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宋将门 >

第518章

大宋将门-第518章

小说: 大宋将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养尊处优的了,富相公就这么栽了……

  


第712章 封王

  赵世迈的出现,正好给这个案子一个完美的句号。

  哪怕他什么都不说,富弼这些人也麻烦了。

  因为之前提到要恢复太祖一系的皇位,并没有什么有力的证据,而赵大的子孙数量并不少,分成了好几支,许多都老老实实,籍籍无名,如果赵祯贸然出手,势必引起反弹。

  可是赵世迈这个傻孩子一跑,没罪也有罪了,不是他也是他!

  太祖后人,在野老臣,内宫总管,将门中人,还有藏在暗处写文章的士人……所有人员环环相扣,再没有漏洞。

  很快,一个足以让任何人都无话可说的结果出现了。

  富弼等人不满变法,试图辅佐太祖子孙,恢复旧制,陈琳心念太祖一系,故此内外勾结,沆瀣一气。

  至于赵世迈,他虽然年轻无知,但是他爹赵从古在同知宗正寺期间,网罗势力,暗中勾结高家,图谋不轨。

  这些人见横山大捷,西夏灭亡在即,便迫不及待,出手破坏,先是让陈琳和沈端迷惑皇上,接着又唆使两个钦差,仓促出兵,葬送近十万大军……险些误了国事。

  为了坐实这帮人的罪恶,甚至还加上了一条,阴结西夏,图谋造反!

  勾结外敌,当然是重罪,赵祯是真恨死了这伙人,完全是往死路上整。

  面对这个结果,王宁安也无话可说,他还很欣慰,因为这一套说法,把他在里面的角色摘清楚了,陈琳等人妄图离间君臣关系,引导王宁安和赵祯对抗的阴谋算盘,被掩饰过去了。

  “唉,总算是能给死去的将士一个交代了!”

  王宁安沉吟了半晌,又上了一道请罪的奏疏。

  作为西北战线的统帅,居然有人在王宁安的眼皮子底下调兵,还酿成了大祸,无论知与不知,王宁安也难辞其咎。

  同样上书请罪的还有种诂。

  相对而言,种诂在没有完备的手续情况下,便跟随钦差出征,弄得损兵折将,挫动军威,当然要负担罪责。

  赵祯降旨,免去了种诂的所有职务,贬为庶民,念其往日功劳,以及拼死力战,准许戴罪立功。

  至于种家军,暂时由种诂的三弟种诊负责。

  这个处罚对种家军来说,只能算是不痛不痒,真正让三种心疼的是两万多精锐!原本种家论起兵力,是压到折家的,可是横山大战,折克柔立了大功,折家军快速膨胀,他们又损失惨重,两家的强弱已经出现了扭转。

  当初折继闵死后,折家进入了隐忍期,如今的种家也要学当年的折家,老老实实,恢复实力了。

  种诂痛定思痛,说到底,这次吃亏是因为他接了皇帝的密旨,想要和王家掰手腕,充当制衡的角色。

  但是他们连京城的风雨都没弄清楚,就一只脚陷进去。

  教训太深刻了!

  从今往后,种家一定要老老实实,千万被犯傻了。

  而且对于种家来说,还有一个很大的威胁,那就是横山一线落到了大宋手里,西夏主力退到了瀚海以北。

  原来种家的根基是在延安府一带,当初这里是对抗西夏的第一线,种家靠着蓄养的部曲和效用士,为国征战,控制了宋夏之间的过渡地带,并且用这些土地养活效用士,才有了所谓的种家军。

  现在延安府的情况和当初的河北一样了。

  拿下了燕云,河北的禁军和厢军不是裁撤,就是北移,曾经盘踞河北的力量,荡然无存。

  如果这一次西北的防线也要北移,那么种家军就面临着灭顶之灾啊!偏偏在这个时候,又得罪了王宁安!

  虽然王宁安派遣狄青去救援他们,事后更是几次看望,什么责怪的话都没说,但是三种的心里七上八下,难以平静。

  王宁安那可不是个菩萨,在他手里倒霉了多少人?

  哪个不是狠茬子,大人物!

  他们种家也不多什么!

  想来想去,种诂倒是想到了一个办法,前些日子他听说折克柔曾经向王宁安提亲,希望能娶王宁安的妹妹,两家结成秦晋之好。

  或许这是个路子!

