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崛起之宋末称雄 >

第218章

崛起之宋末称雄-第218章

小说: 崛起之宋末称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先生放心,学生来此并非说服先生出山的意思!”赵有恭不卑不亢,泰然自若地说道:“只是为了让先生帮一个忙,也就是说帮先生您自己!”

  “帮我自己?”胡安国一愣,赵有恭话中有话,让他有些惊疑,紧锁眉头道:“你且说来听听!”

  “皇上再开恩科,如今各地乡试紧锣密鼓的都在进行,然而有一处之地尚未寻得正主考官,我来此便是请您前往相州担任正主考官之职。”赵有恭轻描淡写地说道,“待此事一过,便再无其他人叨扰您的清修!”

  胡安国气得吹胡子瞪眼睛,一时半会儿都没有话说了,直接瞥向头不理会赵有恭。之前还说不是让他出山,没想到兜了一圈还是回到原点,如何不让他生气,赵有恭却淡定自若,笑道:“先生切莫生气,此乃从京城带来的酒水,您且喝上一碗,消消火气!”

  赵有恭自顾自说的斟满酒水,立即酒香四溢传进胡安国的鼻子里,好不容易压下去的蛔虫又苏醒了,他的目光偷瞄了一下,最后还是忍不住一口喝了下去。顿时,胡安国的身子怔住了,直愣愣的看着赵有恭,愣了半晌才说道:“他在相州府?”

  赵有恭点点头,道:“的确如此,学生此次前来便是受他人之托,而他让您前去是因为有一件事让您帮忙,不算是出山,只是担任正主考官罢了,事后您便可以立即回来即可。”

  “为何不是他亲自前来?”胡安国愣了一下,沉声道。

  “因为他正在另外一位重要的人物身边伺候着,待您前去后就知道了什么原因!”赵有恭高深莫测地笑了笑,解释道:“另外,他让我代为转告一声,在相州等您前去?”

  “行,我去相州!”胡安国沉思许久,终于还是答应了。

  赵有恭大喜道:“那学生立即安排人员送您前去,待您回来后定然给予您惊喜,定然喜欢!”

  “你怎么知道我定然前去?”胡安国狐疑的看着赵有恭,仿佛自己中了圈套似的,心里有点怪怪的。不过,赵有恭并未解释什么,只是笑了笑,而胡安国不愿接受任何好意了,怕是又来一次,这可是违背自己原则的问题。

  片刻后,胡安国便收拾了一下屋子,将一些重要的书籍全部整理好,又将门锁起来了。赵有恭直接派来两人为他看守,保证绝对万无一失,胡安国才安心的上路,而轿子早已准备好,便目送着他离去了。

  赵有恭目送着胡安国心不甘情不愿地离去,喃喃自语一声:“姜果然是老的辣!”

  其实,胡安国答应前往相州府,这一切全部都是赵似安排的,而赵有恭不过是执行罢了。那坛酒水另有乾坤,因为这坛酒与十年前的是一样的味道,不仅仅是酒香还有喝下去的感觉,唯一的区别就是年份多了许多。

  当胡安国喝完酒后,心里咯噔一下,因为这酒的滋味他比谁都清楚,故而想起了王管家,而赵有恭的话也就代表着这一切不是他的意思,是王管家的请求,也不是皇上的旨意,而他却不能拒绝,只得答允下来,因为他要还当年的恩情,这一切都是赵似计算在内,当真是算无遗策,果然胡安国最后是答应出山了。

    

第三百七十七章 作弊

  胡安国回忆起今日出现在考场的原因,当真是有苦难言。为了还当年欠下的恩情,他不得不违背原则出山,担任此次相州府正主考官。虽说此恩情可还可不还,不过他还是铭记于心,决定还了这个人情。

  当初,胡安国尚未安顿好,就连余钱都没有便被赵有恭安排的人拉上轿子,又从轿子出来换成马车,一路兼程终于抵达相州府邺郡,还是晚了一点,总算是抵达了目的。

  此外,胡安国也确实在相州府见到了王管家,毕恭毕敬地模样让他有些好奇赵构的身份,也就多留了一份心意。由于开考到结束期间,胡安国都不得出入贡院,也不得接见任何人,违者依法判罪。

