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隋末之雄霸天下 >

第52章

隋末之雄霸天下-第52章

小说: 隋末之雄霸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快快宣刘文峰进来!”杨广一听,也是心中惶急,毕竟他的大军要撤退,必然经过辽东城,如果那边已经瘟病漫延,让他如何撤退啊?”

    片刻之后,刘文峰便进了大帐,他当即便要跪下磕头。

    “刘大夫勿须多礼,快给朕说说辽东城那边的瘟疫情形!”杨广连忙问道。

    刘文峰叹息了一声,脸上露出沉痛的表情道:“陛下,辽河两岸的瘟疫情况十分严重。早在刚刚攻下辽东城时便有兆头。那时士兵泄愤,将城内高丽人全部杀死,但尸体却没有得到及时掩埋或烧毁……”

    “两个月前,不光是辽东城,就是周围的数座城池都出现了染病的民夫,只不过当时人数不多,且病症也不严重,民夫依然能够行走活动。故没有引起太大重视。可到了如今,患病的民夫已经多达数十万,且症状也非常严重,不要说劳动,就能起身行走也做不到。其中更有十余万人已经死亡……”

    “如今辽河两岸遍布尸体,由于未染病的民夫害怕搬尸导致自己染上瘟疫,故城内外尸体堆积如山却是无人清理。眼下这可怕的疫病已经四处蔓延,听说就连辽西乃至涿郡一带都出现了疫情。陛下,不是微臣危言耸听,如果再不及时想办法把瘟疫扑灭,只怕瘟疫真的会蔓延到中原,那将演变成—场全国性的灾难。”刘文峰忧心仲仲地说道。

    早在辽东城刚攻下时,他见城中高丽人尸体满城都是,便向杨广提议过尽快掩埋尸首。但那时杨广正忙于进攻,根本没把此事放在心上。虽然也向各军将领下令尽快处理尸体,但却没有认真督促执行。

    而如今,疫情已经发展到如此猛烈的地步,而正值盛夏,又是蚊蝇最多的时候,难免会漫延开来。如今也不知道有多少民夫和多少士兵染上了疫病。如果就这样仓促回师,不要说涿郡、河北一带,就连东都洛阳恐怕都会出现大面积的疫情爆发。

    当刘文峰把这个可怕的可能性说出来后,就连杨玄感也不敢再说马上撤退了。因为仓促撤退回师后,瘟疫如果在东都漫延开来,不光自己会遭殃,还会连累在东都的家人。

    杨广脸上亦是一阵铁青,片刻之后,他方向裴蕴问道:“裴大人,那如今在辽河一带,还有多少民夫?”

    裴蕴是在此次远征中,组织民夫运输调配的大臣。他听杨广询问,连忙躬身说道:“陛下,我军目前的粮草和物资贮存地便是在辽河东岸。因辽东城内瘟疫严重,故民夫和物资便早早撤了出来,改建了六十座大营以安置他们,可如今很多民夫已经逃离。现在剩下的已不足六十万。”

    顿了—下后,他又说道:“陛下,眼下必须得想办法控制住瘟病的漫延,涿郡那边也得请罗太守想办法拦截住已经逃回的民夫。不然这场瘟疫必将在中原大地漫延。这对大隋百万将士、文武百官以及天下黎民来说,都将是—场浩劫,臣更担心陛下龙体安危。”

    杨广脸色—变,目光扫视了一下帐内的官员和将领,厉声道:“眼下我大隋正面临瘟疫之危,众卿可有妙计,扑灭此场瘟疫否?”

第七十三章 挺身而出

    众大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一副束手无策的表情。连御医之首刘文峰都没有办法医治,他们能有什么办法?药王孙思邈又不知所踪。虽然可以将所有尸体全部烧掉,但却难免去烧尸体的人也染上疫病。这也是为什么辽东城内,以及外围各大营的民夫尸体堆积如山,但隋军士兵和其他健康的民夫却不敢再进去掩埋的原因。

    “你们就是这样给朕分忧的吗?大隋要你们这些酒囊饭袋有何用?”杨广见半晌无人说话,终于出离愤怒了。

    这时,杨玄感却是终于说话了,他一脸阴霾地说道:“陛下,现在已是非常时期,非常时当行非常事。如今只有将所有染病的士兵及民夫全部扔下,大军赶快从下游渡过辽河。然后再在涿郡边境设下防线,所有从辽东回来的人,一律远远用箭射杀,如此一来,便可制止瘟疫漫延到大隋!”

