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宋将门 >

第234章

大宋将门-第234章

小说: 大宋将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祯笑道:“让朕看看你们的真本事吧!”

  “是!”

  苏轼抢先,飞身上了一匹枣红马,瞬间冲出去,这家伙还玩了一个漂亮的蹬里藏身,等到进入一百步之内,张弓搭箭,一支箭正好射中靶子。

  他得意洋洋,圈马回来,十分满意。

  赵祯含笑赞道:“果然是文武双全,很不错!”

  这话有人不爱听了,章敦晃着高大的身躯冲出来,他本来就有武术底子,在六艺学堂又下过苦功夫,论起文采,他不一定比得上苏轼,但是射箭两个苏轼也不顶用!

  章敦也没多话,直接上马冲出,在一百五十步之外瞄准,差不多到了一百二十步,一箭射出。

  他没有玩花样,箭老老实实钉在了靶子上,有人过去检验,看过之后,吓得变颜变色,慌忙挥动手里的小旗。

  看到这个,大家都愣了一下,一直没说话的狄青突然站了出来。

  “启奏陛下,这一箭穿透了靶子!”

  赵祯一愣,不明所以。

  狄青道:“射箭不但要射的准,还要力道足够,臣冲杀疆场,曾经中过十几箭,侥幸活到了今天。假如臣被此子的弓箭,在5o步之内射中,只怕有死无活。”

  嚯!

  这下子赵祯惊呆了,狄青什么人,大宋的战神!

  他都这么忌惮章敦的箭术,那岂不是说章敦不是花拳绣腿,而是真正能杀人的功夫!

  赵祯欣慰之余,看了眼那些新科进士,淡淡道:“诸位爱卿,你们也试试吧!”

  这话一出口,好些人脸都绿了。8



第334章 比试升级


  六艺学堂的人表演弓马骑射,狄青在旁边不住点头。

  “狄爱卿,你觉得他们如何?”

  狄青只说了两个字:“懂行!”

  赵祯迟愣一下,随即明白过来,含笑点头,越发满意了。要说这帮小子能有多高的功夫,跑到疆场上,对阵厮杀,大刀阔斧,万马军中取上将首级,那根本是扯淡!

  就拿功夫最好的章敦来说,也就是个都头的水平。

  但是,两个字——懂行!

  就说出了其中的珍贵,像狄青这样,从基层杀上来的武将,他最怕的不是狼对手,而是猪队友!

  尤其是那些自以为是,夸夸其谈,狗屁不通的文官,落到他们手里,就等着送死吧!

  狄青也是开了无数猪脚光环,才能活到今天,一年之中,也就是他这么一个,成千上万,数之不尽的猛士都被自己人坑了。

  对文官来说,不需要有多高的功夫,但是一定要懂!要明白怎么统兵,怎么打仗,至少要知人善任,不至于犯不可饶恕的错误。

  显然,六艺的思路是对的。

  至于新科进士这边,好多人只骑过驴,这么高大的战马都没上去过。

  好不容易爬上了马背,摇摇晃晃,根本跑不了几步,有的还摔下来,弄得狼狈不堪。

  状元郎郑獬骑着马,勉强跑了一段,抽出弓箭,也学着六艺学子的模样,扯开弓弦,哪里知道,这是一石弓,军中弓手的标配,天可怜见,郑獬只玩过投壶,射过三五斗的玩具弓,哪里拉得开。

  费尽了九牛二虎之力,只拉开了一小半,一支箭歪歪斜斜出去,只飞出一二十步,就落到了地上。

  丢脸啊,没面子啊,状元郎啊!

  郑獬简直想找个地缝儿钻进去,他圈马回来的时候,脑筋迅速转动,到了赵祯面前,已经有了主意,连忙躬身施礼。

  “圣人在上,臣实在不通骑射,臣以为不止臣一个人,大多数学子都不懂。”他深吸口气,“一匹战马何其昂贵,弓箭也不是小数目。贫寒之家,连笔墨纸砚都买不起,哪里能养得了战马,臣,臣以为这么比试很不公平!”

  郑獬是仗着胆子说的,赵祯却没有责怪,反而笑道:“状元郎说的有理,是朕疏忽了,天下寒门士子何其之多,岂是人人都能骑马射箭的,王卿,你们六艺学堂得天独厚,别人比不了啊?”

