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权倾大宋 >

第275章

权倾大宋-第275章

小说: 权倾大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四七三章 波澜又起6

    但是,更多的人没有领会王秀所想,虏人明明已经占领浮桥,还说不愿开战,这不是瞎扯淡嘛秦桧怪异地看着王秀,要不是见王秀面色怡然,他还真以为这厮得了失心疯,当人家女真人是笨蛋啊

    “这话怎样说”唐格心念一动,饶有兴致地问了句,从军事角度来看问题,他还是非常注重听王秀意见的,凭人家未尝一败,有让他重视的资格。

    “虏人有意开战,为何沿河诸处不见声援孤军深入重地,兵家大忌也他们得了河北、河东,还没有完全巩固,怎么会冒险开战”王秀勉强说了些理由,说句实话他也不太相信这些理由,人家为了到嘴又被你抢走的肉,反咬你一口不行啊非得要把肉吃完了再争夺,那才是天字第一号傻瓜,绝对没有第二号。

    “讹诈”张叔夜冷不防道,但他的口气充满了质疑,毕竟他也曾经臣领兵。

    “北京大名府恐怕保不住了,陛下该加紧准备南幸,开封城太受制于人了”王秀说出了他的目的,反正大名府不过是诱饵,是他调动大宋和女真的焦点,失去失去了,一切为了既定战略服务。

    在场的大臣深有同感,一次规模不大的南下,控制了浮桥让京城震动,要是每年来一出子,还让不让人活了不怕一万怕万一,陪天子守边那是苦差事,连最留恋东京繁华的人,也不免心有余悸,心理渐渐倾向赶快南迁,别再磨叽了。不过,大家最关心的是如何渡过难关,把这群打过河的瘟神送走才是。

    “看来王大人是要请旨迎战了”李纲听出王秀弦外之音,他的话隐隐透出请战之意。

    王秀嘴角微抽,暗骂李纲不识抬举,现在朝廷还能打吗算还能打,那也得天子南下再说,但他在气势决不能弱,朗声道“陛下有旨,不以臣为庸儒,臣立即接旨不敢辞。”

    恍然间,李纲有感竟是那么熟悉,这不是当年虏人第一次南侵,两府大臣惶惶不知所措之际,自己挺身而出,面对宰相白时的刁难,自请率军抗金的情景吗现在的主角却成了王秀。

    他不由地心一振,仿佛从王秀的身,找到了自己当年的影子,暗自叹息“无论如何,王实毕竟是个人才”想着,目光透出几分温和,语气亦是软了几分。

    “王大人,目前京城并无得力大将,如何出战御敌。”

    王秀脸色悠然,朗声道“李大人,只要放弃大名,聚兵京城,打退虏人不难。”

    李纲本是好意,王秀虽有谋略,毕竟是一介士,需要配一名得力的大将才行,却忘了王秀却亲自领兵出战。现如今王秀的那些旧部,还有能征惯战的大将都分别外放,三衙并无太多有力大将,王秀似乎有恃无恐,到底有何底气

    玉帘后,朱琏没给李纲机会,道“王相公挂帅出征,还要朝选择得力大将才行,一切便宜行事。”

    朱琏几乎是一锤定音,王秀再次掌握兵权。但她心里还是不住的打鼓,战场军情瞬息万变,谁人能保证哪个无事。大殿之她不能有什么过分的关切,只能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尽可能给王秀照顾。

    李纲觉得很蹊跷,王秀坚持不放弃大名府,他也是支持的。毕竟,大名府战略地位特殊,关系京东防线的稳定,但王秀轻易要放弃大名,实在有点古怪,让他说不来的味道。

    但是,无论李纲怎样想,还是朝野如何议论,天子南幸已经成为定局,没有人再出声反对,面对女真人的军事压力,再把天子留在危城,那可是遭人骂的。

    真正出乎朝野意外的是,王秀仓促率四万大军北,在滑州南部扎下大寨,七十八将作为主力随行。

    金军并没有大举进攻,在南岸扎下两座寨子,试探性发动几次骚扰,都在七十八将强有力的打击下,土崩瓦解。

    “先生,京东紧急官塘,元城被虏人袭击失陷。”宗良递官塘,他了进士不假,但仍被征辟为管勾机宜字,有权利筛选各地官塘,更是紧紧跟在王秀身边。

    王秀眉头一挑,接过来官塘,淡淡地道“哦,看来果真是佯攻。”

