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宋将门 >

第92章

大宋将门-第92章

小说: 大宋将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百姓议论纷纷,渐渐有几个上了年岁的老者就走到了前面,代表众人,拜见范相公。

  范仲淹彬彬有礼,让人如沐春风,没有几句话,就让这些老人们感动得五体投地,泪流满面。

  突然有个老者冲出来,对着王良瑾怒吼道:“范相公都求情了,你怎么不放人?”

  “对啊,你比范相公还有学问吗?人家范相公都让你放人,你还想杀人?”

  “为了区区几块肉,就杀了一百多条人命,你的心怎么那么狠,是不是肉做的!”

  有一个带头,就有第二个,第三个……种种污言秽语,全都落到了王良瑾的身上,仿佛他十恶不赦,该死的人是他一般。

  范仲淹的脸也黑了,他最怕的就是这个,连忙摆手。

  “乡亲们,别这样,老夫随便几句话,岂能干涉军法,既然犯了罪,就要付出代价,你们不该闹事的,都散了吧!”

  范仲淹苦苦哀求,在场的百姓却不依不饶。

  “范相公,明明是他们滥杀无辜,是他们错了,放人,赶快放人!”

  百姓们大声嚷嚷,王良瑾的脸越来越黑,阴沉可怖,他的拳头攥紧了,猛地扯下袖子,在他的小臂上面,一个硕大的伤口,足有两三寸长,如果再往中间一点,胳膊就废了。

  大家不解其意,都是一愣。

  范仲淹何等机敏,连忙问道:“可是捕鲸的时候,受了伤?”

  王良瑾沉着脸不说话,他转身带着人登上了一艘船,过了一会儿,抬下来十几个木箱,在木箱上面,用匕刻着名字。水手们小心翼翼,放在了码头上。

  有人偷偷抹眼泪,王良瑾深吸口气,才缓缓道:“你们以为出海捕鲸容易吗?那么大的鲸鱼,会等着我们去捕?这次弟兄们出海三个来月,有多难你们知道吗?带出去的菜吃了十天就没了,只能豆子,吃豆芽!清水五天就坏了,我们喝的都是绿色的脏水!有人要问了,为什么不拿着酒出去,酒不会变坏!我们心疼啊,酒是粮食酿的,多少人吃不上饭,饿着肚子,等着我们救命呢!”

  王良瑾大声咆哮着,越说越气,眼中的泪止不住了。

  没有人是铁打的,这一次出海,虽然准备更充分,但是却没有上次的运气,他们为了追踪鲸鱼,花了两个月的功夫,费了千辛万苦,才猎到鲸鱼,还死了三个兄弟。

  偏偏回来的时候,遇上了风暴,又有十几个兄弟被抛到了大海之中,他们带回来的箱子都是空的,只有死去兄弟的衣物和日常用品。

  这些鲸鱼,可不是随随便便就弄来的,是拿命换来的!

  要说放在平时,大家拼了命捕鲸,回来能狠狠赚一笔,也算是富贵险中求。

  可这一次不行啊,那么多的难民,都忍饥挨饿,捕来的鲸鱼全要换成粮食,分给百姓,让他们活下去。

  “你们知道吗?你们的粮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不是大风刮来的!是我的兄弟用命换的!!!”

  王良瑾大声咆哮,在场所有人都惊呆了,包括范仲淹,心中别提多懊恼自责了。

  他光看到了那些要被砍头的人,却没有想到,还有一些人连尸体都没了。他们用命换来了生的希望,每一块鲸肉,都宝贵无比,有人竟敢随意抢夺,践踏!难怪王良瑾要杀人呢!就算落到自己头上,只怕也会如此!

  范仲淹反躬自省,越羞惭。

  老相公走到了十几个木箱之前,深深一躬,老泪纵横。

  “诸位义士,老夫无知,在这里向大家赔罪了。”老范弯腰不起。

  刚刚还义正词严的百姓,见到这一幕,也傻眼了,每个人脸上都火辣辣的,好像被抽了十几个嘴巴子,打得金星乱冒。

  突然有人双膝一软,竟然跪下了,一个跪下,后面就有人跟着,转眼黑乎乎一大片。

  人总是盲目的,自以为看到的冰山一角就是全部真相。他们怜悯那些抢夺的人,不惜用恶毒的语言,攻击那些真正救他们命的恩人,仔细想想,羞也不羞!

  范仲淹躬身许久,缓缓站起,走到了王良瑾的身边。

  “诸位才是真正的英雄,百姓的命都在你们手上了!”

