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穿越甲午之特种兵之王 >

第177章

穿越甲午之特种兵之王-第177章

小说: 穿越甲午之特种兵之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一虎与梁敦彦吃了一惊,面面相觑,这个林旭是怎么了,一路都快累了,难道就是为了宣一道旨意?
  林旭看到两个人发愣,急喝道:“皇上旨意下来了,你们还不准备接旨!”
  大厅里的众人反应过来,梁敦彦连忙吩咐人摆设香案,跪接圣旨。
  林旭取出圣旨,念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自古以来,时移世易,世易备变,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大清国运绵长,至今以三百载,鸦片战争以来,国家困顿,民生凋敝,内有群寇乱起,外有列强环伺,三万里山河蒙尘,四万万生灵受辱。国运若此,不求革新,国家覆亡不远,朕久居大位,体国事之艰,念宗祖之不易,立志中兴,维新变法,然则,宵小当道,坏我纲纪,新政举步维艰,查盛京将军张毅者,素来忠勇,有大功于朝,才能盖世,朕于困顿之中,念良臣之不在,特召张毅率军入关,维护王驾,澄清四海,扫除乌嶂,大功成日,比不吝恩赏,入住军机,异姓封王,亦是题中应有之意,愿将军念朕拔卿于草莽之中,为大任于边疆之重,挥兵入关,定鼎王事……”
  林旭一番话说下来,张一虎与梁敦彦满脸震惊,他们虽然知道京城守旧与维新两党斗争的异常激烈,却是没有想到,光绪帝竟然要张毅带兵入关勤王,事态已经发展到了如此的地步,只怕现在皇上与维新党已经危如累卵,随时有可能被后党一网打尽了。
  林旭说道:“诸位,如今太后一党已经完全把持了京城的防务,所有的武装力量都被太后一系以荣禄、崇礼为首的守旧顽固派控制了,随时有可能发动逼宫,为皇上退位,皇上甚至有可能会出现生命之忧,现在全国上下,也只有坚之才有这样的能力将皇上就出来,扫除守旧党,皇上请坚之即可发兵救驾!”
  张一虎看看梁敦彦与杨度,军事上的事情他是内行,但是这种政治上的斗争,他几乎就是一个白痴,只能请梁敦彦与杨度来决定。
  梁敦彦也是满脸为难,答道:“暾谷兄,如今将军大人尚在美国未归,这样大的事情,没有他亲自下令,我们谁也做不了主啊,甚至连一些建议都不能给你,将军走之前曾经说过,政治上的事情全部交给唐绍仪做主,军事上的事情全部交付给徐怀瑾决定,我跟一虎只是负责奉天,整个东三省上下,现在都是要徐怀瑾与唐绍仪两位大人拿主意才好。”
  林旭急道:“现在徐怀瑾与唐绍仪都远在黑龙江,一来一回,起码要耽误半个月的时间,等到他们过来,黄花菜都凉了,现在已经有了皇上的圣旨,你们还在犹豫什么?”
  张一虎怒道:“林先生,你要知道,这不是儿戏,一旦打仗,那将会有成千上万的将士丧命,将会有数百万两银子打了水漂,甚至上千万两,谁也不知道,这场仗要打多长时间?”
  林旭怒道:“张一虎,难道这些人的性命比皇上的性命还要重要不成?没有了皇上,那大清还是大清吗?”
  张一虎怒哼一声,说道:“没了皇上,大清怎么样,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如今鸭绿江对岸,数万日军枕戈待旦随时会入侵东北,我们的军队都去了关内,日军打过来,那搞不好就要亡国了,国家要是亡了,要个破皇帝有个屁用!皇上在尊贵,有东北两千万百姓的生命重要吗?”
  “你!”……
  林旭被气得瞠目结舌,说不出话来。
  梁敦彦连忙说道:“暾谷兄,你也不要着急,我们这就给徐怀瑾唐绍仪去电报,说明这里的情况,同时现在就向美国那边去电报,如今从德国、法国,以及英吉利,都有到美国的海底电缆,可以进行越洋电报的收发,只怕往来,我们有几天的时间,就可以实现了,你且等几天,没有徐怀瑾与唐绍仪两位大人的首肯,没有张毅将军下令,我们是无论如何都不敢下令出兵的,而且我们也没有大范围调动军队的权力啊。”
  林旭一肚子火发布出来,没有办法,他自己虽然也梁敦彦、张一虎熟识,但是这么重要的事情,没有经过顶头上司的同意,他们怎么敢胡来?这可是掉脑袋的罪过,林旭也只能暗气暗憋,一点办法都没有只得答道:“那好,你们现在就联络他们三人,京城的形势一天比一天严峻,可是不等人的!”


