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权倾大宋 >

第174章

权倾大宋-第174章

小说: 权倾大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沈家家主嘴角猛抽,老祖是给沈默尚方宝剑,沈家谁敢质疑老祖的权威,除非不想混了。待沈墨退去,他想说又不敢说,老爹给沈默的承诺,让他这个家主情何以堪虽说他走了蔡攸的门路,沈默可以和王秀藕断丝连,但也不能恣意妄为,最终会两面不讨好。

    沈家老祖看了眼儿子,缓缓地道“老夫知道你不解,但你要明白王秀是精明人,从与我家交往直到现在,他所作所为是否有失算撰写心学正论拉大郎,是借力;创立银行又退避三舍,是卸力;杀伐千里不惧人言,是趋利;抓时机算计王相公,是逐利;今日发出虏人南侵断言,恐怕是一场有准备的豪赌。”

    “人生在世,难得几次赌,老夫对他甚是欣赏,我料不错的话,他有五六层胜算。”

    “朝廷稳若磐石,他哪有那么大本事。”沈家家主很不服气。

    “糊涂,妄为你是商人,连这点嗅觉也没有,恐怕东京的那些娘子,把你的眼给迷住了。”

    沈家家主老脸一红,商人是干什么的要说对天下大事的嗅觉,他们这些冠绝天下的大商人,应该是最敏锐的,南北内外的物价涨幅,各地关隘的松紧,还有市面流传的信息,无不能判断时局好坏发展。

    他回想一下各地分店的报,吸了口凉气,吃惊地道“难道王秀断言有根据”

    “哼。”沈家老祖瞪了眼儿子,不客气地道“你说,以王家现在的势力,能在开封城开办几家分店”

    “至少五家。”沈家家主犹豫着道。

    “嗯,关键在这里,王家明明有实力,却放着东京这块肥肉不吃,把财力投入东南和蜀川,固然有占据市场的缘由,但王秀的态度实在耐人寻味,老夫算他是不看好东京。”

    沈家家主瞪着眼,嘴角猛抽,背脊一阵发凉。但是,话又说回来了,天下哪有京城在安全的了和契丹打了那么久,最危险的也是澶州,开封府百年不知警。

    “两年前,有老友看出赵家必败,天下要乱,如今各地叛乱皆是,熙河、河东连续地牛作祟,这是乱世的征兆啊我沈家如能从渔利,从此摆脱商人家族,成为公卿世家,或许要放在大郎身了”沈家老祖的双眼不再浑浊,散发着睿智、贪婪、兴奋的光芒。

    “爹,大郎。”沈家家主一阵咧咧。

    “家族的买卖,能往东南去的调去,在京城只需要维持行了”

    “又要让孙家占便宜了”沈家家主一阵揪心。

    “无知竖子,哼。”沈家老祖的拐杖重重捶地,恨铁不成钢地瞪了眼沈家家主。

    已经进入十月,赵佶真的有点怕了,下诏再任童贯为宣抚使,要他尽快北。燕山府路沿边报金军频频骚扰,劫掠居民,焚毁庐舍。

    宣抚使、知燕山府事蔡靖、转运使吕颐浩、李与权急忙修缮城防,原来朝廷是让秘密修缮防御,既然金军骚扰,正好名正言顺,并发银字牌铺递发官塘。河北山府奏探到金军两万余人在平州、云府两处屯泊,在蔚州、飞狐县等处屯泊,增添兵马、囤积粮草,一副气势汹汹的势头。

    蔡攸一阵子心惊胆战,他担负十一月的郊礼,和李邦彦一商量把官塘压下不报,理由很可笑却很动人,恐怕影响了郊礼推恩,众位大臣的子孙,可还眼巴巴瞪着荫补官爵呢可不能为了边境的这点破事,影响了诸公子孙的前程。

    不过,人们似乎感到王秀是对的,十月份的边境实在太紧张了,他们不愿面对却不代表不明白。

    赵佶赐宴李孝和送他北归,又把张虚白给叫来,君臣在一起又开始吃酒。他是浅尝即止,张虚白是牛饮鲸吞,不久醉卧赵佶膝下。

    “胡子,知不知道,契丹主已经被女真拿获,朕是不是该高兴才是”赵佶有点心不在焉。

    “兄弟阋墙,何来高兴二字”张虚白醉眼朦胧。

    一旁的内侍个个变色,目光都转到赵佶脸,只要赵官家一个我不爽,是他们表功的好机会。

    赵佶脸色一滞,显得很不好看,但他并没有呵斥,沉默良久又问道“难道说终难免一战张孝纯昨日奏,女真派使臣到太原欲见童贯,商议交割云府。”