    “佯攻,先生说虏人在浚州是佯攻”宗良一怔,旋即面露喜色,要真是佯攻的话,开封应该无恙了。

    王秀岂能不知宗良心思,他觉得有必要教导,笑道“虽说虏人在浚州吸引朝廷关注,成功袭击元城。但他们取得的战果是很大的,李成的叛乱让浮桥丢失,开封直接暴露在他们眼前,佯攻也会变成主攻。”

    “这么说,还是难免一战”宗良脸色顿时不好看。

    “没有多大的事,这不已经打了几仗,大哥和五哥他们很勇猛啊七十八将不负众望,果然是天下精兵。”王秀显得非常轻松,李长昇、封元、景波和邱云等人的参战,完全是他们的舞台,让他非常的欣慰,更重要的是他感觉到金军无意继续南下。

    宗良仍然不放心,道“难道没有避免打下去的办法”

    “难道你不愿再打下去”王秀有点兴趣,宗良手持表达自己的政治观点,无论战和都是好现象。

    “目前形势看,再打下去对双方都没有意义。”

    “哦,说说看。”王秀打量着宗良,双眼散发惊喜地光芒。

    “虏人得了河北河东,面对先生利马尖兵,他们不可能再有大的收获,经营河北河东才是正理,没有必要偏师冒险南下,既然他们拿下元成,也应该收手了。朝廷现在最需要的是暂避风忙,休养生息,再打下去得不偿失。”

    “你说的不错,能看着一层难能可贵了,我想兀术应该能看到这点,他要真不满足,我得给他点教训。”王秀笑了,至少他认同总量的观点。

    邱云大步走了进来,高声道“先生,前方营寨有虏人使臣求见。”

    “说曹操曹操到。”王秀眉头一挑,切牙笑道“是谁”

    “兀术的合扎辖里。”

    

    。。。

 第四七四章 波澜又起7

    第四七四章 波澜又起7

    “郎君,咱们这样撤了,这不太便宜了这帮蛮子”望着南方重重的营寨,合鲁索有些不甘心,大军都打过河了,向南是开封城,花花绿绿的繁华世界,着实令他贪欲不止。 地址、反着念

    多么希望再打进去,捞取点金银财宝,掠夺些美貌小娘子,可惜大军要先撤退了,高升这厮偷袭太顺利了,竟然提前拿下元城。南朝也真他娘地软蛋,元城丢失丢失了,大名府是军城,有多处坚固的关防,你好歹也能守个几天,哪想到驻军竟然主动毁去关防撤退。

    李成眯着眼,偷偷观察兀术与合鲁索,一直没有说话。他认为金军南进势头猛烈,两万余马步军不算多,却完全实力在京畿肆虐,最少能掳掠一番。

    但是,兀术在得知王秀北,突然传令各部转入守势,似乎对王秀颇有忌惮,令他颇为玩味,拿不准那位四太子郎君打算怎样。当然,他又暗骂自己笨蛋,早知是王相公出兵,他死活也不出战,坚守寨子保住浮桥,那可是大功一件啊至少能去掉盗匪的名声,现在说什么都晚了。

    这下可好,他不仅有被招抚的流贼名声,又加了个叛臣贼子,真的是万劫不复、毫无回头之路了

    “伯友以为如何处置”

    兀术突然问话,他立即急忙压住胡思乱想,恭敬地道“郎君,南朝残破,郎君乘兴而来,岂能因为区区数万残卒,勒马北归,末将附议合鲁索猛安,打垮王相公部众。”

    合鲁索难得正眼看了李成,爽快地笑道“李伯友所言,甚合我意郎君,末将率三千铁骑,取王秀首级献于郎君。”

    “哈哈,合鲁索真勇将也”兀术大笑道

    合鲁索颇为得意,趁着兀术夸赞之际,又道“末将这点兵去会会王秀,决不让郎君失望。”

    “好了,你不是他的对手。当年他可是连破三寨,连二郎君也差点失手,娄室、银术哥诸位郎君,也在他手里吃瘪,你那什么去打要知道他也有万马军。”兀术不慢地瞥了眼合鲁索,意思非常明白了。

    李成舔了舔嘴唇,王秀的战绩可是实打实的,七十八将的凶悍天下闻名,你合鲁索是莽夫,他可不敢触霉头。

    兀术再看眼远处的营寨,意味深长地道“这次出兵,只是为了夺取大名府,控扼京东,顺便给南朝小官家提个醒,我大金的铁骑随时可以饮马大河,要他消停一点,不要像他老子一样,时时有非分之想。”

