少税赋啊想想他们都要笑了,殊不知他们眼里的财富,在王秀眼里一文不值,相反那些不值钱的书册,才是价值连城的财富。

    他们并不知道。今天贪图短期利益,会给大宋行朝带来怎样的变化。如果,他们知道未来的一天,他们的祖国被大宋铁骑肆意蹂躏,城关在匪夷所思火器打击下,一座又一座地丢失。传统的宗教逐渐灭绝,华夏的儒道文化占据统治地位,恐怕会非常后悔今天的决定。

    当然,王秀并不是看重书籍的价值,而是要贯穿东西文化,把西方古典科学体系拿过来,构建东方的科学体系。而不是单纯地发展技术。

    “文实,蛮夷书籍能有何用竟然要减免税赋为代价。”王昂很不以为然,难道蛮夷的书,能够和诸夏圣贤相提并论这也太扯淡了。

    “娘娘和官家要采万家充实皇家库藏,我也是奉命行事。再说,夷人是不如中国学问,但他们也有一技之长,海纳百川为我所用,正是我泱泱天朝的胸襟。”王秀索性撒个谎,你王昂总不能去问朱琏是不是站在天朝道德的制高点,也不是别人所能驳斥的。

    “在下还有一点私心,玉泉山书院开办在即,正要设有通事斋,正好翻译诸夷文献,然后印刷成书,供学者研究,也算培养人才。”

    王昂慢慢点头,也算是认可了,既然是培养通事,拿外邦书籍也算无可厚非,贸易往来繁盛,总需要林林总总各方面人才,翻译书册是最佳途径。

    下面,商人开始逐一竞价,当吴宣走到案边,犹豫着倒是如何填写时,宗良用极轻的声音道:“就高填写,不要害怕。”

    “多谢世兄。”吴宣臣愣了愣,立即明白王秀给吴家天大的面子,再不知道该怎么做,那简直就是天大的傻瓜,兴奋地添上紫溪盐场,高高的一笔划下。

    随着报价被宣读出来,王昂一阵子无名怒火,平时请这些人出钱救济贫苦,或是平价购买常平储粮,这群人哪个不叫天价似的哭穷,哪个不竭力逃避税赋,整个跟要饭的一样。

    这回真好了,盐茶奇货可居,倒是出手阔绰,动紥万贯,没有半点犹豫,真是该杀的奸商。

    王秀以区区数年租让,不费朝廷一文钱,让这帮人趋之若鸿,可劲地给官府送钱,可以预料,仅仅首批预付款项,就能达到七八十万贯。人家辛辛苦苦治理地方,一个顶级大州年税赋也就是百余万,王秀轻松搞定,还是首付款,真是没天理啊

    “兴叔兄,盐茶铜铁完全让民间经营,朝廷只要监督,未尝不是好事。商人重利不假,但他们要根据用户需要生产,又要进行残酷的竞争,不提高质量,压低价钱,就会被市场淘汰,商人获利,生民得实惠,朝廷有进项,一举三得,岂不是更好”

    王昂摇了摇头,叹道:“文实手段,在下佩服。”他也是熟读史书,明白官办的弊端,盐茶质量很差,价位奇高,民间怨声载道,导致盐茶回易屡禁不绝。更有甚者军器制造的官办,十件有七八件不合格,让军人在战场上吃亏不小,绝对是祸害家国。

    “开端不错,现在铜铁炭石让民间经营,但盐茶却还在官府手中,逐步放开把握上游,朝廷坐等收钱,生民得到价低质优的必需品。”王秀心中那个舒坦,官府就应该放在管上,而不是本末倒置地去经营。

    “五年时间也不算短。”王昂有点吃味地道。

    “我看是不长,商家有信誉能经营好,为朝廷共享更多的赋税,那就给他延期。”王秀爽快地笑了。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

 第五七一章 权知杭州军州事16

    吴宣激动地直发抖,紫溪盐场终于归吴家所有,虽然仅仅五年时间,但那丰厚的收入,不能不让他激动非常。 能遇见老爹对他的满意,他在家族中地位的攀升,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实在是太爽了,恨不得立即去向王秀道谢。

