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宋将门 >

第154章

大宋将门-第154章

小说: 大宋将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228章 培养买办(求月票)


  “萧大祐,咱们是老朋友了。≠”

  王宁安一上来就给个拥抱,萧大祐老脸很长,他被贬官了,从枢密使贬到了参知政事,辽国的官普遍水分很大,王爷满天飞,有天下兵马大元帅,还有大元帅,都元帅……从掌兵的枢密使,变成了参知政事,萧大祐几乎是跌落云端,这就是辽国皇帝对他谈判不力的惩罚。

  王宁安听说之后,满脸羞愧。

  “萧兄是为了宋辽的和平,付出了这么大的代价,我王宁安不能对不起朋友。这样吧,我决定每年从萧兄的手上采购十,呃不,是二十万张羊皮。”

  萧大祐差点惊掉下巴,“王大人,你吃得下这么多吗?”

  “哈哈哈,这才哪到哪啊!”

  王宁安呵呵一笑,不说别的,王家眼下有三千士兵,随着不断招收扩充,王家的兵力在两三年之内,就能达到一万人……给每个士兵做一身羊皮袄不算过分吧,弄一个羊皮褥子也是可以的吧!

  每个士兵用十张羊皮,那就是十万张,平县还有那么多工人,还有出海的船员,另外还有汴京,还有河北、山东等地,大宋的市场几乎是无限的,可以吞噬掉不计其数的货物。

  毫不夸张说,这点东西对大宋来说,就是一点毛毛雨,可是萧大祐来说,却不亚于一场甘霖。

  他算了一下,手上的部众差不多五千人,拥有羊群五万只,距离二十万,还差得太多,他计划着今年先增加到七万,缺口部分从别的部落采购。

  卖给王宁安,一张羊皮一贯钱,在草原上,一两百文就能收购一张羊皮。

  扣除运费,粗略一算,至少三倍暴利,从王宁安的帐篷出来,萧大祐就咧着嘴大笑。

  怎么样,瞧不起老子,别看老子官被降了,可是老子的荷包满了!

  每年多出来十几万贯的收入,他完全可以多养一些部众,增加一两千人马。在草原上,从来都是实力为尊,说话不是靠的嘴,靠的是拳头!

  萧大祐非常满意,逢人便说王宁安的好话,大赞宋使慷慨。

  就这样,王宁安一路向中京而来,沿途光是散出去的订单,粗略估算了一下,差不多有一千二百万贯。

  已经出了王宁安当初许诺的目标。

  赵宗景看的是目瞪口呆,他接受了王宁安的说法,要通过经济利益,彻底改造辽国,激起辽国内乱,把这个强大的对手废掉……只是这么撒钱,辽国没怎么样,大宋先垮台了。

  他实在是忍不住了,“王大人,停下来吧,大宋拿不出这么多钱的!”

  “没关系,我又不需要朝廷出钱。”

  “那,那是你出钱了?”赵宗景惊问道:“你有那么多钱?”

  “当然没有了!”王宁安很坦白,“平县的账面上,大约有15o万贯资产,不过还有5oo多万贯的负债,也就是说,我差不多欠了4oo万贯!”

  赵宗景听完都傻了,嘴巴张得能塞进去两个鸭蛋。突然他跳起来,抓着王宁安就往外面跑。

  这丫的就是个大忽悠!

  欠了那么多钱,跑辽国装大款,万一人家知道了真相,还不把他们扔到草原喂了野狼!

  “趁着晚上,赶快逃回大宋,没准咱们还能保命,不然就真的是死无葬身之地了!”

  王宁安呵呵两声,“亏你还是个王爷,这么胆小?那么点钱也值得害怕!你听过一句话没有,叫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

  “听过,我看你离着诛不远了!”

  “错了,大错特错了,只要我把辽国的生意做成了,以前的欠款一笔勾销……当然了,我准备借更多的钱,当我欠几千万贯的时候,你看着吧,满天下的人都生怕我出事,肯定卖力气奉承着我,孝敬着我,包括辽国在内!”

  王宁安可不是说谎话,某位姓王的地产大亨欠了8ooo亿,某位姓马的网络巨头,欠了7ooo亿……这哥俩愁吗?一点都不愁,活得别提多潇洒了。挣钱是本事,能借到钱,那也是本事!还是更大的本事!

  当然,赵宗景是理解不了这么高深的学问,他的头皮都要炸了,甚至不敢闭眼睛,只要一闭眼睛,就惊觉有人提着刀来要债。

  “唉,你的胆子真是太小了。”

  “不是我太小,是你的胆子太大了!”赵宗景仰天长叹,“姓王的,我这辈子最大的错误,就是跟着你到辽国,澜儿,我对不起你,也对不起咱们的孩子,我要是回不去了,你可要替我照顾好孩子啊!”

  又是澜儿,你妹的澜儿!

