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宋将门 >

第332章

大宋将门-第332章

小说: 大宋将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食盐生意固然暴利,但是要适可而止,不能把乡亲当成鱼肉,更不能对抗朝廷,胡作非为。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我希望大家都要有一份责任心。这样吧,你们立刻议一议,看看谁愿意参加这个盐业协会。”

  ……

  王宁安一出手,先是杀了谭玉麟立威,接着有抛出食盐协会,听得这帮人怦然心动,手舞足蹈,刚刚血腥一幕都抛在了脑后。

  盐有多大的利益,恐怕没人不清楚,奈何盐商从来都是抱成一团,上面有朝廷的官员护着,下面有无数打手,谁也不敢和他们抢肉吃。

  如今一下子抛出了这么大的一块肥肉,这帮士绅能不怦然心动吗?

  短短的一瞬间,王宁安不再是那个面目狰狞,杀人不眨眼的魔王,反而变成了善财童子,人见人爱,花见花开。

  王宁安没有选择进城,而是在城外露宿,到了晚上,支起一堆火,王宁安和庆州的官吏士绅把酒言欢。

  他们整整谈了大半夜,王宁安主要讲了两件事。

  对于官员来说,随着朝廷迁都洛阳,西北越发重要,不久之前,司马光大胆提拔一批循吏,政绩卓著,已经得到了陛下的认可。

  “我在京城的时候,听到了一个笑话,说是在御史台议论事情,有一个御史晚上没睡好,议事的时候,就偷偷睡觉,什么都没听到,结果中丞大人突然询问他的意见,你们猜他是怎么说的?”

  众人不知道王宁安的意思,纷纷摇头。

  “他立刻就说:此事万不可行!然后祖宗家法,圣贤道理讲了一大堆,中丞大人居然说善,就按他的意思办!”

  大家全都听傻了,呆呆瞪圆眼睛,竟然有这么荒唐的事情?

  见所有吃惊,王宁安感叹一笑,“这就是我朝的御史,清流言官!他们名义上监察百官,实则就是找茬骂人。他们不做事,只管骂做事的人。当然了,的确有些贪官污吏,可更多的是无理取闹,撒泼打滚,和泼妇没什么区别!”

  这话也就是王宁安敢说,反正他都被言官闹翻了,天天有人弹劾,不在乎再多一些。

  “由此可见,清流容易当,只要找茬挑毛病,找不到,还能无中生有,恶语中伤。大家都是明眼人,心里肯定有笔账。循吏则不同,要真正做事,要会做事,能做事,肯做事!”

  王宁安道:“陛下已经和本官提到过,要在吏部举行考核,主要是针对政绩卓著,又没有进士身份的循吏,有几个条件,要在衙门做事10年以上,要有功绩,人品好,清廉自守,经过考核之后,和进士官一样使用。不说别的地方,就是幽州等地,刚刚光复,清流就干不了,必须用循吏,这次本官也想挑选一些可靠的人才,举荐给朝廷。”

  在场的官吏是什么人?

  都是地方的小官,很多只有八九品,如同王宁安所说,他们没有进士功名,在官场起步低,混了十年二十年,也不过是属官行列。

  遇到了事情,要他们做,有了成绩是上官的,其实一个个肚子里都有气。

  王宁安抛出来的香饵,给了他们升迁之路,正好戳中了这帮人的软肋,很快就点燃了大家伙的热情。

  接着王宁安又和士绅们谈,主要谈西北的产业发展。

  “秦汉都是以关中作为根基,铸造了强汉盛唐的繁华。如今关中衰败,民生凋敝,比起几百年前,已经差得很多了。但是我相信关中的父老,勤劳智慧,有足够的办法解决眼前的困境。关中不能光是土里刨食,要发展养殖,贫瘠的田地就去种植牧草,养殖牛羊,最近幽州已经在毛纺上面,有所突破,可以把经验和技术介绍到西北来。另外朝廷准备想办法和青唐建立关系,打通前往西域的商路,恢复路上丝绸之路。只有路通了,商人来了,大家伙的腰包就会鼓起来。”

  “接下来的西北会有一个大发展,如果错过了这一次良机,你们一定会终身后悔的……”

  ……

  从来不要低估王大忽悠的能力,和他谈了一晚上,庆州的这些官吏士绅无比泪流满面,王相公文韬武略,果然非比寻常。

  他们真恨不得立刻甩开膀子,大干一场。

  “诸位,当务之急,是解决民变,恢复秩序,只有平静安稳,才能发财。大家都是有身家,有信誉的人,不要跟着有心人瞎胡闹,把好好的前途给毁了,你们扪心自问,西北乱了,对你们有好处吗?我送大家八个字:平安是福,利令智昏!”

