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权倾大宋 >

第215章

权倾大宋-第215章

小说: 权倾大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住一夜,明天堂堂正正地回城。”赵构语气坚定地道。

    王秀眉头一挑,似乎看出赵构的心思,这可是名望啊

    九日,赵构和张邦昌回城,十日斡离不宣布大军北,金军把虏获的男女和财帛集,由渤海、契丹兵守卫,女真族骑兵在外展开护卫,一副你敢来我拼命的架势。不过,不能不承认,金军战意盎然,没有任何惧怕。

    王秀早一天把大军撤离,他吩咐景波和邱云率千骑火速北,封元率一千八百步骑兵跟进,他和李宝率主力在金军东侧监视。

    这个时候,赵桓正陷入战和两难境地,一会想追杀、一会又迟疑不决,枢密院主战,三省主和,导致两府陷入对立,根本没有给他下令,他也取了个巧,不正是畿北制置使嘛从开封城北壁到大河浮桥,都是他的防区。

    十二日,王球奉旨去接赵枢回朝,金军撤退的规矩,王秀却火速北早一天抵达浚州浮桥附近。

    “大人,前面并没有多少虏人,我们一战可以荡平他们。”李宝的语气很兴奋,按照王秀的计划,封元和景波、邱云率军过了河,在北岸严阵以待,利用赵桓发出征讨的时间差一起动手烧了浮桥,对金军进行截杀。

    王秀真正的想法,远李宝认定的复杂,他对歼灭金军并没有把握,也不存有幻想,应该说对赵桓不抱任何希望,连续四五次的更改诏令,让将士来回奔波,生军也累成疲军了,他需要的是战马和财帛,未来能和金军抗衡的资本。

    “别忙,我们再看看,如果能过河打更好了。”他有点犹豫,要真把桥给烧断了,六万金军可真敢玩命,这一仗有点得不偿失了,原先的计划是不是应该改一改了。

    “也不需要烧桥,半渡击之最好。”李宝也认为烧桥不是策,至少在天子没有发出征讨诏令时,他们要孤军作战,六千打六万,傻子才会干。

    “怕朝廷朝令夕改,让我们无所适从。”王秀是很忧虑,关键时刻决不能出错,耿南仲虎视眈眈,张启元也不是好鸟,被他们抓到机会还有好

    李宝有点犹豫,王秀竟然直指赵官家,他作为武将可不敢接话茬,你们人有胆子和赵官家顶牛,我们武人可不敢,他勉强挤出几分笑容,道“大好形势,官家岂能看不出来。”

    “用于内斗,怯于外战。”王秀瞥了眼李宝淡淡地道。他敢说这八个字,已经属于大逆不道,但还是当着李宝的面说了,是因为他非常重视李宝的帅才,必须要探一探对方的态度,能用则用,不能用尽早为对方请更好前程。

    李宝咽了口唾液,几乎不敢接受王秀的话,绝对是大逆不道,他也是有谋略的人,隐隐感到王秀的态度绝对有问题,但仍未抓住要害。

    王秀见李宝没有反对也没同意,算是态度暧昧,也让他很满意,总不能当场让人家表明心迹,那也太性急了,他笑道“无论官家怎样,只要我们抓住时机,打个时间差,我想斡离不还是要吃亏的,借口得当,官家也没话说。”

    李宝见王秀撇开话题,不由地松了口气,笑道“大人所言极是。”

    “好,那等他们过河,咱们再跟他们玩玩。”王秀望着奔流东去的滔滔河水,笑的非常开心。

    李宝的心情却很沉重,王秀给他的压力实在太大了,作为武将,他又对朝廷很失望。

    京城内,各人有个人的心思,李纲是非常焦急,每天催促赵桓出兵追击。种师的主力终于到了,赵桓心思压根没放在女真人,而是把注意力放在了赵佶身。

    做了二十多年皇帝的太皇,有一帮旧臣跟随,截留东南的军队和赋税,绝对有划江而治的实力,不能不让他心存忌惮,既然金军撤退,他也没心思去管,怎样把老爹骗回来,成了朝廷头等大事。

    张启元在奏请军机时,趁着他一人在,很干脆地道“陛下,现在正是解决东南危局最佳时机,追击虏人固然重要,但东南一日不解决,将是陛下心腹大患。”

    赵桓对张启元的话深以为然,等于说到他心里去了,问道“谁最合适”

    “宋焕。”张启元低声道。

    赵桓眼前一亮,暗赞张启元玩的高明,宋焕是蔡攸的姻亲,如果能担当重任,必然事半功倍,但他仍有忧虑,道“恐怕他心有顾虑。”

