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宋将门 >

第719章

大宋将门-第719章

小说: 大宋将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时的契丹,基本上分成了两个部分,以耶律洪基为首的游牧帝国,和也耶律仁先为首的半农半牧帝国,当然耶律仁先还算忠诚,每年都给皇帝进献丰厚的贡品,也省得耶律洪基的信任。

  这一次皇帝陛下再度下旨,要求云州提供30万匹牛羊,20万石粮食,还有20万奴仆,以解燃眉之急!

  ……

  “消息确实吗?”

  王宁安忍不住又问了一遍。

  陈顺之点头,“王爷,千真万确,不但我们安插的人,还有皇城司的人,都是这么说的,耶律洪基是饥不择食了……小小的云州,就算太平的时候,也一下子拿不出这么多东西,眼下他们的日子也不好过,居然要大出血,也不知道耶律洪基是怎么想的,他这不是逼着耶律仁先造反吗?”

  王宁安淡淡一笑,“耶律仁先我和他打过交道,还算是忠心耿耿的臣子,他倒未必真的会造反……只是很多时候,已经由不得他了!”

  王宁安豁然而起,猛地问道:

  “现在大宋还能挤出多少军费?”

  陈顺之立刻道:“还有1300万贯,加上期货市场的收入,能接近2000万贯,如果必要,还能发行3000万贯债券……王爷,莫非这一次要全力出兵?”

  王宁安淡淡一笑,“或许用不了那么多!”他在地上来回踱步,渐渐拿定了主意。

  此刻的契丹,就像是一个虚弱的病人,大宋只需要轻轻推一把,这个庞然大物就会瞬间垮塌……“替我拟一份奏疏,要立刻备战,准备出兵灭辽!”

  陈顺之立刻点头,很快王宁安的意见就被送了上去。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份奏疏宛如一颗陨石,砸在了大家的头上,砸出了巨大的坑!砸起了惊天波澜。

  “要出兵了,真的要出兵了!”

  从政事堂,到六部,还有其他的衙门,都惊动了。

  六部的尚书,居然像是小孩子一样,手舞足蹈,兴奋莫名!

  渐渐地,仿佛其他人也从最初的惊讶之中醒悟过来,变得更加欢欣鼓舞……终于要出兵了!

  老欧阳泪眼朦胧,他拖着衰朽的身体,让人在后花园准备了桌案,上面摆着许多人的名字……晏殊、梅尧臣、范仲淹、余靖、唐介,甚至还包括富弼和韩琦……庆历诸君子,硕果仅存的唯有欧阳修一人!

  醉翁面对着众人,老泪横流。

  “老朋友们,终于要拿回云州了……从石敬瑭出卖燕云,一百多年啊!没有了燕云屏障,中原百姓,华夏子孙,受了多少的委屈,遭了多少的涂炭!这笔账终于到了最后清算的时候了!这些年,我们拿回了幽州,陇右,开拓了西域,灭了西夏,还经营了交趾,现在倭国、渤海、高丽,不日也会并入大宋,再加上云州……金瓯完璧,再无遗憾了!”

  欧阳修老泪纵横,“你们放心吧,我会撑着,亲眼见到大宋最后的耻辱,洗雪的那一天!等到九泉之下相聚的时候,老夫要好好和你们说说!”

  欧阳修突然指着富弼和韩琦的灵牌,大叫道:“你们两个老不修!当年咱们是何等意气风发,相许为国……结果呢,你们变了,身首异处,活该!那是你们咎由自取!老夫没有,从来都没有!等着吧,老夫一定要多活几年,把大宋的强盛都记下来,然后好好去羞辱你们一番……哈哈哈……咳咳咳!”

  醉翁还在念叨着,突然身后传来了脚步声,猛地一回头,来的居然是贾昌朝。欧阳修黑着脸道:“你来干什么?”

  贾昌朝摆了摆手,“行了,你连韩琦和富弼都摆了出来,何必跟我较真啊……咱们这些人啊,都没多少日子了,你瞧见没有,朝堂上都是年青一代了,我们老了,能看到光复云州,也就死而无憾了!”

  说着,贾昌朝费力地弯下身躯,给每个人面前倒了一杯酒,自己也倒了一杯。

  欧阳修的喉咙动了动,却没有再说什么恶言恶语。

  “回头给庞籍,宋公序,还有张方平都送个信,他们也会高兴的!”

