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宋将门 >

第433章

大宋将门-第433章

小说: 大宋将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哪怕也汉唐之强,在国力衰微的时候,也放弃过许多的地盘,不是不想要,而是维持不下去。

  相比如何开疆拓土,王宁安更关心如何经营一块全新的土地,让产出足够维持驻军,只有如此,才能长久掌控。

  河湟之地,地势太高,降水稀少,耕种困难,农民无法立足,因此才会出现蕃汉反复拉锯的情况。

  王宁安开出的药方是发展养殖业和毛纺业。

  他在幽州已经试验过了。

  以河湟之地估算,30万顶帐篷,也就是30万个家庭,每家平均100只羊,就是3000万只,哪怕按照总数1000万只计算,每年也能产出200万匹呢绒。

  按照当下的市价,至少值1000万贯,再按照十分之一收税,就是100万贯,全部用来养兵,足够养一万名职业军人,如果配合民兵,朝廷再调拨一些人马,足够维持整个青唐地区的安全。毕竟青唐掌控在手,西北的安全就有了保证,多花一点钱,朝廷还是愿意的。

  而且还没有计算丝绸之路的收益,如果打通之后,光是过路费,就能拿到好大一笔钱,足够养兵了。

  “景平,你就是我大宋的金算盘!”

  赵祯大笑着赞道,确实,开疆拓土,劳民伤财,这是文官反对开疆的最大理由,倘若开疆不但不会赔钱,还有赚头儿,谁又敢反对呢?

  赵祯满怀着喜悦,踏着冰面,渡过洮水,面前就是煕州。

  站在高处,远眺过去,赵祯突然觉得眼睛被刺痛了,

  原本四四方方,规规矩矩的城池,西北两面,仿佛被人用暴力抹除,如果说整个城池,就像是一张大脸,而此时,有一半硬生生被砍下去,残酷无情,狰狞可怖!

  这就是战争的可怕!

  亲眼目睹之后,一路上美好的想法全都抛到了一边。

  想那些东西实在是太远了,真正值得关心的是为了胜利,付出代价的每一个人……国舅曹佾,身上有七处刀伤,幸运的是都不严重,可即便如此,他也需要拄着拐杖,来见自己的姐夫。

  “景休,你没事吧?”赵祯惊问道。

  “没事!”曹佾还是很乐天,他抬起胳膊,想要给赵祯看看,哪知道抬到了一半,就僵住了,鼻头冒出了汗水,油光发亮。

  “陛下,这也怪事了,打仗的时候,都感觉不到疼痛,我提着宝剑,追出来好几十里,马都跑不过我……这歇下来,反而哪都疼,连走都走不动,真不知道当时是怎么撑下来的!”曹佾挠了挠头。

  王宁安十分理解曹佾,他记得忠爷爷说过,年轻的时候,在疆场征战,出生入死,杀人就跟喝凉水一样。

  年纪大了,离开疆场久了,他连杀鸡的时候,都会犹豫一阵子……战场,的确是一个让人血脉喷张,超越极限的试炼场!

  恭喜你曹国舅,你成功了,获得“真正男子汉”勋章一枚!

  赵祯看着他,不足摇头,“真是想不到,景休居然敢提剑杀人,太阳都从西边出来了。”

  曹佾很无奈,这么多年,他的纨绔之名,是天下皆知。

  除了做生意有点天赋之外,别的一无是处。

  “不得不如此,总不能让自家的小子看不起吧!”曹佾苦着脸道,可是怎么听,语气当中都带着傲娇!

  “是曹评吧?他呢,朕要见他!”

  曹佾摇了摇头,“他还在战斗,具体干什么,要问王相公了。”

  王宁安急忙说道:“陛下,臣在开战之前,给山字营下令,他们需要迂回到董毡的后方,重新夺回当川堡和定羌城,形成关门打狗之势,把董毡彻底留在洮水之西!”

  “神马?”

  曹佾的声音都变了,他不顾身上的伤痛,一把揪住王宁安的衣领。

  “姓王的,你跟我何仇何恨?要派我家小子去那么危险的地方?万一他有个差池,我们父子就见不到了……”说着,曹佾哭了,说真的,他能撑下来,就是憋着一股劲儿,想要下次见到儿子的时候,拍着胸膛告诉他,你爹不是废物!

