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宋将门 >

第401章

大宋将门-第401章

小说: 大宋将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苏轼急得都冒汗了,没想到姐夫还真给力!

  粮给你们,全都滚蛋,老子一个不留!

  威武,霸气了有木有!

  这才是我姐夫啊!

  苏轼冷笑道:“三条腿的蛤蟆找不到,两条腿的活人有的是!你们不是不想干吗?那就赶快另谋高就,也省得耽误你们赚钱养家!三个月的禄米,足够你们吃了。钦差大人,仁至义尽,你们还想如何?”

  王素脸都黑了,“苏大人,把他们都辞了,这么大的益州,光凭着我们几个人管吗?”王素强忍着激动,咽了口吐沫,对王宁安道:“王相公,不可意气用事啊!”

  王宁安微微一笑,“王府尊,做人做事,都少不了意气二字,他们要闹是意气不是?凭什么他们能有意气,本钦差就没有?”

  “你们这些人听着,你们都被炒了!”

  说着,王宁安把脸一沉,挥手,柳羽和石涛就急忙跑过来。这俩小子满心激动,心说我们来益州,都憋了一个月了,就等着大显身手呢!

  “立刻带着弟兄们,把所有衙门的公文案牍全都扣了,只准他们带着自己的东西离开,有文字的,一样不许拿走。立刻去办吧!”

  “遵命!”

  柳羽帅气不像话的小脸上露出了十足的狰狞!

  他得意一笑,“你们听到了没有?都跟我们走吧!”

  说着,士兵们冲进来,两个人架着一个,转眼之间,这些差役书吏统统都被拖走了,现场一下子安静下来。

  王素的头皮都发麻了。

  法不责众啊,这可是好几百人,谁给王宁安的胆子,竟然都给辞了,这是要天下大乱啊!

  “王相公,下官觉得你这么做不妥……”

  “那你就去弹劾吧!”

  王宁安把脸一沉,冷笑了一声,“王素,奉劝你一句,不要和本官玩花样!王拱辰抓了,这些人辞了,本官还没杀人呢!谁想试试本官的尚方宝剑,只管伸头过来,看看我敢不敢下刀子!”

  啊!

  王素变颜变色,心说莫非王宁安知道自己捣鬼,这小子要翻脸?

  “王相公。”王素努力装出冷静的样子,“下官只是担心政务受到影响,民心大乱,就不好收拾了。”

  王宁安微微点头,“这还像句人话!”

  噗!

  王素被气得吐血三升,刚刚老子说的是什么啊?他不敢和王宁安对骂,只能低下了头,可接下来的话,却把他吓得又跳了起来。

  “老泉公,立刻告诉大儒王方,告诉蜀中的书院,益州府衙出了缺儿,差不多要招300个书吏,再告诉益州街面的闲汉,再招500差役……朝廷暂时没有铜子给他们,只有交子,愿意干就报名,立刻考试,立刻录用,当天就给告身。”

  苏老泉强忍着笑意,能到衙门做事,别说还给交子,就算不给钱,都有人乐不得呢!

  此刻王素的脸都绿了,王宁安翘着二郎腿,气死人不偿命道:“王府尊,你要是不愿意干,本官也能找到顶替你的人。”。。。


第558章 不愁没有当官的

  王宁安一口气开革了几百人,顺便又把所有皂隶役夫都给召集起来,这些人多是普通百姓出身,被逼着服劳役,白给官府干活。有些甚至是贱民,倡优皂隶,他们的身份甚至不如青楼的女子尊贵。

  这些人多数是受尽了欺凌,日子过得很苦,而且世世代代,都没法改变命运。当然其中也有一些混得不错的,借着官府的威势,去欺压百姓,贪得无厌,也正是这些恶徒,才让皂隶的名声非常恶劣,老百姓厌恶到了极点。

  总体来说,王宁安开革了所有的书吏,还有三班差役,凡是有正式出身的,全都滚蛋了,只剩下这些临时人员。

  “本官已经下令招募新的吏员,充实衙门。你们之中,不乏在衙门做事多年,很有经验的。这是一次机会,如果你们愿意走,大可以跟着他们一起滚蛋,三个月的禄米,一粒也不会差。如果愿意留下来,还愿意协助维持衙门运转,本钦差会上奏朝廷,大力嘉奖,废除你们的皂隶身份,从今往后,你们的子孙也可以参加科举,你们干得好,有了功劳,也会升官受赏……唯才是举,只问能力,不问出身。你们好好想清楚吧!”

