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宋将门 >

第703章

大宋将门-第703章

小说: 大宋将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用想了,就这三个人!”

  王宁安拿出了一张纸,上面写着三个名字,陈顺之看完之后,忍不住吸口气,“王爷,这三位可撑不起来啊,莫非真正值钱的,是六部尚书?”

  ……

  “王宁安,你无耻,你混蛋!你个流氓,恶棍,泼皮,无赖!乳臭未干的东西,居然爬到了老夫头上,还敢公然弄权,老夫跟你没完!”

  文相公破口大骂,气得把屋子里的摆设都给砸了,唐代的官窑,红木的家具,还有好些名人字画,无一幸免,他是真的气坏了!

  宫里已经传出了消息,有人上书,认为文相公劳苦功高,治理西夏,卓有成效,如今又在江南推行新政,不辞劳苦,论起功劳,丝毫不下于西凉王……如今朝廷嘉奖西凉王,如何能漏过文彦博?这样岂不是令忠良寒心,令能臣胆寒吗?

  所以,请朝廷加封文相公王爵,以示恩宠。

  有人带头之后,接下来就有一大帮人,给文彦博摇旗呐喊,鼓动给他封王,这些人之中,几乎都是王宁安的人马。

  赵曙面对潮水一般的请求,终于动容了,在他看来,文相公在政事堂多年,资格很老,这次南下,又尽职尽责,还把西夏折腾得那么惨!

  别人不管怎么说,反正赵曙觉得很爽!

  皇帝高兴了,一切都好办。

  择吉日,加封文彦博为庆陵郡王,位列百官之上!

  得到消息之后,贾昌朝和欧阳修两个人组团来看文彦博,还很体贴,给老货送了厚礼,他们两个笑得可灿烂了,跟两朵老菊花似的。

  “宽夫兄啊,这些年,你真是辛苦了,朝廷给你如此嘉奖,也不枉你一辈子的心血了。”欧阳修笑呵呵道。

  贾昌朝故意板着脸,“醉翁,你真是喝醉了,现在要尊宽夫兄为王爷了,当朝第二个异姓王,士林第一人!宽夫兄,你可是无数读书人的榜样啊!”

  面对这俩人的恭喜,文彦博跟吃了两颗苍蝇那么难受!

  他哼了一声,“子明兄,醉翁兄,你们是不是以为我文宽夫就完了?凭着这点手段,就能把我打败?告诉你们,不可能!我文彦博绝对不会认输的,早晚有一天,属于老夫的,我一定要拿回来!”

  欧阳修连连摇头,同样一把年纪,他百病缠身,功名利禄早就放下了,只是这个文彦博真是奇葩,愣是斗志不减,非要和年轻人争,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也太轴了!

  贾昌朝倒是挺理解文彦博的,其实他也是不甘寂寞的人,问题是贾昌朝也老了,争不动了,最要命的是世界的变化太快了,他跟不上,也只好退在一边,看热闹了。

  “希望宽夫兄得偿所愿!”

  欧阳修也闷声道:“祝愿宽夫兄别陷进去,把一条老命都搭上。”

  ……

  这俩人一走,文彦博简直要炸了,奶奶的,你们两个也来看老夫的笑话,老夫早晚要给你们好瞧的!

  文彦博骂得实在是累了,只能坐下喘粗气,想喝口茶,润润喉咙,结果发现茶杯都被摔了,气得文彦博一甩袖子,就往外面走,迎头正好撞上了儿子文及甫!

  “跑什么跑?你爹还没死呢!用不着奔丧!”

  文及甫被老爹抢白的没话说,他额头都是汗水。

  “爹,政事堂的名单出来了!”

  “哦?”

  文彦博一惊,忙劈手夺过来,仔细看去,上面三个人名,都有拳头大小!

  第一个就是韩维!

  他出身韩家,当过转运使,政绩很突出,调入政事堂,也是顺理成章……看到他,很多人都以为王宁安要和世家讲和了,不然,他当初罢免了韩绛,怎么会突然提拔韩维呢?

  文彦博当然不会这么单纯,他知道韩维其实是站在王宁安一边的,你也可以说是大家族的生存法门,他们不会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但是不管怎么说,自始至终,韩维都是亲近王宁安的,尤其是韩家的问题,更让韩维不敢碰世家,让他入政事堂,等于是断了世家死灰复燃的路,只有傻瓜才会高兴呢!

