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隋末之雄霸天下 >

第204章

隋末之雄霸天下-第204章

小说: 隋末之雄霸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裴矩却已抢先反驳道:“卫大人此言差矣。眼下朝廷要安置救济先前关中、陇西、河南一带流民,又要扩军备战,应对突厥威胁,加上河东一带又连降暴雨,灾情严重,朝廷财政早已入不敷出。如今,由于国内乱匪横行,商人贸易大受影响,各地商行积压的物资堆积如山。东都急需的物资运不进来,前线需要的粮食和武器也送不到。朝廷的税收更是锐减三成以上……”

    他这时方盯着卫玄问道:“如果和宇文明继续僵持下去。只怕朝廷财政会更加佶据。眼下十二卫府的府兵粮饷多有拖欠,官兵早就怨声载道,如果一旦引发兵变和叛乱。请问卫大人如何解决?”

    卫玄和樊子盖对视了一眼,顿时语塞,对内政后勤财政方面的了解是他们的软肋,在这方面他们二人是无法驳得倒裴矩和裴蕴的。

    “不过朝廷的脸面……”樊子盖仍不甘心地说道。

    虞世基这时总算抓住了机会,他当即便微微一笑道:“朝廷的脸面当然要顾,所以,微臣建议,可由陛下宣布,鉴于宇文明平定高丽的大功,以及宇文家祖孙三代以前的战功,将功抵罪。至于辽东一地,陛下可仍按先前的安排,设置六郡进行管理,而宇文明,则可任命为周国公,代表朝廷管理辽东六郡,同时要求他派兵进攻突厥……”

    “如果宇文明能讨伐突厥成功,那也是扬我国威,是陛下指挥安排得当,朝廷也脸上有光。如果打了败仗,则他的实力必然大损,朝廷也可将战败责任推在宇文明身上,向天下宣称是镇守辽东六郡的周国公未能领会朝廷的意图,导致战败。这样,即使失败,也使陛下和我大隋的颜面无损!”虞世基轻抚长须,颇为得意地说道。

    杨广听闻之后,也觉有理。便举目向裴矩和裴蕴望去,凝声道:“裴爱卿以为虞大人的意见如何呢?”

    裴矩和裴蕴思量之下,也觉这算是最为妥当之策了,除此之外,他们也的确没有更好的办法。于是,两人便都躬身行礼道:“虞大人高见,臣附议!”

    不过,樊子盖却有些疑惑道:“虞大人,宇文化及已经世袭许国公的头衔了,还让他的儿子宇文明也成为周国公,岂不是对宇文氏太过宽容了,这也会其他世家不服啊!”

    “正要如此!”虞世基早已想好了说辞。

    “宇文明劳苦功高,特别是灭亡高丽、新罗和百济之功,堪比当年长孙晟献计分裂东西突厥。而宇文明虽然暗中准备谋反,但毕竟没有真的扯旗帜造反,民间百姓并不知晓。只要对外宣称是念在其平定高丽的大功上,加以封赏的。便于朝廷颜面无损!”虞世基正色道。

    杨广听后,微微点了点头,只觉虞世基的话正合自己心意。封宇文明当国公之后,宇文家便出了两位国公。可宇文明并非宇文化及嫡子,给他如此名份,必会让宇文家的其他子弟不服。而其他世家见宇文氏享有如此厚待,也会对其充满敌意。这样宇文氏将来即使造反,也会艰难许多。

    “好!传朕旨意:宇文明因平定辽东、修建晋阳宫有功,升为周国公、护国大将军,正二品衔。现朝廷委托周国公管理辽东六郡,负责筹备对突厥的作战事宜,令宇文明调集属下军队,于明年初与朝廷大军一道,进攻突厥!”杨广起身说道。

    “圣上英明!”殿内群臣齐声道。

    一个月后,虞世基便与杜如晦一起,回到了辽东城,向宇文明宣读了圣旨。

    在摇头晃脑,念完圣旨后,虞世基又拿出了两封密旨,一封是针对宇文明及其家属的,朝廷表示将赦免宇文明的罪行,将其家属长孙无垢及其他人“发配”辽东“充军”。

    而另一封则是给宇文明个人的,要求这位周国公尽快将今年的十万贯铜钱缴纳给朝廷,同时帮助朝廷进攻突厥。

    “虞大人,今年都过了一半了,要缴也应该是五万贯铜钱吧。怎么会要十万贯呢?帮助大隋一起进攻突厥倒是没问题。可是我辽东兵微将寡,且粮草不足,人家突厥可是一个草原霸主,东西突厥加在一起,控弦之士多达八十余万,我们这点人跑到突厥去,恐怕是送死吧!”宇文明听闻之后,立刻便摇头道。

    虞世基叹了一口气道:“宇文元帅,这道理圣上也明白,所以才让您早作准备,等开春后再行征伐,元帅曾出使东突厥,并与突厥军队并肩作战过。对于草原上的情形可比其他将领清楚得多。陛下若要征伐突厥,只怕还没有谁比你更合适了!”

