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崛起之宋末称雄 >

第202章

崛起之宋末称雄-第202章

小说: 崛起之宋末称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父皇,儿臣决定暂时离开人群视线中?”赵构想了许久终于确定还是走上这条路,唯有知己知彼方能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唯有再次选择弃武从文伪装成文人模样才行。

  赵佶大吃一惊:“你说什么?”

  “回禀父皇,儿臣决定弃武从文,进入民间再次体会一下文人墨客的爱好与思想,唯有彻底融入才能明白其中的道理。此次事情,儿臣考虑不周,险些坏了大事,此乃儿臣考虑许久才确定做的事情。”

  赵佶皱着眉头,沉声道:“你真的确定了?”

  赵构坚定不移地点点头:“确定了!”

  “那你与你母亲说了没?”

  “暂时还未提及此事!”

  “那就不说了,你去做吧!”赵佶一锤定音地说道。

  赵构想了想,也同意了。毕竟,韦氏那边赵构真的不好去说,依母亲的性子,想必会反对。只是赵构眼下被禁足了,闭门不出;如今,悄然入宫便是为了此事才来。

  若是真的向母亲说了,韦氏就算同意,也是心不甘情不愿。天下没有哪个母亲愿意看见自己的儿子在外受苦受累,尤其是韦氏来说,赵构是唯一的精神寄托,要是真的有什么三长两短,只怕赵构后悔终生,有些事情却又不得不去做,只能选择不说了。

  宋徽宗赵佶不问缘由,放任赵构去做,这份信任与支持让赵构很是感动。赵构今日前来,便是得到赵佶的同意,有他同意一切好办多了。接着,赵构便告诉了赵有恭、赵似等人,其他人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当时,赵有恭非常不理解,而赵似只是微微一愣便叮嘱他万事小心,也与宋徽宗一样让他放手去做。赵有恭见自己的父王都答应了,就算心里有很多的疑问,仍然眼睁睁的看着他消失不见了。

  赵构一走,赵有恭身上的担子便重了很多,而赵构临行前也下达命令给予其他人,在他无法露面的情况下,一切事务皆可以交给赵有恭处理,就连府中的家丁等人都随意调遣。

  赵有恭硬着头皮抗下所有事情,直到赵似告诉他原因后,赵有恭没有任何的抱怨,也就欣然承受一切。自此以后,赵有恭的脸上笑容越来越少,行事风格更加成熟,在官场上磨练的八面玲珑,又不失刚正不阿,俨然成为新一代官员的领头人物,在朝中的位置与日俱增,而赵构逐渐淡出了人们视线。

  赵构去了何处,知道的人寥寥无几,只是没有他主动的去联系,就算是山庄的人都发现不了他的行踪。因为赵构比谁都清楚山庄人员的调动,故而刻意避开耳目,隐身在一处地方,无人发现踪迹。

  

第三百四十五章 改头换面

  “卫国,与你说了多少次,你怎么还出错呢?”

  “老师,这事怎么怨我,我说了不会啊!”

  “算了,算了!”那位先生懊恼的训斥道,“你真是太差了,在我教授的那么多学生中只有你最差,仅仅几个招式都无法学会,亏你父母为你取名‘卫国’,以你的身手如此保家卫国?实在是有愧于你双亲!”

  被训斥的人便是销声匿迹许久的赵构,此时他的名讳不再是原名,而是化名使用了赵卫国。那位先生乃是传授武艺的老师,恨铁不成钢地愤愤摇摇头,被他的资质着实气恼了。

  赵构满脸委屈,愣头愣脑地望着那位先生,没有任何的不好意思,深以为然地赞同:“老师,弟子也觉得您说得对。我也不知道为何取名‘卫国’,着实对不起双亲啊!”

  那位先生年逾四十,生的虎背熊腰,四方脸,宽大的手掌轻轻地拍在赵构的肩膀上,赵构顺势倒下,俨然一副病怏怏的模样,委屈且无辜的眼神看着他,无奈的叹息一声:“虽说文人不必习武,然而你的体质实在是太差了,一阵风都能将你吹走。”

  “卫国啊,老师不是说你什么,你看看其他学生都能完成,唯独你教了数十遍还是原地踏步,这样一来其他学生又如何看你,又如何看待我这个老师?就算你是文人,不过也要学点武艺,也好对得起你的名字。”

