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崛起之宋末称雄 >

第129章

崛起之宋末称雄-第129章

小说: 崛起之宋末称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勔兴高采烈地说道:“回禀皇上,臣偶得一块巨型太湖石,高达四丈,乃是修建园林上好石块,还请皇上定夺此石去处?”

  赵佶听闻一块高达四丈高的太湖石,不由得心驰神往,脸上浮现出惊喜之色。朱勔见皇上露出喜悦之色,更是得意洋洋,料想自己又可以擢升了,又接着说道:“皇上,臣自受命以来,日以继夜的寻找天下奇石,想要早日修建成园林,已经收集太湖石4600块,这一块高达四丈的巨型太湖石乃是臣首见,真是大宋之福,皇上之福也!”

  赵佶的爱好之中就有天下顽石,太湖石又是四大玩石、奇石之一,因盛产出于太湖地区而古今闻名,是一种玲珑剔透的观赏石头。形状各异,姿态万千,通灵剔透的太湖石,最能体现“皱、漏、瘦、透”之美,其色泽以白石为多,少有青黑石、黄石。尤其黄色的更为稀少,故特别适宜布置公园,草坪,校园,庭院旅游景色等,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平常所见的太湖石从未有此巨大,宋徽宗听闻之下更是激动不已。虽然他心中想要大宋繁荣昌盛,不过他的秉性还是如此,对于名人书画、天下顽石等都非常喜爱,故而甚是高兴。

  任何一位当权者,都喜欢奉承之言,赵佶也不例外。并且,他依旧是“昏庸无能”更是欢喜不已。但是,宋徽宗表现出来的神态让他心里有些愤怒,却又泰然处之,不动声色。

  朱勔又接着说道:“如此巨大的太湖石,乃是神品,臣斗胆叩请皇上赐名!”

  宋徽宗沉思片刻,道:“神运昭功石!”

  朱勔附和道:“吾皇圣明!”

  群臣见宋徽宗高兴不已,也不想在这个时候扫了他的兴致,纷纷附和道:“吾皇圣明!”

  朱勔因献石有功,被宋徽宗擢升为威远节度使。此时,朱勔红光满面,得意洋洋,他没想到只是进献一块石头就能得到封赏,心里有些得意的想道:“这块石头真是幸运石,若非有它焉能擢升?哈哈!……”  

第二百零六章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朱勔本是底层劳动人民出身却入主朝堂之上,先投靠于蔡京,后转投于高俅门下,一路平步青云,官运亨通,以权谋私,更是千方百计,巧取豪夺,广蓄私产,生活糜烂。

  现在,他位居威远节度使,官居从二品。朱勔做官,想的不是黎民百姓,而是自己的权力更多,牟取私利更多,大发横财。在他看来,只要哄好宋徽宗便可平步青云,这一切也是太子赵桓授意。

  赵桓想借此机会试探一下宋徽宗的态度,又试探赵构。若是宋徽宗态度明确,不再喜好天下奇石,那么他就要改变策略;若是宋徽宗丝毫不改,赵构站出来便会触怒龙颜,必然受到惩戒。

  可惜,太子赵桓的计策没有实施,却让朱勔意外擢升威远节度使,还置应奉局,由朱勔担任。并且,朱勔还被宋徽宗一道圣旨下达,让他前往苏州主管其事,进贡花石纲修建园林。

  赵构首日上朝,面带微笑,自始至终都未曾发过言论,就算是明知应奉局恢复,宋徽宗继续收集花石纲。赵构还是佁然不动,风轻云淡的袖手旁观,他在想什么只有他自己清楚了。

  早朝便说了此事后,然后便散朝了。

  朝中那些依附于太子赵桓、高俅等人的大臣纷纷前来祝贺朱勔擢升,朱勔笑呵呵的一一回应。赵构以及其他人则转身离去,不愿在此多留,深深地看了一眼朱勔,冷笑一声,暗道:“现在只不过是刚刚开始,你就好好地享受最后时间吧!”

  当天晚上,朱勔大摆宴席邀请朝臣相聚,唯独赵构及其势力没有收到邀请。不过,赵构也不以为然,这样的聚会对于他而言可有可无,他要做的事是另外一件。

  “王管家,你让宫沧前来见我!”赵构回到府中,立即吩咐王武道。

  王武躬身告辞而去,匆匆忙忙的领来宫沧,道:“回禀少主,宫沧前来了!”