  再看第二个人,同样不陌生,此人叫陈升之。

  他干过什么事情呢?

  还记得当年的横山之战吗?

  陈升之就是三个钦差之一,只不过是比较怂的那一个,事后他也受到了严惩,几乎丢了官职,后来新君继位,赦免了一批人员,陈升之就在其中,在三年前,他被调到了凉州,负责督修道路,听说干得不错,一路高升,成为工部侍郎,前不久又接了孙固的礼部尚书,屁股还没坐热,就火急火燎,提拔到了政事堂,宣麻拜相!

  “混账!”

  文彦博看到这个名字,气得一拍桌子,太阳穴的青筋都跳起来了。

  原来就是这个陈升之带头上书,给文彦博争王爵的!老文都恨不得吃了他!

  “爹,那啥,外面盛传,说陈升之当年能躲过一劫,都是老爹的功劳,后来老爹又让他去修西域的路,那也是老爹主持的工程,还有这一次他上书给老爹争王位,老爹投桃报李,把他提拔进入政事堂,他们都说陈升之是老爹的人!”

  “放屁!”

  文彦博忍不住爆粗口了。

  他终于明白了……这就是王宁安的报复,又毒又狠,让你上不去下不来,堵在嗓子里,难受,恶心,要人的老命!

  陈升之这个家伙,应该早就归附了王宁安,只是他善于装蒜而已,这次被王宁安翻出来,一定有他的目的。

  老文急忙往下看去,第三个名字……范师道……嗯,他是个生面孔,文彦博却不觉得陌生,这个人是多年的言官,弹劾过无数人,也有无数人栽在他的手里……比较有趣的是王宁安几次整顿言路,范师道都安然无恙,而且官职还越来越高……莫非说这位范大人也向陈升之一样,成了王宁安的人?

  非也,非也!

  老范能稳坐钓鱼台,靠的是真本事!

  他弹劾任何人,都是有真凭实据,依据朝廷法度。而且清廉自守,不是装的,是真的!在京城为官,冬天都是比较难熬,现在很多官宦人家都烧煤,上好的块煤,烧起来一点烟火气没有,再讲究的就烧银丝炭。

  可唯独范师道,每到冬天,这位买来碎煤屑,混着黄土和水,搓成一个个煤球,晒干了烧火。

  每年冬天,都有些日子,范师道跟小鬼似的,惹来同僚的嘲讽,老范却我行我素。尤其难得,历次政潮,言官都充当急先锋的角色,唯独范师道从不参与,和满朝的宰执重臣,也没有什么往来。

  王宁安最初都不信士林之中,还有这么一号人物,以为他是装出来的,可几年下来,老范始终如一,连王宁安都不得不佩服。

  就这样,全新的三位宰执,火热出炉!


第959章 能干的政事堂

  王宁安弄出了这么一个名单,吓傻了很多人,眼镜片碎了一地……但文相公是何等的老油条,哪里看不懂。

  这三个人都不是能接替王宁安的人选,把他们推出来,说到底还是要争取布局的时间,王宁安这是要给他中意的人选历练的机会。

  你丫的宁可提拔这些人,也不放老夫进政事堂,还给了老夫一个空头儿的王位,姓王的,咱俩什么仇,你要这么害我?

  文相公要气死了,王宁安却半点内疚都没有,他这么安排,也是深思熟虑,新的三位相公,说老不老,说年轻不年轻,正好承上启下,一年多之后,就可以交权给更年轻有为的一批人,至于文宽夫,对不起了,你老还是等着被时代的潮流淹没吧!

  虽然王宁安只给了几位相公一年多的时间,但是这一年多,可不是熬时间,而是要分秒必争,必须终结之前变法的乱局,并且为接下来的发展定调子,铺好道路。

  “诸公,我们的担子不轻啊!”

