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宋将门 >

第547章

大宋将门-第547章

小说: 大宋将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宋庠摆了摆手,不满道:“老夫说过什么,做学问要用心,要弄清楚来龙去脉,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文宽夫宦海浮沉几十年,他的学问眼界都在我等之上,现在该思索的是文宽夫为什么要这么做,他的把握何在?如果只知道大声狂吠,一点有用的见解都没有,我们岂不是辜负了王爷的信任!”

  不知不觉间,宋相公就拉近了和王宁安的距离,弄得他好像是王宁安的心腹一样……敢情这些老货无耻起来,谁也不弱!

  宋庠说得的确没错,凡事都要弄清楚来龙去脉。

  儒家能被尊崇一千多年,也不是凭空得来的,在春秋战国,儒家是不吃香的,真正登堂入室,被各国推崇的是法家,是兵家,就连墨家、纵横家、阴阳家,混得都比儒家好!

  为何到了汉代,武帝一朝,儒家咸鱼翻身,并且兴盛千年不衰呢?

  道理也很简单,因为天下一统,六合归一,除了匈奴之外,大家都是汉人,作为农耕民族,自然要追求安稳,提倡道德规矩……这么庞大的帝国,治理成本是很高的,如果光靠着法度,要安排多少官吏?每天要有多少官司,要处置多少人?

  秦法在一国之地能施行,可是拓展到了天下,就二世而亡。

  有句话叫不痴不聋不做当家翁,大国必须难得糊涂,没法斤斤计较,因为成本太高了……想陈胜吴广,不就是因为担心秦法严苛,不能按时到达,会被砍脑袋,才不得已起兵造反吗?

  汉初的时候,也不是一下子就选了儒家,而是先选了更加平和,更加无为的道家,但问题是有匈奴的强大压力,如何能无为而治?

  故此雄才大略的汉武帝,选择了相对积极有为的儒家,作为治国理念。

  其实稍微思索一下,就会明白,任何的选择,都是有客观原因的。后人既不必一味盲从,也不必挞伐鞭笞,设身处地,你绝不会比古人高明多少。

  只是到了眼下,为什么儒家的这一套又不好用了?

  首先大宋没有完成真正的大一统,契丹,西夏存在,威胁大宋的生存,如今又开拓了西域,还有更强大的对手存在。

  遍观四周,竟有些春秋战国的态势。

  情况复杂,诸国林立,有巨大的空间等着开拓。

  儒家的观念,已经变得保守了,不合时宜了,必须丢弃!

  不得不说,文彦博这个老货,能驰骋官场几十年,修为真不是盖的!

  王宁安和欧阳修力推六艺学堂,其实最多只是满足了新兴的商人集团的需要。如今要去开拓西域,众多的淘金者,无数的冒险家,他们也需要一个精神支柱。

  总不能念叨着父母在不远游,落叶归根,安贫乐道,耕读传家,然后却跑到蛮荒的西域,背井离乡,为了黄金,不择手段,抢夺杀戮吧?

  因此,这些人需要一个更激进,更符合他们利益的思想体系。

  所以文相公,还有被他抬出来的管子,就从天而降!

  文彦博把管仲关于理财,经营,权谋,算计的一套东西进行放大……告诉所有冒险家,国家要追求利益,个人要追求财富,这是所有人的本能。

  对朝廷最大的忠,就是踊跃纳税,对家庭最大的孝,就是过得更好,获得更多的财富……为人要勇敢开拓,大丈夫志在四方,总是围着父母家庭转,那是没有出息的。

  只有最强者,才能开拓蛮荒,筚路蓝缕。

  汉家万里疆土,都是一代代的勇者,开拓出来的。

  自秦汉以来,汉人的脚步停止了,尤其是大宋立国之后,甚至许许多多原来属于汉家的土地,全都抛弃了。

  这次是汉家儿郎的再次出发!

  要像炎黄二帝,大禹治水一样,扩展疆域,征服蛮荒,把汉家的荣耀,传向远方……想想吧,文彦博的这套忽悠,那可真是切中要害,说到了多少人的心坎上。

  前面提到了,跑到兰州,准备淘金的,都是什么人?

  全都是被大宋主流社会嫌弃的一帮人。

  在正统儒家士人眼睛里,他们都是垃圾,杂碎,败类,害群之马,把他们赶到西域,完全是流放,是扔出来的垃圾!