  王宁安交代完毕,也没管这些人,直接回到了钦差行辕。

  他刚回来,大儒王方就赶来了。

  原来苏洵把事情和王方一说,老头子乐得山羊胡子来回乱颤。

  他去六艺学堂看过,最深印象的就是实践课。

  六艺学生,能进入平县衙门,能去市舶司,能去榷场,接触的都是最实用的东西。别看苏轼、吕惠卿这些人蟾宫折桂,风光无限。其实在平县等地,很多人并不羡慕他们。

  朝廷当官,如履薄冰,限制太多。

  比如一些算学天分很好的学生,进入商学院,毕业之后,或是从事海外贸易,或是进入银行体系,早在几年前,就有六艺学生年薪一万贯的价码。

  如今更了不得,许多六艺学子甚至拥有了股份,几十万贯身价并不稀奇。

  ……

  其实变法一类的事情,并不是你想怎么样就怎么样的,必须有社会基础。

  王安石的变法失败就是和社会严重脱节。

  而这一次则不同,以平县的工商业为代表,一大群新兴的工商集团,他们迫切需要改革土地,废除民间高利贷,让佃农变成自由劳动力……这一股强大的呼声,才是王宁安愿意和王安石联手,推动青苗法的根源!

  如果没有基础,就随便变法,那是活得不耐烦了。

  王方目睹了六艺学生的辉煌,他当然有心效仿,奈何他没有王宁安的本事,眉州也没有平县的条件。老爷子提起来,都非常遗憾。

  可是说起来老天都在帮着他,益州衙门的人竟然集体闹事,让王宁安都给开革了,一下子空出了几百个好位置!

  你说王方能不激动吗!

  简直就是心想事成,天助我也!

  来的路上,王方算计过了,他的中岩书院有300多学生,嘉佑二年,通过会试有388人,殿试通过389人,多加了一个王韶。

  分到川陕四路,也不过二三十人,中岩书院由于是最早的官学,捷足先登,分到了12个名额。

  在蜀中名气颇大,成为人人羡慕的顶级书院。

  可即便如此,四年一科,每科十几个人,相比起庞大的入学生员,还是杯水车薪,是名副其实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比起后世的高考残酷无数倍……

  也正是因为如此,各地书院才不愿意浪费精力,去开一些没用的课程,在他们的眼中,只有考试用得到的十三经才是必读之物,其余都垃圾。

  王方也是有心无力,谁想到,一个天大的馅饼落下来,老夫子能不高兴吗!

  “王相公,不知道有什么标准没有,老夫也好立刻回去告诉学生们。”

  “标准吗?家室清白,不要江卿世家,也不要顶级的豪门大户,学问扎实,人品好,肯吃苦,肯学习,也就差不多了……那些顶尖儿的学子,能考进士的,我不和老先生抢,其他的觉得前途无望的,还有多年考试都落榜的,到衙门里干活,也算是体面工作,老先生以为呢?”

  “王相公说的在理,老夫这就去!”

  王方绝对是个好老师,那么大年纪,为了学生的前途,一刻不留,直接骑着马,跑了一天多,从益州赶到了青神。

  到的时候,已经是半夜了,王方不顾疲劳,直接敲响了书院的大钟,把学生们都叫了起来。

  大家还迷迷糊糊呢,王方让老伴打了一盆清水,洗了洗脸,精神一震。

  “老夫去找了钦差大人,想要讨一个说法。钦差大人果然是不同凡响,极力稳住交子币值,都是为了咱们巴蜀的乡亲。衙门里有人和钦差作对,怂恿差役书吏辞职不干,钦差大人就下令,要重新招收书吏。”

  王方挺直了腰板,笑呵呵道:“老夫觉得这是个机会,你们当中,不乏才俊,可是科举艰难,大多数人还是无福蟾宫折桂。为了科举,熬白了头,熬干了心血,穷困潦倒,郁郁不得志,比比皆是,老夫不愿大家重蹈覆辙……而且这次去衙门当差,也不耽误科举,如果觉得还想考试,大可以先干几年,多学一点本事,了解一些实务,这样你们去考科举,也能方便许多。”

  “醉翁欧阳修,通儒王安石,两位大人携手,废除太学体,陛下更是倡导以才用人。光知道背书,光懂得做文章,不会办事的腐儒,朝廷是不要的。”

  王方给大家讲了许多,学生之中,也有人动了心思,可是却不敢贸然答应。王方笑呵呵让他们去考虑,赶快拿主意,不要错过了绝好机会。

  说完了这些,王方实在是支持不住了,连日奔波,加上年老体衰,王方勉强回到了卧房,老伴给他煮了一碗面条,王方只吃了一半,倒头就睡了。

  老先生觉得这么好的事情,没有理由拒绝。

  可是王方哪里知道,学生那边已经闹翻天了!

