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宋将门 >

第491章

大宋将门-第491章

小说: 大宋将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坦白讲,对于西夏来说,应付几千里的战线,实在是太困难了,他们的家底儿远不如大宋雄厚,处处捉襟见肘,左支右绌,整条战线,险象环生,随时都有倾覆的危险。

  李谅祚和梁乙埋都在咬牙撑着!

  他们却没有注意到,在漫长的战线上,有一处不起眼的寨子,名叫同心寨。

  在不久之前,西夏还动用了人马,将寨子里的村民杀戮一空,如今这里却成了西夏屯粮的所在……

  李从简走在山路中间,对后面的人低声道:“以往我们就拿着土产,走山路,进入大宋境内交易,这是一条谁也不知道的秘密小路,瞧好吧!西夏的贼子要倒霉了!”

  果不其然,他们进入了一处林木茂盛的山谷,中间还有溪水缓缓流过,两旁树木丛生,遮天蔽日。

  如果不是当地人,根本就发现不了。

  李从简在同心寨几十年,早把这里的一草一木,都记得清清楚楚。

  他带着山字营的人马,摸了一天半,在一个黄昏,攀着一片岩石,登上了一座山峰。向下望去,几百步之外,居然就是同心寨的围墙。

  他们已经转到了同心寨的侧后方!

  看着昔日的家园,李从简眼睛冒火!

  乡亲们,我回来了!

  我给你们报仇了!

  山字营是放火专业户,他们立刻将携带的零件组装起来,10架床子弩,对准了同心寨,他们换上了加了磷粉的特制猛火油。

  弩箭带着这些致命的燃烧弹,落在了同心寨之内。

  嘭嘭嘭!

  一团团火焰腾空而起,里面的西夏士兵仓皇叫嚷,赶快灭火,可是越浇水,火越大,渐渐的,半个寨子都笼罩在大火之中!

  西夏屯在这里的18000石粮食全都付之一炬……三天之后,宋军突破杀牛岭正面防御,进驻同心寨。

  横山一线,出现了第一个漏洞!


第677章 这个胜利有点大

  马涛是眉州人,和苏轼是老乡,只是他没有苏轼的好命,刚出生不久,父亲便去世了,全靠着母亲抚养。

  在13岁之前,他没有穿过新衣服,也几乎没有吃过饱饭。

  像许多普通的孩子一样,他早早学会了上树掏鸟蛋,下河摸鱼,如果幸运,能捕到大鱼,就能填饱肚子。

  实际上这种幸运一年也没有几次,如果说他有什么不同,那就是母亲经常告诉他,说是他们马家祖上是贵人,很荣耀的,只是后来衰败了。

  马涛问过祖上是谁,母亲却总是不说。

  后来他偶尔听到说书先生讲到了马超,提到了伏波将军马援,他就善做主张,说自己是马家的后人,只是他这个将门之后,混得太惨了……

  生活的变化发生在他十四岁那一年。

  益州交子务出了问题,那几个月,母亲一下子老了十岁不止,每天掰着手指头算,如何才能填饱肚子。

  父亲留给母亲的一对银镯子也给卖了,家里的三间土坯房也押出去了。

  马涛都不知道是怎么过来的。

  后来交子风波平息了,许多商人出来挑头建丝绸作坊,母亲的手艺好,一年下来,居然成了管事,负责十几个织工。

  收入也上来了,其实母亲是希望他读书的,可是马涛早就过了发蒙的年纪。

  后来整顿军制,裁撤厢军,正式军卒的待遇还不错……马涛就决定投军。

  他还记得,要离家的那一晚,母亲痛哭流涕,她告诉马涛,原来马家祖上根本不是什么大户豪门。

  马涛的爷爷曾经跟着王小波、李顺起义,后来潜逃各处,颠沛流离,他爹早死,也是有人翻出了旧账,说他们家是乱贼,想要抢夺他们的房产,结果闹到了衙门,他爹挨了打,早早就死了。

  “儿啊,别给朝廷卖命!朝廷和咱们家是仇敌啊!”

  马涛愣了好半天,“娘,那王相公,张相公,还有苏府尊呢?他们也是仇敌吗?”

  妇人瞠目结舌。

  “娘,孩儿倒是觉得,想给父亲报仇,就更要好好给朝廷效力,万一有一天孩儿做了大将军,就能重新调查旧案,我爹的冤屈就能昭雪了!”

