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宋将门 >

第631章

大宋将门-第631章

小说: 大宋将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且大规模出货,运费又能节省很多,原料采购的费用也能降下来一些,换句话说,即便是每匹布10贯,还是比传统的手工作坊赚得多!

  狗牙儿很好奇,他找来了一块棉纱,和身上穿的对比。

  机器织出来的,还是有问题,比如粗细不均,也不够致密,用力撕扯,就会裂开……远不及手工来的精致,这也没什么奇怪的,毕竟最初的机器就是不如手工来得好!

  但是,因为成本的问题,已经可以碾压手工作坊了。

  毕竟棉纺工厂出来的一匹最多能压到8贯,而这个价钱,已经击穿了传统作坊的成本,等于直接宣告了传统作坊破产。

  威力之大,堪比核武器!

  从工厂出来,赵曙的耳边,依旧回荡着机器的轰鸣声。

  他偷偷看了眼王宁安,目光中满是敬畏。

  当初师父说蒸汽机能给大宋带来500年国运,现在赵曙承认了,这东西的确厉害!

  “文相公,你算过没有,这个工厂能给大宋带来多少税收?”

  “启禀陛下,老臣算过了,50万匹棉布,货与天竺和大食,按照12贯一匹算,就是600万贯,朝廷抽百分之25的税,就是150万贯,另外还有煤炭,蒸汽机,棉花,各种产业,总计能增加的税收,正好是270万贯……和去年广南西路,一路的税收,相同!”

  文彦博故意声音不大,可是听在大家的耳朵里,却仿佛是雷霆响起,惊天动地!

  不得不说,工业的确是个了不起的东西,富国裕民,归根到底,还是要发展生产啊!

  此刻,老文是颇为得意,他辛辛苦苦,忙活了大半年,为的就是这一天!别以为只有王宁安和拗相公会理财,他文宽夫也不差!

  如果再建几十个纺织厂,大宋的税收直接能翻倍,王宁安,你有什么了不起的,看到老夫的厉害了吧!

  “王爷,还不知道兖州那边如何?以老夫观之,应该比我这边强多了吧?”

第862章 打脸不隔夜

  “据上奏,兖州的棉纺工厂今年能拿出20万匹棉布出售。”

  王宁安面无表情道:“他们的贸易量不及济州的一半,从数目来看,是文相公棋高一着!”

  话音刚落,文彦博就哈哈大笑,“王爷,老夫可不敢居功,这蒸汽机是你领头发明的,筹建工厂,发展棉纺也都是你的注意,老夫不过是奉命行事,说起来,首功当然是王爷的。”

  王宁安摆手,“文相公,不用往我脸上贴金,济州的棉纺厂的确办得很好……只是光是工厂好了,还要考量其他方面。文相公,这些税收,这么多的利润,你们准备怎么安排?”

  “对!”

  赵曙立刻道:“富国裕民,不能光顾着朝廷,忘了百姓,济州和单州的民生如何,朕也十分好奇,不知道文相公有什么安排没有?”

  文彦博脸上含笑,他早就猜到有这么一问,因此从容不迫。

  首先抽取的税赋,有八成解送户部,两成留给地方。

  如果加上地方收取的过路费等项目,光是增加的税收就有45万贯。

  这笔钱真不是小数目,文彦博计划,拿出20万贯,整修道路,再拿出十万贯,鼓励改种棉花,要加快推进的速度。

  工厂需要充足的原料,绝对含糊不得。

  另外地方衙门,为了征收,也增加了一些官吏和差役,需要拨8万贯,最后还剩下7万贯。

  文彦博已经下令用来采购粮食,确保济州的粮食供应。

  “陛下,王爷,除了朝廷开支之外,棉纺工厂那边,明年还要增加100万贯投入,购买新机器,把规模再扩大一倍!明年争取让税收达到300万贯!”文彦博笑呵呵道:“陛下,只要让工厂发展壮大,我大宋府库丰盈,国用充足,近在咫尺,不费吹灰之力。当然了,老臣也知道,改种棉花,会影响粮食种植,所以当务之急,应该是向海外用兵,抢占粮食产区,而且还要打开棉布的海外市场……王爷,这事可是你早就规划过的,老夫以为,你应该尽快落实才是。”

  言下之意,海外的事情给你,国内该怎么弄,听我文彦博的,你就别掺和了。

  说实话,以往文彦博都觉得王宁安步子太大,走得太快,太离经叛道,但是真正办起了工厂,他又发现王宁安这个人瞻前顾后,缺乏决断……不说别的,你要是把兖州的田也都给我,300万亩,全都种上棉花,老夫今年就能弄到300万贯的税!

