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崛起之宋末称雄 >

第115章

崛起之宋末称雄-第115章

小说: 崛起之宋末称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佶急忙说道:“小生来自京城,姓赵名佶,家中排行十一。本来我与自己的兄弟一起前来,他独自一人前去打探消息,而我则四处闲逛,为母亲祈福便游赏起来,要找的人是方腊,乃是我的结义哥哥,不知小姐是否知道此人?”

  “方腊?”那女子皱着眉头,沉思许久,歉意道:“此地方家村,却从未有这么一个人,小女子孤陋寡闻了,还望公子见谅!”

  赵佶连忙说道:“小姐客气了,上山前也曾向当地百姓打探过,也是一样的答案。若是见到,那便是缘分;若是见不到,也只能说这次时机来的不对。再说,十三弟前去打探,想必会带来一些消息。”

  那女子歉意的笑了笑,道:“公子来此就是为了寻找旧识吗?”

  “的确如此!”赵佶尴尬的点点头,如此没人在前,他也不知该如何去说,只能回答她的问话。

  那女子的美丽深深地烙印在赵佶的脑海中,他的目光一直停留在她的身上,一颦一笑都是那样的美丽,仿佛有股魔力吸引着赵佶,让他不敢有丝毫的错过,只怕错过了她便飞走了一样。

  赵佶身为端王,又年满十八,早已过了加冠之龄,也曾见识到美女,更是早已娶了王妃。但是,赵佶从未见识过如此美丽的女子,那种淡淡且自然的纯朴气质无时无刻不吸引着他的目光。

  什么样的女子没有见过,却从未见过如此纯天然的美人,那份早已枯萎的心房在遇到那人后,像是被雨露滋润一样,再次焕发出生机来。并且,赵佶与她相谈甚欢,就算是他不敢太过于询问对方的事情,可是从那女子的谈吐,他知道此人定然是大家闺秀,又有独到的见解,拥有自己的主见,心里无不钦佩,又有淡淡的欣赏,更有莫名的喜欢。

  初次见面,赵佶便被此人的容貌深深地震撼了,又与之交流片刻,更是深深地被吸引,一见倾心,他知道自己的心被此人占据了。那颗早已枯萎毫无生机的心房就像是春天一样,鸟语花香,万物复苏。

  如果说爱上一个人需要理由,那么赵佶的理由很简单,此女子的修养、学识不在自己之下,更是谈南地北都略知一二,纵观古今。这些都与他所见所识的女子大相径庭,还有那份与生俱来的气质,更是让他眷恋不已,也感受到此女子内心深处的孤寂与无奈。

  他们二人有一句没一句的走出摩尼殿,赵佶目视前方却又偷偷地注视着那女子,心里产生莫名的悸动;那女子自始至终都面带微笑地走着,目不斜视,她的眼中只有四处的景观,在她的眼神中赵佶看到了一丝丝担忧,还有几分无奈。

  赵佶情不自禁地想道:“她再为何事烦忧?若是她的担忧是为了我,就算是让我少活数年那也值得了。”

  “公子,你可曾知道云心寺的别称?”那女子柔声细语地问道。

  赵佶摇摇头,道:“在下不知,难道云心寺还有其它的名字吗?”

  “云心寺还有一个别称‘情人庙’!”那女子淡淡的说道,“相传七月七是天上织女和牛郎‘鹊桥’相会的日子,每年七月初七都会有络绎不绝的情侣前来,不求儿女不求财,只求一线姻缘一线牵!”

  “情人庙?”赵佶喃喃自语,又看着那女子,心想:“虽然不是七夕,却在此与你相遇,难道这便是缘分吗?果真名副其实,此地必然遇到自己挚爱之人,而你便是!”

  “公子,时候不早了,小女子告辞了!”那女子怅然若失,又微笑的说道。

  赵佶的目光都齐聚在她身上,见她要离去,心里万分不舍,想要挽留却又不敢开口。若是相识的朋友,赵佶亦可挽留下来,然而二人初次相见时间尚短,也不过是聊了几句,算不上熟识之人,唯有摇头嗟叹,默默地点点头。

  那女子微微一笑便离去了,赵佶一直目送着她离去,目不转睛的看着她的倩影,情不自禁地吟诵道:“一尺深红胜曲尘,天生旧物不如新。合欢桃核终堪恨,里许元来别有人。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是谁为她袖了双手倾了天下?又是谁拥得佳人,陪她并肩踏遍天涯?梦里繁花落尽,此情未央,此意难忘!”

