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宋将门 >

第242章

大宋将门-第242章

小说: 大宋将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人,我们坏肚子了,先去后面了!”

  说完,两个家伙就跑。

  坏肚子还能跑这么快?

  扯淡!

  王宁安刚想好好问问,哪知道这时候一个小老头杀气腾腾,奔着他就来了。

  看到了这位,王宁安的腿也软了,他真想一转身,跟着苏家兄弟一起跑!奈何,人家已经看到了他!

  “王宁安,怎么不敢见老夫了?”

  来的人正是苏洵苏老泉,他刚刚进京述职,除此之外,还要参加学士院考试,苏洵没有考过进士,但是凭着劳苦功高,还有特殊的机缘巧合,做到知府的位置,尤其是金殿比试之后,苏轼和苏辙的文章词赋天下皆知,三苏父子,崭露头角,为人们所知。

  大家伙对苏老泉的非议也少了很多,参加考试,不过是补一道手续而已。

  苏洵听说王宁安带着人马北上,他连京城都没有进,直接绕到了他们的前面,把王宁安给堵住了。

  “王大人,你可真够瞧的!”苏洵恶狠狠盯着王宁安,恨不得把他给撕碎了。

  王宁安连连拱手,无奈心里虚,“老泉公,许久未见,你身体还是那么硬朗,好啊,真好!”

  “哼,身体要是不好,早就被你气死了!”

  苏洵点指着王宁安,怒斥道:“你给我说清楚,曹佾提亲事怎么回事?你到底是给八娘灌了什么迷药,她怎么就鬼迷心窍了?”

  王宁安正色道:“我是给令爱灌了药,那药叫……爱情!”

  “呸!”

  苏洵气得啐骂道:“你都有了家室,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毁人青春,害人一生,风流阵里的急先锋!你也配谈爱情?老夫决不答应!”

  王宁安想过很多摆平苏老泉的办法,唯独没有想到,两个人会在这么不利的情况下见面。

  王宁安眼珠转了转,你硬我更硬!索性就跟老苏摊牌!

  “老泉公,不管怎么说,我都看上了令爱,她也垂青晚生,你们苏家上下,除了你还不同意,别人都无话可说。你不答应我也不怕,等我光复燕云,携着泼天功劳,大不了让陛下再给我赐婚一次!八娘就是我们王家的人!”

  苏老泉差点昏过去,就没见过跟岳父这么横的!

  “好啊,话你说了,老夫告诉你,拿不回来燕云,别想娶苏家的女儿!”8



第346章 大氏在哪里


  苏老泉气哼哼拨马就走,走出去好远,老头子回看了下王宁安,见这小子还是一副傻呵呵的样子,连送送岳父都不愿意做!

  “臭小子,你等着的!”

  苏老泉懒得搭理他,直奔京城而去。? ?

  这位都消失了,大苏和二苏才仗着胆子溜出来。

  “咱爹就这么放过了先生?”苏辙傻乎乎问道。

  苏轼嘿嘿一笑,促狭道:“还叫先生吗?”

  “那叫什么?”

  “当然叫姐夫了!”

  苏轼说完,一溜烟儿,冲到了王宁安的前面,作揖行礼,一伸手。

  “那啥,是先改口,还是先给改口费?”

  王宁安甩甩头,“什么乱七八糟的,改什么口?”

  “喂,不要装傻啊,当然是改口叫姐夫了!”苏轼得意道:“给少了可不成啊!”

  王宁安把眼睛一翻,真想啐大苏一脸。

  “你们家人——除了你姐姐之外,都这么奇葩吗?你爹让我拿下燕云,才能娶苏家女儿,燕云十六州可不是一件小事,这要是拖个十年八年,那可怎么是好!”

  苏轼见王宁安愁眉苦脸,忍不住想要笑。

  他凑到近前,勾肩搭背,低声道:“这么聪明的人,怎么就犯糊涂呢!还不能先斩后奏啊?”

  王宁安一愣,突然眼前冒光,对啊,真是个好办法!不愧是大才子,出的主意就是非比寻常!

  等事情安顿下来,有空就把亲事办了,快刀斩乱麻!

  王宁安突然脸色一沉,咬着牙道:“苏轼,这主意是你这个当弟弟的能说的?看我不替你姐姐教训你!”

  说着王宁安举起马鞭,照着苏轼就打,大苏身手敏捷,连忙躲过,王宁安在后面追着,苏轼就跑。

  “快救命啊,姐夫杀人了!”

