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宋将门 >

第289章

大宋将门-第289章

小说: 大宋将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无敌已经回到了大宋,而王贵老将军还不知去向……

  “你爹,是,是王老将军的部下?”

  小老头一愣,连忙点头,“是啊,俺爹说了,当年在陈家谷一战,他受伤昏迷,后来人事不知,等到他醒来的时候,战斗已经结束了。他没法回到大宋,就流落到了辽国。”

  小老头很坚定说道:“俺爹没有投降,真的没有,他是无路可去了,就给人家当长工,出苦力。后来俺姥爷看他能干,又会功夫,就招到做了女婿……这么多年,俺爹一直没忘了大宋,他活着的时候,还年年给王老将军上坟呢!”

  “什么?”

  王德用立刻惊呼出来,“怎么,你知道王贵将军的坟在哪?”

  “知道,就是俺爹冒死埋的!”

  ……

  能得到王贵的消息,王德用简直激动不已,他立刻带着这个人,去面见赵祯。

  皇帝陛下更是欣喜若狂,连忙叫来询问。

  根据小老头所说,他爹王勇在战斗中受伤,侥幸未死,他返回战场之后,找到了王老将军的无头尸体,含着泪,把王贵就近埋了。

  后来王勇在辽国娶妻生子,辗转打听,他又找到了王贵头颅的下落,王勇再次冒死把老将军的尸体合到一处,葬在了房山。

  一转眼,几十年过去了,王勇已经作古了。

  他活着的时候,就希望叶落归根,能葬在老家。他的亲人已经不多了,据说只有一个兄弟,名叫王忠。

  他给王贵做亲兵的时候,兄弟还不到十岁,也不知道是否活着……

  “王忠!”

  王德用一拍大腿,“对上了,对上了!恭喜陛下,老臣去过王家,他们家的确有个老家丁叫王忠,老头身体还算硬朗,这么多年,王家落魄的时候,也不离不弃,算起来,他们可是王家的恩人啊!”

  赵祯也十分感叹,“岂止是王家的恩人,更是我大宋的义士,殊为难得!”

  小老头被夸奖得手足无措,“小人有罪,小人该死!”

  他突然趴在了地上,痛哭流涕。

  赵祯不解其意,“这是为了什么?”

  “回陛下,俺给老祖宗丢人了!”

  他一把鼻涕一把泪,讲述了经过,原来王勇时候,他也娶妻生子,一共两个儿子,偏偏这两个儿子从头到脚,都是地地道道的辽人。

  他们喜欢弓马骑射,箭术很好,后来耶律重元招兵,两个儿子都成了重元的亲卫。

  小老头简直暴怒,他把两个儿子叫到了面前,痛打他们,逼着他们离开辽军,还把家族的历史告诉了他们,想让两个小子回心转意。

  哪知道两个逆子根本不在乎,都多少年的陈芝麻烂谷子了……谁还在乎?

  他们就知道给皇太弟当兵,每个月能拿到两贯钱,能吃肉,能喝酒,放着好日子不过,那是傻蛋!

  这两个小崽子根本没管他爹的话,依旧投靠了重元。

  他们全都在幽州城,王宁安逼着重元,把家眷送到大宋,阴差阳错,小老头也回到了大宋。

  他虽然没有到过大宋,可是小时候,王勇经常在耳边讲述,不厌其烦,一遍一遍告诉他,完全刻到了脑海里,沧州的一草一木,一家一户,哪的小吃好,哪里的庙会热闹……当年王老将军是怎么照顾他的,辽兵是何等可恶,一切就像在眼前一般从小,他就对辽国切齿痛恨,即便什么都不能做,但是他却发誓,永远不给辽寇当刽子手,不去杀一个汉人!

  只是令人遗憾,他阻止不了自己的儿子,他把那些事情告诉自己的孩子,可是他们根本不在乎,这些事情又有什么了不起的?

  相比之下,他们更喜欢骑马,和契丹的孩子下河抓鱼,上树掏鸟蛋,偷看女人洗澡……长大点之后,他们又娶了契丹女子,更是加入了重元的部下……从头到尾,都没有任何办法阻止,他们变得和契丹人几乎没有差别。

  野蛮,粗鲁,暴戾……

  小老头王祥变得郁郁寡欢,他不敢再提起家族的过往,他也不敢讲述先人的事迹,家里的两个逆子根本不会听,还警告他不要胡说八道,不然辽国追查下来,会要了一家人的命!

