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宋将门 >

第360章

大宋将门-第360章

小说: 大宋将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你有天赋,我就没有吗?

  大苏不服气地拍着胸膛,“没有醉翁罩着,我们就考不上进士了?姐夫,你也太小瞧人了!我就不信,谁当主考,敢不点我!”

  真狂妄!

  真嚣张!

  真霸道!

  可在场的所有人,没一个敢出言反对。

  苏轼啊,几百年才出来的一个大才子,钟灵毓秀,才情无双!要是他都考不上,不是他无能,而是考官眼睛瞎了!

  吕惠卿嬉笑道:“王先生,不得不说,子瞻兄的牛皮吹得还是有水平的,我们这些人,在陛下那里挂了号,假假的也是简在帝心,没人敢黜落我们,最多名次差一点,无关紧要的。”

  章敦也笑道:“先生是关心则乱,您不也没有科举功名吗!照样出将入相,建立不世功勋,我们身为先生的弟子,连这点雄心都没有?那也太失败了!”

  “就是嘛!”韩宗武也说道:“可不是,区区一个进士而已,得之吾幸,失之吾命!入仕之途,非只一路。如果科举不成,先生只要给我们安排进皇家银行,担任一路的分行长,也就知足了。”

  苏轼一听,气得哇哇大叫。

  “你个臭不要脸的!竟敢张嘴要官,我还没捞到呢!”

  说着,就奔韩宗武打过去。

  很快,几个人就闹成了一团。

  看着他们的样子,欧阳修和王宁安互相看了一眼,两个人的心莫名地放松下来。

  是啊,我们的学生早就证明了自己的才华,从平县,到幽州,再到西北,上至皇帝,下至百姓,有目共睹。

  敢不录取他们,那是科举的损失,不是他们的损失!

  学生们的昂扬和乐观,感染了王宁安和欧阳修。

  情况似乎没有那么糟。

  “既然你们有信心,就赶快去做准备吧,全力以赴,科举的事情,你们不许丢六艺的脸!”

  大家哄然答应,苏轼还不甘心道:“我们是不会丢人,可姐夫你有把握洗刷醉翁的冤屈吗?要是你没做到,我们做到了,可就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呸!”

  王宁安抬起大腿给了苏轼一脚,“想超过师父,你们再修炼三十年吧!”

  赶跑了一帮混小子,王宁安重新回到了书房。

  只剩下他和欧阳修两个人,此时各路调查的人马已经散出去了。

  ……

  的确,整个西京,到处都是欧阳修的传言,绘声绘色,把老夫子说成了老混蛋,段子满天飞,什么下作的污蔑都使出来了,简直让人不忍听闻。

  可偏偏人就是如此,对这种消息,几乎没有抵抗能力,不管信不信,所有人都在窃窃私议,酒馆,茶楼,饭庄,青楼,只要是热闹的地方,都在讨论。

  更有一帮妓女跳出来,胡乱造谣,大肆编排,说的有鼻子有眼,让人不信都不行。

  不断得到各种消息,欧阳修的脸色变幻不定,愁云密布。

  “唉,积毁销骨!老夫这一生的清誉,只怕要彻底毁了。”

  谁摊上这种事情,都难免意志消沉,老夫子也不例外。

  “二郎,依我看,只怕是说不清楚了。”

  王宁安当然知道,荤段子是最容易被人熟知的,而且士人风流,自古如此,的确很难解释。

  当不管怎么样,都要一查到底!这场舆论战,王宁安绝对不会放弃!

  终于到了傍晚时分,各地传回来的消息,渐渐一致了。

  所谓的流言,大约是在五六天之前,才开始多起来的。

  而佐证欧阳修私通外甥女的证据,是一首词。

  有人已经抄送过来。

  “江南柳,叶小未成荫,人微丝轻那忍折,莺怜枝嫩不胜吟,留取待春深。十四五,闲抱琵琶寻,堂上簸钱堂下走,恁时相见已留心,何况到如今。”王宁安低声念着,突然一笑,“醉翁,这首词的确够艳的,你老什么时候写的?”

  欧阳修一把夺过来,看了好半天,突然往桌上一拍。

  “荒唐,这根本不是老夫写的!”

  “什么?”王宁安一惊,他还以为是有人从欧阳修的作品当中,找出一个,肆意发挥编排呢!