  “弟子谨记老师教诲!”苦口婆心的劝说,让赵构心里无可奈何,只得点头答允。

  那人见到赵构点头答允,又是哭笑不得。虽说教导了无数次,可他没有任何的反感,反而一遍遍不厌其烦的教导,这让赵构于心不忍,又想起众人对自己的印象,只得一直装下去,不敢露出半点自己懂武艺的模样。

  当初,赵构决定弃武从文时,改头换面不说,还隐藏了高深武艺,完全不懂任何武功的文人墨客。此时,赵构如愿以偿的进入相州的书院学习,感受一下学院的氛围。

  相州有名望的便是韩家,也是世族大家,尤其是韩琦更是大宋名臣,故而相州文风颇重。并且,韩家也是这所学院的最大支持者,只要学习成绩优异,便可以得到韩家重点培育,只是要拜入韩家门下。

  赵构便是看中这点,乔装打扮进入其中,终日与其他学生一样读文习字;出乎意料之外的是,这所学院也需要学武,赵构哭笑不得却又不能说什么,只能佯装什么都不会。

  无论老师教授多少遍,赵构就是不会。但是,赵构在其他方面天赋很高,无论是诗词歌赋,还是研读历史等,与先生对答如流,得到一致的赞许。偏偏人无完人,在武艺上面却是一窍不通。

  这可急坏了教授武艺的老师们,要知道赵构乃是重点培养对象,要是不出意外定然高中状元的人才。于是,众人纷纷对他很是优待,赵构在课堂上询问的问题,亦是出很多人的思考范围。

  有时候就连老师都觉得面上无光,只因无法回答赵构的问题。但是,赵构洗去铅华,返璞归真,忘记所有,身份、地位、成就等,重新开始,俨然是一位虚心好学的学生。

  赵构告之学院先生,自己乃是远方之人,此地并未有亲眷,而这所学院又提供住宿,故而赵构在此住下,仅此他一人,其他人都是当地学生,或是远方慕名而来的富家子弟,或是官宦子弟。

  演戏就要逼真点,赵构不仅仅穿得衣裳都是粗布麻衣,没有任何光鲜亮丽的衣裳做装饰,可他眉宇间的英气,以及谈吐都得到学院先生另眼相看,唯独武艺这门课程让先生们失望了。

  赵构念及此处,对老师们都非常的愧疚,众人都不觉得有什么问题,只是武艺不过关还是重点培养,在他们眼里都是以文科为重,武艺只是辅助,就算没有得到的也是甲等成绩。

  此时,正是下课之后,赵构住在学院里,而传授武艺的老师也是住在此地,这一来二回的便熟悉了。那位传授赵构武艺名为陈广,不是本地人,也不知来自何处,只知他武艺高强,刀枪棍棒,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

  陈广最擅长的便是枪术、刀术,对赵构的喜爱让他对格外器重赵构,不仅仅传授基本的拳脚功夫,就连枪术、刀术都一并传给赵构,而赵构却是对此道一窍不通,这让他很是苦恼。

  “老师,弟子愚钝,让老师失望了!”赵构见陈广失望的眼神,心里满是愧疚。

  陈广拍着赵构的肩膀,微微一笑道:“卫国啊!每个人都会自己擅长的领域,老师对于读书习字也是一窍不通,虽然识得几个字,也不过是行走江湖需要罢了。当初,传授我武艺的老师也是说我笨,我与你好不了哪里去。”

  赵构暗暗苦笑,他是真的不想多学,只是害怕露出马脚,却又不忍心陈广失望,着实让他难以抉择。

  陈广继续安慰道:“大宋习武之风乃是为了抵御外敌,弃武从文是为了自己,老师只想让你知道就算日后做了高官,切不可忘记本心,金国、辽国虎视眈眈,也需要一个好的身体才能治理国家,文武平衡方是最佳。”

  “习武不是一蹴而就,而需要长久的坚持,我习武数十年,早有今日的成就,拿得出手的便是枪术、刀法,其它武功不提也罢。如果你坚持下去,势必会习得,哪怕较少也无妨,也算是一种防身之术。”

  赵构猜到陈广定然遇到什么事,或是以前的经历颇丰,却一直隐藏自己内心的想法,每次听闻边关吃紧的消息都会闷闷不乐,每次听到捷报传来,就会欣喜若狂,这让赵构怀疑陈广以前是一位将领。

  虽然佯装不懂任何武艺,赵构却是看得出来,陈广的枪术、刀法却是在军队中上阵杀敌才用的,尤其是挥舞起来时,陈广的眼神都格外犀利,如同刀子一般,耍出来更是不留情,犹如全部杀死一样,只是赵构知道有些事情不知道为好,要是哪天陈广愿意说,那便最好,不愿意说赵构也不想知道太多,有些事情知道了不见得是好事。

  

第三百四十六章 何为王?何为制?

