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宋将门 >

第304章

大宋将门-第304章

小说: 大宋将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苏八娘放下了手里的包子,嬉笑道:“妇道人家哪里有什么看法,还是问问萧姑娘吧,她可是巾帼不让须眉,颇有男子气概!”

  萧观音没有反驳,而是坦然接受,“多谢二夫人赏识,那小女子就妄言了,其实大人应该注意到了,幽州有一样东西很便宜。”

  王宁安眉头一蹙,而后问道:“可是食盐?”

  “嗯,奴家没记错,在后唐同光三年,就设立了芦台场,专门煮盐。这些年来,辽国吃的盐,有一半来自滦州等地。重元为了积累军饷,还大肆向南朝走私食盐,这件事想必大人应该清楚!”

  王宁安心头一动,还真别说,萧观音给他提了醒。

  眼下的滦州,大体位置和后世的天津相仿,不正是长芦盐场的位置吗!

  要知道后世长芦盐场作为全国最大的盐场,供应四分之一的人口使用,足足能满足三亿多人的需要。

  也就是说,仅仅凭着长芦盐场,所有宋人的食盐都能解决。

  盐有多大的暴利,这就不用多说了!

  手握食盐之利,幽州就能迅速完成财富积累,而且以食盐作为抵押,还能筹措扩建城池,修缮长城的启动资金……

  王宁安越想越高兴,简直有些手舞足蹈。

  通了,一下子全通了!

  开发长芦盐场,繁荣幽州,促成迁都,随着帝国重心北移,消灭辽国,扫平西夏……整盘棋都活了!

  妙啊,真是太妙了!

  “萧姑娘真不愧是才女,一针见血,厉害,厉害啊!”

  萧观音淡淡一笑,“大人只是初到幽州,还没有想到而已,以大人的才华,很快就能看到这一步。小女子不过是取巧而已,当不得大人盛赞。”

  王宁安摇头,“一人智短,两人智长。光凭着我一个,哪能想得那么全面,日后还请萧姑娘不吝赐教。”

  “既然如此,婢子多谢大人抬爱。”萧观音低头,满饮了一杯酒,然后冲着王宁安微微含笑,“大人,心思如日月,襟怀如江海,既然能虚心纳谏,为何不能慈悲为怀,开天地之恩,放一条生路呢?”

  王宁安迟疑一下,然后笑道:“萧姑娘,你说的可是幽州当地的契丹贵胄?”

  萧观音低着头,没有回答,显然是默认了。

  不管如何,这些人都是她的族人,萧观音恨耶律洪基不假,可是她却不忍心看着其他人惨遭屠戮……

  “嗯,死罪可免,活罪难逃。”王宁安道:“其中确有罪行的,必须除掉。剩余的,我会发配到渤海国,总算是一条活路吧!”

  萧观音微不可查,点了点头,又喝了两口粥,然后就起身告辞了。

  ……

  她刚离开,苏八娘就扑到了王宁安的怀里。

  “老爷,你看她多厉害,又是出主意,又是救人的,须眉男儿也比不上,妾身真是羞愧死了!”

  王宁安叹口气,安慰道:“萧观音本就是才女,又遭逢剧变,心性不同寻常人,才情令人敬佩,只是……”王宁安停住了话,没有说下去,而是体贴地拍了怕妻子的肩头。

  “行了,你也不要和她比,那不是给自己找不痛快吗!”王宁安满眼是笑,伸手揽住苏八娘,把她抱起来,扛在肩头,低声道:“这么多日子,光是打仗了,你可知道,我是多想你!别耽误好时光了……”

  苏八娘紧紧抓着王宁安的肩头,微微点头,她的眼中闪过一丝狡黠。

  哼,萧观音,你能看出来,本姑娘岂会不知道?

  可惜啊,你终究棋差一招,这男人啊,还是喜欢小女人的,想你那种心机婊,等着当一辈子老姑娘吧!

  ……

  王宁安在滦州和蓟州忙着分田分地,富弼那边也没有闲着。

  他同样召集顺州和檀州的士绅读书人,先是举行声势浩大的祭孔仪式,把至圣先师搬出来。

  接着富弼又聘请了十几位饱学官员和鸿儒,登坛讲学,传授儒家经典,讲的是天花乱坠,下面人听的是如痴如醉,感动的热泪盈眶。

  富弼见人心收拾,立刻抛出了大招,他宣布要在幽州举行科举。

  辽国也有科举考试,比如刘六符,张孝杰,这都是从科举走出来的汉人状元。富弼认为要扩大科举录取人数,开设恩科,给幽州士子一条进身之阶。他还要求朝廷拨款,在各州建立官学,聘请饱学之士,前来讲课。

  “燕云沦落百年,虽保有汉风,然则人心杂乱,华夷不辩,乾坤颠倒……要想恢复秩序,重新变成大宋疆土,必须正人心,欲正人心,必须兴教化,鼓励讲学之风!”