  如果真是欧阳修所作,解释起来很麻烦。可假如不是,就容易了不少。

  “醉翁,这事情可马虎不得,您老真的没有写过?”

  “没有!”

  欧阳修笃定道:“你小子还记得不?当初你一口气写了那么多的词,老夫自愧不如,从此之后,再也没有写过,屈指算来,已经有六七年了!而且你也知道,老夫当年写了一篇,害了无数人,从此之后,老夫写东西都非常注意,断然不会这种艳俗之作!”

  王宁安点头,事情似乎简单了,只要能追查到词作的来源,就能替老夫子洗刷冤屈……

  “查,一查到底!”

  王宁安手上的力量可不是开玩笑的,他要是铁了心想查,就算夫妻俩半夜说什么,都能找得出来。

  经过了七八天的忙碌,终于查出了线索,这首词是一个中年人送到书坊,给了20贯钱,印了2000份,然后四散出去的,书坊老板已经被抓了……

  

第504章 天子怒了

  陈顺之从庆州的时候,就跟着王宁安,这次调查散播流言的元凶,他也是王宁安最得力的助手之一。m。手机最省流量;无广告的站点。

  “相公,属下问过了,那个书坊的东家说是一个很寻常的中年人去找他的,而且那个中年人衣服穿得很不错,但是身上还有一股子怪味,话也说不清楚。多半是有人雇佣的,具体情况,他也不清楚。”

  王宁安笑道:“你觉得如何,可信吗?”

  “当然不可信。”

  陈顺之干了十几年的小吏,早就把地方上的事情摸得清清楚楚。

  书坊的老板三代印书,一直生活在西京,十足的地头蛇。

  拿20贯钱,印2000份词,光是这个价码就不正常,至少比市价贵了10倍。

  以老板的精明,肯定知道里面有问题,但还是帮忙印刷了,他要是不知道背后的情况,鬼也不信。

  “属下让人去追查那个中年人,不过那个中年人多半已经死了,杀人灭迹,是他们惯用的手段。”

  “嗯,那还有希望吗?”

  “有,属下暗中询问那个书坊老板,他的嘴巴应该撬开了。”

  陈顺之带着王宁安赶到了大牢之中,在最里面的一间,正传来一阵阵比哭差不多的笑声,让人毛骨悚然,仿佛一万个夜猫子同时怪叫,听多了绝对能发疯。

  走近一看,一个小老头正被绑在十字架上,面前有一个条凳,把两条腿抬起来,在他的面前,还有几只毛色枯黄的山羊。

  负责审讯的官差把盐水涂抹在小老头的脚上,山羊缺少食盐,在野外也会舔石头中间的盐块,在这里,自然失去舔小老头的叫。

  粗粝的羊舌在脚上刮过,一遍又一遍,小老头就不间断地笑,一直笑道岔气,他万分肯定,如果再笑下去,一定会死人的,他会成为第一个笑死的可怜虫。

  “我招,草民都招了!”

  王宁安坐在椅子上,选了一个舒服的姿势,陈顺之发问。

  “你知道是谁让你印的?”

  小老头喘了半天气,才说道:“虽然没见到,但是西京做这种事情的,左右不过那几个人,还是猜得到的。”

  “都有谁?”

  小老头有些犹豫,陈顺之给差役使眼色,还要涂抹盐水,小老头都哭了。

  “死道友不死贫道,草民都招了!”

  小老头告诉王宁安,西京洛阳,自立国以来,就聚集了不少失意政客和文人,互相攻击,揭短、造谣、散布流言蜚语,这种事情不知道做了多少年!

  甚至有人专门指着这个活着。

  就比如来一个化妆之后的中年人,去找书坊印词作。

  书坊帮忙印了,没出事情最好,出了事情,只管把中年人供出去,通常他们都会从流民里面找人,做完生意之后,就在城外处理了,尸体扔到乱葬岗子,自然有野狗吃了,根本查不出下落。

  书坊只要咬死了是受到了欺骗,不知道详情,衙门也不能怎么样,最多罚点钱,打几下板子。

  等风平浪静了,自然有人成倍报答书坊,这也是他们的来钱路子之一。

  相比起老老实实印书,弄这些歪门邪道,赚钱更快。

  可是他们没有想到。王宁安身边可不是那些不食人间烟火的士大夫,这种欺上不瞒下的手段,骗不过陈顺之。

  书坊老板只能交代,有三个人专门做这种事情,其中有个叫刘三水的,嫌疑最大。这个刘三水没有正经营生,但是从来衣食无忧,手上的钱花不完,在市井中间,被尊为三爷。

  他结交广泛,上至朝廷的官吏,士林的名宿,下至三教九流,甚至街面要饭的,都听从他的号令。

  据书坊老板介绍,刘三水过去就承接这路活。

  比如两家发生了田产争夺,互不相让。

  这种官司往往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那究竟是谁的理呢?