  王良瑾涨红了脸,“多谢范相公体谅,非是我愿意杀人,实在是我要给死去的兄弟一个交代!他们捕来的鲸肉,一两一钱都不能浪费,唯有如此,才能让他们安息,下一次才有人跟着我再度出海捕鲸。至于冒犯之处,恳请范相公见谅。”

  范仲淹深深叹口气,果然什么事情,都不能靠着书生意气,想不到,刚来沧州,就上了一课。

  经过了一段插曲,时间已经过了午时,可该杀还是要杀。

  王良瑾提起一柄鬼头刀,到了为大汉的后面,把刀高高举起,闪烁着寒光。

  “你还有什么话说?交代了遗言,我就送你上路!”

  大汉满脸羞惭,仰起头道:“大人,看得出来,你们是好官,好人,俺就想知道一件事,俺娘会不会受俺的牵连?”

  王良瑾摇摇头,“不会,不只是你娘,还要其他的家人都是一样,我们会把他们当成普通灾民,一视同仁。”

  “那好,俺可以放心走了!”

  他低下了头,伸长脖子,一副引颈就戮的架势。

  王良瑾也有些犹豫,看样子这家伙的确是好汉,敢作敢当,还很孝顺,可要怪就怪你动了不该动的东西!

  “闭眼吧,该上路了!”

  鬼头刀要落下,大汉的母亲已经哭晕过去,所有人的心都揪在一起,就等着血光迸溅的那一刻。

  “等等。”

  突然有人拦阻,王良瑾回头看去,来的是一个妇人,看样子有三十几岁,不到四十的样子。

  王良瑾认了出来,这个妇人真是死去的一个兄弟的母亲,刚出的时候,她亲自到码头送儿子,别人都哭泣流泪,她很倔强,愣是没有掉一滴泪。

  短短几个月的功夫,还不到二十岁的儿子就没了,连尸体都没有找到,这是多大的打击!

  王良瑾满心惭愧,“我,我对不起你们娘俩。”

  妇人淡淡一笑,“没什么对不起的,我儿选择出海,我就有准备,这是离乱的年,谁生谁死,都不是自己能说了算的,要看老天爷的意思。”妇人仰起头,努力让自己的泪别流出来。

  “我儿命短,但愿他下辈子能投胎个好人家,不要在受苦了。”妇人说到这里,再也忍不住了,泪水长流。

  无数人都陪着低头抽泣,妇人擦了擦泪水,凄凉道:“我刚尝到了失去儿子,家破人亡的滋味,不好受。他们这些人也是一时糊涂,情有可原,求大人网开一面,留他们的活路吧!”

  别人求情都罢了,妇人的儿子就是死去的水手之一,她出面求情,立刻引起了许多人的共鸣,纷纷开口,希望王良瑾刀下留人。

  王良瑾犯了难,他有心放过,可是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往后如何执法,侄子可是提醒过他,一张渔网,只要破了一个窟窿,就一条鱼也抓不到了,人情和法律从来是两条路上跑的车,不能混为一谈。

  “对不起,法令无情……”

  “等等。”还没说完,又有人跑来,这一次来的是苏轼,他三步两步,冲到了王良瑾的跟前,气喘吁吁。

  “我是六艺学堂的苏轼,主修礼法这部分,我觉得应当按照军法处置。”

  王良瑾眉头一挑,“这么说,你也赞同处死了?”

  “不不不。”大苏连忙摆手,“我研究过了,关于窃取军资的这块儿,砍头是有两个条件的,第一是有窃夺行为,第二是造成严重损失,我以为他们虽然抢夺了,却被及时制止,没有严重损失,应该酌情恩宽,免去死罪。”

  说完之后,苏轼朗声问道:“大家说,对不对啊?”

第144章 禁酒

  苏轼精彩的解读,立刻赢来了一片赞誉之声,大家拼命拍着巴掌,大声欢呼,终于有了活路,包括范仲淹都捻着胡须,微微含笑,十分满意,是个聪明的后生,值得提携。. M

  苏轼更得意,他故意板着脸道:“虽然免去死罪,但是活罪难逃,每个人必须鞭笞数十,另外还要罚做三,呃不,五年苦工。如果期间有任何作奸犯科,立刻严惩不贷。”把惩罚说完,他又转向了王良瑾,笑道:“这么处置如何?”

  王良瑾沉默了一下,微微颔。

  “照办吧!”