357。第357章 稳住林旭

  齐齐哈尔。
  徐怀瑾与唐绍仪两个人手里拿着张一虎与梁敦彦发来的电文,眉头紧皱。
  徐怀瑾说道:“少川兄,您看,这件事情,咱们怎么处理?”
  唐绍仪答道:“怎么处理?能怎么处理,如今坚之不在国内,咱们最好的办法就是按兵不动,现在沙俄与日本的动作越来越频繁,我们所有的兵力都被牵制住了,咱们调一个师过去,能打得过武卫军与淮军近十万人?原来将军就说过,咱们只管埋头发展东三省,关内的帝后两党的斗争绝不插手,也插不上手,现在咱们的实力还是太弱,顾不了那么多的事情。”
  徐怀瑾答道:“嗯,我也是这样想的,不过如今后党势大,一旦发生大变,帝党肯定要被一网打尽的,谭嗣同、梁启超等人可都是将军送到西洋留学回来的人才,如果咱们就袖手不理,只怕他们的安危堪忧啊。”
  唐绍仪晒然一笑,说道:“怎么,这么两个人才,你就替将军心疼了?他们太稚嫩了,将军明明警告过他们,推行新政,时机不成熟,步子不易迈得太大,他们都当成了耳边风,置之不理,在康有为的煽动下,一个折腾的比一个欢,连同李鸿章大人,他们都收拾了一遍,活该他们面临今天的局面,作为一个政治家,不懂得合纵之术,不懂得变通,是不可能长久下去的。”
  徐怀瑾问道:“那林暾谷那边,咱们怎么应付,毕竟他现在可是记得要发疯了。”
  唐绍仪说道:“很简单,把所有的事情都往坚之身上推,就说坚之不在,事关重大,我们都做不了决定,放心,即便坚之看到了咱们这边发去的电报,也会扔到一边,不予理会的,他躲出去,不就是不想卷进这样的是非窝吗,坚之的心思,我清楚的很,另外告诉杨度,让他模仿林旭的笔迹,给梁启超、谭嗣同写封信,就说奉天这边已经说动了咱们,请他们二人前去议事,先把他们诳过来,这样起码就保证了他们两个人的安全。”
  徐怀瑾问道:“那其他人呢,就不管他们的死活了?”
  唐绍仪叹口气道:“怀瑾,你也是留过洋的,遍观西洋列强,哪个国家变法,是不经过流血牺牲的,这样的事情,是不可避免的,正好也可以激起民心的变化,哪个康有为,一味的死忠于皇上,未来绝对是一个祸患,如果这次能接着太后的手,把他干掉,那正好和乐我们的心意,未来将军可是要做大事的,绝对不能让他影响了咱们内部的团结。”
  徐怀瑾叹口气,说道:“少川啊,跟你们这群文人打交道,太危险了,你们这群人,太阴险,杀人都不吐骨头……”
  唐绍仪哈哈大笑,说道:“怀瑾,你还年轻,等你到了我这把年纪,你就会渐渐明白的。”
  徐怀瑾低声嘟囔道:“说的啥,搞得好像你比我老很多似得……”
  两个人商量过后,唐绍仪与徐怀瑾向着奉天连发两份电报,一份发给蒺藜,让莫如转交梁敦彦,另一封直接发给了梁敦彦,转递给林旭,一明一暗,做的天衣无缝。
  林旭在奉天被梁敦彦与杨度死死的缠住,张一虎则借口去调动部队,准备入关事宜为由,躲得远远的。
  奉天这边的事情还在僵持着,不过天津的谭嗣同却是率先搞出了点成绩。
  首先谭嗣同依仗自己的关系,成功将大刀王五从奉天给请了出来,原本王五这位奉天武术总教习这个职位也没有那么忙碌,而且王五从来没想过做官,这做了官,浑身不自在,甚至王五心思的谭嗣同一纸书信,就将王五请出了山,而且谭嗣同仅仅写了十几个字给王五:弟命甚危,天下英雄可仰仗者,唯兄而已,求速归京城。
  大刀王五与谭嗣同本就是生死之交,亦师亦友,如今闻听谭嗣同有难,哪有不急之理,甚至连一个徒弟都没有带,仅仅带好了枪械与大刀,只身南下京城。
  搞定了大刀王五,紧接着,谭嗣同又给湖南的大侠毕永年发去电报,邀请他出山相助,毕大侠已没有推辞,直接带着自己得意的门徒三四十人,北上京师,前来助阵。
  谭嗣同忙完了这些,即刻马不停蹄的赶奔天津,这一次的行动那是最重的,就是要亲自出面说服直隶巡阅使兼直隶提督袁世凯,请他投靠光绪,准备伺机出兵,歼灭守旧的后党。
  天津,谭嗣同从袁世凯那里出来,长长的舒了一口气,事情搞定了,袁世凯已经答应,愿意辅助明主,歼灭奸党,开创未来大清不世的伟业,袁世凯信誓旦旦,将此事答应下来,生性耿直的谭嗣同也不疑有他,兴高采烈的从袁世凯处出来,返回北京。
  刚刚抵达北京的南海会馆,梁启超就手持一封电报,前来面见他,谭嗣同说道:“卓如,怎么了?”
  梁启超笑道:“复生兄,好事啊,好事连连啊!”
  谭嗣同笑道:“怎么了?”
  梁启超说道:“暾谷兄来信,说,唐绍仪与徐怀瑾两位大人,已经初步答应了他的请求,愿意出兵入关,但是因为还需要等坚之兄的回函方才可以,暾谷邀请你我二人即可北上,前往盛京,商议带兵入关勤王之事。”
  谭嗣同笑道:“确实是好事啊,不满卓如,昨日我在天津亦是见到了袁世凯,袁世凯已经答应下来愿意扶保皇上,剪除佞党,而且我联络的王五哥以及毕永年大侠等人亦已经动身来京,只怕,今日就可以抵达北京,到时候我们随时会开始行动,而且京中咱们也不能只留下南海一个人,如今诸事繁杂,正是需要人的时候,只有有你代替为兄走一趟了。”
  梁启超大喜,如此有了张坚之与袁世凯的相助,何愁大事不成,这下子大局底定了!
  梁启超慨然道:“复生兄,既然如此,那我就只身前往盛京,此次无论如何也要将东三省的军队带入关中,慈禧等老顽固也该是退出历史的时候了!”