    宇文明听闻之后,微微一笑,将手一招。只见身后两名亲兵搬来一个大箱子,然后在虞世基面前打开了。

    “哇!”饶是虞世基见过不少世面,依然惊讶了一声,只见这箱子一打开,便发出金光闪闪的光芒,里面全是金元宝。只怕有上百锭之多。

    “虞大人,咱们都是老熟人了。明人不说暗话,朝廷要我去帮忙攻打突厥没问题,但我兵将太少,武器和钱饷什么的更是没有。这都要朝廷拔付才行啊!”宇文明淡淡道。

    虞世基从那金元宝上收回贪婪的目光,猛咽了一下口水道:“宇文元帅,那您有什么要求呢?虞某可以向陛下转告,不过现在朝廷也很佶据,要拔付钱粮武器什么的,恐怕有点难度!”

    宇文明一摆手道:“我不要武器钱粮,只需要把人还给我就行了!”

    “还人?”虞世基微微一愣。

    “就是我辽东军官兵的家属。他们现在有的被抓捕下狱,有的被发配了,有的被勒令解甲归田,还有的被编入了其他部队。我希望能调拨到辽东行营旗下!”宇文明沉声说道。

    虞世基听后,却是有些为难道:“这……恐怕陛下不会答应……”

    他这时靠近宇文明,小心翼翼道:“陛下对你已经有了防范之心,怕你有朝一日会对朝廷不利。”

    宇文明微微一笑,他自然知道这些人都是钳制辽东军的筹码,杨广现在对自己如此警惕,自然是不想将他们还给自己。

    “虞大人,我知道这事是比较难办一点。不过依大人的能力,想必应该能说服陛下,我相信,虞大人是绝对能将这事办好的!”宇文明不动声色道:“那箱金元宝就当给大人的活动经费好了!如果事情能办成,我还能再送大人五箱这样的金元宝!”

    虞世基顿时倒吸一口冷气,还有五箱?那可是五百锭黄金啊!他一辈子的俸禄都没这么多。

    “而且,虞大人难道看不出来?大隋现在已经风雨飘摇,中原乱匪横行了这么久,却一直未能扑灭,各大世家频频造反,隋朝的统治随时都有可能崩溃。将来天下大乱后,群雄将逐鹿中原,而鹿死谁手,却着实难料。难道虞大人不想为虞家谋一条后路?”宇文明一针见血地说道。

    虞世基听闻之后,面色顿时一凛,他作为朝中老臣,自然知道隋朝现在外强中干,已经成了一个空架子,随时都有可能崩溃。而一旦参天大树倒下,各地的世家和野心家都会起来造反,届时谁能再夺天下,还着实难料。而掌控辽东三十万大军的宇文明,无疑是逐鹿天下的群雄中,拥有相当有利条件的一位。

    “好!宇文元帅,咱们都是老熟人了,虞某自然会竭尽全力办好此事!”虞世基一拍胸膛道。

    

第286章 长孙无忌的妙策

    “哈哈!我就知道虞大人会是我的朋友!”宇文明也露出会心的微笑。其实,他和虞世基的关系谈不上有多好,以前在宇文述在世时,虞世基还陷害过他。但如今在朝中,宇文氏已经基本被排除在了权利体系之外,而裴氏已经一家独大,作为江南士族代表的虞世基,自然也和裴氏有了不少矛盾,迫切需要寻找盟友。

    当然,宇文明最打动虞世基的话,还是告诫他要给自己留条后路,不要死吊在隋朝这一棵树上。

    虞世基出身南陈,南朝有几大世家,这些世家子弟都对自己家族比国家看得更重要,对于灭了南陈的隋朝,他也只是顺应形势作官而已,根本谈不上有什么感情。如今听宇文明这样一说,他也觉得自己应该多作一些考虑,不可把人都得罪尽了。