  “卫国,走!陪我喝两杯去!”陈广拍着赵构的肩膀,不论他是否答应,直接拉着他离开了。

  于是,赵构很悲催的成为陪客,陈广好酒,而且酒量不小。赵构只能陪着他痛饮了,只是赵构乃是学院的学生,学院明文规定学院内不得饮酒,故而陈广带着赵构来到了酒馆直接喝了起来。

  入夜,赵构、陈广二人脸红耳赤,涨红着脸,搭着肩膀来到厢房。

  “咳咳!……”

  赵构、陈广二人听闻声音,吓了一跳,耷拉着脸转过身,笑脸盈盈地说道:“院长,您这么晚还没有入睡啊!”

  院长看着赵构、陈广二人脸色潮红,满身的酒气,严厉的训斥道:“你们都忘记了学院的规定了吗?这样的事情已经发生了多少次?陈广,你是学院的老师,与学生勾肩搭背,成何体统?”

  “跟你们说了多少次,不要失礼的进入学院。若是其他人瞧见了,只怕对学院的声誉有所影响。这一次是最后的警告,要是下次再发现,那就按照学院的规定处理!”

  院长语重心长地说着,赵构、陈广二人却是沉默不语,昏昏欲睡的模样。只因他们的确不是第一次,也不是最后一次,尤其是被院长逮个正着,他们二人也是听得太多了,每次都没有什么用,依然如此。

  院长并无坏心,赵构、陈广二人也知道自己犯了错,故而不敢反驳,只得点头答允。说了一顿后,院长便让他们二人歇息去了。陈广是学院的老师,有**的厢房,赵构因为一个人也独自居住在厢房内。

  赵构将陈广送回厢房,再独自回来,稍作调息,醉意已然消失。接着,赵构盘膝而坐,练习内功,脑海中又浮现出陈广早些时候传授的枪术,忍不住赞叹道:“此枪术不比师兄的枪术弱,堪比大杀器,想必陈广昔日也是一位将军,要不就是武术大家!”

  虽然赵构佯装不懂武功,也看得出来陈广枪术的霸道,每一招每一式都是杀伐之气,哪怕陈广隐藏还是看出端倪。赵构并未挑明,不过陈广传授的招式,他都默默地记在心中,有时候看着陈广自己舞弄时,也会留心观察。

  夜深人静时,学院的人员皆已睡下,唯有打更的在提着灯笼,提醒众人时辰。一道黑夜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接闪身消失在漆黑的夜晚中,犹如一道风从打更的人身边略过。

  “真是奇怪事,怎么会起风呢?”

  “你们出来吧!”

  “属下见过少主!”

  深夜从学院出来的人便是赵构,他来到一处无人之地,此时早已有人在等候了。见到赵构前来,连忙恭迎,而此人便是王管家;接着,赵构又问道:“王管家,现在朝中形势如何?”

  “一如往常,并无变化!”王管家躬身回道,“只是楚王曾经多次上门,想要询问少主在何处,怕是事务繁多,楚王身上背负的压力甚大。至于,太子等人有楚王制衡,无法卷土重来,上次事情已经让他元气大伤。”

  赵构点点头:“这样才好,你且先回去!另外,让李施仁、李施恩兄弟传我的命令给予燕青等人,让他们务必布置好一切,以防万一。若是有任何情况,及时来报!”

  王管家禀告结束后,赵构独自一人在此,拿起一根木棍,练习陈广传授的枪术,挥散自如,与白天招招失误,判若两人。

  半个时辰,赵构才回到学院里。片刻后,天便已经亮了。

  相比个人读书习字,与众人在一起学习更有效果。虽然学院的藏书没有宫中多,不过这里有很好的老师,宫中也有传授知识的老师。只是这些人是高官,缺少民间的知识。

  学院的学生穿着院服,陆陆续续的走进书院,众人开始做早课,一起读书习字,学习常用报考的书籍,尤其是等更是重点之重。赵构不厌其烦的一遍遍的大声朗读,而他也入乡随俗,摇头晃脑,时间长了还是受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