358。第358章 袁世凯高密

  梁启超与谭嗣同两个人兴高采烈,可是本性纯真的他们那里明白官场政治的险恶,事情哪里有他们想的这么简单。
  单说袁世凯送走了谭嗣同,坐在了椅子上,陷入了沉思。
  袁世凯可不是傻子,相反他精明的很,在整个大清,比起权谋之术来,他那也是顶尖的人物,对于光绪与谭嗣同所给予的许诺,他倒是不在意,在意的是如何在帝党与后党之争中生存下来,然后攫取最大的利益。
  袁世凯心中冷笑,谭嗣同给他说的话犹在耳边,张坚之也会站在皇上这一边,力挺皇上推行新政,奉天的大军随时可能会南下。
  张坚之?如果张毅支持光绪推行新政的话,那在这个关键的时候,也就不会离开奉天,漂洋过海,远赴美国了,这明明就是不愿意卷入其中,躲得远远的。没有张坚之的鼎力支持,就凭着自己手下这不到两万人,对抗以慈禧为首的后党,怎么可能,不要忘了,李鸿章可是慈禧的支持者,前者在自己的军中的影响力不是一般的大,如果自己支持光绪的话,李鸿章一声令下,起码就能拉走一半的人马,自己仅仅凭借不到一万人,能够干什么?
  即便李鸿章不下令,拿自己手中的不到两万人,去碰荣禄手下武卫前军、武卫后军以及武卫中军,那也无异于以卵击石,更何况京城中还有数万的兵力呢,自己那不是老寿星上吊,活得不耐烦了吗?
  袁世凯心中想着,心思渐渐的坚定了下来,绝对不能跟着皇上干,那是稳赔不赚的买卖,看来自己要开始行动了。
  对,这就去见荣禄大人,袁世凯收拾一下,一个人都没带,直接赶奔荣禄的北洋大臣衙门。
  如今的荣禄正在天津,紧张的整肃各部人马,严厉约束各部的行动,对于稍稍不信任的将领,即刻清除出去,要么调离,要么就地免职,如今的几支武卫军,被荣禄牢牢的控制了起来,只有袁世凯的这支军队,由于背后李鸿章的力挺,以及袁世凯的全力应对,方才保持了完全的独立。
  晚上,荣禄正在自己的府上休息,有人来报,说是袁世凯前来拜见,有紧急事务禀报。
  荣禄心中一震,连忙叫人将袁世凯请了进来。
  袁世凯进入厅中,连忙大礼参见:“卑职直隶提督,武卫右军统领袁世凯参见总督大人。”
  荣禄笑道:“项城,不要客气了,来,坐坐,来人,看茶。”
  袁世凯说道:“总督大人,此次世凯前来,却是有紧急的公务面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