    而虞世基回到东都后,趁着杨广急于北上攻伐突厥的时机,晓以利害,终于说服了杨广将辽东军的家属全部迁往辽东,让宇文明和全体辽东军都放下了心,可以安心发展。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

    在虞世基再次离开之后,宇文明却接到了魏征的奏章,称他因为不放心长孙无忌,去了一趟百济和新罗,查看两地的情况,现在他对长孙无忌的治理方案颇有些感触,所以想和自己交流一下。

    宇文明见了这份奏章,也是心里七上八下,暗忖莫非是长孙无忌没有内政经验,在百济和新罗捅出什么漏子了?他也不敢大意,连忙便将魏征召来,详细盘问他去百济和新罗的经过。

    “元帅,新罗和百济两郡的郡治所在地还算安定,但两郡其他地方的城池却矛盾激化,各地的抗争,武斗此起彼伏。”魏征微笑着说道。

    “什么?怎么会成了这种状况?长孙无忌没有针对这种情况制定应对措施吗?”宇文明听闻之后,差点把口中的茶水喷了出来。他万万没想到竟然会出现这么严重的状况。

    魏征这时双手抱拳作了一揖道:“元帅,出现这种情况正是长孙大人制定的方针导致的,乃是他刻意而为之的,说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在不损耗大量兵力和财力的情况下,迅速收拢百济和新罗两地民众之心,让他们心向辽东。前期虽然看似紧张了一点,后期却可以很快将两郡局势平定下来,并使之能成为象辽东四郡那样的稳定领土!”

    “哦?竟有这种事!那你速速道来,长孙无忌这样做,是何用意?”宇文明一定,也顿时来了兴趣。

    魏征方侃侃而谈道:“其实,长孙大人的方针,用他的话说,还是八个字——‘以夷制夷,再收其心!’……”

    接着,他方向宇文明详细讲述了长孙无忌的计划,在新罗郡城讨论时,长孙无忌提出的这个方案,亦是引起了很大的争议,是长孙无忌抬出了自己是宇文明大舅子身份,又得到了元帅的完全授权,才力排众议才推行下去的。

    长孙无忌方案的核心思想便是,便是将百济和新罗两郡划分为两种地区,一种地区是辽东行营直接管理的区域,实行类似辽东四郡最开始的军管政策。当地官员主要为汉人和与汉人联姻的本地人。驻军以辽东军为主。

    而另一种地区则是交由新罗和百济两国以前的土著官员,委托治理的区域。所有官员及郡兵皆是由以前的新罗和百济官员及士兵担任。当然,名义上是委托治理,这些官员和驻军将领实际上还是郡守挑选的。具体说来,就是长孙无忌个人根据收集的两国以前的官员资料选拔的。

    但长孙无忌这回选拔的土著官员及士兵非常奇怪,那些表现良好、为官清廉的当地官员一个不选,这些能力较强的官员全部被派到辽东行营直接管理的区域任职。他选的都是在当地口碑不佳,有贪赃枉法、横征暴敛嫌疑的官僚。而选拔的士兵,也都是些兵痞,平素就常有打架斗殴、违纪惹事的纪录。

    试想,这些官员和士兵,治理一方,怎么可能干得好?原本辽东行营让收一吊钱的税,他们立刻就加成了两吊钱,另一吊钱自然是中饱私囊了。而且还在当地鱼肉乡民,抢掠民女,无恶不作,让当地百姓怨声载道,不满之极。

    如此一来,原本对辽东军极为不满的百济和新罗的民众。当他们逃到了自己民族的土著官员治理的地区后,发现处境比在辽东行营的直接管理地区还差不少。

    虽然辽东行营建立的保甲种制度限制了人生自由,却至少衣食无忧。于是,不少人就又逃了回来。

    而那些被本地官吏和兵痞逼得无法忍受的民众,又分成了两派。

    一派是比较温和的,向郡守和本地官员去请愿,要求也实施行营直管。

    另一派则干脆揭竿而起,反抗****,发动了起义,让本地官员头痛无比。

    所以,现在辽东六郡出现了很奇怪的景象。大同江以北,已经实行保甲制度两年的四个郡,一片歌舞升平的景象,民众也能安居乐业。

    而百济和新罗由本民族土著官员直接治理的地区,却是盗匪横行,到处是起义和叛乱,民众流离失所,对本族的官吏怨恨达到了极点。

    “这样做局势不会失控吧?”宇文明听朝鲜半岛局势成了这个样子,依旧还是有些不放心地问道。

    “元帅请放心,现在百济和新罗两国的民众都向我们辽东行营要求实行直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