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权倾大宋 >

第122章

权倾大宋-第122章

小说: 权倾大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戊戌科甲科二等第十名及第。”赵桓对张启元的印象不错,在昨天他接见了张启元,太子不能结交外官不假,但那是针对重臣而言,张启元一个刚入仕途的进士,无足轻重的小人物,也没人关注这些破事。

    “既然官人认定了,那妾也没什么可说的。”朱琏轻轻叹息一声,眉宇间似乎很失望。“娘子这是怎么了一个王秀而已,我看不出三个月,会被蔡攸啃的连皮都没有了。”赵桓很高兴这帮人咬来咬去,甚至有些病态的欣赏。朱琏美目流转,诧异地看着赵桓,尽是不敢相信的光芒。

    

    。。。

 第二零一章 东京最后的梦华23

    第二零一章 东京最后的梦华23

    “怎么了,娘子”

    “官人难道看不出耿卿家和那张启元没有说”

    “说什么”赵恒不解地道。 匕匕

    “钟离直阁分海事案和江宁银行,这不明摆着主动退让,王直阁是一步妙棋说这些干嘛”朱琏见赵桓神色木讷,分明没往心里去,不由地产生浓重地失望。

    “妙棋,我倒不那么认为。”赵桓不住摇头。

    “又是那位张启元出谋划策的”朱琏黛眉微蹙,心下十分的别扭。

    “我想让唐卿家举荐他”

    “进入东宫官署”朱琏的俏脸终于变了。

    “不错,张启元温尔雅又为人忠厚,他的才智也是一流的,这样的人才,应该早早抓在手。”赵桓得意地笑了。

    “哎,妾身困乏了,官人也要点休息。”朱琏兴趣乏乏,懒散地靠在丝绵软垫,发鬓松散,浑身散发着迷人的韵味。

    赵桓痴迷地看着朱琏,一脸的不舍却又无可奈何,考虑着是不是去郡国夫人那里寝。

    夜里,王秀独自在书房里呆了半个时辰,把宗良叫进来,淡淡地问道“大哥,今年多大了”

    宗良不知道王秀把他独自叫到书房什么事,一开口问这莫名其妙的问题,但他隐隐感觉王秀有事要对他说,肯定不是简单的事情,他恭恭敬敬地道“先生,小子有十四岁整,奔十五岁去了。”

    “十四、十五,也不算小了,换成资户明年能娶媳妇了。”王秀有些尴尬,自己居然忘了十个孩子各自的年龄,实在不应该出现的低级错误啊

    他颇为自嘲地一笑,歉意地道“都一年了,去的几封信也没问过他们,也不知道他们的学业怎么样了,是你来的这段时间,我也没想起来问。”

    “先生身为朝廷大臣,整天忙于公务,当然不能分心别的事。”宗良回答的规矩,也颇为老成。

    王秀对宗良的回答很满意也不满意,满意的是小小年纪知道庸持平,这是做人稳妥的内在,可以托付一些事情,不满地是宗良性子太稳了,开拓的精神少了些。

    既然这些孩子跟随自己,把他视为亲人长辈,却因种种事情忽视了他们的成长,他感到很内疚,打定主意一定要好好教导这些孩子,尽可能多的接触,他们可是未来的期望啊

    “对了,这一年来你们的功课做的怎样了哦。幺姐的不算。”

    宗良看了眼王秀,老老实实地道“自先生来东京,他们读书不敢有稍许怠慢,除了学习先生编的册子,还看心学正论和四书五经,在策论和诗赋也不敢松懈,不过,我们化学、物学还有不少疑惑,等先生回去再请教。”

    王秀很满意地笑了,温声说道“那些定律都给你们了,至于对错,还是由你们自己来实践证明,我不可能教授你们太多,也无法给你们太多,有些东西我也吃不准、摸不透啊不过,化学实验有些危险,每次实验断不可莽撞。”

    “是。,倒是做了几次实验,还真灵”宗良笑了。

    “你们过的怎么样方说幺姐,还有四哥家有六哥。”王秀很喜欢封元,这小子天生的帅才,还有秦敏的机智,鬼点子贼多,思维又极为缜密,最让他喜欢了。

    “老先生和妇人对我们很好,在帮着大姐干活是看书习武,四哥他们天天向生在城外,跟着邱节级学弓马。对了,居养院的小胖也被有琴大姐领出来了,他好可怜”宗良眼闪过一丝怜悯。

