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宋将门 >

第312章

大宋将门-第312章

小说: 大宋将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别啊,孩儿不就是一说吗!”

  这爷俩立刻出了家门,前去拜会吴世诚。

  见面之后,文彦博显得十分热情,眼睛里都带着笑。

  真诚,亲切,跟多少年的好朋友似的,谁能想到,他们之前还是杀得天昏地暗的仇敌。吴世诚陪着笑,把文家父子请到了一个专门的院子,文彦博刚迈步走进去,就是一愣神,在院子中间,石头桌子旁,坐着一个高大的汉子。

  虽然坐着,比一般人站着也矮不了多少,腰细膀宽,威猛雄健,五官英俊,虽然上了年纪,但也是大帅哥一枚!

  “狄相公!”

  狄青连忙站起身,紧走了几步,施礼道:“青见过文相公。”

  文彦博稍微迟疑,立刻含笑道:“狄相公,你我同朝为官,品级相同,你又是刚刚收复幽州的盖世功臣,莫不是要折煞文某吗?”

  “不敢,不敢!”狄青很是谦恭。

  大家都坐了下来,文彦博环视了一下,嘴角露出淡淡的笑容。

  “吴先生,如果老夫所料不错,狄相公是你请来的吧?”

  吴世诚笑道:“文相公,我家大人早就让我给狄相公送信了,而且我家大人还说,这么大的一个生意,不是谁能一口气吞下的,有钱大家赚,这才是长久之道,文相公以为如何?”

  文彦博不动声色,笑道:“王大人自然是见识高明,老夫佩服,既然如此,吴先生以为该如何分配?”

  “这个容易,我们三方,每人可支配三成股权。”

  文及甫好奇道:“为什么是支配,而不是拥有?”

  “哈哈哈,文公子问得好,小的请教公子,你觉得凭着一己之力,能吞得下三成吗?再说了,烧制水泥,可是需要工本的,难道你们愿意自己出本钱吗?”

  文及甫被问得哑口无言,他转念又问道:“那既然每人三成,三三见九,还有一成,要落到谁的手里?”

  “自然是发明水泥的工匠了。”

  “什么?”

  文及甫激动地站了起来,怒斥道:“一个区区工匠,也能和我们相提并论,你们王相公怎么想的?”

  吴世诚也沉下了脸,“我说文公子,没有人家发明水泥,哪来咱们在这里分配利益?饮水思源,人可不能忘本!”

  “那,那也用不了那么多啊!一成股本啊,就算让他吃十辈子,一百辈子,也吃不完!”文及甫道:“给他一点赏赐就行了,十万贯,五十万贯,多少都成,就是不能给股份!”

  “不成!”

  吴世诚很坚定道:“这是王相公特别交代的,烧制水泥的方子还在人家手里,大不了献给朝廷,还能混一个官身呢!”

  吴世诚见文及甫还不服气,他又说道:“文公子,这就是你比不过我们大人的地方!大人舍得让利,看得长远,当年他刚出道的时候,一座酒楼,就敢分出去一半的股份给下面的人。结果如何?没有几年的功夫,酒楼生意翻了几十倍不止!我们现在让出一点股份,以后工匠有了新的发明,都会争相和我们合作,不妨告诉你,六艺的百工院,可是人才济济啊!”

  文及甫还在犹豫,他爹文彦博却伸出了大拇指。

  “不愧是王相公调教出来的人物,吴先生好见识,就按你说的办!”

  就这样,文彦博、狄青、吴世诚,三方达成了协议,各自拿到了三成的股份,不知不觉间,狄青和文彦博就成了利益相关的盟友!

  说实话,狄青心里是有愧疚的,他完全是个打酱油的,凭什么拿到三成的股份?这不是无功受禄,寝食不安吗!

  可吴世诚却带来了王宁安的话,无论如何,狄青也必须加入这个联盟!

  与其提防着日后文彦博算计狄青,倒不如提前让他们成为盟友,还是利益结合,牢不可破的那种!

  文彦博只是无耻,可不是傻,到了这一步,他还会陷害狄青吗?

  王宁安不厚道地笑了  。。。。

第440章 天下第一学堂


        拿到了水泥之后,文彦博仿佛打了鸡血。

  他单独找了个院子,四周命令士兵守卫,挑选了20名工匠入住,让文及甫亲自监工,前后忙活了半个月,文彦博才亲自跑去请赵祯过来,说是要献上一件宝物。

  皇帝赶来,进入院子,就见到面前横着一个巨大的柱子,有合抱粗细,长度足有十丈,十几米高,青灰色,有些像石头,却又不一样。

  赵祯走到了前面,仔细看了看,“莫非文相公要给朕看得就是这个?”