  这帮人自己心里也有数,只是为了活得更好,没有办法而已。

  可是文彦博抓住了他们的心!

  告诉他们,你们不但不是垃圾,还是英雄,是大英雄!你们做得都是对的,批评你们的人,才是迂腐,落后,愚昧无知!

  他们都是一群无药可救的腐儒,我们要做的是打破儒家的禁锢,去自由地追逐财富,放飞自我……你们所作所为,和黄帝,和大禹是一样伟大的,你们都在开拓华夏的生存空间,没有人可以指责你们。

  厉害了有木有?

  说到心缝里有木有?

  老文在洛阳的时候,遇到各家找他,纷纷要求去西域淘金,但是在言谈话语中间,许多人还是不太好意思,觉得追逐利益,跑到万里之外,实在是丢人。

  文彦博当时就在考虑,如何化解尴尬,说服更多的人,他一路上思索,最后找出了答案。结果刚刚抛出来,就得到了超乎寻常的响应。

  好多人听的是如痴如醉,把文彦博当成了活着的圣人!

  老文也是有了充足的准备,才和王宁安提出来的,他是信心十足,只要你王宁安是个变法派,是支持开拓的,就不能反对老夫的主张,你小子只能替老夫摇旗呐喊!

  你再聪明,再有办法又能如何?

  毕竟你读书太少,抓不住人心,比起老夫啊,差着道行呢!

  文彦博这是处心积虑,想要名利双收,立地成圣!

  王宁安也看透了老家伙的如意算盘,可仔细思索,王宁安发现,这一次文彦博完全是地地道道的阳谋,根本阻拦不住。

  他从文彦博的这套说法当中,同样闻到了浓浓的文艺复兴味道。

  那边是恢复希腊罗马文化,他是恢复管子之学。

  那边反对中世纪黑暗,反对教廷,他反对儒家思想一统,万马齐喑。

  那边要求打破思想禁锢,鼓励追逐财富,文相公提倡破除儒家牢笼,勇于开拓进取。

  那边提倡自由,减少繁琐的仪式,老文也要求减少宗法限制,要尊重年轻人的选择。

  那边反对仇富,支持借贷,老文同样鼓励商业发展,重视金融。

  ……

  王宁安仔细数下来,几乎每一样都能对应起来。

  唯一文相公没提到的就是要发展科学,重视技术,当然了,后人认为文艺复兴解放了思想,促进了发明创造,这个结论也未必正确。

  至少王宁安就知道航海造船技术发展,是因为海上运输的需求,纺织技术进步,是因为市场扩大,武器大放异彩,那是要征服土著,更好地杀戮抢掠……几乎所有的发明,是市场驱动,是现实需求的结果,和思想的解放,关系未必有多大……当然了,或许若干年之后,人们也会说,文相公打破了思想禁忌,各种新发明如雨后春笋,文相公居功厥伟……

  王宁安已经不想做更多的推演,他已经看明白了,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想往外面走,遇到的困难和制约,都是差不多的,而面对同样困难,产生类似的思想主张,有许多相通之处,也没什么奇怪的。

  只是有一点他可以肯定,文彦博抓到了关键,掌握了潮流!

  凭着他的一己之力,怕是没法阻止文彦博立地成圣了。

  宋庠,宋祁,他们足足讨论到了深夜,连冯京也冷静下来,仔细寻思,他渐渐也想通了,文相公这是要上天了!

  最后宋庠喟叹一声,“利之所在,如水之就下,滚滚而来,只可顺应,不能阻挡!”

  他看了一眼宋祁,兄弟点了点头,宋相公这才对王宁安说道:“王爷,老朽不才,无论如何,也不能看着文宽夫为所欲为。这段时间,老朽一直在收徒讲课,论起对《管子》的熟悉,他文彦博未必是老夫的对手!如果王爷点头,老夫愿意出头,和文彦博一争高下!”

  宋祁也说道:“没错,当官我们兄弟斗不过他,可比起做学问,他还差着行市呢!”

  疯了,全都疯了!

  冯京眼珠子都掉了,“两位相公,你,你们怎么能和文宽夫同流合污啊?”

  宋庠语重心长,“如果我们坐视不理,当个局外人,姓文的想怎么诋毁孔孟,就怎么诋毁!贤侄,你就甘心吗?”

