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宋将门 >

第593章

大宋将门-第593章

小说: 大宋将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绝对不是……如果他是贪官,那大宋朝就没有清官了!”

  王宁安真的吃惊了,他还从没见过苏轼这么推崇一个人。

  偏偏这个人还是别人眼里的被告。才去了半个月,就变了一个人,别是幼稚病又犯了,被人欺骗了吧?

  苏轼连连摇头,他把此次前往梁县的经过说了一遍……他赶到的时候,直接去了知县衙门,却发现这里只剩下不到20个人,零零落落,很是散漫。

  一打听,原来知县吕岩已经提前回后衙了。

  朝廷派员,他居然敢不接待,实在是胆大包天啊!

  苏轼气冲冲,到了猴衙,直接冲进了正厅,也没有通禀。等到他进去,却发现一个人正襟危坐,一身洗的发白的袍子,上面还有两块补丁,在他的旁边,整整齐齐叠着官服,放着乌纱。

  等苏轼进来,这个中年人只是挑了挑眉头,然后挤出一丝笑容。

  “是朝廷的上差吧?”

  “本官刑部新任郎中,我叫苏轼。”

  这人听到这里,忍不住站起来。

  “原来是苏大才子驾临,下官有失远迎。”

  苏轼呵呵一笑,“怎么,你听过我的名声?”

  “三苏文采盖世,吕某少读孔孟,又岂能不知道!以往进京述职,想去登门拜谢,奈何囊中羞涩,买不起礼物,只能作罢……唉,能在死之前,见苏大才子一面,于愿足矣!”

  苏轼更加皱眉头,嘲讽道:“吕岩,事到如今,你和我装什么蒜?又是久仰,又是没钱!你是想脱罪吗?”

  “不敢……吕某治下无能,闹出了人命大案,自知罪孽深重,情愿一死,以正国法。只是恳请苏大人,能够把你看到的情况,如实上奏朝廷,让圣人,王爷,首相,他们都清楚,我大宋江山到底怎么回事?梁县不是单一的,还不知道有多少地方,生灵涂炭,黎民倒悬!朝廷要是沉醉在万寿盛典之中,只怕亡国有日!”

  苏轼勃然大怒!

  “吕岩,你太猖狂了,就凭你做下的恶事,天怒人怨,还敢侈谈亡国?大宋朝就是要亡,也只会亡在你们这些贪臣墨吏手里!”

  吕岩仰起头,喉结微微动了动,他想说什么,最后却只化作一声叹息。

  苏轼一肚子怒火,当然不会把吕岩的话当回事。

  他立刻下令,进行彻查,而且还亲自去民间,看看这位吕大人的官声如何,除了周峰的案子,还有什么罪行没有!

  等搜集好了证据,一起送到刑部,直接把这个败类祸害除掉。

  苏轼的想法很不错,可是当他查下去,却惊讶发现,吕岩在当地的名声极好。

  他至少有三个优点,第一是能干勤快,别人一个月处理不了的事情,他只要三天,历年积压了那么多案子,成百上千件,只有到了他的手上,才不断削减,越来越少,许多百姓都得到了迟来的公道。

  第二,吕岩清廉,没错,就是清廉,他的家破破烂烂,也不在乎,有人给他送礼,全都拒绝,在梁县的三年间,他只收过一个西瓜,事后还给了钱。

  第三,吕岩对属下极好,他的任内,所有吏员差役的俸禄没有少过,按照吕岩的话,如果不把官吏差役喂饱了,他们就回去吃老百姓,吃得更狠!

  因此,无论如何,也不能积压小吏差役的俸禄。

  ……

  光看吕岩的这些优点,他简直是个人干吏的代表,应当上奏朝廷,大肆褒奖,给他连升三级都不为过!

  可问题是周峰的案子是怎么回事?

  是真是假?

  难道是诬告吗?

  苏轼一肚子疑问,他来到了监牢之中,见到了那个周峰,果然,他瞎了一只眼睛,监牢的待遇不错,是一个单人间,也很干净卫生。

  “大人很吃惊吗?这是吕大人交代的。”

  “什么?吕岩,他让人优待你?”

  “嗯!”周峰点头。

  “那,那这么说你不恨他?”

  “我,我恨不得他去死!”周峰突然发飙了,一连串的脏字从他的嘴里蹦出来,把吕岩的祖宗十八代都给问候了一遍。

  苏轼听得龇牙咧嘴,他真是糊涂了,这次的事情,从里往外,透着邪性!

