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权倾大宋 >

第187章

权倾大宋-第187章

小说: 权倾大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悲剧还没有结束,看守浚州、滑州、卫州和京畿交界的大河浮桥的何灌,彻底傻了眼,梁方平也算很能打的宦官,带了足足四万大军,竟然被打的那么惨。

    梁方平过了桥连话也不说,立马地打马狂奔,他也搞不清楚状况,不久陆续有溃兵过河,眼看北岸出现金军游骑,他再也按耐不住。

    主力是由梁方平带的,他的部队已经不足万人,从哪些溃兵嘴里得到了些情报,无一不是金军犀利,铺天盖地。

    何灌本来还要率军过河,稳住溃兵阵脚,眼看人家的游骑已经过来,自己的部队也有浮动迹象,他知道大势已去。

    梁方平主力溃败,金军已经到了北岸,他也无法实施有力的反击,算他想也不可能,浮桥被溃兵占满了,他的部队无法过河,还很可能被金军趁乱打过来。

    他不得已下令烧毁浮桥,断绝金军的进兵道路,数百丈的浮桥被从南岸点燃,浮桥的溃卒倒了大霉,不是被烧死是落入水里。这里可是滔滔的大河啊别看风平浪静地,下面可是暗流激荡,落下水的没有凭仗必死无疑。

    还没过河的更惨了,退路都断了,大家哭声一片,要么四散逃命寻找小船,要么只能投向金军游骑。

    何灌收拢残兵退入氾水关,各部建制被彻底打乱,吏士人心惶惶,根本无心迎战。大河西起河阳、东至大名,竟然没有一个禁军守御,整个防线已经形同虚设。

    而此时金军主力抵达浚州境内,斡离不面对滔滔东去的大河,发出渡河进军开封的命令,金军前锋早开始渡河,整个大惊慢腾腾地,没办法啊浮桥被烧了,又寻不见船只,只好伐木做小船,慢慢输送人马过河,每次仅有数十人。还在没有宋军守卫,他们才避免被半渡击之的悲惨命运,以至于斡离不大笑南朝无人。王秀和张启元匆匆去见赵桓,他带来了紧急官塘。

    

    。。。

 第三一四章 东京保卫战3

    第三一四章 东京保卫战3

    他禀报了金军正在渡河情况,并怒斥梁方平误国。 地址、反着念 说的也是实话,如果说梁方平再用点心,火速北并构建防御阵地,拖延女真马队南下时间,待各路勤王兵马到达,才有希望击退金军。

    现在,浚州兵败,还不是没有机会,但他并不想走那一步,反正女真人深入那么远了,让他们抵达城下也无妨,至于梁方平不过一个过气的阉寺,把屎盆子扣在对方头扣了,你反正也没机会咬我。

    当天夜里,赵佶和蔡攸当了跑跑,蔡京、王黼等人也陆续跑路,开封城内一下子炸开了锅。

    赵桓也没有办法,诏令范讷统胜捷军前往护从,同时准许太皇后、皇子、帝姬天明后出城,并做好让朱琏等出城准备。

    秦桧是义愤填膺,积极建言抗敌,王秀是冷眼旁观,做着自己的打算。

    正月初四,整个开封城,一大早,赵桓在延和殿召集两府、尚书六部大臣议事。白时首倡出狩襄阳、邓州,据天下允,依山川之险,遏四川、江淮之势,暂避金军锋芒。

    李纲却执意反对,说道“京城百姓议论纷纷,都说有大臣请陛下出狩避敌,人心纷乱。要果真这样,谁还有迎战之心,宗庙社稷危在旦夕,道君皇帝传大位于陛下,岂能轻易舍弃”

    白时白了李纲一眼,说道“女真势盛,京城守不住。”

    李纲不屑地说道“天下雄关伟城,哪个有京城坚固况且宗庙、社稷、百官、万民都在京城,舍弃开封要去哪里陛下,若能激励军心,安抚民心,没有守不住的城池。”见赵桓点头称是,他又趁热打铁道“开封城经过百年修缮加固,城高壕深,防御体系完备,只要坚守半月,能等到勤王之师。”

    话音刚落,内侍陈良弼道“陛下,据奴臣所知,京城四壁橹楼,百不存一二,城东樊家冈一带壕河浅窄,很难防御。”

    赵桓没了主张,沉吟片刻,才道“着陈良弼陪同李卿家、陈卿家一同前往城东查勘,再由都堂商议。”

    李纲等人去后,白时正要说话,却见内宫新进内西头供奉官张泉过来,轻声道“官家,娘娘在后阁求见。”

