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宋将门 >

第618章

大宋将门-第618章

小说: 大宋将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不需要!”王宁安咬着牙说道。

  “无所谓啊,反正只要有人相信你是需要老夫的就行了。”

  文彦博的话有点绕,那是什么意思呢?

  原来老家伙审时度势,政事堂吵得很厉害,莫衷一是,但整体来讲,财经方面的,还有负责军务,以及工部的诸位大臣,都是倾向于王宁安,或者干脆不说话。显然,他们也要为自己的衙门考虑,只有那些为了家里盘算的大臣,才极力反对。

  原来他们并不是铁板一块,既然如此,就万万斗不过王宁安。

  文彦博在会议结束之后,他就决定了,无论如何,也要跟王宁安站在一起,反正他都背叛习惯了,一点也觉得为难。

  而且文彦博还要追求利益最大化。

  他跑来和王宁安坐一辆马车,很快就会传遍京城。

  明天王宁安的主张落实了,文彦博就能说是他支持的结果,如果王宁安退让了,就说是他劝说的。

  反正这种事情又没法验证,即便澄清了,也有人根本不信。

  既然挡不住,所幸就利用这事情,替自己刷一刷威望值。

  王宁安当然知道老家伙的龌龊心思,文彦博根本不用说什么,只要状态摆出来,能狐假虎威就够了!

  人不要脸,天下无敌!

  王宁安算是明白了,姓文的老货怎么能成为常青树,不倒翁,这份功力,简直了!想当初自己怎么就出了一个昏招,把他弄回来了,就应该让西域的胡女,把老东西榨干了,弄废了,干脆死在西域算了,省得回来恶心人!

  现在是说什么都晚了,后悔啊!

  马车也到了府门口,文彦博也不多说,只是一笑,就要离开。

  “行了,宽夫兄,你等等吧。”王宁安道:“税制一定要改,但是最为新兴行业,可以提供优惠税率,至于煤矿和铁矿的所有权,必须归朝廷所有,开采权可以出售,但是任何经营煤铁的世家商人,必须有朝廷参股,否则别想入行!”

  ……

  这几句话,等于是告诉了文彦博,所有底限。

  老文听得龇牙咧嘴,很是为难,王宁安要的,比预想的还多,这小子真是撕破了脸皮——罢了,既然决定和他站在一起,就别想着三心二意,朝秦暮楚了。

  “多谢二郎如实相告,明天御前会议,老夫知道该怎么配合了。”

  转过天,诸位重臣,悉数来到,好多人都眼圈发红,显得十分疲惫,能睡好的没有几个人。

  这一个晚上,是合纵连横,到处拉朋友,想办法,如论如何,也要在御前会议上,争取对自己最有利的条件。

  只是在正式开议之前,文彦博突然咳嗽了两声。

  “圣人,老臣有一言,请圣人准许。”

  御前会议还能不让人说话。

  “文相公请讲。”

  文彦博颔首,他神色凝重,“诸公多是先帝老臣,更有人几代为官,世受国恩,重若泰山,纵然粉身碎骨,也难报皇恩于万一。老夫时常告诫自己,君子勿贪,君子勿贪啊!我大宋如今,国势虽然昌隆,但远未到安享太平的时候,契丹和西夏犹在,西域刚刚开发,塞尔柱百万大军就在卧榻之畔。高丽还在打仗,我大宋的变法也刚刚开了个头,如何建立起长治久安的规矩,还需所有人勠力同心,和衷共济。值此时节,老夫斗胆劝告大家两句,多提朝廷想想,多替苍生想想,不要对不起自己身上的官服!”

  说完之后,老文向赵曙作揖,然后回到了座位上。

  他的这番话,可把不少人气坏了,就连王宁安都觉得胃疼!

  君子勿贪!

  你文彦博真敢说啊,你还要不要脸皮?

  王宁安都扭过头,懒得看老文。

  可别人却不敢这么想。

  文彦博的这番大话,虽然没有半点实际的东西,但是却给所有人扣了一顶帽子,大家伙的心沉甸甸的。

  昨天文彦博陪着王宁安回府,两个人谈了什么?

  莫非王宁安想要借文彦博之口,来说出他心中所想,给这次的御前会议定调子?