  文彦博连忙点头,“正是,陛下请看,这根柱子和大庆殿的楠木柱子规格一般不二,但是成本却只有楠木柱子的千分之一。”

  “什么?”

  赵祯惊得瞪大了眼睛,“文相公,你没有说谎吧?这根柱子,能比得上大庆殿的?”

  “有过之而无不及!”

  文彦博这个老货也真是不要脸,当即口吐莲花,把水泥夸得天上少有,地上难求,是亘古以来,跨时代的东西……好吧,其实这么说也有道理。

  水泥出现,整个建筑行业就出现了颠覆性的改变。

  拿盖宫殿来说。

  皇家殿宇,一定要气象恢宏,尽显皇家气派。

  但是受限于木材,宫殿大小是有限制的,像大庆殿,可谓是倾尽全国之力,不惜血本,才修出来的。

  有了水泥,情况就不一样了,最为难找的木材一项,随随便便,就可以用混凝土顶替。

  嫌4丈长的不够气派,8丈,10丈,只要有想法,就能做得出来!

  文彦博估算过来,一根同等规格的柱子,混泥土的造价不到50贯,而楠木柱子,从寻找,到砍伐,再到运出,加工,最后树立起来,没有三五万贯是做不到的。

  所以说便宜千倍,不是夸张。

  而且混凝土的柱子随时可以制造,不耽误工期,使用水泥,整个洛阳的工程,估计能缩短三分之一,两年之内,就能让赵祯搬过来。

  不只是水泥柱子,文彦博还给皇帝展示了粗大的水泥管。

  “陛下,宫中以后就用这种排水管,哪怕出了堵塞,都可以让工匠下去疏通,方便极了。造价也低,正好彰显吾皇之仁德,实在是一举多得。”

  赵祯看了半天,突然笑道:“文相公,这水泥倒是个新鲜的东西,朕闻到了一股子味道。”

  文彦博不解,“请陛下明示。”

  “六艺味!”

  赵祯笑道:“如果朕猜的不错,这是六艺学堂弄出来的吧?是王卿给你的?”

  文彦博装作诚惶诚恐,连忙惊问:“陛下何以知晓?”

  “哈哈哈,那小子就喜欢弄这些,一个琉璃镜就把铜价给打垮了,朕哪能不知道……对了,文相公,如果朕没记错,你和王卿之间,似乎有些不快啊?”

  言下之意,王宁安怎么会给你水泥呢?

  文彦博把老脸一沉,“启奏陛下,王大人标新立异,老臣是看不惯他的,哪怕他给了臣水泥,臣依旧不喜他的一些出挑做法……但是,王大人有一点值得称赞,老臣也十分佩服。”

  “哪一点?”

  “公私分明,大局为重!”

  “怎么讲?”

  “就拿这个水泥来说吧,王大人研究,是为了快速修筑长城,抵御辽兵入寇。后来他要修幽州城,也就想到了老臣在修洛阳城。他没有因为私人恩怨,就瞒着老臣,而是派人千里迢迢送过来,还说要把配方进献给朝廷。”

  要是王宁安在这里,保证给文彦博竖起大拇指。

  老家伙就是无耻!

  一个光复燕云的大功臣,一个名震士林的文官领袖,他们联合起来,哪怕是赵祯,也会忌惮的。

  所以文彦博就来一个欲扬先抑,打消赵祯的疑心,夸人夸得润物细无声,文彦博,够牛!

  更牛的是他还提到了王宁安要进献配方,天可怜见啊,王宁安啥时候要放弃这条财路了?文彦博,你可不能胡说八道啊!

  赵祯盯着眼前的水泥柱子,点头赞叹,“王卿的确难得,文相公,那就让匠作监接过来就是,回头朕重赏王卿。”

  “且慢!”

  文彦博心里暗说要是交给了他们,老夫岂不是白忙活了!

  “启奏陛下,老臣有下情回禀。”

  “讲。”

  “遵旨!”

