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崛起之宋末称雄 >

第255章

崛起之宋末称雄-第255章

小说: 崛起之宋末称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宫干政。因此,皇后乃是一国之母,不过她却没有把握,要知道她只是掌管后宫,并无实权。

  哪怕她之前也有一批势力,不过这些都被赵构连根拔除了,就连她都差点受到株连。若非事情过去了有些年,怕是以赵构的手段,也能挖出一丝线索。正因如此,皇后手中握有的权力交给赵桓后,她便彻底断了联系,一切由赵桓做主。

  只不过太子赵桓的确不是大才之人,不过皇后就是喜欢。毕竟,赵桓不是她亲子,却胜过亲生。

  与此同时,赵构、赵有恭二人正在殿内商议大事,皇后以及太子赵桓等人在外稍等片刻。片刻后,宋徽宗与赵构商议的事情已经结束了;皇后乃是一国之母母仪天下,他们的地位相似,而太子赵桓却隐藏着一些事情的真相,又是楚楚可怜,这让皇后不愿意也得出面劝说。

  一日夫妻百日恩!

  不看僧面看佛面,就算赵佶不顾及自己是他儿子,那他得顾及皇后的面子。因此,赵桓才会前去求助于皇后,让她出面说情。

  宋徽宗见太子赵桓、太子妃,还有多日不见的皇后也来了,微微一愣,又见赵构心领神会的笑了笑。顿时,宋徽宗恍然大悟,他终于明白赵构之前说的话是什么意思了。

  本以为那句话不过是戏言,没想到太子赵桓真的求救了,而且那个人居然皇后,这让赵构有些愣住了,也不知该从何说起才好。


第四百四十八章 养不教,父之过

  “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皇后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皇后娘娘来了,赵构等人必须躬身施礼;皇后率先对皇上施礼,再然后接受他们的尊敬。毕竟,皇上为尊,就算皇后母仪天下,也无法与皇上相提并论。

  宋徽宗狠狠地瞪了一眼皇后身后的太子,淡淡的说道:“皇后,你怎么来了?”

  “皇上,妾身来此是为了太子之事!”皇后也不愿绕弯子,都是明白人,也就开门见山了。再说了,楚王赵有恭、广平郡王赵构都在此,那也就说明这件事皇上已经知道了。

  “太子有什么事?”宋徽宗不咸不淡的说了一句,目光却是阴冷之极,目不转睛的盯着赵桓。若不是他是自己的长子,又是太子,赵佶真的恨不得将他推出去斩首示众。

  皇后与他乃是多年夫妻,仅凭宋徽宗的脸色,便瞧出端倪来,她知道这是皇上左顾右盼,故意为之,为得就是让自己主动交代。但是这件事本来就不应该她来说的,最后直接将皮球交给了太子自己。

  太子赵桓愣了一会,又见母后点点头,硬着头皮顶着赵佶阴沉的脸色,将事情的经过一五一十的全部说了。宋徽宗在心里盘算一下,与赵构所禀奏之事相差不多,那也就是说赵构已经抓住了太子的罪证。

  宋徽宗越听越愤怒,脸色愈来愈阴沉,板着脸,默不作声,一直望着赵桓,这让他如坐针毡,浑身不自在。或许是做了对不起朝廷的事情,也对不起皇上,这让他有些惶恐不安。

  “是否还有遗漏?”宋徽宗板着脸,厉声喝道。

  赵桓颤抖的连连摇头,据实回答:“没有,绝对没有!”

  他担心皇上不信任自己,又加重了语气,再次强调了一遍。赵构、赵有恭等人缄默不语,这个时候他们还是不出声的好。若是真的火上浇油,只怕越烧越旺,最倒霉的是赵桓,必定会受到皇上的怒火。

  原本赵构打算让赵桓吃点苦头,奈何想了想,觉得没有必要。即便是赵桓吃到了苦头,最后怨恨的那个人必定是自己。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而现在他的目的基本达到了,也就不愿意再继续与赵桓作对。

  若是赵桓依旧针对他,也没有任何关系了。毕竟,这件事已经尘埃落定,赵桓身为当朝太子,居然与那些贪污之人来往甚密不说,还一起分赃银,这让赵佶非常的愤怒,奈何他又不会真的将赵桓斩杀。

  高俅乃是太尉,当朝武官最高级别,已经斩杀数位一品大员,又有二品大员数十人牵扯在内。若是真的将赵桓杀之,那么天下人将如何看待他这个皇上,百姓不会说太子罪有应得,而是说他这个皇帝心狠手辣,冷酷无情。

