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宋将门 >

第748章

大宋将门-第748章

小说: 大宋将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疯了……”

  薛向也是自作聪明,他要是用了给的药物,或许就没事了,谁让他用烈酒呢!不过话又说回来,人家存心毒你,怎么也跑不了。

  不要以为王雱很笨,他其实算得很精明,薛向不能杀,但是也不能让他胡说八道,最好的办法就是弄得疯疯癫癫,这样就没法审下去了。

  而且他还想好了说辞,就把责任推给张筠,说他严刑逼供,百般折磨,才把薛向弄疯的,这么一来,王大国舅就可以全身而退了。

  挺完美的算计,是吧?

  当然不是!

  王雱纯粹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还是文宽夫想得明白,别管赵曙,还是王宁安,都一心要钱,这两位都把云州视作一块肥肉,要拿这些钱,去治理庞大的契丹之地。

  拿不到钱,他们是不会罢手的。

  既然皇帝是这个心思,那就必须给他一个交代,所以老文发现有人给薛向下毒,立刻盯上,等到薛向一疯,他就果断下手,把王雱给拿下了。

  这就是过往的经过,简单说就是一场黑吃黑,一个老狐狸把一个小狐狸给涮了……

  “唉!”

  王安石万般无奈,他早就提醒过,文彦博那种老狐狸,一定要小心打交道,可王雱不听啊,他还觉得文彦博老了,不顶用了。

  可哪里知道,人家的功力远不是王雱能比的。

  下手果断,时机绝妙,一击必杀!

  文彦博就是超级眼睛蛇,完全是大神级的操作。

  事到如今,说什么都晚了!

  王安石哀叹道:“陛下,老臣教子无方,王雱居然暗害朝廷钦犯,十恶不赦,老臣恳请彻查此案,如果王雱果然罪有应得,老臣恳请陛下,一定要果断处置,不能包庇,否则朝廷法令不行,如何治理天下?”

  王雱的作为真是让人生气,可王安石如此态度,又让人钦佩,说到底,都是那个畜生太坑爹了!

  “我已经给文相公下旨意,案子一定要查,赃款必须要追……至于王雱,朕会权衡的。”

  赵曙没有明说,但是王安石听得出来,案子是不可能不办,但是念在他的面子,还有皇后的面子上,王雱或许还能保住一条性命,对王安石来说,已经是莫大的恩惠!

  他挣扎着爬起,非要跪在赵曙面前。

  “起来,快起来啊!”赵曙急得手足无措,王安石却不为所动,他老泪横流,哭道:“陛下,老臣一直以来,都存了念头,要辅佐圣君,推行变法,中兴大宋……奈何老臣教子无方,不能治家,焉能治国?”

  说到这里,王安石泪如雨下,包括王宁安在内,听着都十分心酸……坦白讲,朝野上下,真正一心为公,不计得失,不计荣辱,王安石首屈一指,绝对是最纯粹的一个人!

  或许正是王安石的纯粹,使他忽略了很多潜在的危险。

  上一次柄国,就用了一些心术不正之徒,包括蔡确在内。

  而几年的光景过去了,王雱年纪越来越大,胆子也越来越大,而且尝过权力的滋味,他太享受了。

  老爹大权在握,他就是老爹最好的谋士,很多政令,很多人事调整,都是王雱的意思……王大国舅嘴上念叨着,处处为了他爹,可在他的心里深处,或许自己才是最重要的那一个,包括他爹,都是走上巅峰的跳板!

  王安石也意识到了他的错误,如果能少听儿子一下,多约束一些,或许就不会有今天了,只是没有地方买后悔药!

  “陛下,老臣已经心力交瘁,再也不能为陛下驱驰,老臣斗胆请求陛下,准许老臣辞去一切的官职,回家养老!”

  赵曙惊住了,“王相公,岳父!朝中可离不开你啊!”

  王安石苦笑摇头,“陛下,老臣这副样子,如何能服众?眼下朝中年轻人不在少数,是该给他们机会了,老臣恳请陛下答应!”

  说着,王安石五体投地,拜伏在地上。

  这一刻拗相公的心都是碎的!

  作为一个政治家,他一生追求,就是主持变法,致君尧舜,结果距离巅峰只差一步,偏偏咫尺天涯!

  让他放弃理想,是何等痛苦!