  王宁安笑呵呵道:“陛下圣明烛照,六艺学堂靠近野狼谷马场,得了一点便宜,这个臣不敢反驳。奈何状元公以寒门自居,臣就不敢苟同了,如果他要是寒门,六艺学堂至少有**成的学子都是穷人了。”

  “哦?当真?”赵祯好奇道。

  “陛下,据臣所知,状元公祖籍江西,祖父那一辈迁到了安陆,生意做得很大,三代财富积累,身价不下几百万贯吧?”

  郑獬没有料到,王宁安竟然会当场拆穿他的谎言,这下子郑獬也害怕了,他慌忙说道:“臣家中确实养得起战马,可朝廷取士,以策论经义为重,以诗词歌赋为主……并无兵马骑射,故此臣不曾练过,恳请陛下明察!”

  王宁安笑道:“状元公,不用害怕,我没有指责你说谎的意思,只想请教诸公,朝廷需不需要弓马骑射的人才,需不需要懂得打仗的文官?”

  这回不用朝臣回答,赵祯直接说道:“自然是需要,燕云未复,西夏未平,四方不安,朕一心求治,奈何手上无人可用,有心无力啊!”

  范仲淹适时说道:“陛下,既然科举是为了朝廷举才,朝廷又需要有用之才,那为何不改革科举?诚如状元郎所言,他家中非是养不起战马,非是买不起弓箭,奈何朝廷不考,他也就不学了。由此可见,科举内容,就是一杆大旗,指引着读书人的方向。且不说汉唐两代,就算立国之初,很多名臣名将也是文武通才,只是有所侧重而已。近几十年来,偃武修文,弄得书生四体不勤五谷不分,骑不得战马,提不起刀剑。假如天下太平,老臣无话可说。偏偏辽国西夏,几十万雄兵,他们可是自幼长在马背上,莫非说每一次辽寇来犯,我们就只能感叹骑射无双,来去如风吗?就不能做点什么吗?”

  以范仲淹的江湖地位,又是一心谋国,他的话宛如黄钟大吕,发人深省。

  包括贾昌朝在内,也不能直接反驳,只好说道:“方才王大人也承认了,战马难得,很多学子还是有心无力的。”

  王宁安笑道:“贾相公,战马固然不好办,但各地早就有组建弓箭社的倡议,实不相瞒,就拿平县来说,包括妇人在内,每年都要至少抽出半个月的时间,进行尚武训练,其中弓箭就是重中之重。”

  晏殊也说道:“没错,只要有心,总能找到办法,老臣提议,朝廷在科举取士之时,要多参考几项内容,应该把骑射纳入,不求精通,至少要鼓舞尚武精神,扭转奢靡颓废之风!”

  图穷匕见了!

  韩琦和富弼几个人互相看了看,都露出了浓重的忧虑之色。

  本以为只是一场寻常的比试,结果越弄越多,越来越糟。

  六艺学堂没有光是吹嘘自己,而是把矛头对准了育才取士,甚至要改革科举!所谋者大!

  真的按照他们的设想办了,六艺学堂就成了全天下培养人才的楷模,什么四大书院,什么各地的官学私学,一概要给六艺让路。

  而真正创办六艺学堂的几位老臣名士,就成了天下所有读书人的导师,立地成圣,他们的主张就会像孔孟之道一样,成为金科玉律!

  绝对不行,一定要阻止!

  问题是怎么阻止?

  范仲淹在庆历新政的时候,就是大家伙的带头人,晏殊无论在文坛,还是在政坛,都地位尊崇。

  这俩人重新出山,杀气十足,一点都不讲究礼仪面子。

  如果真的被他们喷了两句,就没法混了。

  正在举棋不定的时候,状元郑獬突然站了出来。

  他很愤怒,就在不到一个月之前,他年轻,潇洒,科场得意,状元到手,即将走向人生巅峰!

  郑獬做梦都会笑醒。

  可经过连续三场的比试,他算学不行,会计不行,骑马也不行……完全把他从神坛拉下来了,成了戏台上的配角,最要命的还是个丑角!

  一想到会被别人指指点点,嘲笑奚落,郑獬就要发疯。

  他顾不得什么了,悲愤道:“陛下,臣不服!”

  赵祯正在思索着晏殊和范仲淹的话,突然有人反对,好奇道:“状元郎,你有什么想法?”

  “启奏陛下,臣以为圣人微言大义,博大精深,纵使潜心苦学,终其一生,也难以领会皮毛!故韩王赵普有言,半部论语治天下。臣虽然不敢夸口,经义学问一道,臣也是下过苦功夫。如范相公和晏相公所言,舍弃孔孟正道,学什么算学小术,弓马骑射,实在是荒废光阴,浪费精力!治国以道不以术,臣因为六艺学堂已经走了歪门邪路,实在是不足取!”