  宫沧道:“少主,您喊属下前来有何事?”

  赵构道:“宫沧,你拿着我的信去一个地方,定要交给信上人,然后你便留在那里,待事情处理差不多后,你再回京向我回禀情况。另外,你带上十万两银票前去。”

  宫沧点点头,然后转身离去。

  赵构望着宫沧离去的背影,喃喃自语:“朱勔,你就是我再次入朝的关键,还真是多谢你的帮助。如果不是你的话,我还不知等到何时才有此机会。当然,也要谢谢我的好大哥,真是好计策!”

  他之所以在朝堂上不发表意见,也没有劝阻,便猜到是一个陷阱。赵构屡见不鲜了,这样的计谋在后世中习以为常。并且,赵构看见自己的父皇表面上有些高兴,眼神却没有半点欢喜之色,便猜到这些事情都是假象,用以迷惑众人的,告诉他们他还是那个皇上,没有改变。

  赵构才没有任何的行动,在他看来花石纲劳民伤财,不应该继续采集。但是,宋徽宗却欣然接受朱勔的提议,还擢升威远节度使,平步青云,又派遣他前往苏州,主管应奉局之事,继续收集花石纲进贡,这些想想便猜到有猫腻。

  以他对自己父皇的了解,不至于如此昏庸。如果没有之前的相处,或许赵构也被自己的父皇外表欺骗,正如同历史上所说的宋徽宗一样,真正接触后才发现自己的父皇不像表面上那么简单,是真正的深藏不露。

  既然父皇都演戏,那么赵构又何必插手。若是真的出声制止,只怕太子赵桓等人绝对不会放过自己,故而赵构一直不发一言,就这么静观其变。

  赵构诡异的笑了笑,道:“既然你们想玩,那我就奉陪到底,不过这一次倒要看看鹿死谁手!”

  接下来两个月,赵构依旧是上朝,仍然是沉默不语,这让太子赵桓等人莫名其妙,总觉得有些诡异的地方,却又说不出来到底是哪里不对劲。

  “郡王,为何这两个月来,什么事情都置之不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刘琦沉声道,他与杨沂中、吴璘三人留在京中担任官职,职位不高却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赵构明白自己的父皇将他们三人留在自己身边的原因,只因他们三人身后代表着一股势力,而且这些人都是没有依附于任何势力,这也是赵佶留给他的帮助。果不其然,经过方腊的事情后,他们三人的家族都不再阻拦与赵构联系,反而与之来往甚密。

  赵构时不时的出现在他们的府中作客,也就是为了拉拢彼此的关系。此次,杨沂中、刘琦、吴璘三人相聚在赵构的府上,他们的官职不高,无法入朝,却听到家中的父辈回府说明情况,便欣然前来,想要问个一清二楚。

  “三位兄弟,切莫着急!”赵构见他们三人心急如焚,出声安抚道。

  杨沂中急道:“郡王,要是这样下去,只怕我们在朝中的势力荡然无存了。”

  赵构笑而不语,他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心里也是着急,只是因为余下的时间不多了。赵构知道有些事情不能着急,必须等待。直到此时,赵构才明白等待也是一种痛苦的事情。

  吴璘接话道:“如此下去,人心涣散,只怕有危险啊!”

  赵构心知他们三人担心的是什么,杨沂中、刘琦、吴璘三人分别进入尚书省中其中三部,即兵部、吏部、刑部。虽然他们三人的职位不高,却在三部之中拉拢了不少人,也都是官职低微之人。

  不要小觑这些人,他们都是见多识广之人,交友广泛。虽然他们三人与赵构有些关系,不过他们的身后仰仗的势力让太子赵桓、高俅等人也不好做得太过,故而任由他们行动。

  他们三人的行动也都是受到自己的父亲指点,赵构也看见过这份名单,三教九流甚多,不过真正让他满意的人不太多,只有寥寥数人罢了。现在,赵构的势力经过两个月时间,渐渐地形成了一股小势力,这些都是暗中进行,不敢明目张胆的支持赵构,而且这些人地位卑微,根本就入不了太子赵桓的眼。

  赵构瞥了一眼,见刘琦等三人焦急不已,出声道:“三位兄弟,等等便是,必定给予你们一个好消息。不要以为这两个月就真的只是上朝,什么事情都不参与,而是时机未到。”

  三人面面相觑,刘琦开门见山地问道:“时机未到?到底是在等什么?”