  即便赵佶不在乎这些,可是身为一国之君,要是将赵桓所犯的罪过公布于众,又有百姓会说皇家都出现这样的人,那么其他官员贪污受贿,也是很正常的,因为上梁不正下梁歪。

  宋徽宗每每想起此事,心里一阵烦乱,他没有想到赵桓居然真的够胆如此做。在他看来,每日早朝等事,赵桓都会沉默不语,要不就是其他人发言。原本以为赵桓会老老实实,未曾想到会是阴谋家。

  此事之前已经发生过这样的事情,宋徽宗给予警告,只可惜赵桓没有遵守,反而变本加厉,这让赵佶很是心寒,心里堵得慌;恨铁不成钢的叹息一声,又将目光看向了皇后。

  “那皇后以为该如何处理?”

  “小惩大诫!”宋徽宗没有直接说出该如何处置,而是将处罚之事踢给了皇后。

  皇后焉能不知皇上心意,她也知道赵佶笃定的事情,很难决定。现在这个时候,皇后也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若是什么话都不说,那来此有何意义;若是不惩罚,不说皇上心里堵得慌,换做自己更是难受。

  “禁足!”

  “就这样?”

  “就这样!”

  宋徽宗月皇后二人言简意赅的说出自己的想法,他知道皇后对赵桓宠爱有加,未曾想到会如此宠爱。即便赵桓犯下滔天大罪,也是一笑置之,哪怕是惩罚,都是如此的轻松。

  “是不是太轻了?”

  皇后正声道:“若是皇上觉得轻了,那就直接将太子推出去斩首示众如何?”

  宋徽宗嘴角抽搐了一下,他被皇后的话说的哑口无言,难以反驳。毕竟,皇后对太子的母爱,不弱于赵桓的生母,只因皇后尚未子嗣,而赵桓生母又早早去世,这样一来便将赵桓视为亲子。

  皇后的这番话实际上是反话,也是她心中的怒火。此外,皇后也观察到皇上眼中的无可奈何。简单来说,赵佶根本就不会真的杀了赵桓,而皇后正是把握这一点,直接说起了反话。

  “母后不是帮忙说情的吗?这……怎么演变成这样了?”赵桓忐忑不安的望着皇后,还有皇上。

  他向皇后请安,将事情和盘托出,又请出皇后求情。现在可好,皇后直接说斩杀自己,这话赵桓听完后,哪还有什么其他心思,浑身冒出一身冷汗,吓了一跳,他在担心自己的安危,这让赵佶更慌了。

  若是他不是很慌乱,心里定然听明白了,可惜他脑海中一片空白,根本就没有仔细的去想,也就让他担心不已。

  赵构见皇后娘娘正话当反话说,进来以后,她的目光一直停留在赵佶身上,就连自己等人都置之不理,这份强大的气势,唯有一人可做到。赵桓再一次看向了皇后,直觉告诉她,此名女子不简单。

  果不其然,皇后的强势终于展现出来了。

  “这……”

  “皇上,您是真的要斩杀太子吗?”皇后见宋徽宗脸色舒展开来,本来松了一口气,又被宋徽宗后面的那句话吓了跳,再次解释道:“太子乃是未来的君王,要是真的曝光出去,怕是惹祸上身也不定!”“”

  “再说了,养不教父之过也!”

  赵佶后面要说的话,硬生生的被打断了,这让他心里有些哭笑不得,又见皇后如此模样,只得出声安抚。但是,皇后最后一句话,让他一愣,他也觉得皇后说得对。

  若不是他之前没有想过,现在想想也觉得这件事当真不错。此外,赵桓更多的是沉默不语,一时间整个大殿内鸦雀无声,静静地等待中。然而,宋徽宗自己却是感叹一声:“养不教父之过也,一切都是朕的错啊!唉!……”


第四百四十九章 怀恨在心

  赵构等人哑口无言,他们没想到皇后竟然如此模样。按照礼仪来说,皇后乃是一国之母,母仪天下。现在根本就不是他们想的那样,就算是赵有恭也觉得诧异,匪夷所思。

  赵有恭、赵构二人面面相觑,相视哭笑不得。虽然料到太子会求助于他人,未料到会是皇后。皇后的言语间,仿佛太子没有错,一切的过错都在皇上身上,将所有的罪责推卸的一干二净。