    张启元毫不在意地道“陛下采纳李相公奏请,罢童贯等人官职,宋焕已经是惊弓之鸟,要是能善加优容,他岂能不为陛下效命。陛下先升他阶官,然后再授予江、淮、荆、浙等路制置发运使,他必然效死力。”

    赵桓慢慢地笑了,张启元果然是他肚里的蛔虫,他是要火炖肥羊,下套等人家钻进来,再慢慢收拾,只是缺少个契机,张启元立马送来了。“卿家言之有理。”“陛下,臣还有一事,不得不禀明陛下。”

    

    。。。

 第三六四章 东京保卫战53

    第三六四章 东京保卫战53

    “哦,还有什么事,难道虏人有变”赵桓一怔,现在金军还没有过河,要是斡离不再闹蛾子,他可不好办啊

    “虏人正在渡河,并没有变故,只是、只是王秀率军徘徊沿河,臣怕他闹事,不得不禀报。”张启元并不太大做章,耿南仲要害王秀,哪知道人家率领几千兵马,直接进驻金军大寨外,把城外勤王大军给捆绑了,迁一发动全军,让耿南仲好生郁闷,他着实高兴一番。但王秀的行动太诡异了,让他有不安的感觉。

    “他是畿被制置使,率军在大河护送,也是应该的。”赵桓并不在意。

    “倒是不假,但臣总感觉不对,恐怕他另有打算。”张启元不想大做章,却不代表不给王秀点眼药。

    赵桓一怔,不解地道“他能有什么打算难道要袭击虏人他那几千人,恐怕不太可能。”

    张启元认真考虑一下,犹豫地道“以他的为人,还真不好说,万一他烧断浮桥。”

    赵桓不等张启元说完,脸色顿时大变,正如张启元所言,万一王秀烧了浮桥,那还不迫使斡离不拼命啊他好不容易送走了瘟神,要集精力解决老爹问题,可不能让这群瘟神回头杀来拼命。

    张启元见赵桓变色,知道听进自己的话,但他也不能确认,只得说道“陛下应速速发诏旨,约束他不要擅专。”

    赵桓吸了口凉气,但脸色又是一变,急促地道“卿家说的是,但放任虏人,朕又十分不甘。”

    张启元还真牙疼,碰这位优柔寡断德尔主,太难侍候了,但不想侍候也得侍候,谁让人家含着金汤勺出生呢他稍加沉吟,道“陛下,明天可以召集两府大臣商议,要追击虏人也得等他们过了河再说。现在当务之急,是不能让王秀擅专,以防备万一。”

    赵桓处于矛盾交织,即认为解决赵佶问题是头等大事,又不甘心金军北撤,他像一个神经病,谁的主张能听进去用谁的。他不想再提女真人了,把话题一转,沉声道

    “好了,这些窝心事暂时不提,万一东南事无法化解,卿家可有良策”

    张启元稍加沉吟,他已经摸清赵桓的思路,毫不犹豫地道“万一久拖,陛下还需尽孝心、宽人心,臣也愿讨个大官做做,并举荐钟离秋钟离侍制掌两浙路。”

    如果,王秀在场的话,他必然对张启元有新的认识。

    赵桓对张启元要大官,一点也不介意,反而非常的满意。这才是他心目理想的大臣,有担当,有胆气,最让他欣喜的是,每次都说他心窝里。

    朝廷内一些大臣,开始奏要追究临阵脱逃人罪责,尤其是六贼处罚太轻,必须要重重惩戒才行。他对这些人很失望,一个个知道扯着嗓门喊,生怕别人不知道你是直臣,其实是个不懂策略的笨蛋,真的重办了蔡京、蔡攸等人,处罚南逃的大臣,赵佶还会回来算想回来也会被这些人留下,那时东南小朝廷将尾大甩不掉。

    张启元尽孝心、宽人心六个字简直绝妙,让他如遇知音,却对重用钟离秋还有一份不解,问道“钟离秋能担当大任”他对钟离秋拒绝动用银行资本,用于赔偿金军还有芥蒂,心里自然很抵触。

    “要是宋焕不行,只有用钟离侍制,臣敢保证钟离侍制会全力以赴。”张启元还有一点没说,把钟离秋推向高位,趁机拿下银行,他也有点眼馋啊

    此时,王孝竭快步入内,捧着一封官塘道“官家,畿北制置使紧急官塘,从枢密院刚过来的。”紧急官塘通过枢密院不假,但贴黄表明直达天听,都承旨又不在的话,可以直接转到大内。