第751章 宋相公悟道


  文彦博很是得意,虽然自己这边因为粮价,闹得鸡飞狗跳,但是凉州已经出现了粮荒,牧民百姓逃窜。

  要不了多久,凉州瓜熟蒂落,就是囊中之物。

  丝绸之路通了,金山银山也就来了。

  更让文彦博老怀大慰的是他终于算计了王宁安!

  这么多年了。王宁安高举着改革变法的大旗,占尽了便宜,终于在这一回,让老夫拔得头筹!

  以欧阳修的作风,绝对不敢彻背叛孔孟,最多就是小修小补。没法满足更激进的冒险家们,唯有我文宽夫知道他们想要什么。

  这些人当中,哪怕只有十分之一能成功,他们手握财富,拥有土地,甚至还有私兵,全都站在自己这边,替自己摇旗呐喊,出钱出力,那画面可不要太美好啊!

  文及甫见老爹笑得口水都流出来了,忍不住提醒,“爹,王宁安素来无耻,他万一把老爹给卖了呢?”

  “哈哈哈,汝是小儿之言!”

  文彦博自信满满,“别管怎么说,王宁安他都是热衷变法扩张的,他敢跟老夫翻脸,身边的那些人就会造他的反!王宁安他肯定气得牙根痒痒,可有没有办法,还要全力维护老夫,替老夫保驾护航!妙啊,真是太妙了!”

  文彦博的眼睛眯成了一条缝儿,充满了狂喜。

  “爹,那他会不会另外推出人来,和老爹唱对台戏?”

  “这个……”文彦博想了想,“不会的,如今的西北,还有谁能和你爹争啊?”

  见儿子略带迟疑,文彦博又笃定道:“你是想说耆英社的那几个家伙吧?”

  文及甫点头,老文哈哈大笑,“你错了,他们最多低头而已,让他们跳出来,背叛孔孟,没那个胆子的,他们也不敢!”

  让一个六七十岁的老翁,改变一生的信仰,或许比杀了他还难受!

  也只有文彦博这种,什么都不在乎的,才可以毫不犹豫玩变脸。这是咱的看家本事,别人学不来的!

  文彦博喝得酩酊大醉,早早休息,明天就是管子学院开课的第一天,文相公要登坛讲学,开宗立派!

  或许从这一天开始,他文彦博就要立地成圣,威名赫赫,直追孔孟!

  千年之后,人们或许忘了赵祯,或许不知道西凉王,但一定知道他文彦博!

  这才是真正的大丈夫作为!

  文彦博小心翼翼,不允许有半点失误,他把一切都准备好了,这才坐着轿子,大摇大摆,来到了他的学堂。

  令文彦博诧异的是,这里的人怎么不多啊?

  不是说洛阳纸贵,不是说全都如痴如醉吗?怎么只有零零星星的几个人?

  其他人呢?

  都哪去了?

  正在老文迟疑的时候,就见到有人从旁边跑过,一边跑,还一边大声招呼。

  “快去看看吧,文曲星要讲新学了!”

  他们这么一招呼,弄得仅剩下的几个人也跟着跑了。

  文彦博都傻了,是谁,敢抢老夫的生意?

  文相公怒了,宋相公却笑了!

  文宽夫啊,你以为靠着无耻,你能吃一辈子,一而再,再而三,哪有好处你往哪凑乎,便宜占尽,吃一点亏都难受!

  这回啊,我就让你吃一个大亏!

  ……

  宋相公,加上兄弟宋祁,还有冯京,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

  他们彻夜研究,文彦博的几篇文章,他们都看了无数遍,坦白讲,老文为了讨好冒险家,说的都是他们喜欢听的话。

  夸奖他们忠义勇敢,有追求,有功绩,是好男儿,大丈夫,真正的君子……看完之后,宋祁咬牙切齿,“兄长,依我看,咱们也未必能说出更好听的话了,这个文宽夫,真是能拉得下脸!”

  宋庠同样摇头,“没有法子,要想胜过文宽夫,就要比他更无耻才行!咱们再想想办法!”

  这时候冯京突然低声道:“不管怎么说,都是鼓励欺负人,要去抢,要去夺,哪怕夸成了一朵花,那些土人也不会买账的……”

  他不过是抱怨之词,可宋庠听来,突然眼前一亮!

  “对啊,文宽夫光替咱们的人说了道理,却没有想到那些土人,只做了一半而已!他的东西,还没发自圆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