  种诂立刻下令,把种家的年轻人都找来,排成一排,他要好好挑挑,究竟谁能攀上王家,只要成了亲,王宁安也就不好下手了吧!

  可怜的王洛湘还不知道,她已经被一群狼盯上了!

  ……

  说完了种家,就要提到王宁安了。

  他之前被任命为秦国公,总领西北的军政大事,这次回京之后,西北的军务就交给了杨文广,至于政务,落到了贾昌朝手里。

  狄青还在养伤,但是赵祯已经采纳了王宁安的建议,有意成立一个参谋部,主管军事战略和作战方案。

  按照最新的设计,军事将分成三块。

  兵部负责调兵和粮饷,人事升迁等等,枢密院负责统兵和练兵,至于参谋部,则是负责战略层面,统筹对外战争事宜。

  显然,在三者之间,参谋部的实权,远远大于另外二者。

  因为不论是统兵练兵,还是调兵用人,都要服从整个战略大局。

  就拿西北的战事来说,参谋部可以确定打不打,怎么打,等到这些确定下来,调兵啊,派将啊,钱粮啊,军械啊,都要服从大局安排。

  新的参谋部尚书,论起权柄,不弱于当初的枢密使,所不同的只是更加专业而已。

  这么大的权力,除了忠诚无可挑剔,又身经百战,深得将士信服的狄青,没有人能承担起来!

  而且狄青也年近花甲,征战多年,身上留下了太多的伤病。

  虽然狄青存了战死沙场的念头,但是能让他回京,并且发挥更大的作用,王宁安还是很乐见的。

  倒是王宁安,朝廷要如何安排,成了一个谜团。

  在他上书请罪的第三天,赵祯降旨,免去王宁安的秦国公,降为定远侯,以示惩罚。

  这道旨意下来,许多人都猜测,说虽然王宁安顺利过关了,但是君臣心结算是解不开了,皇帝是要逐步解除王宁安的权力,王相公离着倒霉不远了。

  那些想着过来巴结的人全都吓跑了。

  什么时候,都有一堆墙头草。

  他们不来,反倒安静。

  王宁安正好在家里好好休息,一个喜讯就是滚滚生下了一对双胞胎,两只像老鼠一样红红的东西,小的可怜,都让王家人怀疑熊生了!

  这是滚滚吗?

  不会是早产了吧!

  还好王宁安有经验,他让媳妇准备了温房,滚滚第一次当妈,居然不知道喂宝宝,没办法,正好赶上了一个二哈生了一堆宝宝。

  只好让二哈给滚滚当奶娘!

  王宁安只能祈祷,喝了二哈的母乳,小滚滚千万别像二哈才好,要不然,一只有着熊猫外面,二哈内心的生物,绝对能毁天灭地,重塑世界!

  ……

  王宁安刚刚喂过了小猫宝宝,又给他们称了体重,不错,狗奶营养丰富,长得挺快的!

  他正要去书房,突然有人禀报,说是文相公来了。

  王宁安就是一愣,他让人把文彦博请到了房间。

  “我说文相公,我现在是戴罪降职之人,你没事跑来干什么?那几个老货,要怎么处置?”

  文彦博哈哈一笑,“二郎,事涉谋逆,自然是轻不了,老夫的意思是赵世迈,包括其他的几个兄弟,还有找已故楚国公赵从古的兄弟和侄子,都要砍头。富彦国也该夷三族,至于其他几个,吴育,宋庠,也该严惩,其余的全部发配西域,再有王珪和刘沆也要罢官,二郎以为,要不要也发配西域?”

  王宁安没接话茬,而是反问道:“文相公,如此治罪,是不是重了些?”

  “不重,一点都不重!”

  文彦博深吸口气,语重心长道:“西北一下子损失十万人,完全是因为朝中倾轧所至,不严惩,怎么给将士一个交代?不只是要严惩罪人,还要赏赐有功之臣!”

  “哦?怎么说?”

  文彦博哈哈一笑,他站起身,抖了抖袍子,抱拳拱手。

  “二郎,往后可就要称呼你为王爷了!”

  “王爷?”王宁安还没明白,“文相公,你开什么玩笑?”

  “不开玩笑!”