  王祥几乎放弃了,谁知道重元突然叛乱,家属要去大宋,他仿佛抓到了救命稻草,他终于能回到那个魂牵梦绕的地方。

  王祥没有多想,抱着父亲的骨灰,欣欣然,回到了大宋,他发誓,有生之年,再也不会离开这片土地,不管是好是坏,这就是他的根儿!

  “老大人!”王祥仗着胆子,“你说见过俺叔?他,还好吗?”

  “好,好着呢!”

  王德用笑道:“你怕是不会知道,这次领兵进幽州的就是王老将军的后人,我大宋的同平章事,王宁安王相公!”

  “啊!”

  王祥惊呼起来,“王老将军的后人,当了相公?”

  “可不是,告诉你,他可是我大宋的鬼才,光复燕云,都在他的肩上呢!”

  王祥突然变得无比激动,就好像一个溺水的人,终于抓到了救命稻草,再仔细看看,根本是一艘奢华的巨轮!

  两个忤逆子,睁开你们的狗眼,好好看看吧!

  大宋永远是大宋!

  辽国永远都是蛮夷!

第410章 皇帝的意志

  “汉儿尽作胡儿语,却向城头骂汉人!”

  这是晚唐诗人司空图的一首诗,名字叫做,说的是晚唐的时候,河湟之地沦陷到了吐蕃的手里。

  当地的百姓经过多年之后,早就忘却了乡音,反而成为胡人的走狗,可悲又可气!

  这两句诗,说的何尝不是燕云!

  一百多年的分割,已经造成了不可弥补的裂痕。

  当年太宗皇帝北伐,正是燕云的汉人站在了辽寇一边,才把大宋的军队打败。赵祯一直想不通,同为汉人,哪怕是两不相帮,大宋也不至于惨败。

  现在他终于明白了,王祥给了他答案!

  王勇侥幸逃生,流落辽国,一心念着大宋,他的儿子尚且能心怀故国,痴心不改……可是到了他的孙子,从小和契丹人一起长大,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接受的教育和法则,已经彻底泯灭了汉家之心。

  哪怕他们知道自己是汉人,也不会太在乎了。

  距离太宗北伐又过去了一个甲子还多,已经不是三代人,而是四代,五代,六代……燕云再也没有汉人了!

  赵祯很愤怒,如果他身在京城,或者放在十年前,或许就会彻底打消收复燕云的想法。

  可是这一刻,站在河北的大地上,身边都是大宋的热血健儿,前锋几万人马已经进入了燕云。赵祯也变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斗士,他不甘心,身为帝王,大宋最有权力,最有能力的那一个!

  他决不允许悲剧继续上演,他要扭转乾坤,力挽狂澜!!

  “传朕旨意,即刻命令折继闵率领人马,袭击辽国西京,迫使耶律仁先回援。记住,不要恋战,只要拖住耶律仁先就行,如何打,由折继闵说了算。”

  最后这句话非常关键,赵祯早就看清楚了,不能让文官再添乱了。

  “再传第二道旨意,命令杨怀玉和狄咏率领三万禁军,立刻北上大名府,随时准备抗击辽兵。”

  赵祯又对着富弼说道:“传旨三司使包拯,让他即刻筹备200万石军粮,调动30万民夫,全力备战!再告诉济阴郡王赵宗景,以皇家银行名义,发3500万贯战争债券,朕作为表率,从内帑拨出180万贯,购买债券。”

  其实怎么打这一场战斗,王宁安早就拟定了许多方略,比如借着保护商民,进军燕云,这是最保守的一种,还有比较激进的,就是直接和辽国全面开战。

  赵祯这一次就是押上了全部的筹码,除了没有正式宣战,可以说吃奶的力气都用上了,即便打赢了,大宋也要伤筋动骨,损失不小。

  富弼很犹豫,“陛下,是不是……”

  “不!”

  赵祯断然否定,“富相公,朕知道自己在干什么,狄爱卿和王爱卿他们是前锋,朕和王老将军就是中军,还有狄咏杨怀玉他们,朕相信自己的将士,相信我大宋亿万子民。此战必须要打,而且一定要胜!”