  利令智昏!

  利令智昏啊!!

  这家伙像是雷霆一般,在大家的头顶响起,原来王相公什么都知道,只是他厚道,没有追究大家的罪责,只是杀了一个谭玉麟顶罪而已!

  “相公教诲,我等铭刻肺腑!”

  王宁安虽然不清楚庆州里面准备了什么,但是他能看得出来,绝对是龙潭虎穴,一头扎进去,绝没有好下场。

  敲打了这帮人之后,王宁安依旧没有进城,而是马不停蹄,奔向了各个村镇。

  谭玉麟的脑袋已经送到了,宰了一个知府,老百姓的怨气已经消了很多。而且这些日子跟着造反,很多人都心里毛毛的。

  不少人已经悄悄逃回了家中,等见到谭玉麟的脑袋,他们终于松了口气。

  这时候王宁安赶来了,他每到一处,都让人贴出告示,请百姓们放心,朝廷不是来剿匪的,也没有匪人。陛下听说百姓吃不到食盐,十分焦急,已经下令,御膳不准放盐,什么时候,百姓都能吃到盐,陛下才吃!

  君父与百姓同甘共苦。

  不得不说,赵大叔在民间的声望还是很不错的,一听到皇帝都不吃盐了,百姓们感动不已。

  王宁安又告诉大家,眼下的确缺盐,不过朝廷已经想办法,先从军中调拨一部分,每家五口以下发8两,五口以上发1斤。

  希望大家伙能体谅朝廷的难处,没有过不去的坎儿。

  西北民风淳朴,王宁安亲自率领士兵用战马驮着盐,给大家送来,很快,庆州周围的村镇都传开了。

  朝廷不但没有追究罪过,还派遣青天大老爷送盐来了,大家还有什么可抱怨的,尤其是听说王宁安年纪轻轻,就身居要职,是朝廷的相公,不久之前,还光复了幽州,更是大英雄,大功臣。

  所有百姓的怒气都消了,大家奔走相告,原本聚集起来的数万人几乎一夜跑光了。好多西北的年轻汉子还慕名而来,希望投到军中,追随王相公杀敌立功。

  就这样,王宁安身边的人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多,达到了几千人。

  不过凡事总有意外,王宁安派遣部下,给马岭镇送盐的时候,就遇到了阻力。

  这里的百姓有许多都是党项后裔,民风剽悍,前些日子围攻庆州,马岭镇出动了200多人,他们绝不不相信朝廷会大发善心,放过他们。

  什么送盐,根本是骗局一场!

  就是消除大家的戒心,然后好一网打尽。

  马岭镇结寨自守,根本不让王家军进去。

  “大人,这帮人死不悔改,下令吧,我们带兵去把马岭镇平了。”

  “荒唐!”

  王宁安在地上走了几圈,立刻吩咐士兵,不穿铠甲,不拿兵器,不骑战马,背着食盐,立刻再去送盐。

  “告诉你们,遇到了什么情况,都不准动粗。”

  士兵不服气,“他们要是打人呢?”

  “打你的左脸,把右脸给我送过去!”王宁安不容置疑道。

  这些士兵被逼无奈,只好再去马岭镇,镇子的百姓见士兵们没有装备,一涌齐上,将所有人都给俘虏了。

  士兵们得到命令,不能反抗,结果不但被抢走了盐,连身上的衣服都给扒光了。回来的时候,根本没脸见人了。

  王宁安看到之后,非但没有生气,反而抚掌大笑,“遵守军令,很好,回头官升一级。西北的乡亲苦,听说有的人家,只有一套衣服,出门的时候才能穿。你们立刻准备500匹粗布,500件衣服,给我送去!”

  士兵们都疯了,王大人啊,你犯贱呢!

  他们都赌气不去,王宁安自己扛起了两匹布,“你们不去,那就只有我去了。”

  “别!”

  士兵们吓坏了,要是相公被扒光了,他们可真的该死了!