    “哎,你们这个年龄,应当承欢在父母膝下,享受天伦之乐才是。”王秀神色有几分哀伤,他早忘了小胖是谁,但有琴莫言领养肯定有道理。

    宗良又呵呵笑道“先生,大姐和有琴大姐每月都给居养院送粮米瓜果,连知县相公也说,商水县的居养院和福田院是京西最好的。”

    “朝廷设置居养院本意是好的,可惜下面的和尚把经给念歪了。”王秀叹了口气,目光落在宗良脸,看到那张真诚毫无半点虚假的脸,心一阵犹豫,说道“你们接触的是现在最顶尖的学问,我最大的愿望,是把你们培养为这个时代的精英。”

    “时代的精英。”宗良诺诺地自言自语,他第一次听这样的名词,他知道是什么意思,可从来没人这样说过,王秀的话倒是很贴切。

    “你是这些孩子最稳重的,虽说年纪还小,但处事稳妥,轻重拿捏很准。”王秀似乎在自言自语。

    宗良得到王秀的肯定,心里当然很高兴,但他没有忘乎所以,认为自己是最优秀的。他有自知之明,无论是学还是策论他都不如李长昇、刘仁凤他们,这是摆明的事实。

    王秀盯着宗良,沉声道“大哥,我有一件事要你做,不知道你愿不愿意”

    “先生吩咐,我自然从命。”宗良没有任何犹豫。

    “哎,你还不知道什么事,答应那么早”王秀呵呵笑道。

    “别人的话,我还要听完想想,先生的话自然没错。”宗良老实地回答。

    这小子脑袋瓜不笨啊王秀有点诧异,总觉得宗良稳重有余灵活不足,但总过这话可以看出,这小子还有点伎俩,他顿时充满了信心,笑眯眯地道“没想到。没想到,好,既然你有这份心思,我也放心让你去了。”

    宗良一怔,怎么听怎么觉得他要出远门。

    “我打算让你先进入公门,嗯,跟随赵元镇去江浙路,担任他的书办,你可愿意”王秀说的很严肃。

    宗良一听,心大为震荡,认为自己是不是听错了,他年龄小是不假,但也知道朝廷的官吏道道,跟随赵鼎去当书办,连个机宜字也不是。

    书办,这是个孔目胥吏的职位,换句话说是读书人嗤之以鼻的俗吏,他不敢相信王秀会让他担当这个角色。

    尽管他年级不大,但自从跟随王秀学习,渐渐有了自己的追求,深知读书人一旦担任胥吏职务,算是日后考取功名,也会被士林所取笑其曾为俗吏的出身,将他排除在正统士大夫之外,甚至担任了两府执政,也不能抹去这个曾经的污点。

    大宋的读书人向来极端重视出身,许多人宁可束发耕读,也不愿出任下吏,读书人理想是白身科举入仕,这才能成为真正的士大夫阶层的一员。胥吏、武人算努力考进士及第授官,或是纵横千里、斩首百万的军功,也并不能被士大夫阶层真正的接受。

    可是,宗良清清楚楚的听到王秀的话,他虽然不如李长昇、刘仁凤、封元他们各有所长,但他也不愚笨,明白了王秀从一开始所说的话,都是围绕着让他担任书办,婉转的周旋。他心确实很不甘,自己虽然不怎么出众,可自认为发奋攻读几年,以自己的才学再不济,也能拿到赐进士出身。

    “难道我这一生都要背俗吏出身的这个名声了吗”宗良在心是一百个不愿意。可他有深切的体会到王秀绕了这么大的圈子,让自己担任胥吏,必然有他的深意,而且在王秀的眼,宗良能看到那股殷切的希望。

    “跟随赵大人不知要多久”宗良的神色有些苦涩,话声透着几分艰涩。

    王秀很担心宗良会后悔,他从来不勉强孩子们做他们的违心之事,可这此必须让宗良答应,他有自己的考虑,这不是牺牲宗良,而是将宗良融入自己构建的理想当去,也只有宗良如此稳重老成的人,才能担当护法使者的重任,尽管这是某种程度的牺牲,但必须有人去牺牲。

    “这次陪赵元镇去江浙路,是让你熟悉官衙政务,也不会太久。我会给钟离先生和沈识之去信,你历练个两年,让他们把你调入海商案,让你担任书写机宜字,钟离先生眼界很高,一切都要看你自己。”

    宗良心里很不爽快,但他还是恭敬地道“先生放心,我一定跟随赵大人好好历练,定然不负先生嘱托。”