  他越是喊,王宁安追得越急,到了最后,弄得整个队伍都知道了,王宁安要和苏家结亲了。

  等到晚上宿营的时候,苏辙拿着一碗莲子羹,送给了大哥,让他败败火,润润喉。

  然后苏辙拍着大哥的后背,由衷说道:“你还是不如咱们先生鬼。”

  “怎么讲?”苏轼哑着嗓子道。

  “还没明白啊,先生这不是先斩后奏了吗?全军营都知道了!”

  苏轼的脸瞬间就狰狞了,气得跳着脚大骂,反正王宁安成了他姐夫,骂他也不用担心欺师灭祖。

  大苏把什么好词都送给了王宁安,足足骂了半个时辰不重样。只是王宁安睡觉的帐篷离着很远,根本听不到。从这天之后,大苏足足三天没法去烦王宁安,嗓子彻底歇菜了。

  ……

  人马度很快,进入了河北境内,再度回到了沧州。

  王家父子都在外面折腾了好几年,再回到老家,真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

  王良璟感觉眼睛都不够用了,到处都是鳞次栉比的酒楼茶馆,客栈饭庄,一家挨着一家,南来北往的商人,操着各种口音,有南方的,有北方的,有契丹的,有女真的,有高丽的,甚至有一帮大胡子。

  王良璟还看到有个矮个子的罗圈腿,领着一帮穿着怪异的女子,到处找高门府邸,主动叩门。

  “二郎,这帮女的是哪来的,怎么都背着一个枕头?”

  王宁安看了看,突然神色怪异,伸手把大苏和章敦叫了过来。

  “他们俩有经验,问他们吧!”

  大苏看了看,忍不住哈哈大笑,“王叔,这帮都是倭女,是从倭国过来的。”

  “哦,那她们到处乱窜干什么?要饭吗?”

  章敦强忍着笑,“不是要饭,是要种儿!”

  王良璟还没明白。

  大苏得意道:“王叔,你看见没有,倭国的男人长得那么矮小,跟土地公成精似的,生出来的孩子也矮小丑陋,这不,倭国那边就派遣年轻女子,来到大宋,挑选高大壮硕的汉子,一度春风!”

  说着苏轼还挺起胸膛,让自己显得更加雄壮。

  “等到怀上了孩子,她们再回到倭国,据说生下来的男孩会当做家主培养,生下的女孩也会嫁入高门。怎么?王叔你在京城没遇到过?莫非是婶娘看得紧?这回好了,原来也有倭女到沧州借种儿了,王叔,大展雄风的时候到了,让她们领教大宋爷们的厉害!”

  砰!

  苏轼的脑袋结结实实挨了一下,王宁安怒目横眉瞪着他,“你再敢胡言乱语,军营的马桶都归你刷了。”

  苏轼条件反射似的一缩脖子,连忙撒丫子了。

  章敦倒是笑道:“先生,我听说倭国人都喜欢去大城市,找名门世家,汴京啊,杭州啊,苏州啊,真是想不到,连沧州都有了倭女,足见先生治理有功,沧州物阜民丰,百姓安居乐业,文风鼎盛,教化大兴,这才引得四夷归附,主动前来,先生之功劳,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开天辟地,前所未有……”

  “你也给我闭嘴,再多说我把你直接送到倭国,去给他们改良人种,就凭你这个大个子,倭国没准把你当成国宝呢!”

  章敦被吓得一缩脖子,他也溜了。

  ……

  岂止是王家父子,很多人都被沧州的繁荣震惊了,包括柳羽啊,潘肃啊,高俊杰啊,他们还以为到了沧州,就是吃苦来了,哪知道这比京城还要繁荣。

  满大街都是穿着青布衣衫,送餐送货的小哥。

  这些服务在京城才刚刚开始没几个月,可是在沧州和平县之间,已经弄了好几年,轻车熟路。

  这几年的功夫,沧州人口增加到了15万,平县突破了35万,由于两座城市原本距离就不远,曾巩又拿出1oo万贯,在两个城市之间,修了足够16驾马车并排通行的道路,沧州和平县几乎连成了一体。

  每天往返两个城市之间的货物行人,川流不息,昼夜不停。

  沧州和京城不一样,不是靠着官老爷儿撑起来的繁荣,这里每天都有无数的产品流向大宋各地,又有无数的原料送进来,光是物流一项,居然不比一两百万的汴京城差。

  实在是让人看得目瞪口呆,钦佩不已。

  柳羽这帮小子彻底服气了,咱们老大就是厉害!

