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权倾大宋 >

第281章

权倾大宋-第281章

小说: 权倾大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叔夜到了行在后,也认为王秀的分析有道理,但对王秀提出的武将掌兵陕西表示不可,认为这是五代弊政流端,断不可取,继续由范致虚主持军务,诸将效命沙场即可。

    王秀表示这也是为防大战的权宜之计,纵观大宋人主兵征战之弊,历历在目,在边地权益藩镇制度,亦是不得已而为之,希望张叔夜、李纲等人三思。

    最终,两府重臣达成了妥协,平时由范致虚主持陕西事务,战时由宣抚司都统制便宜行事,臣不予前方军务。并以唐重知延安府、除延鄜路经略制置使、权陕西宣抚副使,专司大河防务。

    只能做这么多,王秀是放不下心,但他的确尽了最大努力,有些事不是虎躯一震能办成的,那是在找没趣。当然,朝廷也没有放松大河和淮水防御,各路将领频频调防,王秀用范宗尹的策略加以简改,加大沿河将校的权力,最少能在战时免受官牵制,能便宜行事。在女真六位主要将帅议论一个月后,王秀接到一封密信,原本悠闲的脸色顿时一变,急忙进宫

    

    。。。

 第四八六章 誓将报主静边尘2

    “什么,虏人正在秘密调动兵马,准备入侵”孙傅当先脸色大变,

    珠帘后的朱琏也黛眉紧锁,问道“相公,消息可靠”

    “对,留守司并无消息传来,王大人何处来的消息”李纲目光炯炯,注视着王秀。 匕匕Ыqi

    王秀不曾想别人疑惑情报来源,但他绝不会透露,道“消息绝对可靠,为耳目安全,不能公开。不过,此消息乃千真万确,源自虏人都元帅府内,绝无半点可疑虑之处。”

    李纲注视王秀,慢悠悠地道“王大人好能耐,虏人最高层的军事大策,竟然能探得”

    “事出偶然,耳目也是际遇偶然。”王秀并不理会李纲的质疑,淡淡地道“如今敌强我弱,虽然知道虏人要南下,却未能弄清方向,实有必要成立统一的用间衙门,以便能早做对策,当务之急是设法应对入侵。”

    张叔夜若有所思地道“以王大人所言,虏人未选定陕西还是江淮,以时间算起,这会必然有了结果,但数千里防线,当从何处御敌”

    王秀也十分头痛,尽管知道女真即将大举南下,却对主要战略方向无法判断。尽管,他心已经有了几种方案,但无法保证万无一失,在场重臣关心进攻重点的话题,事关军国重事,不是随便能说的事,到了他们的层次,对错干系太大,腰围数万人、数十万人甚至数百万人负责。

    “孙大人是首相,应主持大局。”王秀恼怒孙傅等人阻挠他为巩固陕西防御的努力,不温不火的把挑子,撩到了孙傅面前。

    孙傅当即翻个白眼,他一介人,早没有主意,王秀在看他的笑话,他不甘心地看了眼唐格与李纲,希望他们能拿出个主意。

    李纲白了眼王秀,沉声道“可惜不知虏人入侵方向,不知王大人怎样判断”

    王秀心计较,无论如何都要搏一搏,不是争闲气的时候,他调整思绪,沉声道“我料虏人之所以南下,目的很明确。向陕西六路用兵,意在迫使西李表明态度,能获取更多的战马,并解决契丹大石残部。向江淮用兵更不用说,那是打压行朝,让我们放弃对河北河东的支持,至于最后。”

    他稍加沉吟,郑重地道“占据开封洛阳,拿下京东京西,然后再选择进攻重点,这是最毒辣的一招。”

    众人默默无语,各自计较心事。

    良久,李刚才叹道“王大人,言之有理”

    秦桧看了眼王秀,意味深长地道“王大人必有后招,还望赐教。”

    唐格凝眉捻须,道“前些日子,大人建议加强陕西六路兵权,看来早胸有成竹”

    王秀淡淡地道“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如今,能化解为善,当东守西攻。”

    张叔夜眼前一亮,捻须点头道“有道理”

    孙傅并不懂军事,他若有所思地道“东守西攻党项如何防备连年征战,陕西六路兵马抽调不少啊”

    李纲对孙傅很不满,道“陕西还有一战之力,据守陕州、河还是有把握的,东南是行在重地,岂能轻率。”