  郑獬十分激动,说话很冲,可是韩琦和富弼却非常高兴,心中暗暗鼓掌!他们没法和范仲淹晏殊对喷,但是郑獬可以,他年轻,他没有地位,他说什么就像是小孩子撒娇,你老范还能对他不客气吗?

  韩琦站出来,笑道:“陛下,状元郎心性纯良,学问精深,文章书法,天下无双。虽然涉猎未必有六艺诸生广博,但是用心专一,远非泛泛之辈可以比的。”

  韩琦这话显然冲着老范去的,但是他忘了一件事,你们能放年轻人出来,六艺这边的年轻人更是天不怕地不怕的主儿!

  韩宗武出身河北的韩家,祖父韩亿当年还是韩琦的长官,他丝毫不惧。

  “韩相公,你刚刚的话,未免有失公允,范相公和晏相公是要纠正死读书,不通实务的弊病,并非不重学问,不讲孔孟之道!更何况,郑大状元以学问自诩,就吃定了我们怕你不成?”

  苏轼更是抚掌大笑,“状元郎,你不是说说半部论语治天下吗?只管放马过来,文章策论,诗词歌赋,历代史册,诸子百家,三教九流,琴棋书画……有哪一样,我苏轼比不上你!就算你赢了!”

  好狂妄的大苏!

  他这一下子等于把火彻底烧起来了,郑獬已经被推到了墙角,赌上状元的尊严,也不得不拼了!

  “臣斗胆恳请陛下,立刻准备比试,臣要教训这些大胆狂徒!”

  刚刚被虐得体无完肤的新科进士们全都跳了起来,一个个声泪俱下,痛斥六艺学堂狂妄,如果赵祯不让他们比试,他们就撞死在眼前!

  看着这帮激动万分,恨不得立刻暴打六艺学子的新科进士们,王宁安突然替他们默哀了。

  死法有很多,你们何必选择最痛苦的!

  苏轼这些人都是有志科举的,故此什么算学啊,弓马啊,会计啊,金融啊,这都是涉猎而已,他们的水平比起真正的商学院,武学院差很多,当然了,秒杀郑獬们还是足够的。

  可问题是他们的主业就是科举,就是策论诗词,要跟他们比这个,还是洗洗睡吧!

  王宁安已经替郑獬他们默哀了,赵祯却兴趣正浓,“既然如此,那明天就在垂拱殿,朕亲自出题测验,一切仿照殿试规制办!”。

  a



第336章 特殊的殿试


  王宁安誓,他也没想把事情弄得这么大,可这事情不受控制,赵祯居然要亲自测试,还按照殿试的规格弄,这可太有趣了!

  要是别的他没有把握,可要说比试策论诗词,还有谁能胜过六艺学堂!

  别看郑獬是状元,可是状元和状元,那也是不一样的!

  公认的千年科举最强的一榜,就是嘉佑二年,这一榜里面,能人辈出,有玩政治的,有弄诗词的,有搞学术的,有带兵打仗的……哪一个拿出来都是响当当的人物!

  大苏、二苏、吕惠卿、章敦、章衡、曾布……统统都被王宁安网罗到手下,除了程家兄弟之外,几乎一个不差!

  他不但聚集了一大帮人杰,还用新式的教育方法,灌输系统思维,培养逻辑思辨能力,涉猎广博,学习实践,一样不差!

  俗话说名师出高徒,这帮妖孽的底子本来就好,又请来了欧阳修,范仲淹,晏殊,梅尧臣,还有苏洵,苏颂等等人物,都是当今最顶尖儿的大家。

  名师、高徒、适当的学习方法、不计血本的投入,想和他们比试,还不如找个歪脖树吊死比较现实。

  死法有很多种,咱们的郑大状元居然选了一种最痛苦的,也不知道该高兴,还是该替他默哀了!

  当然,这只是王宁安的想法,人家郑獬,甚至富弼和韩琦,他们都不这么看。

  道理很简单,郑獬等人刚刚经过科举,文采绝对说得过去。他们普遍比六艺学生大了几岁,这就是优势所在!

  要知道今年的六艺学生并没有参加科举,韩琦判断这些人应该是自信不足,所有才没有下场。

  再说了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这话什么意思?

  比武,肯定有一个趴下的,一个胜利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