  没有办法,苏轼只得采取姐夫的办法,去民间仔细走访询问,再去询问周峰,还有知县吕岩。

  经过了5天的努力,苏轼终于把情况弄明白了。

  “抢占周峰田地的决定是吕岩做的,只是下面人太过粗糙,弄出了人命……这一次死的不只是五个人,还有一个女人!”

  “女人?”

  “没错,是周峰的未婚妻!”

  王宁安越发惊讶了,“这,这卷宗上怎么没有啊?”

  “姐夫,这事先放在一边,我现在想请教你另一件事。”

  难得,苏轼面色严峻,十分认真。

  “讲吧。”

  “好。”苏轼深深吸口气,“姐夫,地方的财政,真的很困难吗?”

  王宁安沉吟半晌,点了点头,“或许有的地方很难,你看到了什么?”

  “是这样的……我问了梁县的百姓,原来地方运作,多用丁口钱维持。”

  王宁安道:“没错,从汉唐以来,历代都征收丁税,主要是以钱代替徭役……实际上,这些钱,多数要充作地方运行之用,各地的衙门,打着征收丁口钱的名义,横征暴敛,也时有发生!”

  “不是这个!”苏轼烦躁地摇头,“姐夫,我问你,假如人丁都到京城干活了,是不是税就收不上来了?”

  王宁安眉头紧皱,“按理说是这样的,这么多人涌入京城,不严格管理,是会出乱子的,要管理就要钱,征丁钱就是最好的办法,在京城交了,地方就不能再收了,不然岂不是同样的税,交了两次吗?”

  王宁安一边回答着,突然颜色狂变。

  “子瞻,莫非这就是地方财政困窘的原因?”

  “嗯……汝州离着京城不远,近年来,已经有3万多人,涌入了京城,地方丁税大减,甚至连田租也少了一截。尤其是邻近京城的地方,很多衙门都发不出俸禄了。没出息的州县只能向朝廷要,或者向大户借,再有就是拖欠。和这些人相比,吕岩算是能干的,他拉来了一个水泥作坊!”

  “就因为这个作坊,出了事情?”王宁安追问。

  苏轼叹了口气,”没错,周峰卖到的田,下面都是合适烧制水泥的粘土,他不甘心白白交出去,想要一大笔钱,双方谈不拢,吕岩又催得紧,就有两个官差和水泥作坊的人勾结,把周峰的未婚妻给绑架了。”

第812章 母子

  不得不说,这个案子掀开之后,远比想象中的更要震撼。

  其实案情并不复杂,周峰拒绝低价出售土地,结果官差和作坊的人联手绑了他的未婚妻,逼着周峰点头。

  周峰被逼无奈,也答应了。

  可接下来,他的未婚妻性子刚烈,认为被绑走了,丢了脸,对不起丈夫,又害得丈夫丢了田地,没法和家里交代,结果她就跳河死了!

  当周峰再次看到未婚妻的时候,已经变成了一具冰凉的尸体。

  妻子的父母趴在尸体上,不停哭泣,杜鹃啼血,而且岳母还痛骂周峰,就因为他们家的烂事,害得女儿丢了命!

  周峰被骂得脸涨得通红,无地自容。他回家之后,直接找出了在军中的时候,所用的斩马刀,一口气宰了五个人,替未婚妻报仇。

  自然而然,他就被抓了,五条人命,无论如何,都逃不掉的。

  可是周峰的父母并不相信儿子会杀人,而且周峰为了救妻子,偷偷把田让了出去,两位老人家也不知道。

  他们就理所当然认定是衙门罗织罪名,抢了田地,害了他们的儿子。

  老两口就不断到衙门打官司,从知县衙门,到知府衙门,一直闹上去。周老爹也在这个过程中,丢了性命,周家是家破人亡。

  本来周峰应该秋后处斩,但是因为万寿盛典的事情,被拖延了几个月,周母也就有了时间,把案子捅到京城,并且敲响登闻鼓,闹得天下皆知。

  排除一些人在中间推波助澜,出谋划策,整个案子就是如此,苏轼,还有其他的官吏,也包括皇城司,还有王宁安暗中派去的人,都是这个结果,一点也不复杂。

  如果放在戏台上,接下来就是查办贪官污吏,大砍几颗脑袋,甚至皇帝亲自下旨,洗刷冤屈,建立牌坊……皆大欢喜。

  可现实中的事情,远比这个要复杂多了!