  硬着头皮,把布匹和衣服送到了马岭镇,而这一次,马岭镇的门打开了,几个上了年纪的族老带领着所有人,直竖竖跪在了地上……

第467章 比人可怕的是老天爷

  “呵呵,真亏王卿能忍下来,朕还以为他只会一味刚强,没想到怀柔的手段也是了得,不错,真是不错!他这手比起司马爱卿还要厉害啊!”

  赵大叔这不是废话么,没有两把刷子,敢收司马光当徒弟吗!

  想要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还要些日子呢,眼下师父可比徒弟厉害多了!

  赵祯很高兴,王宁安说,只有他能最快平定叛乱,赵祯还有些怀疑,没想到王宁安不但做到了最快,还没费一刀一剑。

  马岭镇的百姓把王家军给扒光了,结果王宁安不但没生气,还继续给送衣物,彻底感动了镇子的百姓。

  当地族老带着所有人请罪,并且一口气集中了500青壮,几乎能拿得动武器的都出动了。马岭镇的百姓充当前锋,所过之处,几个族老出面,无往不利。

  不但没人对抗朝廷,还主动帮忙,运输物资,等王宁安绕了庆州一圈,再回来的时候,500人马已经变成了3万,声势浩大,铺天盖地。

  城里的官都吓坏了,还以为是乱民又杀回来了,结果发现是王宁安的人马赶到,原本城中的那些官吏和士绅再也没有犹豫了,赶快开城,恭迎王相公驾临。

  进入城中之后,王宁安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府库。

  他把所有百姓都召集过来,让大家亲眼看着。

  果然,在府库当中,存着许多青盐,足有几千石之多,在青盐上面,还盖着大宋和西夏两国的大印。

  百姓们终于如梦方醒,朝廷是送来了青盐的,只是被狗官给扣下了,皇帝,还有王相公他们都是好人,都关心大家伙,都是下面的贪官污吏,他们哄抬盐价,想要从大家伙的骨头里榨油水!

  王宁安下令,将青盐搬出来,给各个村子派发,并且向大家伙保证,等过些时候,西北的乱局结束了,一定敞开供应,而且盐价要恢复到当年太宗朝的水平!

  赵二的时候,一斤盐12文!

  百姓们是欢声雷动,十分欣慰。

  王宁安趁机落实之前的盐业协会主张,把士绅还有老百姓找到一起,让他们推举声望好,有良心,有能力的商人,负责庆州的食盐运输和销售,老百姓派出代表监督,如果有人无缘无故,哄抬盐价,造成市场混乱,一律按照谋反论处!

  其实和老百姓打交道不难,关键是要真正让他们看到好处,而且还要干净利落,不能拖延。有人说庆州刚刚经历民变,不能大动干戈,应该恢复旧制。王宁安却说不乱不治,正因为大乱,才更应该抓住老百姓的心!

  事实证明,他的措施的确有效。

  就在王宁安进入庆州的第三天,他宣布征召士兵3000,结果主动报名的足有18000人,其中以马岭镇最为积极。

  以往觉得投军丢人,可是能做到王家军一般,秋毫无犯,视百姓若亲人,绝对是开天辟地头一回!

  能加入其中,不但不丢人,还是光宗耀祖的事情!

  十几岁,二十出头的年轻人,全都过来报名。

  光是马岭镇的子弟就组成了一个营,这个营在后来的对西夏作战当中,屡立战功,更是第一个杀进了西夏皇宫,几十年间,战死无数,有祖孙三代从军,有兄弟相继,人人悍不畏死,堪称最能啃硬骨头的王牌!

  后话不多说,王宁安轻轻松松解决了庆州的事情,而且手中多了一支很可观的力量,最关键的是他的作法赢得了周边百姓的肯定。

  随着风声传出去,越来越多的西北百姓相信朝廷是好的,真正捣乱的是那些可恶的官员,还有盐商巨贾。

  他们不相信蛊惑,反而期待着朝廷的霹雳手段,能尽快结束西北的乱象。

  就连文彦博也不得不感慨,“王相公爱民如子,军纪严明,替朝廷把人心都给抢过来了,只要人心不乱,别管是谁,都掀不起什么风浪!只是……”

  “只是什么?”

  赵祯问道:“莫非文相公觉得王卿有错?”

  “老臣不敢,只是老臣以为谭玉麟毕竟是朝廷命官,王相公直接给杀了,有违祖制,似乎应该交给朝廷,明正典刑才是。”

  “交给朝廷?那朕就应该给他千刀万剐,灭了他的九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