  贾昌朝却笑了笑,“别费功夫了,这种事情文宽夫还是能干的……我现在就是佩服姓文的,一把年纪了,哪来的精力,居然他还上书了,要亲自领兵,讨伐契丹!”

  欧阳修听完,也不知是哭,还是笑,只是摇了摇头。

  “要是让他去啊,我看八成要出事……这种事情,只有二郎能办得好,他亲自去,或许每年开春之前,云州就是咱们的了!可交给文宽夫,还不知道要几年呢!”

  “谁说不是!”贾昌朝无奈道:“我看啊,姓文的就是脑子有毛病,非要和王宁安争,他争得过吗?”

  这俩人不停摇头,可咱们文相公,那是斗志昂扬……在御前,文彦博夸夸而谈。

  “陛下,此一战,志在光复云州,重创契丹……我大宋励精图治,锐意革新,大刀阔斧,推行变法,国势昌隆,远迈汉唐,只要拿回了云州,汉唐故土,便尽数纳入大宋疆域,如此壮举,实在是国之盛事……老臣不才,愿意总督各方人马,一战成功!”

  赵曙直摇头,不说别的,文宽夫一把年纪,又是文官出身,他能行吗?

  “陛下,老臣曾经治理过西夏,很了解云州的情况,更何况我大宋兵精粮足,武器犀利,区区契丹,不在话下。还望陛下能准老臣所请!”

  文彦博的韧性可不是一般人能比的,他看得出来,契丹已经十分衰弱,这次哪里是打仗,根本就是镀金,虽然藩王很难入主政事堂,但毕竟有王宁安这个特例在,他靠的不就是军功吗!如果老夫也拿到了关键的军功,没准就能打破惯例!

  都到了这时候,也不放弃,真不愧是文彦博!

  赵曙迟疑了一下子,突然眼前一亮!

  “文相公所言有理,既然如此,朕就答应了文相公的请求!”

  老文正要谢恩,哪知道赵曙继续道:“既然这是洗雪耻辱的最后一战,朕身为天子,也不能缺席,朕要效仿先帝,御驾亲征,拿回云州,告慰列祖列宗!”

第981章 天兵压境

  从御前回来,文彦博气得没吃下饭……老家伙琢磨着王宁安的任期只剩下几个月了,未来的布局必须做好,这时候他没法离京。

  除了王宁安,又没人是他的对手,先把军功抢到手,然后挟着大势或者直取政事堂,或者当大辽的总督,不管怎么样,他文彦博依旧是朝堂巨头,哪怕新的宰执也不敢把他怎么样。

  算盘打得很精明,可就忽略了一点,赵曙这个小兔崽子,什么时候这么厉害了?

  你说吧,他平时都是唯唯诺诺,大事小情听师父的,听岳父的,甚至还听媳妇的,没见他拿出多少的决断,怎么这时候突然要御驾亲征了?打破了老文的如意算盘!

  不应该啊?

  “爹,会不会是王宁安坑了您老?”文及甫试着问道。

  文相公沉默了一下,摇了摇头,“不可能,姓王的还是挺看重他的弟子的,怎么会主动让皇帝冒险?多半是为父走眼了,赵曙他一直扮猪吃老虎,他们老赵家的人,心思都深着呢!”

  “吸!”文及甫变了变色,“爹,你这么一说,孩儿倒是想明白了,陛下是王宁安的弟子,师徒之间,总有几分相似……爹,万一陛下变得比王宁安还坏,那可怎么办?”

  文彦博哼了一声,“那样更好,一山不容二虎,为父就怕陛下真的是个废物,那就一点机会都没了……行了,谈论圣人的话,以后再也不要说了。我们要想好,如何能让陛下开心,要投其所好,让他离不开咱们!”

  ……

  文彦博绝对是最好的老司机,飙车转弯,灵魂漂移,天下无双……转过头他就给赵曙上了一份奏疏,建议首相陪同,一起御驾亲征,同时任命留守相公,负责朝政……老家伙提议让都察院掌院王安石,和次相司马光同领留守之责。

  “这个老狐狸,他是一肚子坏水,简直半点亏都不肯吃!”陈顺之感叹道,原来王宁安上奏出兵之后,就去调查禁军的战备情况,又视察了邻近的几个粮仓,恰好不在京城,结果老文就弄了这一手。

  不但把王宁安调走,而且还让王安石和司马光一同当留守,摆明是要看热闹啊!