    “契丹,炎黄支脉,尚有礼教可言,女真化外蛮人,岂能轻信”张虚白抹了抹嘴,畅快地打着哈哈。

    赵佶脸色更加沉闷,诺诺地道“难道真是缓兵之计”

    “太初已给官家说了,何须再烦恼人生得意须尽欢,晚了,什么都享受不到了”张虚白又想去拿酒杯,摇摇晃晃哪有力气。

    “王秀”赵佶脸色凝重,张虚白的话他何尝不动,只好揣着明白装糊涂,自言自语道“他说十月女真南征,十二月会动兵,却还没有动静。恐怕。。”

    “哈哈。”张虚白躺倒大笑,醉眼朦胧地道“恐怕人家早磨刀霍霍,官家身在九重尚不自知。”

    “兄弟阋墙”赵佶默默地品味,脸有后悔眼色,契丹灭的太快了,直接面对强大的女真人,他压力很大啊

    “官家放心,臣早说过,契丹主在海,筑宫室待官家久矣”张虚白呵呵一阵大笑。

    左右内侍和带御器械大惊,纷纷靠来要拿下张虚白,赵佶却挥了挥手。

    “官家,贼道口出狂言,臣等把他拿下治罪。”“不用了。”赵佶看了眼张虚白,沉重地一笑,慢悠悠地道“胡子,你又醉了”“不想看、不想看,还是醉了好啊”

    

    。。。

 第二九二章 一自胡尘入汉关1

    第二九二章 一自胡尘入汉关1

    赵佶并不太清楚边境局势,但开封城却传开了,貌似女真人真的动手了暂时没有大动静,却瞒不住回易商人,那些人眼睛贼亮,在下层胥吏和士卒,有着官方无以伦的影响力,他们的情报官方的还有权威性。 匕匕

    这不。前不久还在非议王秀的人,纷纷来个一百八十度华丽大转变,惊讶王秀的判断准确,张启元那批人,也跟着水涨船高。

    “看来王直阁真是神人,早先错怪人家了。”

    “切,你也不看看王直阁是谁,那是太初真君转世,当年开封城的大水是人家退的,这点小事还算不准”

    “可惜直阁被罢了官,那帮尸位禄餐的贼厮鸟。”

    “还不是你们这些吃饱撑的贼厮鸟,没事跟着瞎起哄。”

    “说这些有什么屁用,那些相公、本兵们隐瞒军情,恐怕官家还不知道。”

    “切,朝廷那帮食肉者,都忙着走门路、荫子孙,哪有功夫管边境的事。”

    “他们,有本事的都被排挤了,剩下的都是碌碌无为之辈,想的都是升官发财。”

    “王直阁倒是武双全,要能被官家启用,或许能化解危机。”

    “我倒听说一个消息,官家重新启用王直阁。”

    “真的假的别又是蒙人。”

    “嗨,我哪大舅哥的三表弟在翰林学士院,他可是听本兵相公偶然失言说的。”

    “难道王直阁要去枢密院”

    “还真被你猜了,似乎是枢密院都承旨。”

    张启元很郁闷,他支持王秀言论不假,名声水涨船高不假,但他却并不希望女真十月进犯断言实现,只要向后缓一个月,王秀算能博取政治资本,也要大打折扣。

    很不幸运地是王秀判断准确,让他大失所望却又无可奈何,这个时候任何对王秀不利的言论,都将遭到严厉反驳,对付王秀殊为不利,更可恨的是,对方还被加官进爵。他在听说确切消息时,脸挂着善意地微笑,心里却狂怒不止,恨不得把王秀生吞活剥了。

    “王秀迁朝奉郎、复直龙图阁,除枢密院都承旨,加武骑尉勋,佩银鱼袋,好啊没想到他能得官家大用,真是好时候。”赵桓深深叹了口气,一脸的无可奈何。

    朝奉郎是从七品阶官,这是个了不起的跨越,是担任更高职官的阶梯,已经可以出任尚书侍郎,三省舍人、给事了,王秀用了短短七年,可以说是相当快了况且,阶官和职事不同,你有可能今天是侍郎,明天会进入两府,也有可能没几天滚到地方去。

    阶官却是一步步地来,除了有大功勋是逐年考功升迁,王黼能一年九迁,也是赵佶找了各种理由,还引起士人的诸多非议,大多数官吏,一辈子也过不了朝请郎的坎,仕途止步于朝奉郎。