    赵桓打开一看,眼睛瞪的大大的,惊呼道“这是怎么回事,这还如何得了。”

    张启元在听到畿北制置使时,感觉大事不好,一看赵桓震惊的脸色,也明白了七八分,当他看到官塘内容时,嘴角猛烈抽缩,王秀这厮可真敢干啊竟然说虏人烧杀抢掠,对七十八将发动袭击,这不扯淡吗

    地球人都明白,人家连抢带讹,肚子里饱饱的,吃饱没事干找你晦气,还在渡河的时候打你,骗傻子啊

    他敏锐地意识到,一个扳倒王秀的绝好机会,放在他的面前,要不要抓住

    王秀是下午发的官塘,傍晚时分发动了进攻,时间差打的很巧妙,官塘到了赵官家面前,等诏旨到了仗也打完了。

    你赵官家要降罪,好啊不是给你写的明明白白嘛金军先袭击七十八将,老子是被迫迎战的,总不能伸着脖子,等别人用刀砍吧这样你再处罚,恐怕会引起天下人的不满。

    战斗从一开始恰当好处,王秀选择的时机可谓绝妙,不是金军警惕性高的夜里,也不是亮堂堂的大白天,太阳刚刚下山,刚刚吃饭人精神最松懈的时候。

    为了达到战役的突然性,他故意制造几起不起眼的小摩擦,亲自到斡离不军前,轻描淡写地划过杠杠,实实在在得到两千金的赔偿。

    斡离不也没办法,他也怕王秀半渡击之,既然小摩擦也不了台面,旧党花小钱买个过路钱,不是一点钱嘛不要认为王秀冒险,他们虽然交兵,但谁也没有彻底撕破脸,一切军事行动都建立在指责对方,打了一场甚至打仗时,双方使节还在对方那,进行彬彬有礼的外交活动。

    杀了王秀斡离不是有点想,甚至兀术也有意思,但他们正在撤军途,屁股后面有几十万宋军,王秀的几千人在旁边虎视眈眈,一旦有任何异常,很可能被七十八将缠住,然后被宋军围殴,携带打量辎重的金军,根本无法和宋军作战,所以王秀拿捏的很准。

    王秀心满意足地和斡离不辞别,嗯,他是真的心满意足,不仅讹诈了人家钱财,还让人家相信,他满足于面子,压根不打算做别的事,正如他所说“没有官家旨意,谁闲的吃饱撑的打仗。”

    兀术也判断,王秀没有理由进攻,对方兵力很少,有没有天子诏谕,他有机会驱散守桥兵马,烧断浮桥却没有做,绝不会自讨没趣。

    正是几种假象造成金军的悲剧,当一批辎重和人口过河时,宋军发动突然袭击,把金军打了个措手不及。

    其实,金军并没有任何松懈,不要说那些身经百战的将校,这些士卒也是个个老兵油子,自然明白敌国腹地,最危险的时候是撤军,他们岂能没有防备。

    兀术的部队率先过河,立即两翼展开,以韩常和高升为军锋实施警戒,万分的小心翼翼。但他们绝没有想到,王秀会在最不可能的时候,发动最卑鄙无耻的偷袭,金军刚刚做好饭,警戒部队要么吃饭,要么换岗,当几队明显是游骑的金军小马队过来,对他们一阵射杀时,他们还没有回过味来。

    王秀的部属非常简单,全军成南北两支,北岸由封元节制,景波和邱云合兵两千人,自由袭击金军过河辎重部队,吸引对方的注意力,这也是对三人的考验,他亲自率南岸四千余人,分成三路袭击金军辎重马匹所在。

    说卑鄙无耻一点不错,宋军根本不和金军硬碰硬,先伪装干了你,在用火箭一阵射杀,然后趁机劫掠,他们的目标并不是被掳掠的人口,而是战马和金银。

    斡离不大惊,金军在浮桥东南方向,等待过河的辎重部队,几乎全军崩溃,外围警戒部队也乱成一团。

    赤盏晖再次受到七十八将的羞辱,这个巴掌打的可不轻,他立即组织兵力反击,但宋军袭击时机太巧,金军慌乱很难有强有力的反击,倒是宋军趁机劫掠。

    北岸,封元三人也率军突袭,他们虽然只有近两千人,但半数是精锐的骑兵,把金军打的措手不及,冲进去抢了不少好东西。但是,兀术防备较森严,戒备程度很高,他们也是发挥了牵制作用,并没有捞到太大好处。

    王秀较好运,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