  相比之下,程颢和程颐就凄惨多了,他们被逼上了梁山,不得不跟着王宁安北上。

  人世间有很多道理,王宁安觉得有一项是最基本的,那就是你能做,我也能做,你不可以做,我也不可以做……这叫标准一致,你们洛学把口号喊得那么响,话说的那么漂亮。结果告诉别人,我们不用遵守,你们遵守就行了。

  这叫什么玩意?典型的表里不一,宽以待己严于律人,你自己都做不到,却让别人做到,说得过去吗?

  所谓知行合一,就是针对这些腐儒的无上利器,谁碰上谁死!

  别管你说的多花哨,道理多好,只要问一句,你能做到不,做不到就是骗人的。

  二程算是栽倒了王宁安的手里,为了保住体面,只能捏着鼻子,跟着跑到了沧州。

  这一路上,两兄弟吃的和士兵一样,都是饼子,肉干,他们的牙口也咬不到,把腮帮子都扎破了。

  后来没办法,程颢不得不偷偷看了看那些丘八大爷,他们究竟是怎么吃的。

  看完之后,程颢气得半死,敢情人家都是放在火上面烤,讲究的还把饼子切成薄片,烤得糊了,再抹上一点甜面酱之类的,别有一番滋味。

  肉干也是放在热水里煮,还能加点青菜,好吃营养。

  不管多看不起这些丘八,二程无奈,只能学着他们,总算是能填饱肚子了。可是一到晚上,军营当中,呼噜声震天,帐篷里都是臭脚丫子味,别提多要命了。

  他们又不好去求王宁安,单独准备一个帐篷,只能忍着!

  就这样,来到了沧州,他们都瘦了一圈。

  好在沧州比他们想象中好很多,二程休息了几天,恢复了一些元气。

  王宁安啊,王宁安,你以为我们是白来的吗?

  你也只敢欺负我们,却不敢对我们下死手!

  京城有那么多神仙盯着,天下还有无数士人看着!

  我们要让所谓的渤海国,现出原形!

  什么狗屁大氏,什么七十年苦战!骗鬼去吧!

  这一路上,二程越想越不对劲儿,尤其是他们偷偷观察大熊,按理说一个继承父辈遗志,和辽国血拼到底的汉子,绝对是气度不凡,刚直不阿,满是英雄气概!

  可大熊这家伙,碰到王宁安的时候,嬉皮笑脸,一副讨好的模样,平时在帐篷里吃了睡,睡了吃,整个一头猪!

  就这样的货,还能跟辽国斗这么长时间!

  骗鬼呢!

  “二弟,咱们俩分头行动,倒要看看,这个大氏是什么鬼!”

  二程毕竟是赵祯亲口加封的渤海国左右丞,他们很快找到了那一万多逃人,忍着比臭脚丫子难闻一百倍的味道,仔细挨个排查。

  “你是哪的人?”

  “俺是契丹人。”

  “你是哪人?”

  “俺是女真人。”

  “那你呢?”

  “俺是汉人,世居幽州的汉人。”

  ……

  “你们有谁是渤海遗民?”

  无人回答。

  “你们谁知道大氏?”

  还是没人回答。

  “其实俺也不是大氏!”大熊面对着王宁安,老老实实招认,“俺以前是做皮草生意的,有一次在小庙休息,遇到了古董商,他把渤海国的玉玺卖给了我,还给我说了好长一段故事……俺是不信的,反正也不贵,就当个玩意吧!俺到了大宋,说是渤海大氏,俺其实是想冒贡,骗点钱花。”大熊说着,低下了头……8



第347章 创造一个民族


  “要是能封我一个王爷,再给一块地方,哪怕只有一个县也行……吃香的,喝辣的,娶三五十个媳妇,生百八十个孩子,金银成堆,绸缎满仓,吃喝不愁,有钱花,有乐子,我也就知足了。 ”

  大熊还想说下去,却现王宁安的脸都黑了,他连忙闭嘴!

  “金殿之上,二程可是提议给你封王的,你当时怎么没有答应?”

  “我怕!”

  “你怕什么?”

  “我怕他们骗我。”大熊仗着胆子说道。

  “骗你?”

  “嗯!”大熊道就在上金殿的头一天晚上,有人找到了我,告诉我只要同意封王,乐享太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