  简直比在心头挖了一块肉,还要疼。

  可不辞官又能如何?

  火已经烧到了王雱,下一个就是他,死皮赖脸,留在位置上,只会让人瞧不起。现在辞官,还能留一份人情在。

  说到底,王安石还是一个慈爱的父亲,他想给王雱最后争取一线生机!

  父亲难当啊!

  王宁安也是当爹的人,算起来,除了狗牙儿和小彘之外,杨曦给他又生了两个女儿,八娘生了两个都是女儿,萧观音生了一儿一女……八个孩子,除了两个成年的,还有六个小的,也够他糟心的。

  说起来,王雱走到了今天,也跟王宁安挖坑脱不了关系。

  不说别的,光是把文彦博派去,那就憋着坏呢!以王雱的道行,哪里是文相公的对手,这不,三下五除二,就被拿下了,连点反抗的余地都没有!

  想到这里,王宁安伏身,将拗相公搀起。

  “介甫兄,有些话我也不得不说了……以令郎的本事,还没法搅动这么大的风云……几千万贯的资金,那么多的东西和土地,他吞不下,也没有本事吞,这个案子还要继续审下去,我会去云州,亲自坐镇,请介甫兄放心,该是令郎的罪过,我不会客气,但不是他的罪责,也不会让他背黑锅,总而言之一句话,请介甫兄放心就是!”

  王安石还有什么说的!

  这话够明白了,拗相公终于勉强挤出一点笑容。

  “既然如此,就要辛苦燕王了。”

  王安石又把头转向了赵曙,“陛下,此前老臣不自量力,参加首相角逐,如今老臣已经心力交瘁,再也扛不起来了,恳请陛下另择贤臣,匡君辅国,则大宋幸甚!”说着,王安石顿了顿,“如果没有合适的贤臣,还是劳烦燕王继续勉为其难吧!”

  说完这些,王安石眼前发黑,身体摇晃,又不成了。

  只得立刻叫太医抢救,给他喂下安神的药,王安石又睡着了。

  王宁安和赵曙退出来,皇帝一把拉住了王宁安,非要和他坐一驾马车。

  “师父,现在内忧外患,王相公又病倒了,这首相之位,就不要更换了!”

  王宁安连连摆手,“陛下,越是乱象频发的时候,就越不能坏了规矩,否则人心会更加慌乱,臣以为不如立刻重新投票,推举首相,然后进行交接,臣立刻去云州,把事情摆平了。”

  王宁安信心十足。

  貌似云州的事情,也只有师父能办好了!

  赵曙想了老半天,没找出更好的办法。

  “嗯,弟子听师父的!”

  果然,王安石上书请辞,三天之后,重新举行公推。

  原来的几个热门人选,王安石出局,文彦博还在云州,吕惠卿主动退了,只剩下司马光和苏颂两个。

  按理说,司马光是老牌宰执,干了好多年,应该有些胜算,可票数投出来,苏颂拿了二百多票,司马光不到80票,惨败!

  由此可见,玩金融的,是多不得人心!

  就这样,苏颂在一片期望声中,成为了继王宁安之后的,第二任首相,而他面临的烂摊子,比王宁安一点不小……

第1020章 王雱也疯了

  苏颂接了一个大烂摊子,基本上可以概括为“三无”,无钱,无人,无权!

  首先就是钱的事情,其实在王宁安的任内,就留下了许多债务,还有庞大的铁路工程建设,基本上只能靠超发货币维持,每年的债务就让人头疼。

  而这一次拿下了契丹,却没有拿到应得的收益,从一块肥肉,变成了巨大的负担。此外还有大金国的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兵连祸结,继续打仗,就不知道要开销多少了。

  苏颂觉得脑袋都大了。

  至于没人,那就更明显了,他不过是循吏出身,区区工部侍郎,没有嫡系班底,也没有足够威望,完全是朝廷争夺激烈,才会脱颖而出,想要稳住朝局,让手下人听话,可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

  再有就是权力,他眼下虽然继承了首相宝座,但是政事堂还有四位相公,还有六部尚书,都察院,御史台,这里面哪一个的资历都不比他低,功劳不比他差,各自负责一摊,是水泼不进,针扎不透。

  苏颂惴惴不安,仔细想了一天的时间,带着满腹的忧虑,到了王宁安的府邸。

  “王爷,下官是来求教的,还请王爷指点!”