  王宁安当然知道文彦博的鬼算盘,他更清楚徒弟的心思,赵曙继承了他爹很多的治国理念,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用贤臣当宰执。

  到了如今,政事堂的地位已经比肩汉唐,上承天子,下领百官,责任至重,不但要贤臣,还要能臣,可信任之臣。

  遍观天下,除了师父王宁安,就是岳父王安石,所以这个安排,正好切中赵曙的胃口,不可能反对。

  文彦博这是想看着司马光和拗相公斗法啊!

  王宁安摇了摇头,“这老货啊,正事干不成,添麻烦下黑手,那可是一等一的,我还这要跟在他身边,不然啊,这老货不一定使出什么手段呢!至于京里,你多留心一些,有事情就立刻报告给我。”

  陈顺之立刻答应,“我一定盯好君实相公和拗相公!”

  “不!”

  王宁安立刻纠正道:“这俩人怎么磨合,你不要管,关口是王安石的那个宝贝儿子,还有我的那几个徒弟……唉,不怕没好事,就怕没好人!这帮小兔崽子,都是要成精的!”

  陈顺之哑然一笑,“王爷,他们能成精,不也是您点化之功吗?”

  “老陈,你是寒碜我啊!”

  “不敢不敢,属下这就去安排。”

  陈顺之一溜烟儿走了,王宁安也让家里头收拾,准备出征之物。

  这一场战斗,或许是有史以来,最轻松的一次。

  契丹已经被折腾得元气大伤,而大宋如日中天,双方差距太大了,即使三岁的孩子,都知道大宋一定会获胜。

  可越是如此,争得就越激烈!

  收复云州,洗雪百年耻辱!

  完我金瓯,最后一战!

  报纸上满是这样的标题,京里京外,王宁安的那些部下,还有昔日的兄弟死党,将门之后,包括大舅哥杨怀玉,驸马狄咏,还有王德用的几个儿子,潘家,石家,全都跳出来了,无论如何,也要王宁安带着他们一起出战。

  好些人还说,只要能参与战斗,不拘身份,哪怕给他们一个牵马坠蹬的活儿也行……大家伙这个踊跃啊,他们都盘算着,如果错过了这一次,只怕就再也没仗打了!

  一波一波,把王宁安的门槛都踢破了,弄得王宁安一肚子气。

  “我告诉你们,这一次朝廷只派遣3万人马北上,多余的不带……你们要是真想掺和,就去火车站,铲煤烧锅炉的活儿等着你们呢!那要的人多!”

  王宁安一顿臭骂,把他们都赶走了,也总算耳根子清净了。

  十天之后,果然只有三万人一起北上。

  别看人马不多,但是这三万人是实打实的,一点假没有!

  历代打仗,比如号称十万人,能有7万就算良心了,而且这些人当中,还有三分之二半兵半夫,需要搬运粮草军械,还要负责战马,那个麻烦就不用形容了,能有两万真正的战力,就已经很不错了。

  可铁路修好之后,完全不一样了!

  所有人不用走路,直接坐在车厢里,一列火车3000人,从西京出发,直接北上,三天之内,就能赶到幽州。

  一共三万人,加上1000门火炮,只需要十天时间,就从京城,到了幽州。调兵几千里,沿途不骚扰百姓,不征调民夫,不浪费兵力,不虚耗粮食

  人马稍作休整,就能立刻投入战斗!

  身为这一次的三大统帅,赵曙和文彦博都是晕乎乎的!

  小皇帝兴奋的睡不着觉,手舞足蹈。他这么想御驾亲征,也是想体验一下,花了这么多钱,修的铁路到底如何!

  等到了幽州,赵曙只剩下举起大拇指。

  “值了!”

  老文也不免露出嫉妒的神色,姓王的真有两下子!

  难怪他力排众议,不计成本,一定要修路,铁路的好处真是太大了!还没正式开战,赵曙就成了铁路的最大粉丝!

  “一定要修路,朕有生之年,要把铁路修到大宋的每一个角落,到了那时候,如臂指使,举国一体,再也没人能打败大宋!”

  赵曙兴奋宣示着!

  文彦博立刻道:“陛下高见,老臣怕是看不到那一天了,可老臣愿意倾其所有……光是利用倭国的奴隶还不够,回头把西夏,还有云州的契丹各部,全都充作奴隶,一起修路,务必在几年之内,见到修路之功!”

  好家伙,还没打胜呢,就把别人的命运给定下来了,文宽夫心都是黑的!

  可赵曙听着很高兴,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