    “好、好,小小年龄识得大体,日后必是栋梁之材。”王秀欣慰地笑了,宗良的委屈他怎能看不出来,他给了他宗良个或许可能的许诺,这要建立在他的成。

    “我这次回去,想在商水成立个小学校,把你的名字定在首位。你记住,不仅要用你学到的学问用心做事,还要学会用眼睛去看、用心去想。”王秀笑眯眯地道。

    宗良诧异地看着王秀,没有说话,目光充满了疑惑。有些事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王秀不可能手把手教宗良,自己的路要靠自己走,才能有自己的成,他笑道“你仔细听、仔细看、仔细想,去分析这个每件事的发展趋势,领悟自己的人生,到时候会发现这条路,并不是想象的不堪。”宗良眨着眼睛,目光有了少许的炙热。

    

    。。。

 第二零二章 东京最后的梦华24

    第二零二章 东京最后的梦华24

    高等京朝官外放和归乡都要入宫辞陛,王秀是京朝官不假,地位官品并不算高,但他是有贴职的官员,又是公署的第三号人物,辞陛也是应该的。 地址、反着念

    不过,严格来说外放必须要辞陛,无论是贬斥还是升官,归乡是没那么严格的,他也了个奏章,走个形式而已,没想到赵佶竟然准了,真是出乎意料。

    他刚进了延福宫遇到童贯和邓洵武,还真的很巧,怎么这时候遇到两位枢府大佬,他咬了咬牙迎去作揖,道“下官见过二位相公。”

    邓洵武淡淡地看了眼王秀,没有说话,童贯却抹了抹嘴巴几根胡须,一本正经地道“直阁是去辞陛”

    这不明知故问嘛王秀心里腹诽脸色不变,平静地道“明日便要走,来向陛下辞行。”

    “嗯,直阁还要快些回来,为官家多存些北伐的封桩钱,邓公看。”童贯看了眼邓洵武,轻轻地笑了。

    邓洵武目光复杂,淡淡地道“直阁年轻有为啊”

    王秀勇余光扫过邓洵武,发觉对方脸色木讷不假,但目光明显不太对付他,语气也颇为牵强,似乎有点讥讽的味道。

    他知道以邓洵武为代表的,那是老一代的士人,是有点看不惯他这个言利之人,还装神弄鬼搞什么太初真君。

    这些老辈士人或崇道或敬佛不假,但那都是一种雅趣,并不代表他们真信,自己在他们眼的表现,无疑是弄臣。

    想想一阵牙疼,笑眯眯地道“不敢,在下言利之人,不敢当相公赞誉。”

    邓洵武眉头一蹙,没想到王秀竟然大方承认言利,这可不是寻常人能做出来的,不由地高看一筹。

    童贯见王秀隐隐反唇相讥,心里倒是乐了,他虽说权柄滔天,但人家邓洵武资格太老,有时候他也不得不谦让三分,王秀这愣头青一点不客气,让他有看好戏的感觉。

    “在下还要候见官家,二位大人先请。”王秀不给邓洵武说话的机会,笑话,吃饱没事干跟枢密使斗闲气,自己还没那么蛋疼。

    别过童贯和邓洵武,王秀进入延福殿面圣。

    赵佶第一句话不是国事也不是安慰,而是询问王秀家的生意,说什么那天说的在理,还是迁到开封城。

    王秀心里吃味,这哪里是关心臣子,分明是图王卿苧的新鲜。也是,一位高高在的帝王,被别人恭维惯了,猛然出现一位泼辣女子,结果不是勃然大怒是兴致勃勃,赵佶显然是兴致勃勃。

    他能放心,大姐并不是国色天香,赵佶绝不会看大姐的姿色,也是王卿苧泼辣的作态,让赵佶感受从来没有的新鲜感,小心应付不会吃亏。既然有赵官家的好意,他当然不会放弃大好时机,相信一两年内在王卿苧的主持下,王记百货在东京开封城,绝对有迅猛发展的机会。

    在王秀胡思乱想时,赵佶忽然问道“卿家对朝廷北伐,还有什么好的建策”

    王秀一怔,绝没想到赵佶会扯北伐,不要说他身份不合适议论,这是早被邓洵武规劝下来搁置了,他谨慎地道“军国大事,臣不敢妄自菲薄。”

    “昨天和太师谈了一会,太师对北伐竟然有了新妙论,恐怕还是卿家的提醒吧”赵佶一副高深莫测的模样,尤其看了王秀惊讶的样子,更加开怀。什么是帝王,不外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