    他这话一出口,帐内的大臣和将领们全都瞠目结舌,纷纷议论了起来。

    “这样做,岂不是要将那几十万民夫全部杀死吗?可其中还有好多人是健康未染病的啊!”

    “是啊!而且看守那六十座大营的士兵怎么办?也放弃了?”

    “那可不行啊!我的侄子就在里面当偏将啊!他死了我怎么回去跟我兄弟交待啊?”

    “你的只是侄子,我的可是儿子啊!我三个儿子现在都还在扶余城驻守呢。”

    朝中的大臣和将领几乎人人都有子侄在军中任职,由于辽河东岸是隋军现在的粮草辎重贮存地。杨广自然是安排了重兵守护。因此很多关陇门阀的家族子弟都在那里驻守。

    原本他们就因那里瘟疫流行而心中忐忑不安,眼下一听要完全放弃那里的民夫和士兵,自然是出声反对。

    “那不放弃又能有什么办法?莫非你们愿意去疫区烧毁掩埋尸体吗?”杨玄感冷笑了一声后,大声问道。

    “嗯!杨爱卿的话也言之有理,现在可不是讲妇人之仁的时候。”杨广这时却是铁石心肠地支持了杨玄感的意见。

    众将听到这话,更是义愤填膺。现在对自己人不讲妇人之仁,而当初对高丽军却是大讲仁义道德,人家一假投降就停止进攻,害得隋军将士付出了数倍的牺牲才拿下辽东城池。这圣上怎么搞反了敌我?感觉不象是大隋的皇帝,倒象是高丽的国王了。

    “陛下,可我的两个儿子还在辽东大营的啊!他们怎么办啊?他们也是你的侄子啊!”李渊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说道。

    李建成和李世民也参加了此次远征,李渊见识了辽东的攻城情况后,自然不敢让儿子上前线攻城,便行贿了岳曾省,游说杨广同意,让他们两个在大营驻守,保护粮草辎重,但谁会料到,竟然突然来了一场瘟疫呢?

    杨广厌恶地看了一下自己这个表兄,感觉其人又儒弱又无用,且胆心如鼠。只不过,他现在虽有削弱关陇门阀之心,却也知道不能操之过急,而且李渊在他看来,至少还是有亲戚关系,是属于信得过的一批人。

    “好吧!那朕就破例一次,只要你能确认李建成和李世民所在的军营没有瘟疫,那便可让他们撤出来,随朕回中原!”杨广终于开了金口。

    李渊大喜过望,连忙谢过。然后他便找到裴蕴,但一问之下,却让他面色惨白,原来李建成和李世民驻守的军营,也有大批民夫染病死亡。

    而这时,其他大臣和将领见李渊都能破例,便也纷纷要求容自己派人去找寻子侄,看其是否染病。

    杨广顿时感到不耐,这样一个个都派人去打探一番,那何时才能撤军啊?正巧此刻杨玄感又从裴蕴那得知李渊的两个儿子所在军营情况,便又再度鼓动杨广立刻撤军,不要再管辽东大营的民夫及官兵。

    见到此幕,宇文明终于忍耐不住了。他原本是没资格来这种层次的会议的。但由于他所在的左翎卫军是此次远征中战功最多的一军,因此杨广破例允许宇文述多带两名军官参加会议,以示鼓励。

    而宇文述自然就肥水不留外人田,让宇文成都和宇文明两人前来参加。

    之前的议题宇文明一直插不上嘴,而现在见到杨广在杨玄感的鼓动下,竟然打算放弃辽东大营的数十万民夫和十余万将士,便让他感觉,自己不能置身事外了。如果任由这样一批忠勇的将士和民夫就此死去,他一辈子都不会心安的。

    “陛下,末将有一计,可以将染病和未染病的将士及民夫区别开来!同时还可让前去援救的士兵不用担心被感染。”宇文明终于出列奏请道。

    宇文述吓了一大跳,因为宇文明说话之前根本没跟他打招呼。他可知道,现在杨广的心情正不好呢。如果是平时,就算宇文明说错什么话,他也可以求情,让杨广放了自己孙子一马,毕竟杨广还是很信任和器重自己的。可现在就难说了。

    “哦?原来是你!”杨广见竟然是三年前帮他解答了大食使者难题的宇文明,也是有些惊讶。

    他这时眉头一皱道:“你现在是哪支军队的将官?竟然有办法解决瘟疫?难道你也懂医术?”