  以文彦博的地位,当然没法一呼百应,可问题是扯上了王宁安,这两位联手,那分量可就不同了,好多想说话的人,都选择了闭嘴。

  在文彦博讲完之后,居然彻底冷场了。

  谁也摸不准脉,到底是跳出来反驳,还是装糊涂?

  不得不说,文彦博把握时机太妙了,整个节奏一下子就抓在了手里。

  他见别人不说话,又笑呵呵转向了王宁安。

  “王爷,朝臣要体恤国家的艰难,可是朝廷也不能视而不见地方的困境,老夫以为王爷一定有万全之策,不妨就拿出来,大家讨论讨论吧!”

  狐假虎威,喧宾夺主。

  你文彦博干得漂亮!

  王宁安平静了一下情绪,缓缓道:“现在很多地方,都想着煤铁之利,更有甚至,霸占矿区,想要坐享其成,发一笔大财!可是我想问大家,这些人有本事开发煤矿铁矿吗?有本事炼钢铁吗?”

  “王爷,难道不行吗?不是有蒸汽机,煤铁的用量都要大增吗?”司马光帮腔道。

  王宁安淡淡一笑,“诸公,蒸汽机可是好多人花了心血造出来的,他们可是用了无数的聪明才智,付出了很多的辛苦,难道就不该有所回报吗?”

  王宁安说着,拿出了一份东西,冲着大家晃了晃,“这是我在幽州拟定的一份专利法,以后每一台蒸汽机,都要付给发明人一笔专利费,使用也要经过授权,怎么样,大家觉得这个办法如何?”

第845章 联合开发

  专利这个词在古代是有不同含义的,比如在春秋时期,诸侯领主,拥有对境内山林、湖泊、矿产的所有权,称之为专利。

  至于后世所说通常意义的专利,是从西方发展而来的,最早能追溯到十三世纪的英国。其实在大宋也有很多带有专利色彩的东西,比如朝廷弄得酒曲,就可以视作朝廷的专利,另外工匠世代传承的手艺,还有艺人演唱的曲目,变戏法的绝活,文人的诗词话本……如果没有经过准许,随便盗用,都会承担后果的,原则上朝廷是要处理的。

  现实中,很多人是不敢找朝廷告状的,官老爷也不会处置这些琐碎的事情。通常情况下,都会交给江湖人士,按照江湖规矩处理。

  这个“江湖”和武侠江湖绝对不是一个意思!

  就好比大相国寺,这里聚集了各地的艺人,演唱曲艺,表演杂技,他们怎么占地,怎么收钱,要怎么打点当地的老大,才能把钱拿走,养家糊口,这一套流程规范,就是江湖规矩,这就是一个江湖!

  王宁安抛出专利法,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基本上,世界各国,在工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各种新发明,新技术涌现的时候,都要制定专利法,大宋也不例外。

  只是相比其他国家,大宋更加庞大,人口也更多,而且长期以来,工匠地位低下,饱受欺凌。

  另外又有信息不对称,法令落实不下去,现在公布专利法,绝对难以真正保护每一个发明者,而事实上,哪怕到了后世,各种专利官司,巧取豪夺,还是层出不穷。

  王宁安这么做,是想先释放一个信号。

  有了专利法,就表明研究发明,创造创新,能够赚钱,工匠的地位必定大为提升,正好可以借着这股浪潮,推动理工科教育。

  在六艺出现之前,大宋的书院都是文人的天下,六艺和百家,则是综合性的学堂,至于下一步,王宁安希望多出一些专业性的工科学院。

  培养工匠技师,合格的工人,毕竟没有人才,是推动不了工业化的。

  虽然专利法不能完美保护工匠,但至少像蒸汽机这种程度的发明,不是谁想山寨就能山寨的,而且即便山寨了,那么大的动静,如果没有得到授权,肯定是瞒不住的。

  王宁安还是有信心的。

  地方的世家大族,不是看到了煤炭和铁矿的前途吗,想要染指,想要独吞!

  但是你们忘了!

  开发煤矿和铁矿,离不开蒸汽机。

  没有蒸汽机驱动,没有火车运输,你们霸占再多的矿区,也没有任何用处!

  正常的思路都是控制了矿区,就控制了开采,控制了开采,就控制了产品,就好像地方的世家拿到了桑田棉田,就能左右纺织业一样,朝廷又能如何,法不责众啊!

  可是王宁安改变了思路,现在最重要的是蒸汽机,这才是一切的根本!