    赵桓不知朱琏有什么事,当下说道“众卿在此稍候。”他转入后阁,见朱琏正焦急地站立等候,说道“娘子何事”

    朱琏见赵桓到来,面色一喜,急忙道“官家,外面可是议论去留”

    赵桓一怔,无奈地道“朕好为难”

    “官家可有坚守开封之意”

    赵桓脸色难看,他不知朱琏何意,却真没有信心。

    朱琏美眸闪过一丝失望,轻轻地道“事关国运,昨夜官家备车仗,万万不能行。”

    赵桓神色一晃,急忙道“险些忘了,娘子收拾一下,稍后携大哥和二姐出城。”

    “这如何使得,难不成让国母弃了满城妇孺独自逃命”朱琏直视赵桓。

    赵桓正脸面微红,张泉站在屏风后,怪声道“官家,枢密院二位都承旨到,有紧急军情。”

    “不见,张泉,你护送圣人晚出城,王孝竭遣禁军城外等候。”说罢,不待朱琏分辨,转身向前殿走去。

    “圣人。”张泉咽了口唾液,他还是首次见赵桓逆了朱琏,一时不知如何是好。

    “二姐,官家也是好心。”青君在旁劝慰。

    “听官家安排。”朱琏很平淡地道。

    青君却敏锐地发现,二姐的目光是冰冷的,这些年二姐越发地冷静,处理事务越加理智,甚至让她感觉不再是待在闺阁的那位,是不是被仙灵附体了

    李纲等人回来,仍是各执一词,陈良弼除了一口咬定不可守外,也说不出多少道理。李纲提出不少具体的意见,如整顿军马、扬声出战、坚守以待勤王之师等。

    赵桓的心思又活了,犹豫地道“以李卿所言,谁为将”

    李纲环视重臣,毫不避讳地说道“北壁外有王实,他是书生知兵。白相公,李相公未必知兵,却是宰相,借二位相公位号,扶驱吏士用命以抗敌锋,亦是二位相公职责所在。”

    白时、李邦彦脸面煞白,平时吟诗作对,空谈国事尚可,要面对如狼似虎的金军,他们还不吓破胆子

    白时恼怒地瞪着李纲,抬高嗓门道“侍郎亦是一介书生,难道可以出战”

    李纲决然说道“陛下不以臣为庸儒,臣愿以死报效,只是臣人微官卑,不足以镇服六军。”

    “卿家真忠义之士。”赵桓眼光发亮,欣喜异常地道“执政可有空阙”

    赵野听赵官家问到他的份内事,小心翼翼地道“陛下,尚书右丞宇粹随皇南幸。”他能不小心吗李彦刚刚被抄家问斩,他也是支持赵楷的骨干,一直战战兢兢。

    “朕即封卿为尚书右丞,众位卿去崇政门外庑用膳,午后再议不辞。”

    赵桓没有胃口,想来想去左右没个主意,一会要死守祖宗的社稷,一会又惧怕金军势力想要出狩。

    王孝竭见赵桓心事重重,知道官家还是拿不定主意,谨慎地道“官家,娘娘、国公的车仗何时出宫”

    赵桓楞了楞神,脱口说道“却快越好。”

    “金军正在过河。”

    赵桓打了个冷战,放下手的筷子,双目无神地望着眼前一桌子的美食,颤声道“传旨,李纲为东京留守。”

    王孝竭会意地一笑,一顿饭的功夫,赵桓又改变主意了,显然又想出狩。

    整个一下午,几次反复,李纲坚持抗战,最终在皇叔燕王赵似、越王赵俁的劝说下,赵桓情绪稳定下来,取纸御书“可回”二字,用皇帝玺宝,传命王孝竭快马追还朱琏车架。

    当夜,李纲宿于尚书省公厅,而其他两府重臣宿于内东门司,王秀在枢密院当值,一天几次觐见呈送军情,却冷眼旁观,似乎是个历史见证人。

    “实,可有紧急军情”李纲忧心军情。来到枢密院看王秀仍在处置军情官塘,他对王秀谈不好恶,再说王秀确实有能耐,他态度虽然冰冷却还客气。

    王秀看了眼李纲,稍加沉吟道“金军渡河,勤王兵马只有七十八将到达。”

    “七十八将”李纲眉头微蹙,沉声道“为何不在沿河邀击女真渡河”

    王秀似乎料到李纲会说这话,立即道“七十八将转战千里,大小战斗数十场,早疲惫不堪,何太尉兵溃,要不是七十八将,能回到开封城的,恐怕不会有几人。”

