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崛起之宋末称雄 >

第216章

崛起之宋末称雄-第216章

小说: 崛起之宋末称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果不其然,数日后,胡安国真的来了,王管家像往常一样准备为他送上美酒,却被他劝住。

  “二位兄台,劳烦这些时日的款待,胡某在此拜谢!”胡安国道谢一声,又开门见山地说道:“二位兄台不远千里来到此地,无非是为了探查胡某的情况,好上报于朝廷,这些胡某都知道,咱们还是打开天窗说亮话吧!”

  王管家微微一愣,目光瞥了一眼赵似,没想到真的被他说中了。于是,他也没有任何做作,更没有隐瞒,直接承认了。如果再玩虚的,不仅是侮辱了胡安国的智商,也把自己看得太重了。

  “武夷先生果然名不虚传,不仅仅博学多才,思维更是缜密。既然先生如此说了,我也不隐瞒了,在下来此的确是朝廷的意思,皇上屡次传旨,先生拒不接受,特来此看看先生的情况,好回去禀报。”

  “果然是皇上派来的人!”胡安国淡然的笑了笑,像是知道他们二人的身份似的,接着又说道:“劳烦二位大人代胡某传话回禀皇上,草民卸下官职后,留在此地,自给自足,过得甚是开心,有负皇恩。草民实在是不愿意入朝为官,更不想搅在这趟浑水里,只想一心一意地钻研诸子百家所学,此乃胡某一生志向,恳求皇上成全!”

  “先生……”

  王管家的话还未说完,便被赵似接话道:“武夷先生,我兄弟二人必定将话原封不动的带给皇上,我等在此保证日后再无其他人前来打搅先生的清静,你看如何?”

  “如此多谢二位兄台了!”胡安国诧异的看了一眼赵似,又郑重的道谢一声,然后便告辞离去了。

  “庄主,为何不劝说一下呢?”王管家望着胡安国离去的背影,疑惑不解的问道。

  赵似淡淡的说道:“胡安国此人行事皆有目标,目标没有达成势必不会答应的。再说了,他的心已经不再官场,就算勉强他回去了,只怕也没有太大的效果,还不如让他安心在此研究学术,或许更好也说不定!”

  王管家似懂非懂地看着赵似,接着赵似又吩咐他收拾一下。

  次日,赵似、王管家二人皆以离去;在离开前,赵似又命人将尚未卖完的酒全部送给了胡安国,也算是赵似赠送给老友的心意,故而胡安国记着这次恩惠。虽然不知道赵似在其中的作用,不过却记住了王管家,也算是有所收获。

  在此感谢书友冰雪巨人在投了12张推荐票~~

  

第三百七十三章 山人自有妙计

  自从那日以后,胡安国再也没有见过王管家,而且也没有朝廷的人前来打扰。 虽说王管家与自己不相识,不过这份恩情却是时刻铭记于心。胡安国并非忘恩负义之人,故而十年后的今天才答应出山,只为还了当年的一份恩情。

  胡安国见一些美酒送往自己住的地方,询问一下送货人才知道那家店已经关门了,而这些酒水全部都是那家酒坊老板、伙计赠送的。胡安国愣了一下,慌忙跑了出去。

  待他再次来到这家酒坊时,门上贴着‘关门、歇业’等字样,方才相信是真的。胡安国虽是文人,却与诗仙李白一样好酒,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唯有醉过方才明白酒中滋味。

  赵似、王管家二人关门歇业后,便回到京城,将自己调查的情况如实禀报于宋徽宗。赵佶听闻二人禀告,又见赵似说得在情在理,也就此作罢了,也不再派遣官吏前去打搅他的清静,让他安心做学问。

  赵佶也不想不到十年的不打扰,换来十年后的回报!

  虽说赵似与王管家单方面联系,对于赵构在何地,作甚还是了解清楚。只要赵似想要知道,没有他不知道的事情,且看他愿不愿意与否。当时,听闻赵构的决定后,赵似便说与宋徽宗听。

  “这个臭小子,到底耍什么花样!”赵佶听闻后,宠溺地笑骂一声:“当初朕让他用心读书,他日必定有所成就;偏偏不听,又弃文学武。没想到兜来兜去,又转回去了!”

  赵似调笑道:“想必是这次吃了大亏,才会心灰意冷吧!”