  充实府库,举手之劳。

  偏偏非要听王安石的,把兖州交给了一帮小崽子,他们懂得什么?

  要不是你王宁安在背后帮忙,他们连工厂都办不起来。现在虽然办起来了,但是一年才织出20万匹布,比起老夫少了六成,羞不羞愧啊!

  看着吧,等到明年,济州这边生意更大,老夫就让他们出钱,把兖州的工厂买下来,到时候看你王宁安有什么办法!

  老文也不是想彻底取代王宁安,但他至少要证明,自己是有价值的,是足以和王宁安平起平坐的巨头之一,总是被一个后辈压着,谁能高兴!

  好容易有了过硬的成绩,文彦博是信心满满。

  赵曙虽然相信师父,但是也不能睁着眼睛说瞎话,文彦博的确干出了政绩,值得嘉奖。

  “文相公,你把办工厂的经验整理出来,回头朕让政事堂转发各地,让各地的官员都看看,什么干吏!”

  “多谢陛下,老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

  回到了下榻的行宫,赵曙特意把王宁安请来,狗牙儿也在一旁陪着,师徒对面而坐。赵曙微蹙着眉头,“师父,你说文相公弄的工厂,真的那么好吗?”

  王宁安不置可否,“陛下以为呢?”

  “我……我也说不好,师父讲过,任何事情都是有所得,必有所失。可是听文相公所说,全都是好的,朕总觉得有些不真,他应该瞒了什么事情!”

  王宁安颔首,“陛下,臣因为还应该去看看工人的情况,他们能不能活得下去,另外再去老百姓家里问问,尤其是棉农,卖了棉花,能不能吃上饭?还有,市面上的情况也要了解,看看物价如何,民间有什么抱怨没有……如果一切都可控,不妨就按照文相公的意思推下去……谁都和钱没仇啊!”

  王宁安嘴上这么说着,可是心里却不以为然。

  其实激进保守,都是表象,王宁安一直觉得干什么都要有底限,至于文彦博,从来不知道脸皮为何物,根本不在乎底限……他为了利益能不择手段维护士人集团,同样,为了利益,也能疯狂偏袒工厂主……至于农夫和工人,根本不在文彦博的眼睛里。

  这么弄下去,不出事才怪呢!

  君臣谈了一会儿,就准备先休息了,等明天去全面了解情况。

  王宁安带着儿子出来,刚走了没几步,突然发觉外面的夜空特别明亮,还冒着红光。

  “着火了!”

  狗牙儿眼尖儿,立刻指着背后大声叫道。

  王宁安也急忙举目远眺,方向正好是南城,火光冲天,烧成了一片红色。隐隐约约,还能听到喊声,呼救声,叫骂声!

  “怎么回事?”

  赵曙也被惊动了,他虽然微服私访,但好歹也是皇帝驾临,文彦博怎么就不知道小心一点,竟然闹出火灾!

  “师父,要不要派人去救火?”

  王宁安摆手,“陛下,现在情况不明,圣驾安危至关重要。”说着王宁安看了一眼儿子,“你带着人过去探查,尽快回来禀报。”

  狗牙儿连忙点头,带着几个侍卫就出去了。

  儿子走了,王宁安继续侧耳倾听,似乎喊声大了许多,听着像打起来的意思……这是怎么回事?难不成水泊梁山的土匪杀来了?

  也不对啊,现在宋江的爷爷还穿着开裆裤吧!

  王宁安胡思乱想,不明所以,正在这时候,文彦博急匆匆赶来了。

  见到了赵曙,他连忙请罪。

  “都怪老臣疏忽,以至于常平仓走水,烧了不少粮食,老臣向陛下请罪!”文彦博的脸色很难看。

  白天刚刚大获全胜,到了晚上,就出了事情,这不是给自己抹黑吗!

  赵曙深吸口气,“文相公,情况如何,烧毁了多少粮食,又是谁干的?”

  “回陛下,老臣前番用7万贯购置的粮食,被烧了一半,老臣会尽快让人再购买粮食,填补常平仓……至于着火的原因……老臣还在彻查,据报是说有乱民参与,不过不要紧,老臣已经调兵处置了。”

  “等等!”