  “皇兄,你如何在此?实在是让我好找!”

  赵佶沉浸在那女子的美丽之中,深深地被吸引住,就算是赵似从身后呼喊他都浑然不知,他的脑海中唯有那人的倩影,黯然神伤。赵似见喊了几声,还是没有回应,不由得有些诧异,慌忙走上前去,只见赵佶的目光一直凝视着前方,诧异道:“皇兄!皇兄!……”

  直到赵似碰到他的身体,才让赵佶从浑浑噩噩中清醒过来,又见赵似在自己的身边,惊呼道:“十三弟,你何时来的?”

  赵似哭笑不得看着自己的兄长,他打探消息后便出来寻找赵佶,见他已经不再大雄宝殿外,故而四下寻找,好不容易找到赵佶,却看见他一人伫立在原地一动不动,两眼直愣愣的盯着前方,目不斜视,就连他什么时候来的都不知道,无奈的摇摇头。

  “皇兄,你怎么了?为何喊你数遍都不曾回应?”

  赵佶咋听之下,尴尬不已,他一直沉思在那女子,并未注意四周,讪然一笑道:“十三弟,你可曾打探消息了?情况如何?”

  赵似见赵佶不愿意多说,也不想多问什么,回道:“我询问过主持、沙弥等人,他们都不曾听说过方腊此人,莫不是我们真的弄错了?”

  赵佶的流连忘返的瞥了一眼那女子离去的方向,然后收回目光又看了看天色,道:“此事容后再说,天色已晚,我们在此歇息一晚,明日再去打听一下!”

  赵似听闻后也只能点点头,天色的确不早了,要是下山的话,根本就来不及。于是,他们二人便留在云心寺中歇息一晚,明日再做打算。


第一百八十章 刁难


  “皇兄,方腊哥哥提到过此地,为何当地百姓都不知道此人?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当晚,赵佶、赵似二人留宿在云心寺中过夜,同住一个厢房。虽然没有王府那般富丽堂皇,别有一番风味,简单朴素,只有两张床、一张桌子、几把椅子,打开窗户便能闻到寺庙中独有的檀香味。

  赵似想起白天二人打探方腊的消息,无论是山中百姓,还是山上寺庙的主持、沙弥等都不清楚方腊此人,仿佛从未听说过。赵似百思不得其解,山下也有方家村,无一例外全部都是方姓之人,也未曾有此人,让他非常的疑惑,故而询问起赵佶来。

  此时,赵佶望着窗外的风景,山上与山下的温差较大。深夜时分,外面皆是浓密的水雾,湿气较重,根本就看不清楚四周。但是,赵佶的目光还是停留在屋外,只因他满脑子想的都是白天遇见的那位女子,让他一见倾心之人。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赵佶浑然不知赵似的话语,心思沉浸在对那女子的思念之中,情不自禁地喃喃自语起来。

  赵似见赵佶魂不守舍,目光呆滞,高声道:“皇兄,皇兄!……你怎么了?”

  “嗯!”赵佶恍然醒悟,尴尬地说道:“十三弟,你刚才说什么?”

  “皇兄,你这是怎么了?怎么来到云心寺后,自下午开始一直都是魂不守舍的,莫不是遇到了什么事吗?”赵似哭笑不得说道。

  赵佶道:“没……没什么事,你刚刚说什么来着?”

  赵似目不转睛的看着赵佶,他知道定然是有事发生,又见自己的皇兄心事重重,时不时的魂游太虚,让他觉得奇怪。不过,他也没有打算继续询问到底是何事,又再一次说了一遍。

  赵佶听闻后也是沉默不语,道:“十三弟,你想得也对。如果方腊哥哥真的在此地,理应当地百姓或是主持等都认识。但是,我们一路走来,询问了不少的人,皆是不知道有此人,必然有蹊跷。”

  赵似道:“我们都是问得有没有听说过方腊此人,应该没什么问题!”

  “是了,应该是我们问错了!”赵佶猛地说道。

  赵似问道:“哪里问错了?”

  赵佶说道:“方腊哥哥在此地的名讳应该不是这个,是他的原名!当初,你行走江湖时,不也曾经用过其他名讳吗?那么,方腊哥哥身份特殊,必然是不愿意透露真实身份,故而假名顶替。如果没有猜错的话,方腊哥哥在这里的名字应该是方十三!”