  根据富弼的构想,他向赵祯保举程颐和程颢两兄弟,提举幽州等地官学,教导学子忠孝仁义,孔孟之道。

  还真别说,赵祯看完富弼的这套办法,也很是赞叹。

  至少看起来很有效果,檀州和顺州等地的士绅争相上表朝廷,叩谢天恩,赌咒发誓,要忠于大宋,绝无二心。

  富弼除了抛出科举大礼包之外,又下令募兵。

  各个士绅立刻鼎力支持,出人出力,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招募了8000人,又在当地采购了3000匹的战马。

  富相公是志得意满,“启奏陛下,如今檀州和顺州,百姓心怀朝廷,争相为国报效,已经稳如泰山,任凭辽国百万雄兵,也奈何不了分毫。”

  赵祯含笑,“富爱卿出事老成干练,朕还是很放心的。”

  这时候一旁的赵宗景忍不住了,“启奏圣人,富相公虽然有功,可是王大人的功劳更大!”

  “哦?王卿那边怎么样了?”

  赵宗景很得意,“王大人已经将500多万亩田产分配下去,有50多万百姓得到了土地,无不感念朝廷大恩。另外这些百姓都组成了田庄,编户齐民。王大人还规定,每个作战有功的将士,斩首一级,即可得到一个甲的百姓供养,也就是说,十户人家,每年要拿出十分之一的所得,交给有功的将士。王大人靠着此法,已经安置了上万的有功士兵,不需要朝廷花一分一毫,就让将士们得到了奖励。现在士气高昂,斗志充沛,人人争相为国杀敌,恨不得立刻直捣上京,灭了辽国才好!”

  “哦!”

  赵祯十分惊讶,他急忙让人取来王宁安最近送来的扎子,从头到尾,看了一遍,脸上笑容十足,跟开了花似的。

  赵宗景心中得意,忍不住瞟了富弼一眼,心说你这个老小子,还想和我兄弟比,差之万倍!

  少在这里吹嘘了,免得丢人现眼!

  富弼低垂着眼皮,仿佛没有看见,等赵祯看完,他躬身施礼。

  “启奏陛下,既然郡王提到了王大人,那老臣这里也有一份状纸,要呈给陛下。”

  富弼将一份状纸交给了内侍,送到了赵祯面前。

  皇帝陛下一看,顿时脸色就变了。

  这份状纸居然是用血写成的,在落款处,有四五十个人名之多,全都是滦州和蓟州的士绅。

  他们联名状告王宁安,说他背信弃义,胡作非为,残害生灵,罄竹难书……“这,这是怎么回事?”

  富弼连忙说道:“启奏陛下,王大人先是许诺地方士绅,帮着追查契丹贵胄的土地,查出来之后,奖励他们三成。这些人遵照王大人的命令做了,等到土地收缴上来,突然又冒出了无数的刁民,状告这些地主士绅,说是他们和契丹贵胄勾结,欺压汉人百姓……王大人不但没有把该赏赐的田产给士绅们,反而将士绅原本的土地,也给没收,竟准备作为奖励士兵之用!如此背信弃义,率性妄为,如何能取信天下?老臣以为,陛下应当立刻处置才是。”8)



第430章 富相公被打脸了

  “人无信而不立,为人如此,朝廷更应如此。王大人一味耍弄权术,纵容刁民,巧取豪夺,试问幽州百姓,能归心朝廷吗?不得人心,又如何治理幽州?老臣恳请陛下,以国法为重,以朝廷信用为重,不能再纵容王宁安了!”

  富弼言之凿凿,自从北巡开始,他和王宁安之间的矛盾就越来越激烈,在战争之中,为了光复幽州,尚且能和衷共济,可是到了该如何治理幽州,两个人南辕北辙,一场决战就不可避免了。

  王宁安眼前不在幽州,作为他的铁杆,赵宗景不怕富弼。

  “富相公,事有从经,也有从权。你口口声声说是国法,这幽州之地,刚刚归附朝廷,能和其他地方一样吗?王大人的作为没有什么不妥的,恰恰是你,纵容迁就士绅地主,你可别忘了,几十年前,就是这些人站在了萧太后一边,太宗皇帝两次北伐失败,他们是有罪的!”