  王宁安立刻拦住了文彦博,“宽夫兄,你说是乱民闹事?这乱民是从哪里来的?今年各地丰收,粮食充足,我们一路走来,可没有看到饥民啊!”

  文彦博就是吸了口气,他的脸色很差。

  “王爷,这事情老夫还要彻查,一定给王爷一个交代!”

  “不用查了!”

  正在这时候,狗牙儿带着人从外面回来了。他走到了赵曙的面前,往旁边一站,让侍卫推过来两个破衣烂衫的人。

  赵曙一惊,“他们是什么人?”

  “回陛下,他们就是放火的乱民,官兵正抓人,让我们给撞上了,就给带了回来。我想陛下有什么疑问,他们应该最清楚。”

  “陛下……是,是皇上!”

  两个乱民双腿打颤,不由自主跪在了地上。

  “你们说,为什么要去常平仓放火?”

  其中有个年轻一点的,仗着胆子道:“为,为了粮食。”

  “粮食?你们吃不饱吗?”

  “岂止……吃不饱,都,都好几天没吃东西了。”

  这俩人衣衫破烂,从撕开的口子,能看到嶙峋的排骨,瘦猴似的,貌似没有说假话。

  “你,你们怎么会吃不饱?原来又是干什么的?”赵曙继续追问。

  那个年纪大的,终于开口了,他痛哭流涕,一把鼻涕一把泪,“俺,俺们就是乡下的农户,不,不让俺们种田了,没法子,不抢活不下去了……”

  “荒唐!”

  文彦博厉声道:“有手有脚,不去耕田做工,反而作奸犯科,放火抢粮食,足见是两个刁民!陛下,老臣立刻把他们带走,严刑拷问,找出同伙,一个不饶!”

  “等等!”

  王宁安伸手,拦住了文彦博。

  “宽夫兄,你先别着急,容我再问两句。”

  王宁安蹲下身躯,声音温和道:“你们是这乡下的种田人?”

  “嗯。”

  “为什么不让你们种了?”

  “因,因为要种棉花!”

  听到这里,文彦博的脸色就是一变!

  王宁安继续问道:“种棉花不用劳力吗?你们怎么会没事可做?”

  “俺,俺都种了几十年的麦子,不会种棉花。俺不想种,就有人把俺赶了出来,不给田种了。”

  王宁安沉吟道:“那你们就没有别的事情可做?不是说棉纺工厂建起来,增加了好多工作吗?”

  那个年轻的哭得更惨了,“没有,哪都去不了……收棉桃用的都是奴隶。”

  “啊!”

  王宁安脸色骤变,他急忙追问道:“你们说的是真的?”

  “是,是真的,千真万确!”

  王宁安缓缓起身,盯着文彦博。

  “宽夫兄,如果我没记错,朝廷是准许用奴隶,但是仅限于矿场,主要是挖煤挖铁矿石……怎么能把田里的农活儿也都交给他们!那我大宋的子民能干什么?”

  冷汗顺着文彦博的脸颊就流下来了,“这事老夫立刻调查,谁敢破坏朝廷规矩,绝对不姑息!”


第863章 文彦博造的孽

  事情闹到了这一步,不用文彦博说,王宁安也会查。

  一个工厂,几百万贯的收入,为了弄到这么多的钱,究竟都干了什么,简直不敢想象。连赵曙都坐不住了,他让狗牙儿跟着老文,省得老家伙使坏,销毁罪证。

  王宁安立刻让人去封了衙门的案卷,开始全面排查。

  这一查可真不得了,饥民放火抢常平仓,还仅仅是冰山一角。

  原来自从六七月开始,这类的案子就屡见不鲜,最近是因为文彦博赶来,发了一批救济粮,勉强压下去了,只是没想到,在赵曙赶来的当晚,又爆发出来,将老家伙苦心营造的繁荣景象,戳得粉碎。

  除了抢粮之外,各地的杀人越货,抢劫偷窃,各种案子,都比往年增加了十倍不止,另外,还有大批的百姓逃亡,许多人都跑到了邻近的水泊梁山,据说那里聚集了成百上千的匪徒,气焰十分嚣张,朝廷已经派官兵清剿,可是当官兵出现,这些人都藏了起来,或是变成了普通的渔民,等到官兵离开,又立刻原形毕露,打家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