  ……

  马涛是怀着一颗火炭一样的心,投入军中,经过严格的训练,他们北上,成为了攻击西夏的主力。

  杀牛岭一战,是马涛第一次参加正式战斗,也是他第一次面对最残酷的杀戮!

  无数川军沿着山坡,奋力向上。

  从上面的城堡,西夏人不断抛出石头和滚木。

  士兵被砸碎了头,砸断了腿,尸体铺满了山路,马涛吐了,吐得稀里哗啦……可是这些都没有用,战斗还在继续。

  终于调来了200架床子弩,弩箭不断向城堡射去,爆炸之声,不绝于耳,城头的西夏兵连头都抬不起来。

  他们再度冲锋,马涛也跟在其中,疯狂奔跑,他觉得食道就跟火烧的一样,他冲到了城下,其他士兵竖起了云梯,马涛几乎没有想,就攀着云梯,几步冲上了城头。

  事后马涛才知道,他居然是第一个杀进城池的。

  因为先登之功,被擢升为三班差役,成为了一名都头,距离他的将军梦又近了一步。只是在战斗之中,已经不容他多想。

  赶快挥动手里的陌刀,这是马涛非常喜欢的武器,凶悍的长刀能轻松劈开敌人的铠甲,也只有身体强壮的宋军才能配备。

  靠着手里的陌刀,马涛斩杀了三名西夏兵。

  后续的人马蜂拥而至,马涛觉得自己就像是被裹挟了一样,不停冲击,不停杀戮,身体明明都到了极限,却总是能挥动手里的刀,不停战斗下去……那是一种非常奇妙的感觉,他也不知道自己杀了多少人,结果就是战后他躺在床上,足足歇了三天,才能动弹。

  在这三天之中,王宁安已经从秦州赶赴杀牛岭。

  并且随着人马,进入了同心寨。

  王宁安把这里当做了前进指挥所。

  他调动3万川军,加上梁大刚和李无羁的铁骑,分成两路,扫荡横山一线的西夏兵。任何防线,只要被攻克了一点,接下来就是全面的崩溃,横山防线也不例外。

  当宋军的旗号在一个个山头城堡飘扬,原来横山的部落纷纷反戈一击,驱逐西夏士兵,争相挂上大宋的旗号。

  李从简带着他的弟兄,到处鼓动部民起义。

  王宁安顺势打出旗号,三年免税,这个承诺简直就像是及时雨,许多部民早就忍受不住沉重的赋税,听到了这个消息,几乎立刻投降。

  用了不到半个月的时间,王宁安就占领了宽500里,纵深100里的庞大地域,作为大军前锋,王宁泽将攻击重点放在了静塞军司上面。

  让王四少爷最在意的不是城里多少人马,而是静塞这两个字!

  要知道王家铁骑的正式名称就是静塞军。

  小小的西夏,也配叫静塞军司,是想和我们找不痛快吗?

  就让你看看,谁才是真正的静塞军!

  王宁泽集中了500架床子弩,昼夜不停,猛烈轰击。

  城墙上的砖被轰碎,沙土外露。城楼上的守军都换了三波,在火力准备充分之后,王宁泽才下令川军攻城。

  他们先是组织爆破,将城墙炸出了一个窟窿,然后大军杀进去。

  川兵蜂拥入城,迎面遇到的就是山跋子。

  双方都红了眼睛,立刻杀成了一团。

  川兵娴熟使用长枪,格挡对方兵器,他们配合默契,通常是三五个人一起联手,威力非凡。

  可就是如此,川兵的损失居然比山跋子还多!

  西夏的强兵,果然不同凡响!

  不过他们的凶悍也就到此为止了。

  随着城门开放,更多的川兵杀进去,王宁泽的铁骑也杀进来了,经过了半天多的战斗,静塞军司完全陷落,成为大宋拿下的第一个重要城池!

  这个消息震撼了整条战线,似乎所有人都清楚,西夏的溃败已经不可扭转。

  “不能总让王家军专美!我们也不能落后!”