    李成看了眼兀术,弱弱地道“郎君过河,只要扼守浮桥,大军一到王秀必退。”

    兀术摇了摇头,道“河北、河东局势没有稳定,王渊还在滑州虎视眈眈,不能再打了。”他还有话没有说下去,由于契丹残部在可敦城蠢蠢欲动,党项人也不太老实,女真贵酋决定先稳定后方,部分主力西调,还要兼顾燕山和河东、河北,实在无法抽兵南下。

    “太可惜了”合鲁索摇头道,他是莽撞不假,但绝对服从兀术的军令。

    “没事,只要平定河北、河东,我们随时能南下。不过,此次最大的惊喜是伯友的归顺,长生天眷顾于我”兀术不失时机地拉拢李成,宋军大将的归顺,对宋军的军心绝对是打击。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女真族部队严重匮乏,扩大汉儿军势在必行,他需要向李成这样的汉将。

    李成着实有些受宠若惊,郁闷散了许多,急忙道“郎君过誉,末将在南朝倍受猜忌,这条命迟早断送在昏君庸相手,幸得郎君抬举,归附大女真效力。”

    “南朝不重用伯友,我大金正看重好男儿,伯友有旧交一并请来,大金自会量才任用。”兀术较轻蔑李成,但为了安抚降兵心思,只能好言安抚。他是识大体的人,主张尽快安抚河北、河东各军州,吴乞买下诏凡是归顺者,一律不准擅杀,他深以为然。

    李成心暗自苦笑,自己要不被围困的急,说什么也不会投降,这话只能憋在肚子里了,但为了表忠心,他仍然长长一叹,道“郎君,实在太可惜了”

    兀术调转马头,风淡云轻地道“走吧,韩元吉在白马拼的也差不多了,胜负实难预料,见好收才是识时务者。再说,王实率数万大军奉送,要是再不走,恐怕他会受不了,还是给南朝少许颜面。”

    李成嘴角一抽,什么时候女真人也会拽了他还真有点接受不了。

    随着金军的北撤,王秀迅速出兵,在王渊的配合下,直接收复黎阳。

    这一战其实规模很少,别看在河口驻扎几万大军,响当当打了几场,但那都是王渊指挥部众再打,王秀率军北只打了三场破袭战,主力大军并未完全投入。双方的主战场反倒在大名府,由于宋军的主动撤退,金军并没有南下京东,高升很快接受各县转入防御。

    不能不说,王秀成为这场战役最大的受益者,虽然没有和金军发生大规模激战,尽管北京大名府最终失去,宋军也损失相当部分力量。但是,他率军北三战三捷是有目共睹,兀术在他大军前罢兵北归,算京东小有挫败,那也是守将不堪一战,不的鸟事。谁也没有想到过,金军这次入侵,竟然与他有着直接的干系。如果。不是他在暗操纵,在某个点施展手段,两府绝不会再大名问题犹豫,造成金军的再次南下。当然,他只是利用两府重臣的不甘心,利用持主战论调大臣的心理,让他们认定大名府战略地位重要,关系京东两路防御姿态,有大名在手,京东增加回旋余地,无大名则京东非常被动,才直接促成这场不算大的战役。不过,他对金军南下所造成的损失,还是感到很内疚,面对流离失所,惶恐不安的流民,认为做的是否太过分了难道真没有更好的办法,让人心甘情愿接受迁都

    ntentend”

    

    。。。

 第四七五章 南迁前夜

    第四七五章 南迁前夜

    不过,击退金军的功劳,自然加在他身,让他的声誉再次升到令人艳羡的高度,民间有人私下称王相公本是太门人转世,辅佐赵官家治国平天下来的。  Ыqi

    “王相公果真是仙真转世,虏人气势汹汹,王相公率军出战,立马的灰溜溜滚蛋。”

    “你也不看看,我听人说当年王相公在两浙路,那才是叱咤风云,斩杀几万人连眼都不眨,女真人也惧怕他。”

    无论市井怎样议论,王秀再次奏尽快南下,朝廷大臣们基本都同意或是默许,没有人再敢说话了,算不用这场战争,或许也能在重重阻力南迁。因此,他万分内疚地推辞了朝廷的封赏,奏请减免河北三州三年赋税,并为前方参战吏士请赏,破例加封官爵,重金抚恤阵亡将士。

    当在王秀授意下,秦桧又奏请天子宜速速南幸,不能再有任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