  他抛出专利法的同时,已经让许阳申请了蒸汽机的专利。

  本来王宁安是希望许阳以个人的名义申请,毕竟最早的蒸汽抽水机就是他发明的,王宁安只是参与了改进工作。

  但是许阳老脸通红,当年水泥就是师父指点的,这一次的蒸汽机更是师父亲手参与,还有那么多的工匠,算在他一个人的头上,实在是说不过去。

  老师不要,他也不好意思要。

  怎么办呢?

  许阳找到了章惇出主意,章惇倒是没有歧视这个匠人出身的师弟,反而开动脑筋,给他了一个好点子。

  按照章惇的建议,他们在幽州成立了一家墨子工学院!

  蒸汽机的专利属于学院所有,所有参与研发的工匠,都能分到一笔红利,至于最大的一部分,则是用来培养工匠,研究新技术。

  “煤铁关乎朝廷命脉,蒸汽机更是大宋之宝,所以,我提议所有矿区必须收归朝廷所有,这是底限,不容改变。考虑到地方的情况,会公开标售开采权,准许民间参与其中,但是朝廷必须占有相应的股份,对于一些大型的煤铁矿产,要有主导权力……另外,开采是一件高度危险的事情,即便大量使用奴隶,也会造成人员伤亡,所以,朝廷入股,进行监督生产,同时参与利益分配,保障工人利益,这是必然的,也没有商量!”

  王宁安轻轻一笑,“至于煤矿和铁矿的税率,我认为至少要在百分之二十五,大家伙都是朝廷命官,应该清楚,有些事情必须朝廷来负责,比如建立学堂,培养人才,比如修整道路,比如开拓海外市场……这些都要花钱,都要费力气,要光是盯着自己的一本小账,永远走不出来!不要以为掌握了矿区,就能拿到利益,没有机器技术,没有职业工人,没有廉价的劳动力,更没有市场,那些利益只是账面的数字,永远变不成真的!”

  “当然了,朝廷为了鼓励新兴行业,可以提供贷款支持,还可以在前五年,减免税赋,鼓励发展。朝廷能做到这一步,已经是让到了极限,如果还有人贪得无厌,那就不要怪国法无情了!”

  王宁安的这一番长篇大论,把所有人都给镇住了。

  他们这才惊觉,地方上除了有矿区之外,其他的所有优势,都捏在王宁安的手里,他们并不占优势,相反,他们还处于弱势地位,予取予求。

  当然了,整个行业,是个密闭的环,只要他们死死咬着矿区土地,阻止朝廷征地,煤铁行业也就发展不起来,蒸汽机也就成了废物。

  可问题是,各方势力,究竟能不能一条心啊……就连几个坚定反对王宁安的重臣,也是忧心忡忡,不知所措。

  这时候突然贾昌朝开口了,“王爷所言极是,至少老夫还有点疑问,各地煤矿不少,大小如何界定?王爷说了,朝廷要掌握关键的,大型的煤矿和铁矿,那么中小型的呢?是不是可以放松一二,交给地方各级衙门,由他们出面开发?”

  老贾这话一出,顿时不少人眼前一亮。

  是啊,肉吃不到,喝点汤总行了吧!

  你王宁安再过分,不能连这点好处也给霸占了!

  大家的目光都落在了王宁安的身上。

  “中小型煤矿,的确可以下放,但是采掘设备,尤其是蒸汽机,必须优先供应朝廷参股的大矿。另外各地要筹建一批钢铁厂,朝廷也必须参股其中。”

  ……

  这次的御前会议,王宁安展示了强硬的一面。

  在场的重臣虽然多有不平之意,但是也无可奈何,没人敢公然跳出来反对,只能各自回家,好好思量权衡。

  “好你个贾子明!”文彦博怒气冲冲,追着贾昌朝出来了,低吼道:“你最后跳出来卖好,是什么意思?你两面三刀,阳奉阴违!”

  贾昌朝气得乐了,“文宽夫,论起朝三暮四这一套,还是你教给我的,难不成只许你收拾人心,拉帮结派,别人就只能干看着!”

  “你别以为我不知道,什么叫大矿,什么叫中小矿,怎么界定,里面有多少的猫腻,你瞒不过老夫,王景平年轻,没有听出来,可老夫听得出来,我这就去告诉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