  士兵冲上去,将绳索去掉,拿起生牛皮的鞭子,不停挥动,抽打在这些人的身上,没有多大一会儿,就血肉模糊,疼得哇哇乱叫。唯独那个大汉脸色凝重,无论怎么抽,一声不吭。

  好半晌,终于打完了,大汉突然站起身,跑到了王良瑾的面前,跪了下来。

  “俺自知罪孽深重,这几十鞭子没法赎罪,俺,俺愿意当船工,求大人准许!”说完,他趴在王良瑾的面前。

  王良瑾凝重的脸色稍微缓和了一点,微微点头,“先把伤养好,然后去码头报名,通过了考核,就能上船了。”

  “是!”

  大汉兴奋点头,他从地上爬起,转身又跪在了那个说情的妇人面前,他二话不说,嘭嘭嘭嘭,磕了四个头,脑门都红肿了。

  “俺不是个东西,从今往后,你就是俺娘,跟亲娘一样!兄弟去了,俺替他孝敬你,所有父老乡亲都作证,要是俺对这个娘不孝,让天雷劈了俺!”

  大汉的一番表态,引来了更多的赞许。妇人也眼中含泪,算是认下了。

  其他参与抢劫的也都如此表态,死的水手家人都由他们照顾,父母养老送终,孩子抚养成人。

  码头上到处都是温馨的场面,两方的人们亲如一家,包括的百姓都大感满足,有情有义,虽然开头不太好,但是结尾是大圆满的,好些人都感动地陪了不少眼泪。

  完美解决难题,苏轼得意洋洋,宛如英雄一般,享受了无数赞美之后,苏轼终于抽出了空,找到了王宁安。

  一见面苏轼就嚷嚷道:“先生,他们都夸奖学生,弄得我都不好意思了,这是先生的主意,功劳应该是先生的。”

  苏轼兴致勃勃,却现王宁安伏在桌案上,批改着功课,连头都不抬。

  “行了,你下去吧!”

  王宁安淡然的态度让苏轼好生奇怪。

  “先生,这不是皆大欢喜吗?那一百多人活下来了,失去亲人的船工家属也有人照料,两全其美。学生真想不到,只要把法条稍微解释一下,就能活那么多人的性命,学生准备在律法上面下功夫,以后弟子就能救更多无辜的人了。”

  苏轼大谈理想,神采飞扬,旁若无人,王宁安默默将手里的笔放下。

  “你想过没有,能活许多人性命,也能害许多人性命,为善为恶,就在一念之间。”

  苏轼愣了一下,他多聪明啊,迅摇头,“学生永远不会作恶,请先生放心。”

  王宁安微微摇头,他站起身,走到了苏轼的身旁,拍了拍大苏的肩头。

  “我当然清楚你不会那么干,可是别人会啊!”

  苏轼还不服气,争辩道:“先生,你不是说人之初,性本善吗,难道做好事不是多数人的想法吗?”

  “呵呵,说的是啊,可做好事只能得到一个好人的虚名,做恶事却能捞到真金白银,步步高升,平步青云。在这两者选择,那点善良有用吗?”

  王宁安感叹道:“当初我定下了法条军规,如今却要我自己去找出漏洞……就好比说,自己做了一张渔网,捕鱼之前,我亲手把这张网剪了个窟窿,以后到了海上,我还能捕到鱼吗?”

  苏轼愕然了,没错啊,那些人抢夺鲸肉,就是错,放在这个当口,就是罪!不管多好的借口,再多的理由,为他们开脱,就是玩法弄权。

  而且恶例一开,后果不堪设想。

  万一再有人编出感动的借口,去偷窃,去抢夺……苏轼突然觉得自己就是帮凶,刚刚的喜悦瞬间无影无踪。

  苏轼抱住了脑袋,痛苦道:“先生,那你为什么还救他们啊?严格执法多好!”

  王宁安苦笑了一声,“傻瓜啊,你当我就狠下心?”

  苏轼终于破涕为笑站起身,自己高不了多少的王宁安,哈哈大笑,开心道:“果然先生是善良的人!”

  “也许吧,身为先生,我只能提醒你,好人难当,好事难做。心怀坦荡,才华横溢,是你的优势,可也是你的命门。想要安安静静做个好人,就必须比那些坏人更奸诈,更狡猾,更无耻……只有这样,你才能既对得起良心,又不至于让身边人受到牵连,世事多因忙里错,好人半自苦中来。我希望你学会保护自己,不要日后落到黄连汤里还不自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