  赵佶微微一笑,他知道赵似是在开玩笑。毕竟,赵构的性格他们二人都清楚,要说心灰意冷根本就不可能。此外,赵构如此做的目的,他们一听便猜到七八分了,只是偶尔也会调侃一下。

  “朕倒想他的文采如何!”赵佶感叹一声。

  赵似笑道:“这有何难?”

  “你且说来听听!”

  “皇兄此次再开一科,他人不知,臣弟岂能不知。皇兄是为了构儿才如此做;无非是减少他的时间。如过皇兄想要看他的文采,只要派遣翰林院学士前去便知道了。”

  “但是,翰林学士已经全部分派任务,相州府还真的是欠缺了!”赵佶如何不想派遣信任的学士前去,不过其他人早已安排好,一时间也难以重新安排,怕是引起其他人注意。

  “前些日子,我便在翰林学士遇到一人。”赵似想起日前在翰林院之行,原本全部派遣出去了,没想到还有一人在学院读书,故而才想起此人,“臣弟以为可以派遣他前去,定然没错!”

  “派他前去不是不可以,只是他从未从担任任何职务,怕是难以担当此等大任。”赵佶听闻赵似说的一切,也觉得此人博学多才,也决定让他前去。不过,想起乡试乃是初步筛选有才之人,那人什么职务都没有,有些担心了。

  赵似笑道:“皇兄莫非是忘记了监考官,历来都有正副二人,他可以成为副主考官,再派遣一位老练之人前去担任正主考官,也算是两得其美了。”

  “如此甚好!”赵佶拍手叫好,又想起何人担任正主考官,不免有些发愁,“那何人担任正主考官呢?”

  赵佶目不转睛的看着赵似,他猜到赵似心中已经有了恰当人员,故而有意无意地看着他。

  赵似见赵佶看着自己,也没有掩饰,直接承认道:“正主考官我倒有人选,皇兄以为此人如何?”

  赵佶狐疑地看了过去,只见赵似指了指早已未见的名讳“太学博士胡迪”,赵似手中的乃是太学院取来的档案,记录的都是曾在太学任职的人员,而胡迪赫然在列。

  “怎么是他?”赵佶毫不犹豫地摇摇头,否定道:“当初,朕下了数道圣旨,他都不愿意出山,而他远在衡阳,要是让他前往相州府,怕是有千里之遥,况且来回折腾,必定不会答应。”

  赵似问道:“皇兄认为他的才学如何?若是让他担任正主考官,皇兄觉得如何?”

  虽说胡迪屡次拒不接受圣旨,还装病不愿出来,不可否认的是他确有真才实学。

  “他的才学自然不必多说了。”赵佶肯定的点点头,叹道:“若是他担任此次相州府的正主考官,那是最好不过了。以他渊博的学识,必定能选出大才之人,正好有他把关,到时候便可知道构儿的文采如何。”

  “如此便是了!”赵似自信满满的回道,“至于他出山的问题,皇兄自然不必担心,山人自有妙计!”

  赵佶淡淡的说道:“你有何方法?”

  “皇兄,你……”赵似是有苦难言,哭笑不得的看着赵佶,他的这副模样明摆着就是让他将事情全部说出来,这让赵似咬牙切齿,却又无可奈何,低声细语道:“这不是明摆着让我说出来吗?”

  “是,又如何?”赵佶没有任何的不好意思,低声道:“还不快快说出来,到底有何妙计!”

  赵佶的确不相信赵似有什么妙计让胡迪出山,要知道他可是皇上,而赵似要是‘没死’的话,或许以他们的交情想必会相助一臂之力。但是,赵似‘已死’了,根本就没有办法说服胡迪,这可是原则性问题。

  赵似气恼不已,却又不得不实话实说:“皇兄,莫非忘了十年的事情?”

  “十年前?”赵佶皱着眉头,沉思许久道:“你说的莫非是当年朕让你前去调查的事情?”

  “不错,正是此事!”赵似肯定了他的的猜想。

  赵佶问道:“即便如此,那又如何?”

  十年前,赵似尚未露面,胡迪哪里知道是赵似。再说了,这件事对于赵佶来说无关紧要,也不过是小事一件罢了。思前想后,赵佶还是想不出到底有什么方法可以说服他出山。

  赵似笑道:“十年前的事情,对于胡迪来说必定铭记于心。虽说我不曾露面,不过他露面了。此外,他正在构儿身边,就算过去了十年,以他的性格必然不会忘记他的模样,到时候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势必会书说动他出山。”

  “真的可以让他出山?”