  文彦博郑重道:“当年太宗皇帝立下了誓约,能收复燕云,异姓封王,二郎收复幽州,完成了一半,朝廷故此封了国公,这一次二郎拿下横山,又运筹帷幄,在西域开疆数千里,功劳无人能及,理当封王,老夫已经上奏官家,圣人也是认可的。”

  “所以——老夫就要提前恭贺王爷了!”

  王宁安把脸色一沉,“文相公,我不会接受的,我这就去找陛下请辞!”

  “等等!”

  文彦博伸手拦住了王宁安,从容道:“二郎之志,老夫也略知一二,官职大小,对你没有什么妨碍,你是想做事,想中兴大宋,想收复汉家故土的。”

  王宁安抬起头,看了一眼文彦博,淡淡道:“既然如此,文相公为什么还要给我谋取王位?”

  异姓封王,无论是在哪个朝代,都等于做到了人臣的极致,要么老实交权,颐养天年,要么就等着被皇帝猜忌,砍了脑袋,除此之外,别无二途!

  王宁安可不想提前变成一头猪。

  “二郎啊,你这个王爷和别的王爷不一样,圣人不但不会阻止你做事,还会给你更大的权力……因为你的封地就在凉州,圣人还指着你开疆拓土呢!”


第713章 富弼杀不得

  封王啊!

  还是有封地,能独断专行的那种,跟土皇帝有什么区别啊?

  哪怕淡定如王宁安,也不免怦然心动,只是他和文彦博打交道太久了,知道这个老货一肚子算计,事情绝不会简单。

  “文相公,我想知道,为什么在这时候封王?”王宁安淡然道。

  文彦博一副果然如此的模样,“二郎,此时封王,主要有三点原因,其一,就是拓地几千里,朝廷一时没法治理,派不出官,也驻不了那么多兵,必须有独当一面的大才负责,而二郎就是最好的人选。”

  老家伙的话带着吹捧,但是问题却很明显。

  突然多了几千里的土地,按照大宋的行政区划,至少能分出五个路,可问题是,这一片土地的人口加起来,还没有整个洛阳多。

  怎么划分?

  当做一个府,一个路,官员都不够用,管不了这么大的地方,但是要多增加一些行政区,人口太少,地方贫瘠,供养不了庞大的官僚体系。

  硬要安排,就只能拿出巨资填补亏空。

  大宋还没有这个财力。

  所以当初在设计的时候,也仅仅是增加了陇右都护府和西域都护府而已。

  但问题是按照都护府的模式设计,就要全其部落,顺其土俗,让各部族自己管理自己的事情,只要服从大宋的调令就行。

  这一套想法,当初在幽州实验,就已经失败了。

  大宋需要更强有力的掌控地方,还要保护整个丝绸之路,责任重大,想来想去,就只有一个办法,封王!

  就像商周时代的分封一样,把国土边缘,新划进来的地区,分封给有功诸王,因地制宜,妥善经营。

  王宁安稍微思量,也赞同这个想法,不是因为他得到了王位,而是目前看起来,只能这么办!

  “这第二条吗,自然是安抚军心。”文彦博叹口气,“这一次西北的事情,伤害不小,一些奸佞之徒胡来,就葬送了那么多士兵,据老夫所知,军心动摇,有人很是不满。朝廷要赏罚分明,分封王爵,奖励有功将士,大家都能提拔受赏,也好化解心中不满。”

  王宁安又点了点头,这个理由当然也成立。

  “这第三嘛,当年收复燕云,异姓封王,是太宗皇帝定下来的祖训,陛下想借着封王,缅怀太宗,也算是争取人心吧!”

  王宁安心中一动,看起来有人要恢复太祖一系的皇位,对赵大叔的影响还是不小的,居然连冲喜的主意都想出来了。

  他突然好奇起来。

  “文相公,有功之臣不止我一个,陛下准备封几个王爵?”

  文彦博陪笑道:“异姓封王,唯有王相公一个,但是还有几个同姓王。”

  “都有谁?”

  “这首屈一指,当然是东平郡王了……”

  文彦博滔滔不断,把几个要分封的王爷,都说了出来。

  王宁安封西凉王,驻地在凉州,当然了,此刻凉州还在西夏的手里,需要抢过来。原则上他的封地东接秦凤路和横山一线,向西延伸到沙州,换句话说,整个河西走廊,全都是王宁安的封地。

  他起到了一个连接中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