  此方法是为了杜绝考官与考生联系,以及家中亲人联系,避免有人收受贿赂,影响考试的公正性。但是,真心想要舞弊之人,岂能是这片贡院所能阻挡,方法多种多样。

  胡安国坐镇,又有士兵把守,方圆二里之内有任何飞禽走兽,或是有人前来,一律阻挡不得入内。这道命令乃是真定府军将领亲自发的手令,没有他的军令任何人都不得擅离职守,违者斩首示众。

  昨日正副主考官,以及其他人纷纷入闱;次日,便是考生入场。无论乡试,还是会试都需要提前入场,第二日才真正开考。

  “少爷,一切准备妥当了!”王管家恭敬地说道。

  今日便是赵构等考生入场的时间,故而考试阶段不允许外出,只得将一些干粮等全部准备好;若是进入考场非结束不得出来,吃喝拉撒睡等皆在考场中完成,而此时便是入冬之际,天寒地冻准备的衣服也需要厚点,这些王管家悉数打理好,省去了赵构的一些麻烦。

  赵构点点头,道:“那便入场!”

  王管家跟随在赵构的脚步后,大步流星地赶往考场,众多考生也纷纷前来。赵构来的不早不晚,也看见有很多考生亲人相送,也有独自一人进入考场。通常来说,乡试没有会试重要,不过对于百姓而言,此乃翻身的好机会,故而慎重待之。

  赵构让王管家在外等候几日,而他则背着包袱与其他考生一样,手拿推荐信,也就是考试资格,在长长的队伍中站好,排队检查。检查通过后,方可进入,这是为了防止考生作弊。

  考生众多,排着长长的队伍,赵构在队伍中间,百无聊赖地四处张望。片刻后,一位考生被士兵押了出来,就连包袱一并丢了出去,直接将他拒之门外,赵构好奇不已,“古代考试也作弊?”

  回想当初幼年时上学,为了考个好成绩,作弊那是家常便饭的事情。不过,那个时候可没有现在这样严格,只要被逮住就会剥夺考试资格。那个时候被抓住,无非就是那一门科为零。

  正所谓:富贵险中求,故而有很多人愿意赌上一赌。

  此时的乡试就像是后世的小学考入初中,要是成绩好的话可以选取更好的中学,也算是重要的过程。在农村基本上没有什么好不好的区分,在城市中会有很多区别。

  许多家长更愿意将自己的孩子送入重点中学,不够赵构却不以为然,无论是重点不重点,重要的是孩子自己是否愿意好学。若是不愿学习的孩子,即便是送入好的学校,也是没有太大的作用,出来后依然毫无作为,唯一的好处便是重点学校师资力量较好。

  赵构一直想不通为何后世的家长一定要让自己的孩子上重点学校,孩子的童年不是很重要吗?若是送入重点学校,每天应对的是枯燥且堆积如山地试题,成绩当真如此重要?

  赵构魂游四海时,队伍已经开始缩减,渐渐地只有十几名考生在他前面。赵构回过神来,好奇的看着,只见每一位考生入帘前都需要拿着推荐信,以及登记名字,领取号码。

  至于随身携带的衣物等全部交到另外一处搜查,只要有相关的纸张,哪怕不是文章等,直接杀一儆百,不予通过,直接赶出贡院大门。如果没有通过检查,那便无法领取号,也就无法参加考试。

  “大人,搜到了这个,请过目!”

  赵构闻声望去,只见那名考生瑟瑟发抖,惊恐不安地低下头,不敢抬头正眼瞧正主考官;待仔细看上去,只见那人的衣服被扯了下来,就连鞋子也脱掉了,要不是此地尚且暖和一点,有阳光怕是冻成冰棍。

  “驱逐出去!”王槐作为检查官吏,只是看了一眼便直接了当地回道。

  “大人,给我一次机会!给我一次机会!”那名考生哭天喊地的求饶,奈何士兵不讲人情,直接将他丢了出去。

  接着,下一个考生上前,王槐淡淡的看了一眼,便示意士兵开始搜身,果不其然又搜到了作弊工具。此人比之前的那人要聪明许多,并未将文章写在衣服的上面,而是写在夹层中,依然逃不过王槐的火眼金睛,逮个正着,再一次被丢了出去。

  后面二人却没有搜到任何东西,便让他们通行了;但是,接着又被抓住了。此人更是精明的可以,直接在蜡烛上做手脚,直接将蜡烛掏空,而且还准备了许多根,以备不时之需。

  王槐见此人带的蜡烛比常人要多出许多,也不搜身了,直接取出其中一根蜡烛剥开,露出一张小小的纸片。原本那人淡定自若的脸上,顿时露出惊慌之色,他没想到自己藏的如此好,居然还被发现了。