    枢密院都承旨则是从五品职事官,属于高等升朝官,但绝不是普通五品官可,太常、宗正、秘书少卿和都承旨想,差到土旮旯里去了。

    如同三省的门下左右侍郎、尚书左右仆射一样,枢密使、使副或是知院事、同知院事都是执政官,问的是国家大事,都承旨如同书舍人、门下给事一样,负责衙门事务,是枢密院的实际长官,被称呼为“小本兵”,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在两府重臣面前,也能直着身子说话。

    “官家大用,那也是王实的本事。”张启元淡淡地道,从态度看不出任何嫉妒。

    赵桓目光复杂,还是含笑看着张启元,温声道“卿家还为他说话。”

    “臣以事论事,王实确实有本事,太子登基可谓宰相。”张启元一脸的正气。

    “也是卿家心软。”赵桓摇头笑了,淡淡地道“不过,王秀的确有几分本事,王黼、蔡攸辈出色。”

    张启元不置可否,他当然不否认,蔡攸算哪门子货色,又道“殿下,女真不过新兴蛮族,内有契丹余民作乱,恐怕这次也是讹诈朝廷,不足为虑。”

    “希望如此。”赵桓深深一叹,脸尽是忧色。

    王秀重新大用,让几人欢喜几人忧,以前冷落王秀的人,是出了一身冷汗,生怕王秀报复他们,这才几天啊加官进爵的,还让不让人活了

    但是,王秀他压根没想过那些小人,时间到了他的目光已经被吸引到北方,哪有闲工夫扯鸡毛蒜皮的破事,都是无关紧要的人。

    “实,真被你言了。”钟离秋目光复杂。

    “先生,学生不过是侥幸,我也出了把汗啊”王秀心不在焉地道。

    “我看你是忙偷得半日闲。”钟离秋淡淡一笑,旋即又正色道“你对局势作何评价”

    “先生,我又不是神仙。”

    “嗯,太初真君。”钟离秋玩味地笑了,但他的目光是严肃的。

    “先生,你应该请郡了”王秀把目光转到一旁。

    宋军燕山大营前军营寨的角子寨,寨前高岗的哨楼,一名身穿绯红战袍,腰佩长剑的青年,正在观望前方,不远处是平州地面。

    如果沈默在此,一定会认出此人,正是重和元年进士高平,他一任地方官政绩不错,又喜欢谈论军事,被蔡靖征辟为幕僚,在军算是春风得意。蔡靖认为他是进士出身,不想让他有危险,但他却执意到达前线。

    蔡靖没有办法,毕竟是他欣赏的人,又是心高气傲的进士,在约法三章后,只好让高平到了军前。

    “这女真营寨那边没什么动静,大人,是不是该回去了”一名队将轻声劝高平回去,别看高平年轻,人家可是进士啊又是蔡大学的幕僚,他是得罪不起的。

    “如果女真人打过来,你们会死战吗”高平瞥了眼队将,淡淡地道。

    “当然。”队将眨眨眼有点心虚。笑话,每月才那么点钱,又要养活浑家子女,还要被峰克扣,鬼才给赵官家卖命。高平见队将目光闪烁,不由地一叹,他在军前也明白军弊端,物价节节攀升,军饷却不见增多,有几人真愿意效命恐怕没有几个。

    女真人不断增兵,开战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前线的吏士心知肚明,但没人想过要不要殉国。笑话,军粮都不够养活家小,拿什么去为赵官家拼命队将的沉默不语他并不介意。

    高平是并不以为意,他凭着直觉感到金军调动频繁,似乎要有某些动作,淡淡地道“多注意对面动静,才能保命。”说罢,转身下了哨楼。到了楼下,对着不远处正在修整的捧日马军,高声吼道“弟兄们,起来随我去前面巡哨。”

    数十名骑兵利索地整装马,他满意地一笑,马率队向西北方向绝尘而去,哨楼的那队将才如释重负,匆匆下来招呼人扔骨子取乐。

    “大人,不能再向前了。”高平身边的一名虞候,策马劝诫道“这里离女真前哨营寨太近了。”

    “你怕了”高平冷冷地瞥了眼虞候,淡淡地一笑,马鞭指着前面山头,道“我要转过前面那山头,看看虏人的虚实,怕的话先回去。”

    虞候翻个白眼,高声道“大人能涉险,我岂是孬种。”

    “哈哈。”高平一阵,策马大笑道“还有一条好汉子,咱们走。”

    当高平等人转过山头,却被眼前远处的情景惊呆了,大队金军骑兵正在休整设寨,一片忙碌的景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