  赵构想继续说话,却听到外面王管家喊道:“少主,宫沧回来了!”

  “快快让他进来!”赵构大喜过望,又微笑的看了一眼刘琦等三人,神秘兮兮地笑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接下来才是真正的开始!……”  

第二百零七章 东风来了

  王管家的喊声,以及赵构的神情,让刘琦、杨沂中、吴璘三人面面相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愣是弄不清楚事情的状况。他们三人看见赵构脸上露出的神秘笑容,有种胜券在握的神态,沉默不语,静静地等待着。

  “少主,属下回来了!”宫沧大步流星的上前走来,躬身道。

  赵构看着宫沧面色苍白,两眼不满血丝,衣裳上都是灰尘,风尘仆仆,他便猜到宫沧一路上疾驰而来,并未做丝毫的停留,没有直接询问事情的结果,反而赞扬道:“宫沧,这些日子辛苦了!”

  宫沧微微一愣,道:“少主,这是您要的情报!”

  赵构接过宫沧手中递交上来的情报,认真的看了一遍,然后又将它收了起来,喃喃自语:“看样子效果还是有的,东风来了!……”

  “少主,正如同请报上所说的,一切都按照您当初预料的那样去走。这些情报全部都是他们收集而成,而且还有地方官员弹劾的奏章,却被一直压着,无法送到京城。”

  “或许那些人也不曾将这样的事情放在心中,还认为是丢掉了,根本就不在乎。他们取回来时,根本就不费吹灰之力。这些全部都是按照您交代的去做的,不知是否还有遗漏?”

  赵构摇摇头,道:“这次完成的不错,正好借此机会让他们见识一下我的力量。你也累了,就下去休息吧!”

  宫沧点点头,然后转身下去了。他一路上没有停留片刻,就怕耽误行程,故而日以继夜的赶路,终于抵达京城,直接回到郡王府,也没有吃什么东西,又累又饿,只得回去休息了。

  刘琦好奇道:“郡王,这是什么?”

  “东风!”赵构笑道。

  “东风?”刘琦等三人面面相觑,惊诧万分的看着赵构。

  赵构又说道:“这是东风,一场能够让我们真正立足于朝堂之上的东风。这两个月来一直等的就是这个,现在这个东风来了,那便展开行动吧!有了这阵东风,才能让他们见识一下我的手段,这样一来便有机会与大哥分庭抗衡了,想必父皇也等的不耐烦了。”

  刘琦等人还是不明白赵构意欲所指的是什么,唯一能够确定的是两个月不曾有丝毫行动的赵构,这一次真的要开始行动了。至于结果,他们想一想也就知道了。

  “你们三人先回去,明日过后便知道了!”赵构气定神闲地说道。

  刘琦、杨沂中、吴璘三人也就告辞而去,他们离去与之前来时相比,脸色要好了许多。之前都是焦急万分,现在却是风轻云淡,自信满满,对于赵构的信任超出了所有。

  赵构回想起手中的情报,与其说是情报倒不如说是一份证据,用以指证朱勔贪赃枉法的罪状。若非赵构从后世之中得知朱勔乃是奸佞之臣,又千方百计,巧取豪夺,只怕也是无计可施。

  朱勔进献巨型太湖石,宋徽宗又恢复应奉局,还让他主管政务。当时,赵构就想到了一个计策,让朱勔万劫不复。并且,这个计谋正是需要朱勔的死完成自己入主朝堂的踏脚石。

  正如赵构预料的那样,朱勔掌管应奉局,又大肆搜刮民脂民膏,以权谋私,野心也就越来越大,不仅仅让当地百姓心生愤怒,就连当地官员都看不下去了,只不过他在东南地区一手遮天,这些奏章全部被他截了下来,又以莫须有的罪名让那些人打入大牢之中。

  赵构心知朱勔此人贪得无厌,虽有真才实学,却不务正业,一心想着巧取豪夺,生活奢侈,不顾百姓死活,更枉顾大宋江山安危。如此之人,赵构岂能容他继续胡作非为。

  一直迟迟未动,赵构就是等待这个机会,只要收集好罪证,只怕那个时候朱勔百口莫辩,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则一鸣惊人,让他永无翻身之日。若是给予他一点机会,只怕后悔莫及。

  朱勔也不负赵构“所托”,愣是在苏州耀武扬威,巧取豪夺,利用特权公开掠夺,朱勔成为拥有私人武装的大官僚、大地主,共计有田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