  赵佶狐疑地看着赵似,说到底他还是有点不相信这样就可以做到让胡迪出山。毕竟,胡迪原则性极强,连圣旨都可以装病不愿意接受,怎么会轻而易举地就答应下来,在他想来是不可能的事情,除非奇迹发生了。

  

  :。:  

第三百七十四章 步步为营

  赵似自信满满,高深莫测地笑了笑;接着,无论宋徽宗赵佶如何威逼利诱,或是套话都被赵似一一挡了回去,愣是不说。此外,赵似还与赵佶打了赌,要是无法说服胡迪出山,甘愿领罚。正因这句话,赵佶才没有继续追问,一切交给了赵似处理。

  入夜,赵似悄无声息地出宫,皇宫就像是自己别苑一样,来去自如。

  赵似出宫后,直接去了楚王府;此时,赵有恭早已歇息了。赵构不在的时日,所有的事情都压在他的身上,的确是有些累了,便早些睡了。但是,赵似顾不得其它事情,直接将赵有恭喊了出来。

  有其父必有其子!

  赵有恭也是武功高强之人,他们并未留在楚王府,那里说话多有不便,便找了一处清净之地相见。

  “父王,您找孩儿有何事?为何深夜前来?”赵似虽是他的父亲,不过扰人清梦的事情当真是让人恼火,要不是赵似是他的父亲,兴许赵有恭置之不理,或是直接动手了,声音有些哀怨。

  赵似见赵有恭一副没睡醒的模样,气不打一处来,劈头盖脸地骂道:“你真是没出息,少睡一会死不了人。虽说构儿不在,你也确实累了,不过这些事情是你应该承担的。”

  赵有恭点头哈腰地答允着,头昏脑涨,尚未睡醒,又听闻赵似提及赵构,这让他更是将一切怒火转移到赵构身上去了,“等他回来的时候,也让他好好地尝试一下其中滋味。”

  “今日喊你前来,是有一件事让你立即去做!”赵似开门见山地说道。

  赵有恭不解的望着赵似,就算是有事,这个时辰也办不了,只有等到明日天亮了才行。如果长时间休息不足,只怕整个人浑身无力倒是小事,要是犯了错,怕是功亏一篑;如今半年不见的父亲,今日再见,便是大事,倒想听听看到底是何事。

  “今夜,城门已经关了,怕是无法出城;明日,你亲自前往衡阳找一位‘胡安国’的人。”赵似叮嘱一声,“此人你也认识,待你见到时便知道是谁了,务必以礼相待,不可怠慢此人。”

  赵有恭惊疑道:“父王,您让我找他是为了何事?”

  “如今恩科再开,乃是皇恩晃荡。此次让你前去找他,为得是请他出山前往相州府担任正主考官之职。”

  “即便如此,也不用从千里迢迢外让他前来吧!”赵有恭是越听越糊涂了,他没有弄明白找‘胡安国’到底是因为什么事情,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狐疑地看着赵似。

  赵似解释道:“你去了便知道是谁!此次让你前去的目的,便是为了测试一下构儿的实力。”

  “九弟?这跟他有何关系?”赵有恭纳闷了。

  “关系大大的!”赵似掷地有声地肯定道,“这件事让你去办,是因为那人你认识。另外,让他前往相州府,只因构儿在那里参加乡试,需要派遣正主考官,而此人学识渊博,唯有他可以胜任。”

  “我认识?又留在衡阳,学识渊博……”赵有恭低头沉思不语,脑海中浮现出那人的身影,惊呼一声:“莫非是……怎么他的名字改了?”

  胡安国的本名他们都知道,现在用的名讳,的确是不清楚是什么原因改的,唯一可以确定的便是‘胡安国’定然有什么更深的意思。赵有恭的猜测,得到赵似的赞同,而赵有恭也知道了此人是谁了。

  “当初他屡次拒绝皇上的旨意,拒不出山,难道说我前去便可以了?”赵有恭有些怀疑,并非他贬低自己,确实这件事不是想象中那么简单。那人的脾性赵有恭还是记忆犹新的,又发生了那些事,定然不会出山了。

  这是赵有恭先入为主的想法,回想当年因缘际会,自己的父王结识满天下,不仅限于江湖中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