  赵宗景这几年经常和苏轼,还有佛印打交道,三个人经常凑在一次,吃肉喝酒,这两位都是嘴炮大家,赵宗景总能学一点皮毛。

  和富弼怼起来,也是一套一套的。

  可富相公岂是好对付的,“郡王此言差矣,正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幽州纳入了大宋版图,就应该一视同仁,一碗水端平,如此才能让人心服口服,幽州士人诚然有变节之过,但朝廷能够大度原谅,这些人岂不是更能感恩戴德,忠心朝廷!”

  “哼!说的轻巧,谁知道他们有没有良心?富相公,你敢给这帮人打包票吗?万一他们背叛了朝廷,砍你的脑袋吗?”

  “你……”

  富弼顿时怒气冲冲,好一个赵宗景,别以为你是宗室,就该放肆胡来。

  皇帝尚且不能轻易对宰相无礼,你一个宗室后辈,竟然如此猖狂,看起来是跟着王宁安学的,大胆狂妄了!

  富弼想要弹劾赵宗景,这时候赵祯突然摆手。

  “富相公,你们先不必吵了,此事容朕思量。”

  把两个人都打发走了。

  赵祯陷入沉思。

  王宁安和富弼,代表了两条道路。

  富弼的想法很明白,那就是封官许愿,开设科举,拉拢士人地主,把上层稳定了,地方也就安宁了。

  这一条汉唐都用过,而且也都起到过不错的效果……只是这么干也有后患,比如汉唐都出现了蛮夷内迁,和汉家百姓冲突的问题,一个酿成了五胡乱华之祸,一个弄出了安史之乱,可以说后患无穷。

  当然了,幽州和别的地方不一样,这里的百姓原本就是汉家儿郎,靠着收买拉拢,未必行不通。

  至于王宁安的办法,那就简单粗暴,而且彻底颠覆。

  原本的契丹贵胄要处理,汉家的地主士绅也要清洗,把这些上层人物全都干掉。从底层开始,分配土地,重建教育体系,培养汉魂。

  相对而言,王宁安的动作更大,耗费的功夫更多,破坏力也更惊人。

  就拿这不到三个月来说。

  王宁安处置了契丹贵胄上千人,发配3000多人,囚禁汉人士绅超过200,还有一些士绅带着家眷打手越过长城,重新逃到了辽国,这个数目也过万了。

  从表面上看起来,王宁安折腾的地方大乱,人心惶惶,假如不是慕容轻尘等人带着大兵,强力弹压,真的会出乱子。

  可是王宁安做法的就没有半点可取之处吗?

  赵祯不这么看,他去过平县,亲眼目睹了平县奇迹。很受震动,平县的成功,就源于一张白纸。

  八年前的一场大水,摧毁了所有的规则,只剩下了几十万赤贫的百姓。

  王宁安带领着这些人,发展产业,建造城池,积累财富,筚路蓝缕,一切从头开始。

  仅仅七八年的功夫,平县的产业天下第一,平县的民生天下第一!连汴京都比不上!

  光复燕云之战,平县的军械作坊出了七成以上的武器,九成的马车雪橇,全都是平县制造的。

  更是调动了5万民夫,征集粮食150万石,调用船只500艘……

  令人惊叹的数据背后,是平县庞大到可怕的动员能力!

  原因奥妙何在?

  就是因为平县没有士绅,没有地主,有的只是工商集团,还有市场化的农场主,庄园主……他们的创造财富,组织动员的能力,是传统士绅集团的十倍,百倍!

  正因为如此,平县才靠着一县之力,承担了光复幽州一半的职责。

  事实胜于雄辩。

  王宁安治理地方的才能,远不是一般人能比得上的。

  他这么折腾,无非是要把幽州变成当初的平县,废掉所有规矩,从头开始。

  幽州500万人,是当初平县的25倍!

  假如把这股力量释放出来,只怕光靠着幽州,就能收复云州,灭了辽国啊!

  身为天子,赵祯怎能不怦然心动。

  “去把宗景叫过来。”

  没有多大的功夫,赵宗景气喘吁吁赶来了。

  “臣拜见圣人。”

  赵祯道:“你陪着朕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