    孙傅脸皮发热,心暗骂李纲,他认为当下稳定胜于一切,哪怕是再作让步,必须休兵养息。不想却被李纲看破。早知今天被李纲驳斥,不如当初同意王秀提议,不至于今日如此被动,连受讥讽。

    王秀丝毫不理会李纲对孙傅的讥讽,道“和谈还是有希望的,不过要付出代价也不会小,朝廷承受不起。”

    朱琏也挺头疼,刚刚安稳下来,又要担惊受怕,不由地道“相公,可有主意”

    王秀稍加沉吟,道“答应调离留守司,拖延时间,争取主动。以开封为东线心防御,加强京东、淮南防线。西军主力东调京兆府,严阵以待,一旦虏人西进,可主动出击,务必把他们遏制在京西。”

    “这是所谓东守西攻。”张叔夜眉头微蹙道、

    “正是,沿河四路防线太长,将帅良莠不齐,难以和虏人周旋,京东有失,势必震动江淮,危及行在。所以沿河以开封、济南为心组织城防,放弃其他地域,以淮河为第二道防线,长江为最后一道防线。算虏人得逞临江,也是成强弩之末,只要水军严阵以待,这帮旱鸭子有天大的能耐,也不可能飞过大江。陕西六路大军以延安府为支撑,组织沿河防御,以京兆府为心,潼关为前沿,支援京东、江淮,凭借西军强悍,足以让虏人陷入左右为难之境地。”

    李纲慢慢颔首,捻须道“王大人策划,不失为持重,江淮必须加强防御,拱卫天子行在。”

    王秀见李纲有限赞同,趁热打铁地道“此战干系重大,必须给将帅临阵便宜权力,各部统一节制,断不可各行其是,贻误战机。由枢密院居调度,以开封为心,由京畿路、京西北路,京东东、西路设宣抚司。”

    “宗大人担任宣抚使,节制四路,陕西六路由范大人节制,河西防务由唐大人节制。宣抚司都统制可用曲端,沿河诸路宣抚司都统制可用王渊,战时临阵由都统制全权负责前方事宜,诸路由全权都统制节制,违令者立即斩杀。”

    他非常重视曲端和王渊,二人太可惜了没有大放异彩时,早早的陨落,造成兴大将崛起前,几乎没有领兵大将,他甚至在想,这两人如果活着,南宋兴四大将可能要多出几人。

    李纲见王秀说来说去,总是一个目的,让武将在战场不受官节制。他不明白王秀为何如此执着,武将不受臣节制,岂不是重蹈五代之祸诚然,他主持第二次太原解围,受尽大将不听节制,进退自如的苦果,但无法接受武人自专。

    王秀却不那么想,他构想的是建立后世战区制,大将被授权只是战场指挥权。人事,军械、粮秣都掌握在官手,他也不愿脱离时代太远。

    “何人为使臣”唐格不愿纠结太多。

    

    。。。

 第四八七章 誓将报主静边尘3

    第四八七章 誓将报主静边尘3

    王秀毫不犹豫,沉声道“事关国体,应由宰相做主,下官却不敢擅言。 ”

    唐格心下暗自鄙夷,事关国体说的真是好听,你都连祖宗制度也敢挑战,连宣抚副使也敢斩杀,到了使臣任免谦虚了这也有点太虚伪了,他也不再多说,满脸木纳地站着,想着自个的心思。

    张叔夜仍在犹豫,他是知兵的臣,深感曲端和王渊有谋略不假,但他们个个桀骜不驯啊一般人难于驾驯。话说,人鄙视武人粗鄙,武人何尝不敌视人,尤其是当此乱世,有统兵能力的武人,更不把臣当盘菜,他为难地道“曲正甫和王几道,非易于节制的人,还需要考虑。”

    王秀眉头一挑,不以为意地道“非常时用非常人,他们是大将之才,持才傲物很正常,有范大人、宗大人主持宣抚司,还怕不受节制敢问大人,枢密院是要一触即溃的庸才,还是要决胜千里的将帅”

    张叔夜脸色有点难堪,他并不是说不用王渊和曲端,相反也很看好二人韬略,认为有他们统御北方大军,要说反击那是不太可能,但守卫地方绰绰有余。他不过是算计怎样压制两个刺头,让他们俯首听命,哪想到王秀竟然来这出子,说的他跟宁用庸才,也要将帅听话。

    “枢密院要的自然是将才,张大人也是量才而用。”李纲会心一笑,他算是听出来了,王秀的意思很明确,无论怎样抬高武人权力,最终仍限制在官管束下,这厮的手段他人更隐蔽,更能让武人卖命,奚落张叔夜不过是策略,也可以说是某种隐晦。