  由于考试时间较长,晚上也会点烛答题,故而蜡烛皆是自己准备。于是,有些考生便想通过蜡烛来作弊。他比较聪明,身上没有怀藏,连鞋子都没有,偏偏他遇到了王槐,一眼洞悉真相,直接让他露处原形。

  赵构看着那些被驱逐出场的考生,又见他们层出不穷地作弊手段,当真是大开眼界,忍不住暗暗地佩服:“当初,我考试的时候,怎么没想到用这样的方法作弊?”

  经过此次的考试检查,赵构算是见识到为了考中举人,这些考生当真是煞费苦心,作弊方法也是花样百出,没有你做不到的,只有你想不到的。但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作弊的方法有很多,如:怀藏、继烛,最让赵构佩服的便是有人替考,而且那名考生尚有举人功名在身,为了钱财为他人替考。最后被发现了,还是因为与他替考之人的老乡无意间问起才发现不对劲,险些被他蒙混过关,最后那人被赶出贡院外,还被削去举人功名,算是得不偿失。

  赵构终于有幸见识到了古代人作弊的方法,心里感慨万千,有些作弊方法就连他都想不到的,偏偏有人就想到了。即使是在后世考试作弊,也没有如此光明正大,喃喃自语:“作弊之法层穷出,取得功名方称王!火眼金睛也无奈,偷得多少是多少!”

  

第三百七十八章 BBQ

  大宋考试作弊被逮住的后果很严重,赵构作壁上观,无动于衷。对于他来说,乡试也好,会试也罢都是挑战自己的机会,岂能错过,故而赵构从未想过要靠作弊蒙混过关。

  做官不是为了升官发财,这些作弊之人与之前那人说的升官发财有何区别!赵构更钦佩那人有承认的勇气,作弊之人却是偷偷摸摸,不敢让人知道,又对自己没有信心,这才是真正可耻的行为。

  当王槐看见赵构如期而至,微微一笑,就算他们见过,也不熟悉。王槐也没有权力让他免去不搜查这关,而胡安国也走上前去,仔细的打量起赵构,又见王槐与他相熟,不禁有些疑惑了。

  赵构如同其他考生一样,没有任何例外,被士兵里里外外的全部搜查了一遍,就连带的东西都查了一遍。不过,那名士兵见赵构带着食物与众不同,不禁有些好奇,不过也没有说什么,仔细的看了一遍发现没有异样,也就放行了。

  不知是运气,还是命中注定,赵构取得号居然是他的生日号码——621,也没有多想直接找到了自己的号房,走了进去。之所以称为‘号房’,是因为考棚都是一间一间的,每个考生有一个小房间;号房内空间十分狭窄,要是赵构整个人躺下都无法做到,只得屈着身子才行,此地也是考生要待上三日吃喝拉撒睡皆在此地进行。

  后世中学生考试都是在同一个教室,不同的座位上,这样也会有很多考生可以作弊。号房内皆是封闭且独立的,与其他人虽是相隔,却有些距离,还有考官不时的巡查,要想联合作弊,就十分困难了。

  并且,号房内只有上下两块木板,不要小瞧这两块木板,它不仅仅是写答卷的桌子,更是椅子,还是晚上睡觉的床铺,可以说功能十分强大。另外,号房内还有一盆炭火、一支蜡烛。

  由于是天气寒冷,这盆炭火也是考虑学生受凉无法安心答题,有些考生准备了蜡烛可以不用这支蜡烛,也有的考生忘记带了就准备了这支,有备无患。若是蜡烛用完了便可以再取一支,通常每个号房内每天有一支免费的蜡烛,要是用完了就不会发放。

  号房内十分狭窄,只有上下两块木板,上面的木板当作写答卷的桌子,下面的当椅子,晚上睡觉将两块板一拼当床。考棚里还为考生准备了一盆炭火、一枝蜡烛。炭火即可以用来取暖,也可以用来做饭,贡院不提供吃的,故而每次自己要吃就需要自给自足。

  赵构将自己棉袄从包袱中取出来,而且还有饭盒、大米等,全部一一的摆放好。由于考生尚未完全进入此地,故而还有很长的队伍在等候着,赵构独自一人坐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