  几个人一起点头,“请王爷吩咐,我等愿意马首是瞻。”

  王宁安摆了摆手,“事情是大家的,我一个人能有多大的本事?只怕还敌不过两个聪明人,所以我们必须通力合作,和衷共济……这么多年来,朝廷的争斗一直不断,主要在新旧之间,是重土地,还是重工商,是重世家,还是重百姓……显然,到了目前为止,我认为这个争论应该有了结果,当然,为此大宋也付出了很惨重的代价,百姓常说,不破不立,大破大立,现在到了我们立规矩的时候,只要大家伙秉持公心,真正为了谋国,我想哪怕千秋百代之后,诸位的功绩,一样彪炳千古,圣人,朝廷,百姓,都会牢记大家……我们的担子不轻,更要拿出勇气和魄力,我们要让老百姓知道,朝廷真的改变了……”

  王宁安讲了很多,但是归结起来就是两点,第一,政事堂不再是内斗的舞台,以前那种你死我活的拼杀,随着世家保守势力的消失,已经结束了。换句话说,你们可以放心做事,而不用担心被推上法场,丢了脑袋!

  至于第二点,则是要怎么做事,秉持公心,为了大多数的老百姓,不要只盯着一家一姓,眼里只有士人而没有平民……

  几个人都是聪明的,陈升之点头道:“王爷,请吩咐吧,接下来要怎么办?”

  王宁安看了看,突然转向了范师道,“范相公,以后你在政事堂就分管人事,此前吕公著私信作祟,把考察变为了打击异己的工具,这一次你汇同吏部和都察院,把考察做好,严格把关,给朝廷选出一批优秀的官吏,填补缺口。”

  范师道犹豫了,“王爷,让我管人事,只怕不妥,我在御史台多年,得罪的官员可不少,他们未必会服气,要不我还是负责监察,毕竟这块我熟悉!”

  “不!”

  王宁安很坚决摇头,“范相公,正因为你是局外人,又盯着官员多年,经验丰富,才让你负责吏治,我相信你,能一碗水端平,谁敢不服,立刻罢免!”

  范师道被说的有些血脉喷张,“既然如此,我知道该怎么办,假如有一天,我没把水端平,情愿意领受责罚,绝无二话!”

  听着王宁安的排兵布阵,司马光其实有些不快,他觉得自己应该去接人事铨选,他在财税这边已经干了太多年,又是次相,执掌人事大权,顺理成章。

  师父啊,师父!

  你为什么不把这项权力给自己人啊?

  仿佛听到了司马光的呐喊,王宁安笑呵呵转向他,“君实,你是政事堂的老人了,这一次你去掌军吧……这个担子不轻,东南的厢军早就崩坏了,这一次之后,更是要彻底裁撤,你选拔一批新人,重新恢复东南的军力,尤其是水师,不能怠慢。”

  掌军!

  居然让我掌军!

  司马光真的有些受宠若惊,他还以为会继续掌管财权,毕竟按照传统,只有首相才能在军国大事上有发言的权力,师父居然把这么大的一块,交给了自己,可见真是亲师徒,提拔起来,不遗余力啊!

  “请王爷放心,我一定做好!”司马光的语气中,难以掩饰的激动。这一刻想的很多,师父把他起家的权柄交给了自己,衣钵传人,甚至下一任首相,非自己莫属了?

  饶是司马光定力深厚,也难免喜形于色。

  王宁安倒是继续分派,“陈相公,东南办了秀才科,成果很不错,北方也要推行,进士科虽然暂时不能废了,但是要规定,必须先经过秀才科的考核,才能参加进士科,而通过秀才科之后,可以成为吏员……至于通过进士科,也要到底层锻炼若干年,才能提拔上来!”

  听完这个,陈升之直接吐血了,这和废了进士科有什么区别?

  过去进士科重要,那是因为进士科能当官,现在秀才科也能做到,尤其是通过进士科,还要跑到地方历练,这和秀才科有多大区别……相信只有少数人学霸加上考试疯子,才会想考进士科,大多数脑筋正常的人,应该都会选择秀才科吧!

  这一项绝对是几百年科举选官,最大的改变,作为一个翰林出身的官员,能做到这一步,足以青史留名了。

  陈升之用力点头,欣然领命!

  还剩下的一个大项就是财政和金融,也就顺理成章,归了韩维。

  “韩相公,你在皇家银行干过很多年,熟悉金融事务,接下来有几个重点,第一是两条铁路接近尾声,需要更多的贷款支持,必须做好,再有东南急需投资,在未来的一两年之内,就会出现工商业快速发展的情况,资本和基础设施,这是两个最重要的事情,你一肩扛起吧!”

  韩维面色凝重,韩家的大多数弟子都被贬到了西夏,如今在朝的,只有两个人而已,他不想弱了韩家的威风!

  “请王爷放心,我一定全力以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