    李纲默然,金军节节推进,宋军如惊弓之鸟,何灌部连一战的勇气也没有,金军还没有抵达溃散了。七十八将近千骑兵平时拦截金军骑兵,才保护了数千人逃回开封城,不能不说人家是尽了力。

    “七十六将退到畿北休整,也算给开封增添兵力。”王秀看了眼李纲,道“这支部队我带出来的,战斗风格极其顽强,留在城池外绝对能牵制金军。”

    “牵制女真”李纲若有所思地看了眼王秀,目光非常复杂,似乎有千言万语,却无法表达出来。

    “几天内,金军前锋必然抵达城下,外面没有可战之兵,实在无法想想。当年,我在利国监分兵袭击盗匪粮草,才迫使他们归顺。七十八将七千余马步军,完全可以牵制金军攻城。”

    李纲不能不考虑残酷的现实,大河防线彻底失守,东京保卫战势在必行,以为龟缩城内并不是策,城外有一定的机动兵力,才能减轻金军的压力。

    他盯着王秀,认真地道“你有把握”

    王秀立即意识到机会来了,李纲会被罢免,但此时绝对是强势人物,一句话能决定他的去留,机不可失失不再来,他非常坚决地道“七十八将是在下一手调教,我若再次领兵出战,肯定能牵制金军。”

    李纲目光闪烁,并没有做任何回答。

    王秀心里也挺忐忑的,不是掌兵的最佳时机,但他又必须去掌兵,长久脱离军队,对他绝不是好事。李纲态度的暧昧,又让他拿不准对方心事,难道对他的目的起了疑心他并没有明显的目的性,仍然是以对抗金军为主。

    正在此时,外面有胥吏来报,赵官家决定明天出城。

    李纲脸色一变,身子晃了几下,挥退了胥吏。

    “官家一走,民心动摇。开封不保啊”王秀说的是真心话,也只有李纲有魄力力挽狂澜,他有,但并不不想过份透支,仗打到这份,已经不是一个人的事了。

    李纲稍加迟疑,急不可耐地道“入宫,去见官家。”

    “殿门早锁了。”王秀摇了摇头。“实是都承旨,可以叫开宫禁。”李纲殷切地看着王秀。枢密院都承旨,还是有便利的,至少能叩关见赵官家,他这个尚书右丞强多了。“让官家冷静一夜,明日一早再看不迟。”王秀稍加沉吟道。

    

    。。。

 第三一五章 东京保卫战4

    第三一五章 东京保卫战4

    李纲也知道王秀不愿叩关,这个时辰,除非傻了才去打扰赵官家,又不是虏人兵临城下,人家王秀犹豫是很正常的,他也不能强人所难,只好慢慢地道“也好。 ”

    第二天一大早,李纲从尚书省去朝,恰好碰到王秀出来。

    “实,可有军机大事”李纲淡淡地问道。

    “一大早,有大臣传言三衙卫士整装待发。”王秀撇了撇嘴,一脸的不在乎。

    “什么,在何处”李纲脸色一变厉声道。

    “祥曦殿。”

    李纲立即快步向祥曦殿而去,王秀稍加沉吟,也疾步跟了去。

    他们刚到祥曦殿,李纲看到殿前司班直侍卫早整装,舆服御车停放在殿前,六宫妃嫔袱早已在车旁等候,在他惶然无措时,王秀决然道“大人,阻止官家出城。”

    李纲眉头紧蹙,目光复杂的看了眼王秀,盯着快步迎过来的龙卫神卫四厢副都指挥使吴革,他脸色铁青,身子轻轻抖动。

    吴革大步走到李纲面前,施礼道“相公,官家决意出狩,末将恳请相公进谏官家,六军家眷俱在开封,愿死守城池,决不愿舍弃家人南下。”

    李纲用赞许的目光望着吴革,慢慢颔首道“吴太尉真是识大体之士,可叹那些君子们,却无太尉半点见识。”

    在王秀关注的目光,他快步走到禁军将士前,厉声喊道“你等是愿意死守家园,还是愿意护卫巡幸”

    能进入大内的,都是世代从军的班直,他们世代都在开封定居,哪个愿意抛弃家人,几乎异口同声地道“相公,我等家小皆在城,愿意死守开封”

    李纲满意地笑了笑,王宗濋一脸惊慌地走了过来,道“李相公这是何意岂可煽动卫士违抗圣意”

    “太尉,难道你看不见,将士皆愿以死固守开封”李纲瞥了眼王宗濋,正色道“陛下还未成行,太尉快和我一同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