    “李大人高论,只要有能力的大将,朝廷要不吝官爵赏赐,只要能把虏人拦住五年,朝廷可以无忧了。”王秀很有自信,五年的断言是很狂妄,但他绝对有信心,五年时间行朝必然会站稳脚跟,不再是几乎没有抵抗能力。

    历史是七八年时间,金军主要将帅开始认识到不可能亡宋,南朝的力量正在逐渐恢复,才有了真正的南北罢兵。他好歹也有点金手指,五年内做不出点成绩,还不如找块豆腐撞死算了。

    李纲点了点头,温声道“只要朝廷下一心,沿边将帅齐力,五年时间足够了。”

    有了李纲的某些话,张叔夜似乎也明白过来,那事情好办多了朱琏当即做了决断,对边务进行系列调整。

    王秀却发觉有点不对,自己在朝廷的发言力度,似乎有点偏弱,好在达成了一项目地,他却陷入了沉思。

    在北方防御战略,范致虚仍为陕西宣抚使,曲端升任宣抚司都统制,李彦仙为副都统制。延安府以东防御由宣抚副使唐重节制,王庶以宣抚司判官,节制秦凤等地,形成陕西北守南攻的态势。

    宗泽罢汴京留守,除京畿京东京西五路宣抚使,许翰权东京留守,张所以直龙图阁,权试京畿路经略安抚公事。

    至于出使大臣,毫无异议地由孙傅题名的王伦迁朝奉郎、假刑部尚书充通问使,阁门宣赞舍人朱弁为副使,一同出使北方。当然,他们得有个合适的名头才行,嗯,问两宫起居的理由很不错,至少不会丢面子。

    还有个小小的波澜,那是王秀举荐丁忧三年起复的刘豫,权知杭州军州事兼领两浙路安抚使,张邦昌迁开府仪同三司,镇安军节度使,以宣和殿大学士知江州,李邦彦迁开府仪同三司,崇信军节度使,以观殿大学士知随州。

    范致虚、唐重分别坐镇京兆、延安,曲端坐镇潼关,李彦仙主持沿河备边戍守。熙河、秦凤、泾原、环庆、鄜延、永兴军六路调拨禁军六万,番汉乡军九万,以京兆、延安为心,形成两大战略集团,横山沿边一线,一改战略进攻态势,各处守军转入防御姿态。

    原腹地以李纲为宣抚使,许翰、张所主持京畿、京西防御,韩世忠、高平主持的京东防务,但兵力并不算强,禁军只有数万,民兵不少但战斗力不容乐观,很多部队都缺少甲仗,可以说了战场是炮灰。

    第二线由刘光世主持淮水防御,沿淮水军由大将张荣统率,但仅有三千人,战船数十艘。曾经跟随王秀的王德,率万余人驻扎亳州,虽然受刘光世节制,但却是京畿的战略支援部队,随时准备增援宗泽。也是说,行朝根本没把原当成防御重点,而是以陕西支援京西,京东为淮水屏障,全部转入防御姿态。

    大江作为最后一道防线,由朝廷行在主持防御,除了十万禁军马步军,还有李宝、官谦、邵青统率的水军,足足有两万余水军,形成强大的威慑力。

    数十万大军严阵以待,随时应付女真大规模南下,和平解决手段也没放弃,不然王伦也不会北请安,王秀和李纲全权主持防务。

    大战一触即发,大建炎首次武举落下帷幕,二百余名武进士新鲜出炉,当此战云密布,武进士格外受到瞩目。

    毫无疑问,封元、李长昇、景波、邱云成为武进士,连同商水小学校出身的张过、李子昂等人都成为进士。当然,李长昇意外地成为进士及第第一,双料的及第第一,好大的荣耀啊亮瞎某些人的狗眼,封元、景波、邱云不用说,绝对的武进士及第。武举期间发生两个小插曲,武进士张过本来武艺、韬略都是佳,但却被认为太激进了,竟然公开质疑当今军事制度过时,禁军屡战屡败全是因制度落后,要求进行军事变革,引起主考官们的侧目,要不是王秀的干系,早被罢黜了,最终落了个同进士出身。另外,还有一位神秘的进士,是天子御笔钦点,没有出现在殿试,只是韬略被重新书写一遍,得到主考官们的认同,没有人反对他成为进士及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