  “对啊!这个我们怎么没有想到!”赵似恍然大悟道。

  他们二人询问当地百姓,打探方腊消息时,说的都是方腊,并非方十三。但是,方十三正是方腊的本家姓名。曾经,赵似为了隐瞒身份,也曾化名过,就连姓氏都会改掉,为得就是不引起他人注意。

  现在想起来,还真的是他们的过错,一直都是以“方腊”去打探,也忘记了“方十三”才是本名。毕竟,寻常百姓家也不会取什么文雅的名字,多是朗朗上口就好,除非是那些富甲一方的家族,或是书香门第才会认真的取名,一些寒门学子本家姓名与日后飞黄腾达有很大的区别。

  于是,赵佶、赵似二人决定明日清晨再去打探消息。此时,夜已深了,他们也都熄灯歇息去了,唯有赵佶脑海中还是那女子的身影,辗转难眠,心里一直思念那人,唯一的遗憾便是不知她的芳名,然后也渐渐地睡下了。

  次日,赵佶、赵似二人醒来,洗漱完毕后,用了斋饭,便来到大雄宝殿。此时,云心寺众僧正在做早课。他们二人也都是礼佛之人,故而端坐一旁静静地聆听着。

  过了半个时辰,早课结束,他们二人便来到主持面前,躬身行礼,道:“大师,在下想要打探一人,望大师指点!”

  云心寺的主持年约六旬,老态龙钟,满脸皱纹,却神采奕奕,身子骨非常的健朗,双手合十,口念佛号,抬起头看了一眼赵似,微笑地说道:“昨日,施主便已经询问过老衲,为何今日还要询问?”

  赵似急忙说道:“大师有所不知,昨日询问之事,与今日询问有些出入,那人的名讳不同。”

  “哦!”主持疑惑不解的看着赵似,道:“那好,施主请问,老衲知道定然相告!”

  “多谢大师!”赵似道谢一声,便开门见山地问道:“不知大师知道方十三?”

  “方十三?”主持惊讶道,“你们与此人认识?”

  “果然知道!”赵佶、赵似二人面面相觑,自己的猜测果然是正确的,接着回道:“我们二人乃是他的结义兄弟,前来找寻他,却不知他身在何处,只是临行前匆忙提及过‘云心寺’,料想必然是在此,故而向大师打探一下下落,让我们二人与他再相见。”

  主持目不转睛的看着赵佶、赵似二人,又听闻他们二人是方十三的结义兄弟,沉声道:“你们可有凭据?”

  赵佶道:“这么说,大师的确知道此人的下落?”

  云心寺主持点点头,道:“不错,方施主老衲认识,他也是山下方家村之人。不过,你们二人又有何凭据是他的结义兄弟?”

  主持再一次的询问之意,让赵佶、赵似二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他们不知为何主持明明知道方腊在何处,却又不告诉自己,反而一再强调自己二人拿出凭借,总觉得有些奇怪。

  赵佶道:“大师,为何一再询问我等,难道是不相信我兄弟二人吗?”

  主持沉默不语,眼睛却一直盯着赵佶、赵似,摆明的就是不太相信他们二人。当初,赵佶、赵似二人前来时,他便上下打量过,发觉他们二人的身份非同一般,以他的猜想非富即贵。

  方腊是什么身份,又是什么样的人,主持比谁都清楚,他的身份也非常的特殊,只不过赵佶、赵似一直都不清楚罢了,就算是云心寺山脚下的百姓都甚少有人知晓他与方腊之间的关系。

  在他看来,方腊不可能与这样的人有所交集。另外,赵似之前又提及过“方腊”,只过了一晚便又询问起“方十三”,这才引起主持的注意。山中百姓不知方腊的名讳情有可原,知道方十三多不胜数,然而能够知道两个名讳的人屈指可数。

  眼下,赵佶、赵似二人不仅仅知道,看上去还真的是旧相识。但是,主持方丈不相信,故而才会让赵佶、赵似二人拿出证据。毕竟,空口无凭,唯有事实才能说话,这又难倒了他们二人,当初结拜之时不曾有过丝毫的信物,只有他们三人在场,哪里还有其他什么人,因此有些愤怒不已,觉得这是在故意刁难。


第一百八十一章 深信不疑


  赵似见主持方丈有意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