  宋徽宗身为皇上,却对郑皇后有些无可奈何。再说了,他心里的确有些愧疚,郑皇后所言正是说中了他心中所想。若不是他自己没有好好管教太子,又怎么会作奸犯科。

  若是好生管教,也不至于与那些贪官污吏走在一起,更不会想着争权夺利。如此种种,每每想起,宋徽宗心中有愧。若非他之前昏庸无道的形象深入人心,恰好那个时候太子未真正成长,如此学之,也应证了皇后所言,的确是他这个做父亲的错。

  郑皇后自知之前的那番话太过了,就算她是皇后,也没有资格去评论皇上,尤其是在众人面前拂了赵佶的面子,这让他如何下台,又见赵佶面色苍白,无可奈何的模样,连忙说道:“妾身失言了,望皇上恕罪!”

  “皇后所言极是,焉有罪责!”宋徽宗没有动怒,也没有训斥,欣然接受的点点头,道:“太子所犯过错,乃是朕之错也!若是太子尚幼时,严加管教也不至于走上这条道路。”

  “父皇并无过错,一切乃是儿臣自己所犯的罪,理应接受惩罚!”赵桓犯了错,却听见皇上如此说,将他吓了一跳,他不是逆子,反而是孝子。只因他觉得赵佶将所有的宠爱给予了赵构,自己却不曾得到重视,才会出此下策。

  如果赵佶对他另眼相待,那就是另外一番结果。只是赵桓从未在自身上寻找原因,为何宋徽宗会对赵构另眼相看,又十分宠爱,而他身为太子却不受待见的真实原因。

  若是两者相比高低立见分晓,赵构以舞勺之年便做出惊为天人的大事,亲自上前线,领兵打仗,又擒拿叛军贼首方腊,还招安梁山水泊的英雄;接着,又在朝中任职,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信手拈来。

  即便是罢官免职,依然有办法重新崛起,此等大事换做旁人不见得做得到。此外,太子赵桓却足不出户,在朝中任职没有办出像样的事情来,还与那些贪官污吏勾结,学会了争权夺利,更是学会了逼宫。

  如果不是念及太子是亲子,又是长子,只怕他有几颗脑袋也不够赵佶砍的。毕竟,太子赵桓在时机不成熟的情况下,夺得太子之位,又暗中与朝中权臣勾结,形成一股庞大的势力。

  这些赵佶都清楚,也都明白,奈何他就是听之任之,任由太子自行决断。只可惜希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最后也就伤心了。本想让他与赵构一较高下,还未比试,结果已经出来了。

  太子赵桓双膝跪地,俯首贴地,他没想到在这个时候,父皇没有立即将自己送官查办,也没有任何的责备,还将一切的罪责拦在自己身上,这让他如何心安理得。

  原本以为父皇最疼爱的是赵构,如今看来也不见得如此。如果真的不疼惜自己,又怎么会错过这个好机会,直接将自己打入大牢,或是废掉这个太子之位,直接让赵构坐上去。

  “原来都是我自己的过错!”赵桓愧疚的低下头,无颜面对自己的父皇。

  当初被赵构所做作为震住了,他害怕自己唾手可得的江山,白白交给了赵构。并且,他手中没有太多的势力,只能依靠那些权臣才有资本与赵构对抗,也是为了稳住自己地位。

  “父皇您并没有错!”赵构适时地插嘴,恭敬地说道:“养不教父之过,那不过是普通百姓而言!父皇您是万民之主,一国之君,又岂能说是儿子犯错,就是父亲的最责任,主要还是自身的自制力!”

  “若是经受不住金钱、权力等诱惑,就算是跟着后面教育也没有办法。每个人都要为自己所选择的道路负责,要是没有承担责任的心,那就是死性不改。太子已然醒悟,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那你以为该如何处置?”宋徽宗没有接话,而是问了一句。

  赵构恭敬地回答:“父皇自有定夺,儿臣听着便是!”

  赵桓心里一惊,他诧异的看着面不改色,风轻云淡地赵构,不知道他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如果是他的话,估计会落井下石,决不会不动声色,什么都不说,犯了皇上的忌讳,理应处置,无可厚非。

  宋徽宗沉思许久,沉声道:“太子听旨!”

  “儿臣接旨!”赵桓连忙躬身接旨。

  “若无朕之圣旨,不可出东宫半步,也不许与外界官员来往;若是发现,立即严惩不贷!”

  赵桓一愣,要不是太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