  骤然听说儿子去袭击定羌城,曹佾脑袋都乱了,山高路远,又下了大雪,再遇上青唐的人马,说不定……说不定……曹佾拼命甩头,却甩不走恐惧的念头儿……

  “国舅爷,令郎是一条汉子,我敬重他,正因为敬重,所以我不能阻拦……作为兄弟,我对不住了!”

  王宁安同样拍了拍曹佾的肩头。

  曹国舅迟愣一下,突然扬天大笑,笑得眼泪都出来了。

  “没错,儿子是英雄,不该为了英雄落泪,不该,不该啊!”

  嘴上说着不该,曹佾却哭得稀里哗啦。

  很快,他就有伴儿了,赵祯和王宁安,全都忍着悲痛,泪水在眼圈乱转。

  惨,太惨了!

  一半煕州几乎被夷为平地,扫去积雪,每一块石头,每一块砖,全都有暗红色的鲜血,在砖石的下面,或许还有残肢断腿。

  十几天的战斗,原本近一万名士兵,只剩下3600多个完好无损的,加上伤员,也不到5000人,

  他们付出了一半的生命!

  赵祯和王宁安迈步进入了军医馆,浓重的血腥气,刺激着鼻孔和神经。太多的伤员,需要救治,所有人都忙碌不止。

  以大宋的医疗水平,加上有了酒精清洗伤口,许多轻伤员都能避免感染,欢蹦乱跳回到军中,成为日后战斗的主力。

  但是有些重伤员还是没法救治,比如有个士兵,他的双腿被斩断,腹部被划开,当军医把他救醒之后,得知自己失去了双腿,绝望的士兵趁着军医不注意,抢到了一柄手术刀,划破了自己的肠子,结束了生命……

  这样的情况还很多,比如有一个士兵,他的脸上挨了几刀,一颗眼珠子失去了。士兵不停抽泣,他想死,没了一颗眼睛,就跟鬼一样……家里那么穷,什么都不缺,还没有姑娘愿意嫁给他,如今丢了眼睛,谁会愿意嫁入他的家门?

  娶不起媳妇,会被村里人笑话的!

  赵祯走到了士兵的身边,拉起了他的手臂,小家伙看起来还不到20的样子,很是面嫩,假如没有受伤,应该是个帅小伙吧……

  “别怕,我给你说媒。”

  “你……没用的!”士兵扭过头,根本不相信。

  赵祯猛地站起,他是微服前来,除了跟随的人员之外,其他人都不认识,大家只当他是一个普通的官而已。

  “大家听着,我就是大宋皇帝,是你们的君父!所有将士们,出生入死,为了大宋流了血,受了伤,请你们放心,朕一定会照顾好大家,让你们后半生毋忧。不用怕,有什么难处,朕都会帮你们的!”

  皇帝!

  陛下!!

  所有人都傻了,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这个面容慈祥,说话和气的大叔,居然就是九五至尊,是大宋的天子!

  许多伤兵挣扎着爬起来行礼,那个被赵祯拉手的士兵,更是激动地浑身战栗,情不自禁。

  赵祯生怕影响了大家治伤,勉励几句,答应日后来看大家,才从病房出来。

  重新呼吸新鲜的空气,赵祯眯缝起眼睛,上一次幽州之战,这一次煕州之战,都让他受到了强烈的冲击。

  那些普通的百姓,还有出生入死的将士,他们都有一个朴素的愿望,希望国泰民安,昌盛富强……

  “君王与士人共天下,士人辜负朕心。百姓不曾负国,将士不曾负朕,君王当与万民共天下!”

  赵祯语气坚定说道:“这句话要告诉皇儿,要告诉每一个大宋的皇帝,成为真正万世不变的成法!”。。。


第601章 陷入绝境的董毡

  君王与士大夫共天下,君王与万民共天下!

  几字之差,可以说是天地之别,将传承千年的规则彻底打破。

  赵大叔能说出这话,就值一万个赞!

  自从两汉以来,儒家成为显学,逐渐一统天下,中华大地就存在两套传承,一个是皇帝代表的法统,父子传承,兴衰交替,三百年一轮回,这也是历代史书所记载;还有一套,名为道统,也就是孔孟圣贤所代表的儒家士人集团,他们绵延千年,八风不动。不管谁当皇帝,都需要官员治理天下,儒家士绅就给皇帝提供了无数的可用之官。

  双方经过磨合,逐渐形成了分工,皇帝尊奉孔孟,任用士人为官,士人忠心报国,辅佐朝廷,尽量延续王朝的生命。

  在这个合作基础上,就形成了君王与士大夫共天下的格局。

  以往的历代朝廷,对士人还有所约束,皇权相对强悍,但是到了弱宋,对外弱,对内也弱,连士大夫都不敢杀,自然真正做到了与士大夫共天下的局面。

  明白这个,也就清楚了,为什么后世那么多文人,全都拼了命给宋朝擦胭脂抹粉——前辈的日子过得实在是太爽了!