  有一个年轻的学子,有十七八岁的模样,长得很不错,只是有些高鼻薄嘴,显得有些阴翳,他正对着学生们大呼小叫。

  “山长根本是糊涂了,姓王的胡来,贬斥了那么多蜀人,让咱们去给他当官,那不是助纣为虐吗?”

  这小子把腿抬起,踩着椅子,怒道:“告诉你们,谁敢去报名,我程之勋就跟他没完!”

  嚯,是程家的人!

  难怪这么霸气呢!

  大家迟疑一阵子,突然有人开口道:“姓程的,你们家那么有钱,过得神仙日子,自然不知道我们的艰难,能当官干什么不去?难道你们觉得都能考得上进士吗?”

  有人挑头,其他人也跟着频频点头,没错,考上进士毕竟是凤毛麟角,有好多人已经在中岩书院读了四五年,花费不少,从前年开始,先是去益州府参加取解试,接着去京城参加会试,来回奔波,已经花光了家里的积蓄,结果又名落孙山,继续读下去,还要等四年的光景,倒不如先去衙门做事,如果侥幸得到王宁安的赏识,能进入六艺学堂,不是考中的机会更大吗?

  这帮学生也不傻,谁都有个算盘。

  见压不住场面,程之勋狠狠啐了一口,“我可提醒你们,王宁安这次是来抢交子务的,是和所有川人为敌,别看他气势汹汹,给他当帮凶,早晚会被清算的!我告诉你们,王宁安待不常,他滚蛋了,你们能有好下场吗?”

  这时候又有一个人道:“什么和川人为敌,我看根本是和你们为敌,别把大家伙都捎带上。”

  程之勋老脸一红,气急败坏,寻声看过去,也是个年轻人,有些黑瘦,头上还戴着一个四四方方的帽子,十分有趣。

  “是你!陈季常!”

  “没错,就是我!”

  这个年轻人站了起来,他名叫陈慥,字季常,在家排老四,他们家比不得程之勋来的显赫,但是在十几年前,他爹陈希亮考中进士,而且和他爹一起中进士的还有两个侄子,也就是陈慥的两个堂哥。

  陈家三人登科,传为美谈,论起蜀中,也只有三苏的名气能压得过陈家。相比之下,程之勋还真没法和人家陈慥比。

  “程公子,大家伙都是同窗,可不是你的手下,谁不想博一个前程,你这么拦着,算什么?”

  程之勋哼了一声,“我是不想让他们跳火坑!”

  “是不是火坑,要跳过才知道!”

  “哼,你们作死,可就别怪我没提醒你们!”程之勋啐了一口,气哼哼离开。

  学生们互相看了看,有些人打定了主意,毅然动身,有些人还要回家询问,整个中岩书院,都动了起来。

  陈慥闷坐了一阵,收拾行囊,竟然也直奔益州而去,他刚下山,后面就有人追来。

  “季常兄,等等我。”

  陈慥一回头,来的人正是同窗吕陶,两个人平时交情不多,却没有想到,他也要去益州。

  “元钧兄,你的学识那么好,怎么不留下来考进士?”

  吕陶不好意思挠头,“季常兄,小弟家中贫穷,全仗着老父一人辛苦经营,实在是不忍心看着他老人家受苦。再说了,王相公不也是没有考进士吗!只要有本事,就不愁没有出路!”吕陶显得信心十足。


第559章 清查交子务

  陈慥和吕陶从书院出来,到了青神县城,这里虽然不算大,但是胜在蜀江流过,物阜民丰,很是繁荣。

  眼下还没有出正月,江中水少,行不得大船,而且为了尽快赶到益州,他们两个雇了两头走驴。

  其实以陈慥的财力,买一匹马也不算什么,为了照顾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