  王宁安道:“子容兄,你我是新旧首相交接,谈不上指点,你有什么想法,我一定鼎力支持。”

  见王宁安如此好说话,苏颂松了口气,“王爷,我想过了,下面必须进行调整,只是……”

  “只是你怕他们不听话?”王宁安笑着问道。

  苏颂同样抱以苦笑,尽在不言中。

  “子容,我看你不必担心,只管放手去做,你放心,只要是为了朝局好,我会全力支持,陛下也会支持,天下百姓更站在你的背后,实在是没有必要担忧。”

  苏颂瞪大了眼睛,不无惊喜道:“王爷,下官真的可以放手调整!”

  “嗯!”王宁安点头,“子容兄,我相信你会秉公处置的!”

  “那好,有王爷支持,下官的心里就有底儿。”

  接下来,苏颂和王宁安谈了具体的人选,其实他的心里早就有了腹案,毕竟这么多日子,他早就是首相的人选之一,要还是没有自己的想法,还不如找块豆腐撞死算了。

  只不过他不敢确定,王宁安会不会支持他。

  令苏颂感到惊讶的是,他的所有调整方案,王宁安从头到尾,都只是微笑听着,没有任何意见。

  最后,王宁安拍着苏颂的肩头,“尽快把京里的人选调整好,我就要动身去云州,接下来的大宋朝局,全靠你了!”

  苏颂深深一躬,“王爷如此大度,下官万分敬佩,请王爷放心,下官绝不会辜负王爷的厚爱栽培!”

  ……

  没去王府之前,苏颂是惴惴不安,七上八下,可从王府回来,他就变了一个人似的,立刻露出了实干家的果敢!

  首先因为王安石病重,无法理事,都察院就空了出来。

  谁都知道都察院权柄最重,谁要是能出任左都给事中,等于掌握了百官的生死,苏颂第一次主持政事堂会议,就讨论了掌院人选。

  经过一番激烈的争夺,据说都拍了桌子,最后确定,由吏部尚书范纯仁出任左都给事中,执掌监察大权!

  这是一个让人跌破眼镜的安排!

  吏部天官,负责人事,转而监察,岂不是什么权力都在他的手里了,范纯仁何德何能,也配执掌都察院?

  很多人愤愤不平,但是稍微分析一下,还真别说,除了范纯仁,谁也干不了。

  首先范纯仁在六艺的时候,也是讲师,虽然他的年纪大不了吕惠卿等人几岁,但是师生名分在,他和苏颂的关系很好,而且他是范相公的儿子,范相公又是王宁安的师父……有了这一层身份在,六艺的人没有办法反对,甚至还要摇旗呐喊,鼓掌喝彩。

  另外范纯仁处事公正,老成稳健,他执掌吏部,在全国推行秀才科,很是选拔了一批人才,大宋的行政效率提升很快,让人耳目一新。

  以他的性格,主持都察院,不会把这个衙门变成争夺的工具,反而能真正发挥效力,整顿吏治,这也是接下来一任首相的重中之重!

  苏颂很大胆,也很聪明,找到了何人的人选。

  可另一个问题就出来了,范纯仁虽然当过讲师,但是论起功劳和实力,都不足以压制吕惠卿,这两个人都留在都察院,只会天天打架,永无宁日。

  很快,苏颂就再度调整,公推吕惠卿进入政事堂,宣麻拜相,成为六艺之中,第一个进入政事堂的人选。

  紧随其后,则是空下来的吏部天官,苏颂决定推举兵部尚书章惇继任。

  这又是个很令人意外的安排。

  章惇名声不好,但能力不用怀疑,他不但文武全才,而且手够黑,心够狠,在兵部的时候,就无人敢惹,现在去了吏部,执掌人事大权,丝毫不用怀疑,他有本事和政事堂的诸公叫板!

  而且连续经营兵部和吏部,章惇的能量不可限量,等到下一轮角逐,他甚至可能直取首相之位。

  或许这也是苏颂和章惇的交易。

  总而言之,两个要害衙门确定之后,接下来的事情就好办多了。

  王韶继任兵部尚书,原来的参谋部留给了杨文广!

  这个安排也让人眼前一亮,杨文广是王宁安的岳父,老牌名将,无论是收复幽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