    相反,韩玄胄脸色阴沉,一肚子的不爽,可以说他一无所获,卖弄过了头,连海事局的公人也不给他脸看。要是能让王秀难堪倒也罢了,关键他被羞辱一顿,恐怕家中会有一场针对他的风波,决不能坐以待毙啊

    “道山兄,快到响午了,小弟正要约了几位同道,一起出去吃一杯,还差一位成双。”吴宣嘴都合不拢,存心和韩玄胄过不去,一心卖弄的模样,这话说的简直拿韩玄胄凑数。

    有那么损人的吗你约了同道吃酒,叫上老子也就罢了,非得要说成老子去凑数。韩玄胄眼皮子猛抽,恨不得给吴宣臣一记老拳,但他忍了下来,姑父张启元临行前,也告诫韩家子弟,王秀当政定要忍耐。他忍下来并不等于任由吴宣臣肆意妄为,早就打定主意报复,把那潭水搅混了。

    深深吞了口气,皮笑肉不笑地道:“还有些事情要办,季叔要去就去吧”

    行在睿思殿

    赵谌又被赵柔嘉拉出去,朱琏坐在殿内看书,青君侍立在侧,内侍省都都知邵成章轻步入内,细声道:“娘娘。”

    “是九百,有何事”朱琏放下书本,邵成章是开封皇宫旧人,为人颇为正直。近年来,张泉得宠日甚,她为避免张泉一头做大,去年刚授邵成章内侍省都都知,加团练使,掌管皇城司,分化张泉的权势。也是御下之道。

    邵成章取出一封官塘,递给青君,低声道:“奴臣收到王相公奏章。”

    朱琏美眸一亮,笑眯眯地道“好,赶紧拿来。”

    邵成章忍不住一阵发抖,朱琏对王秀的态度,实在让耐人寻味。超过了太后对重臣的态度。

    青君验看无误,开封取出奏章呈上。朱琏看了看,秀眉微蹙,不由地笑道:“相公真是,两府看了又会说他了”

    邵成章心下惊诧,不知王秀又做了何事,能让孙傅、唐格等人议论,青君久在朱琏身旁,深知朱琏对王秀的态度,每当接到王秀的奏折。朱琏都是满怀欣喜细细阅读,仿佛在看爱郎寄来的情话,并千方百计为王秀编个说辞。

    “九百,请两府睿思殿议事。”朱琏细看了两遍,又对青君道:“青君,去把官家找回,成天与二姐黏在一起玩耍。好大不小了,也该收收性子了。”

    青君莞尔一笑,浅浅地道:“娘娘,官家正是喜好玩耍的时候。”

    留都开封

    张启元心情好了许多,作为宣抚司判官,他的确不如宣抚使。但也算三大员之一,位高权重。

    防秋是宣抚司重要职责,金军每年都会南下,恐怕今年也不例外。河北、河东义军入烽火燎原,拖住金军主要力量,女真贵酋不仅要打击契丹残余,还要对党项保持威压。多线作战力所不逮,兵力不敷使用,每次南下的兵力并不大,起到警告大宋行朝的目地。

    几年来,由于兀术的征讨,河北各地义军纷纷失败,要不突围南下投奔行朝,要么汇集在大势力下自保,只有太行山几股义军势力,仗着高山险阻和金军周旋,其他各军州基本被平定,各地百姓也不愿受兵祸苦楚,纷纷偃旗息鼓。

    女真政权也有见识卓越的人,在他们的努力下,女真人采取怀柔政策,逐渐给战乱军州免除几年税赋,给农民种子耕牛,鼓励生产生育,让战乱的地区慢慢恢复生机。

    老百姓是现实的,守着自己一亩三分地,首先是一家子温饱,别让自己饿着,谁统治不是一样,只要能吃上饭,很多人并不在乎秃发。

    “河北各军州逐渐稳定,虏人南下势头正在酝酿,今年或许和往年一样,但不要抱太大希望,一旦他们积蓄足力量,必然会对沿河雷霆一击。”王渊身为宣抚司都统制官,他对形势变化最敏感,随和河北大部逐渐稳定,他预感金军正在积蓄力量。

    许翰强打精神,道:“军情可能证实”

    王渊瞥了眼许翰,淡淡地道:“完全准确,枢密院使臣的军情,不能再精确了。”