  很多时候就要看两边谁的名声好,谁在民间的凤平高,一般情况下,朝廷就会偏向这一方。

  那怎么确定风评呢?

  除了平时做好事之外,就要宣传,刘三水的价值就出现了,他可以让要饭的小童到处唱歌谣,可以满世界散布流言,可以逢人就说,遇人就讲,编段子造谣,什么下作的手法都有……一般情况下,请他帮忙,至少100贯起步。

  听完书坊老板的介绍,王宁安脑子里只有四个字:意见领袖!

  敢情这玩意不是网络时代才有,而是古已有之,操控舆论,攻击对手,大到抹黑政敌,兴风作浪,小到财产争端,打官司告状,他们全都承接,还真是业务广泛啊!

  王宁安没有客气,立刻让人去搜刘三水的家,把他给揪出来。

  哪知道人马刚派去,竟然没有找到刘三水,问了问邻居,都说从十天之前,就看不到刘三水了。

  莫非这孙子被人灭口了?

  搜查的官兵满心郁闷,正准备回去复命,却遇到了一个小乞丐,他送来了一封信。

  看过信之后,立刻让小乞丐带路,他们三转两转,来到了一间小庙,这里位于一片建筑垃圾中间,十分隐蔽。

  他们进去之后,发现了一个蓬头垢面的乞丐,正蹲在那里,吃烤老鼠肉呢!

  ……

  这个家伙不是别人,正是刘三水!

  他做这行多年,也算是有经验的人,接这次的活儿,人家足足付了一万贯!

  刘三水顿时就猜到了,非比寻常,贪婪的本性促使他冒险接了下来。

  最初很顺利,词散布出去了,谣言满天飞,他可以安心享受万贯巨款了。可是哪里知晓,金殿之上,王宁安力主一查到底,这下子可打乱了所有人的部署。

  士大夫都讲究一个家丑不可外扬,更何况像欧阳修这样的大家,如何肯把家里的事情端出来,让外人品头论足!

  有人支持,他一定强力压制。

  等处置了那个御史,朝堂上的声音自然就没有了。

  但是别忘了,人言可畏,大可以继续肆无忌惮制造流言,甚至说欧阳修为了掩盖丑事,不惜贬谪一位正义的御史,打压言路,残害忠良,是当世的曹操……

  刘三水都准备发动第二轮攻势了,可是哪里想到,王宁安改变了事情的走向,打破了阴谋家们的如意算盘。

  这帮人立刻感到了情况不妙,他们知道以王宁安的本事,查到刘三水不是难事。因此果断出手,想要灭口。

  但是别忘了,刘三水好歹也是西京的地头蛇。

  那些杀手和他也有些关系,受了他不少好处。

  有人暗中把消息透露给刘三水,这家伙连夜逃走。不过他也算是一个狠茬子,就这么跑了,浪迹天下,说不定被人家发现了,一刀砍了,连伸冤的地方都没有。

  所以刘三水没有离开西京,而是躲藏在隐蔽的地方,跟耗子一样活着,寻觅机会。当有人去查他的家,这小子果断联系了官兵,成功进入了王宁安的视线。

  “启禀大老爷,您只管问吧,小人什么都招,他们想要我的命,我也不是吃素的,能拉几个朝廷命官陪葬,我也值了!”

  王宁安淡淡一笑,“觉悟倒是不错,不妨先聊聊,你干这行多少年了?”

  “有二十来年了。”

  “那你接触的事情应该不少吧,有什么得意之作,和本官说说?”

  “这个……”

  “莫非你不愿意?”

  “说就说!”刘三水一咬牙,哂笑道:“大老爷,要说干这行之前,觉得满朝的重臣,都是科举出来的正人君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