  其实弄明白了文人和皇帝的分工,也就明白了很多事情。

  皇帝代表法统,也就是国家的所有者,相当于一个企业的董事会,股份是你的,还是我的,明明白白,写得清清楚楚。从来都是你死我活,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改朝换代,一定是血雨腥风。

  任何失败的皇帝都没有好下场……那么乖巧的李煜都给宰了,再比如柴家,直系子孙全都死光了,这还是最懦弱的赵宋天子干的,其他皇帝就不用说了。

  但是文人不一样,他们更像是公司的管理层,不管董事会怎么变化,只要公司不垮,照常开工资分红,加薪升职,老子就无所谓!

  正因为这种心态,所以才有了每逢改朝换代,文官集团便争相投靠新主子的现象,甚至不在乎新主子是不是蛮夷异族……反正只要给他们官爵,让他们作威作福,也就足够了。说不定遇到了乱世,他们过得更舒服!

  当然,文人之中,不乏有血性的男儿,但大多数文人,却是无耻的……尤其是官职越高,就越容易屈膝。至于文人的典范,曲阜孔家,更是不知道认了多少个主子……纵观他们的家史,只怕连青楼的姑娘都不如!

  赵祯当了几十年的皇帝,当然能看透这一套鬼把戏。

  可问题是看透了又能如何,他有本事改变吗?

  不用儒家文人,那用谁去治理天下?

  用武将,用宦官,用皇亲,用宗室……谁能担保,这些人就和皇帝是一条心?

  赵大叔一直苦恼着,可是当他经历过幽州之战,煕州之战,看到了这些浴血奋战的将士,看到了无数艰难困苦的百姓……赵祯豁然开朗。

  他终于想明白了,任何一个帝国,从上到下,就像是一座宝塔……身在塔尖儿的皇帝没有退路,而身在塔底儿的百姓,也没有退路。

  一旦江山更迭,皇家必死无疑,而百姓呢,更是流离失所,民不聊生。

  以两汉为例,巅峰人口有五六千万之多,等到三国结束,全国的百姓只剩下500万人,净减少了十分之九还多!中间又出生了多少人?真正计算下来,几十年的混战,至少有上亿人丧命!

  家家都有死人,多少坟包无人烧香祭奠……兴亡百姓苦!

  既然皇帝和百姓都没有退路,那他们的目标就是一致的……希望江山安稳,国富民强,希望千秋万代,安享太平!

  那么皇帝就该去争取百姓民心,替百姓把士人看好了,不让他们去残害百姓,搜刮无度!

  皇帝只有一个,而官吏士人却是千千万万。

  举一国,奉养一人,能花费多少?

  说句不客气的,大头儿还是被文官给贪了,反而让皇帝背了黑锅……什么与君王共治天下,根本是欺人之谈。

  士人的行径,无非是两面讨好。

  面对皇帝,摆出一副忠君报国的嘴脸,面对百姓,又打着为民请命的旗号……总而言之,他们是好处占尽,恶名皇帝担,钱财百姓出!

  “可恶,当真可恶!”

  赵祯怒气冲冲,他看了一眼身旁的王宁安,轻笑了一声,“景平,你不会和那些文官同流合污吧?”

  王宁安把两手一摊,苦笑道:“臣就算想混进去,人家也不要我。陛下,文官固然要防范,但是治国理政,也的确离不开他们……臣觉得应该从教育下手,从监督下手,从舆论下手!”

  “讲得具体点!”

  “是……首先肯定要打破孔孟之道一统江山的局面,引入百家思想,弱化所谓道统,强化国家观念!充实官吏,强化监督,把士人管好,不要让他们胡作非为;至于舆论,则是要抢回话语权,凡事不能以士人的是非为是非,而是要真正以百姓利益为重,以天下苍生为重……”

  ……

  王宁安和赵祯谈了许多,变法,图强,革新,改变用人制度,加强监督……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