  文彦博正色道:“百姓常说,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岂止是官吏,一些大匠也是万古传扬,比如造纸的蔡伦,酿酒的杜康,茶圣陆羽……这些人都堪称表率。如今六艺学堂设立百工院,研究出来的东西非比寻常。”

  “一面琉璃镜,就能缓解大宋的钱荒,水泥更是造福苍生,是利国利民的好东西,建造城池,修筑关隘,泽被苍生。莫非陛下不希望六艺百工院,能拿出更多成果吗?”

  “那是自然!”

  “陛下圣明!”文彦博顺手拍了一下马屁,然后语重心长道:“陛下,工匠也不容易,他们费了无数心血研究出来的东西,随随便便一句话,就交给了朝廷,只怕不妥!而且匠作监向来虚应故事,很不老实。前者大军北伐,囤积的兵器就七成不堪用,不得不从平县采购,才能打赢辽国,此事属实?”

  赵祯点头,“的确如此,现在想起来,依旧震怒!朝廷上下,硕鼠众多,简直可杀不可留!”

  文彦博趁机道:“陛下,若是将水泥交给匠作监,很有可能就被埋没了。日后工程越来越多,耗费原料数量惊人,光靠着匠作监肯定不够用。老臣以为,倒不如交给发明水泥的工匠,还有民间的力量,一起合股生产,朝廷只管把关质量,按需采购就是!”

  赵祯没想到这是一个坑,而是蹙着眉头,忧心道:“文相公,如此一来,采买的费用岂不是增加了?户部能承担吗?”

  “陛下,老臣以为有些该花的钱,就不能省!”文彦博笑容可掬,神态从容,“譬如给将士的武器,朝廷想节省钱,下面就以次充好,肆意贪墨胡作非为。修城池,修宫殿,乃是百年大计,使用水泥,代替其他材料,本就能节省开支,这笔钱朝廷要还是拿不出来,管三司的官可真该跳护城河了!”

  “陛下,老臣治理地方,也有一些心得体会,朝廷固然要爱惜民力,不能随意征调百姓服役,耽误农时,贻误收成。但是,正常的采买,将本求利,民间有利可图,非但不会伤损百姓,还能给老百姓一条生路,活络经济。自从洛阳动工建城以来,老臣给民夫如数发放工钱粮米,百姓手中有了钱,市面更加热闹,买卖兴旺……由此观之,即便朝廷采买水泥,花一些钱,也是对百姓有利的。更何况以后水泥的用途要扩大,要推广到民间,水泥作坊不能只供应朝廷之用,故此将水泥交给民间生产,朝廷只要严控技术,防止外泄就可以了。”

  文彦博说了这么多话,归结起来就是一个目的,朝廷就别插手了,让我们干就是了。

  论起哄皇帝的本事,哪怕王宁安,也要自愧不如。

  明明是为了自己着想,还说得冠冕堂皇,滴水不漏!

  光凭这一点,拉文彦博过来,就是一步好棋。

  和这个老货当对手,压力太大了。

  赵祯也知道朝廷的弊端,宁可多花一点钱,也要保质保量,把皇宫建造好,必须尽快迁都才行!

  “就按照文相公的意思办。”赵祯又想起来,“对了,这次六艺学堂立了大功,朕要好好赏赐他们,士农工商,缺一不可啊!”

  ……

  “这个文彦博啊,真是个天才!”

  王宁安看完老文的信,都想爆粗口了,文彦博经过苦思冥想,已经拿出了方略,他们三方掌控水泥技术,然后授权给其他商人,让别人建作坊,投资挨累,他们坐享其成。

  这么好的办法,连王宁安都没想到。

  从来不要低估这些古人,利之所及,什么都能琢磨出来。

  当然了,王宁安不会像文彦博那么自私无耻,水泥是能改变世界的东西,他可不会满足于现状,还要研究出种类更多,质量更好的水泥。

  王宁安决定出资,在顺州建立水泥作坊,管理作坊的,正是一个叫许阳的年轻人。这小子很年轻,很瘦小,黑漆漆的,还有点木讷,丢到人堆里,都没人会发现。

  可就是他,眼下成了六艺学子当中,不折不扣的土豪!

  而且还给六艺学堂赢来了一份旷世殊荣——赵祯御笔亲题,天下第一学堂!

  六个字,金光灿灿,熠熠生辉。

  虽然之前六艺早就名声大噪,升格为皇家书院之后,更是风光无限,但是毕竟相比老牌的四大书院,六艺学堂显得底蕴不足。

  但是有了这块牌子,谁也不敢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