  折克柔督兵连续三昼夜,攻克龙州。

  种诂在付出了3000人代价之后,拿下了洪州。

  他们两路大军就像是铁钳子一般,扑向了嘉宁军司,也是整个横山一线,西夏最重要的屯兵之地。

  为了保护嘉宁军司的安全,梁乙埋亲自率领着5万人马,狙击宋军。

  双方的战斗一开始就无比惨烈。

  宋军前赴后继,不计成本攻城,而梁乙埋把城中的百姓都集中起来,疯狂抵抗,双方陷入了胶着。

  不过随着狄青率领大军越过横山,攻破嘉宁军司,是早晚的事情。

  西起柔狼山东到牛心亭。

  整个横山一线,全部突破。

  作为整个作战计划的第一步,可以说胜利完成。

  为了这一线,宋军足足共打了几个月的时间,狄青和王宁安都付出了很大的心血,顺利突破,更像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

  而且光是为了这一线,大宋已经损失了6万人马,耗费军费上千万贯,粮草更是不计其数。

  只是真正打下来之后,王宁安才惊喜地发现,他们并没有赔钱,相反,还很有赚头儿。

  横山的部民,差不多有30万人,他们还俘虏了近4万西夏兵,同时黄河以南,大片的土地,或是农田,或是牧场,都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光是缴获的牛羊马匹,就多达50万。

  只要把这片土地经营好了,至少能养3百万只羊,光是出羊毛,5年之内,就能支付军费开支,往后全都是净赚,而且还有这么大的一片土地,有钱也买不到。

  王宁安一直觉得大宋的子民才是最会耕田,最会利用土地的人,把好好的土地交给西夏,或者契丹,简直是焚琴煮鹤,是浪费东西!

  所以还是物归原主最好!

  在清点所有战果的时候,王宁安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原来在横山一线的党项部落全都牵走了,而且最好的战马、犍牛,在三个月之前,就陆续被带走。

  整个横山一线,人马不少,但是有战斗力的山跋子只有几千人,号称十万的擒生军也不见了踪影。

  战斗比预想的容易了不少,可是没有摧毁西夏的主力,却不是什么好消息。

  王宁安觉得自己不是战争的天才,所有他面对胜利,更不敢大意,相反,还要加着一万分的小心。

  他不断调动人马,巩固地盘,并且将归附的部落内迁到西北等地安置,同时他撒出人马,又和狄青种诂,商量着下一步进军的计划。

  狄青和王宁安有同样的顾虑,李谅祚或许早就知道横山守不住,他们选择了集中兵力,诱敌深入,这个关头,必须慎重!

  只是王宁安和狄青都忽略了,大宋压抑太久了,三川口,好水川,惨败的教训,历历在目,简直是许多名臣的梦靥!

  打赢了,突破了横山,拓地几百里,俘虏数万人,还缴获了那么多的牛羊,占了那么大的一片土地,只要一鼓作气,或许西夏就被抹除了。

  高兴!

  除了高兴,还是高兴!

  就连一直在后方的贾昌朝,都有点晕乎乎的,老家伙也没问王宁安和狄青,便自作主张,大笔一挥,写了一份洋洋洒洒的奏疏。

  京城上下,顿时陷入了,咱们的赵大叔,破天荒宣布停朝三日,普天同庆,他还跑到了太庙,去和祖先们报喜!

  这个胜利,对大宋来说,真的有点大!。。。


第678章 赵大叔不冷静了

  拿下横山一线,王宁安并不轻松,相反,各种事情千头万绪,那么多的牧民和俘虏要处置,新得到的土地需要巩固防守。

  而且进入西夏境内,补给线骤然增加了几百里,从大宋搬运物资,就需要翻越横山,动用的民夫多了一倍。

  沿途各种乱兵土匪,数量多如牛毛,他们不时袭击辎重队伍,损失很大。

  王宁安不得不派遣梁大刚和李无羁分别领兵,保护粮道,另外又动用10万人马,扫清各处的乱兵。

  这样一来,所谓的三十几万大军,只剩下一半能摆在正面,攻击力道已经减弱了一大半。王宁泽率领骑兵,驻守静塞军司,采取守势,防止西夏大军南下,保卫胜利果实。

  狄青也从洪州赶来,他和王宁安简单交流了一下看法。

  “我认为横山一线,是李谅祚故意让出来的。”

  王宁安颔首:“没错,算起来横山一线也打了将近一年,我们损失不小,西夏更是代价惨重,此时退去,实际上都有些难为李谅祚了,我本以为他只能撑半年呢!”

  狄青沉着脸道:“我猜他是借刀杀人!”

  王宁安悚然一惊,脸色越发严峻,他这两日,也在不断思索,狄青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