  赵祯深深吸口气,“当年富相公和范爱卿他们一起主持庆历新政,也是曾经沧海,朕深知爱卿并非铁石心肠,更不是不懂大局……朕希望爱卿能竭尽全力,替朕,替天下人收复燕云故地,功成之日,千秋史册,也有爱卿的一笔。”

  富弼浑身剧烈震动,他不是兴奋,而是恐惧。

  没错,赵祯没有责备他一句,可是句句透着机锋,分明在警告他,你敢不顾大局,扯后腿,添乱子,到时候史册彪炳,你就是佞臣贼子!

  真是想不到,自己在皇帝的心中,竟然已经黑到了这个地步……陛下啊,你也未免小看富彦国了,能收复燕云,我又怎么会犹豫!

  富弼和韩琦比起来,显然道德感要强许多,而且置身在河北,真的很难不被民众的热情感染。

  所有军械作坊,日夜赶工,各种原材料优先供应,各地的弓箭社,组织青年参军,河北的人马已经膨胀到了30万,虽然可战之兵只有10万,但是新兵运输辎重,加固城池,抢修道路,还是完全能胜任的。

  最让富弼惊讶的是六艺学堂,虽然本部搬到了京城,在沧州还有数千名学生,其中武学院的成员一个不差,提前两个月,举行了结业考试,他们一股脑投身到了军中,没有丝毫的犹豫。

  那些最让富弼鄙夷的商人,此刻也展现出不同寻常的一面。

  当战争债券推出的一刹那,他们纷纷抢购,丝毫不客气。

  如果说是贪图利润,也就罢了,有很多小商人,卖到了债券之后,干脆当街撕毁,他们是向朝廷贡献军费啊!

  一切的一切,或许很卑微,或许无关轻重……可富弼看到了一个迥然不同的世界,没有人是麻木的,他们都在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一个人很卑微,但是成百上千万的人加在一起,就不在卑微,他们的力量,宛如惊涛骇浪。

  而富弼就置身大浪之上,完全是身不由己。

  富弼拿出了帝国宰相的超强行政能力,动员民夫,安置辽国的家眷,筹措军饷军粮,组织运输,征集牲畜……每一样工作,都安排得井井有条。

  直到这一刻,大宋从上到下,所有的战争机器都高速运转起来,虽然还略显稚嫩和单薄,可是王宁安折腾了近十年,大宋又承平百年,富庶无比。

  这股庞大的力量终于调动了起来,宛如一只洪荒巨兽,昂首嘶鸣,声震寰宇!

  ……

  “陛下终于下了决心,这一战是要玩大的了!”

  王宁安望着外面飞落的雪花,暗暗叹口气,他的人马进入幽州,就遇到了大雪,眼下可不比后世,雪下得猛,风刮得狂,哪怕是成千上万的人马,遇到了暴风雪,也是寸步难行。

  突如其来的大雪,让战斗不得不停下来。

  耶律洪基的主力已经进入檀州,正在修整当中。

  而耶律仁先猛攻居庸关不克,采取绕道方式,准备袭击昌平。

  昌平可是京城西北的门户,如果丢失之后,耶律洪基和耶律仁先的两支人马就能合流,20万大军,那是谁也挡不住的一股洪流!

  “狄帅,看起来关键就在昌平了!”

  面对着一个制作精美的沙盘,王宁安沉着脸说道,他对辽国,是真下了功夫,就拿眼前的沙盘来说,小到一个村子,一口井,一条街道,全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当重元父子看到之后,全都疯了。

  处心积虑!

  王宁安,你可真是处心积虑啊!

  不管这爷俩咋想,狄青沉吟道:“确乎如此,我们应该先击溃耶律仁先,安定了侧翼,才好放手和耶律洪基一搏,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

  狄青和王宁安商量了一番,决定派遣杨文广领兵,又安排了柳羽和慕容轻尘担任他的副手,再有章敦出任参军。

  “那个……爹!”

  王宁安满脸的迟疑,杨文广在岭南的时候,受了伤,这几年才刚刚养好,让他顶风冒雪出战,实在是心里过意不去。岳父毕竟不是亲爹,要是王良璟,什么话没有,万一杨文广有了闪失,他怎么向媳妇交代?

  可是不派杨文广,还有谁能去?

  大宋的将领断代太严重了,他把柳羽和慕容轻尘派过去,就是希望他们能保护岳父,又能跟着岳父学点本事,快速成长,赶快填补空缺。

  “小子,你让我领兵,就是心疼我了!”杨文广叹口气,“身为杨家子孙,为了燕云而战,是祖宗天命!要是落在别人的后面,真该抹脖子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