    张启元慢慢颔首,毫无感情地道:“我看,只要河北河东义军尚在,虏人就不可能大举南下,不还是有太行义军嘛太尉加大对他们的增援,多给些弓箭,让他们拖住虏人。”

    “已经尽了最大努力,但他们最缺粮食。虏人已经改变策略,对各军州进行安抚,逐渐压缩包围,义军困守山区不能自给,我们运粮困难。”王渊很无奈地道。

    通过大河向山区运粮,险峻曲折的山道,一石粮食运到山寨,只能剩下十余斤,还是民夫省吃俭用。山区耕地太少,义军有太多,粮食根本无法自足,野兽和野菜是不少,但那也不是长久办法,总不能天天分兵去打猎挖野菜。

    再说,金军也加强对运粮路线的袭击,让运送粮草越发困难,还留下不少口实。

    许翰十分为难,道:“难道不能消减兵马,山区维持十余万人,太困难了,每年都要被虏人指责。”

    李纲也大为头疼,按照南北盟约,河北河东归女真人所有,行朝不得支援民众反抗,由于粮草支援,成为金军每年南下侵犯的主要理由。

    他们一面遣使指责,一面接着打击回易理由,派兵马南下攻击沿边军州据点,破坏宋军的前进基地,让他非常为难,宗泽在的时候,他在枢密院不需要头疼,一旦大权在握,实在轻松不起来,节制大军打仗实非他所长。

    “当年,王文实太心急了,导致现在我等的被动,一但虏人积蓄力量完毕,恐怕就要大军压境了他还醉心哪门子军制变革。”张启元看了眼许翰,说的那么的漫不经心。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

 第五七二章 权知杭州军州事17

    却说,孙傅、唐格、秦桧、张叔夜、谭世积、蔡易还有韩肖胄等人聚集到睿思殿,既然有两府重臣在场,范宗尹身为御史中丞,也应召前来。 他们传看王秀的奏折后,禁不住面面相嘘,各想心事。

    赵谌坐在御座上,懒散地问道:“王公所奏,诸位卿家以为如何”

    孙傅叹了口气,暗付这个宰相真不易,别人可以从容推脱,甚至木纳着脸装傻,自己却不能推迟。

    在一番权衡后,慢悠悠地道:“王大人前次租让茶场、盐场是增加地方税赋,也是让利于民,于国有利;开办书院、收购书籍,这也是遵循圣人之道,本意是为国富民,让天下文质彬彬。可这会却是上书请水军**成军,括地海外,以守臣论军,似乎有些逾越。”

    “何止是有些逾越,简直是胆大妄为。”

    众人闻声,目光纷纷望向韩肖胄,这位可是新近权户部侍郎,韩家绝对核心人物,自韩梠这一代人消停了,逐渐淡出三省六部,出镇地方的出镇,守宫观的守宫观,韩家胄字辈开始崭露头角,百年大族推陈出新。

    虽说,韩肖胄出身韩家堂支嫡脉,却也是气运旺盛,知相州四年有政绩,南迁更是一马平川,刚任侍郎主管财货,成为韩家势头最盛的晚辈,受到全族的鼎力栽培。

    韩家,只要举全族之力培养一个人,还是有把握把他送上尚书六部位置,就算进入两府也未尝不可。当然还要看个人的努力和运气,韩肖胄运气不错,还真有几分真才实学,再加上张启元暗中的扶持,王秀在中朝并不关注韩家,才青云直上成为权户部侍郎,应该说是很有希望的新贵。

    却见韩肖胄满脸的大义凌然,沉声道:“王相公为天子牧守一方。不讲文治教化,却舍本求末,一味言利,败坏风俗道德,租赁盐茶、矿山,也算为朝廷分忧解愁。但他要**水军,以求征战海外。熟知生民久困战乱,正要休养生息。一但战事起来,犒师糜响,东南财赋重地毁于一旦。”

    “相公曾是两府重臣,但如今是东南率臣,括地海外岂能是率臣所议要两府诸公何用臣请陛下严加申斥。”

    这话说的,直接对王秀进行攻击,秦桧和范宗尹撇撇嘴,暗骂韩肖胄不自量力,难不成以为王秀外放。就认为风向变了做为王秀在朝中代言人,他们很清楚王秀的力量,更明白王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