    大帐内的众将多数都没见过宇文明,只从他身上穿的铠甲上看出他是一名军中的校尉。只不过,这小子看上去也太稚嫩了点吧。估计是哪个世家的子弟来镀金的吧。

    宇文明这时躬身行礼道:“陛下,末将是左翎卫军中斥候团的校尉,我虽然并不懂医术,但却知道如何控制瘟疫,不让其漫延开来!然后我们便可将那些没有染病的将士和民夫从中剔出来,以减少损失。毕竟他们都是忠心于陛下的大隋子民,将来再征高丽时,还能派上用场的!”

    他可是十分清楚,杨广一征高丽不成,还要二征三征,这些已经经历过第一次远征的官兵和民夫,经验可要丰富得多,如果他是杨广,也不愿意抛弃这批有经验的士兵和民夫。

    杨广的神色于是便缓了下来,他凝望着宇文明问道:“宇文明,你真有办法控制瘟疫,不让其漫延开来?”

    宇文明想起自己在前世时,经历过非典,多少总懂点瘟疫隔离措施。虽然不见得能扑灭这场瘟疫,但控制住不让它蔓延总还是办得到的。

    于是他便对杨广说道:“回禀陛下,听刘太医说了这场疫病的状况后,末将心中也有些数,之前末将也曾生过一次重病,幸好遇上了一位隐世神医相救,而他曾偶然提及过一种叫做“隔离”的防治瘟疫方法……据他称,如果能采用此法,则再严重的瘟疫也能控制住,不会蔓延!”

    宇文明不得不编了个谎话。

    宇文述听得将信将疑,他自然知道宇文明曾生过重病,但是不是找的什么隐士神医救治,他就不清楚了。不过看自己孙儿说得绘声绘色,倒不象是作伪。

    其他的大臣见宇文明虽然官职低微,说话却是不卑不亢。而且看他年纪这么小就能进入到这大帐来,心忖只怕多半也是哪个朝中重臣或者军中大将的子侄。所以都沉默不语。

    而太医刘文峰却是根本没想那么多,他眼见宇文明小小年纪就说自己有办法解决瘟疫困扰,却是根本不信。这岂不是说比自己这个首席御医还厉害了?

    他于是鼻中冷哼了一声道:“乳臭未干的小子竟然说自己能控制如此厉害的瘟疫?还真当自己是药王孙思邈了?”

    裴矩和他颇有交情,连忙凑近他耳旁,然后小声说道:“这是宇文述的亲孙宇文明,三年前陛下公布的科举考试方案便是以他的提议为蓝本设计的。他在东都颇有名气,号称洛阳神童,尤其擅长诗词。说不定还真有方法解决这难题呢。”

    “啊!他就是那洛阳神童啊!”刘文峰听闻之后,也是愣住了。宇文明的名字他也听说过,只不过却没太放在心上。而且他也没有将眼前的小将与那“洛阳神童”联系起来。

    “那他怎么会来高丽前线呢?按理说他应该是个舞文弄墨的儒生才对啊!”刘文峰面色微变道。

    “宇文明虽然文采极好,但却喜欢习武,不爱学文,当年在赛诗会上,还拒绝了苏威的收徒邀请呢。”裴矩叹了一口气道。

    当初他也为宇文明捏了一把汗,毕竟苏威可是名气如此之大,还是五朝元老。可现在看来,宇文明的选择何其明智。如果当年他同意拜苏威为师,只怕随着去年苏威被贬,他这个苏威门生也会被打入冷宫了呢。而如今宇文明却因和苏威毫无瓜葛,仕途无损,仍受器重。

    刘文峰顿时面露苦涩,他心中知道,如此一来,自己可是把杨广身边的大红人宇文述得罪了。要想弥补裂隙可不容易了。

    只不过,不光是他,站在一旁的宇文成都和其他将领也是一脸怀疑的神情。在他们看来,觉得宇文明打仗或许还是员小虎将,可从未听说他也懂岐黄之术,对这来势汹汹的瘟疫,他能有什么好主意?

第七十四章 隔离之法

    这时,杨广听他说起叫什么“隔离”的防治瘟疫之法,却是大喜。于是连忙问道:“宇文小将军快快从速道来,这‘隔离’之法究竟如何施行?”

    宇文明躬身又行了一礼,方继续说道:这‘隔离’之法其实就是将患病的人和不患病的人分开,以防交叉感染。就辽东目前的情况而言,末将建议:将已确认患病的百姓和士兵安置在辽河以东,不准其渡河到辽河以西,以防他们逃回中原,酿成大祸。”

    “而其他暂未患病的民夫和士兵都迁到城西的空地处搭帐蓬居住,每一万人为一营,各营之间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