  作为大家眼中的贪官污吏,害得百姓家破人亡的罪臣,吕岩没有贪一个铜板,相反,他吃着粗茶淡饭,家里的夫人还要每天织布,喂养鸡鸭,和辛苦的百姓没什么区别,甚至更苦一些,他的长子,没有钱进京学习,只是在一个商行当账房,挣的钱多一半用来供养两个弟弟读书。

  抛开知县的身份,吕家就是很多清贫却又奋斗不息的家庭缩影。

  当他的情况被传播开,整个官场都是震动的。

  许多官员都在议论纷纷,一个清廉自守的好官,他引进水泥作坊,无非是为了弥补财政缺口,给属下的差役兵丁发俸禄,维持治安,维持民生,初衷是好的,心也是好的。

  唯一的问题就是他太急躁了,硬往下推,结果差役扛不住压力,胡作非为,绑架了周峰的未婚妻,弄出了人命,以至于无法收拾!

  就在吕岩被押解到京城的时候,梁县数百名差役和书办,还包括不少百姓,一起联名上书,力保吕知县,更有人也要动身进京,你们能敲登闻鼓,我们也能敲!

  大不了就说道说道,看看吕大人该不该死!

  民间的舆论,最初是同情周家的,可是随着情况越来越多披露出来,大家居然觉得吕岩很值得同情。

  尤其是官场上的许多人,还有不少和吕岩打过交道的地方官吏,他们纷纷上书,或者是呼朋引伴,替吕岩鸣不平。

  案子的事情抛在一边,这些年,强推变法,苦都是地方官在受,有些地方是得利了不假,可还有很多地方,就像梁县,还有更多的县城,青壮劳力都被大城市吸引走了,或是进入工厂作坊。

  留下来的都是老弱妇孺,这些人交不上丁税,同时不少土地也因为劳动力不足,被撂荒了,田赋也下降了。

  与此同时,地方的乱子也来越多,很多盗匪贼人,认准了老弱妇孺,无法保护自己,吃了亏,也只能忍了。

  他们就去偷,就去抢!

  什么鸡鸭鹅狗,粮食,马车……凡是看得上眼的,一夜之间,全都被卷走,哭都没有地方哭!

  吕岩还算是很能干的一个知县,为了遏制这些情况,必须增加差役,可增加差役,又要增加开支,说来说去,都落到了一个字:钱!

  你让他如何不急,如何不拼命?

  这个道理,官场上谁都清楚,谁都是一肚子委屈。

  原本因为从上到下,都是变法派占优势,王安石作风强硬,没人敢说,但是借着这个案子,所有人都跳出来了。

  其中不只是保守派而已,也不只是王宁安的敌人,就连许多六艺一系的人都站出来,希望朝廷能真正重视地方,不要贸然强推变法,枉顾民生!

  许多人甚至去找欧阳修,希望醉翁能出面,替吕岩说情,替百姓说话。

  欧阳修此刻也是进退两难,能说什么,枢密院和兵部那边,还有好些将门,都站出来,希望严惩贪官污吏,不能让有功将士寒心。

  这边又坚持认为吕岩情有可原,不能动他。

  如果真的杀了吕岩,就会寒了天下文官的心,以后再也没有实心用事之臣了。

  其实说穿了,吕岩的困难,就是地方财政不足,一句话,还是缺钱!可问题是朝廷拿得出来钱吗?

  对不起,拿不出来!

  别看眼下大宋的预算不少,但是需要花钱的口子太大,开发西域,整军经武,修建直道,这些事情不用说了,还要组织船队,经营倭国和天竺的航路,几千艘,上万艘的船只,另外王宁安希望推动火炮发展,军工厂已经开始收铜钱造炮。

  每一样都需要烧钱!

  更为重要的是,现在把钱拿出来,给了地方,大头儿也会落到贪官污吏的手里,产生不了收益,还会影响整个向外拓展的进度。

  给了,是拿钱打水漂。

  不给,官场沸腾,大家都说干不下去了。

  被王安石强力压制的反对派,此刻都找到了借口,每一天都有人上书,跑到政事堂,或者诸位相公的家里,去哭诉,去祈求。

  一个个都说的血泪淋漓,仿佛受了多大委屈似的。

  其中有真有假。

  不过在风口浪尖儿上,谁能分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