  王宁安这个无语啊,他真想给赵宗景一顿胖揍。

  “行了,我的小王爷,你也不用担心,总不能光是我来采购吧,辽国也需要咱们的东西,你看着吧,要不了多久,就有人送上门来了。”

  果不其然,王宁安刚说完,吴世诚就跑了禀报,“大人,张孝杰来访。”

  “请他进来吧!”

  王宁安给了赵宗景一拳头,“精神点啊,别跟吃了苦瓜似的,咱们的生意上门了。”

  赵宗景对王宁安的话,连标点符号都不相信,和他在一起简直就是折磨!可又不得不承受着,赵宗景只能沉着脸不说话,光是看王宁安表演。

  这不张孝杰跑来了,两个人是又说又笑,谈天说地,扯了好半天。

  到了最后,张孝杰实在是忍不住了,“王大人,咱们也算是朋友了,我觉得你对不起朋友。”

  王宁安把眼睛一瞪,“张大状元,你可不能信口胡说啊,我哪里对不起朋友?”

  张孝杰掰着手指头道:“耶律化葛、耶律仁先、萧大祐,这些人都拿到了订单,我呢,你怎么把我忘了?”

  王宁安毫不示弱,“我把订单给你,你能给我什么?你手下有多少牧场,有多少牛羊?”

  被问得哑口无言,张孝杰低下了头,嘟囔着:“再少不也是一块肉吗,大不了我多养点羊!”

  “哈哈哈哈!”王宁安突然大笑起来,“我说状元公,你稍微聪明一点行不!你想赚钱,何必费那个辛苦呢!你是文人,是大辽朝最聪明的脑袋,你挣钱,不过是举手之间啊!”

  “哦?怎么说?”张孝杰惊问道。

  “这还不简单,你是状元公,虽然学问吗,没法和我比,但是在辽国,绝对是顶尖儿的。辽国贵人不是喜欢大宋的书籍吗,不是喜欢珍玩瓷器、家具丝绸吗?我把这些统统交给你代理,你看怎么样?”

  张孝杰眼前一亮,激动地浑身颤抖!

  他仿佛看到了一座巨大的金山,正在向他走来。

  大宋的商品有多紧俏,他是一清二楚,以往榷场买不到好东西,辽国的贵胄们只能想尽办法,花大价钱走私,一旦拿到了大宋的好东西,就到处炫耀,生怕别人不知道。

  “哎呦,我的王大人啊,你可真是救苦救难的活菩萨啊!”

  张孝杰有点自视甚高,他想贪图利益,却又觉得养羊养牛太费事,太肮脏了,有**份,而且投入太大,他没那个本钱。

  代理大宋的货物就不一样了,比方说,一把寻常的扇子,弄到了辽国,那帮辽国的土鳖懂什么文化啊!

  只要张孝杰随便忽悠两句,立刻就价钱几十倍那么涨。这钱挣得是轻轻松松,比喝凉水还容易。

  可张孝杰也有些迟疑,“王大人,我手头不丰,你看能不能便宜一点……”

  “说什么呢!”王宁安笑道:“咱们做生意,还用得着花钱吗!”

  王宁安眼睛转了转,“这么办,你先去联系辽国的贵胄豪商,谁想代理大宋的货物,你们组成一个商会,你就是会长,那些不方便出面的,让他们家人代表。需要什么,拟出来一份单子,你把这个送到平县,然后那边帮着采购好了,再送回来,做成一笔生意,我给你百分之一的抽头儿。”

  张孝杰迟疑一下,“王大人,是不是太……”

  “你嫌少啊?那你多拉生意啊!”王宁安笑骂道:“我可告诉你,你是替辽国的贵人买东西,占他们的便宜,你活得不耐烦了?你辛苦一点,上面的人都看得清清楚楚,他们还能让你吃亏吗?你瞅瞅你,才是个参知政事,不想往上努力了?想不想当宰相?要是想,就把贵人们伺候好了,明白不?”

  “明白,明白了!”

  张孝杰如获至宝,两个巴掌都拍不到一块儿了。

  “听王大人一番话,胜读十年书。我张孝杰感激不尽,我这就去安排。”说完,张孝杰是一刻也不愿意停留,撒腿就跑,跟捡了狗头金似的。

  ……

  王宁安把这家伙打走了,笑呵呵看着赵宗景,“我说小王爷,这回你还担心我还不上钱吗?”

  赵宗景彻底懵了,拿拳头锤了好几下,总算清醒了一点。

  “我说王大人,你也太阴险了吧!”

  赵宗景这才反应过来,说什么一千万贯的大单,好像帮了辽国多大的忙似的,可是别忘了,辽国人赚了钱干什么?

  他们也需要提高生活,对于大宋的奢侈品,这帮人早就趋之若鹜,丝毫没有抵抗力了,只要贸易大门敞开,大宋的货物就会铺天盖地而来。

  买辽国的奶粉,还要满世界推广,可是大宋的东西早就深入人心。

  这一路赵宗景看得明明白白,“王大人,按照我的估算,辽国采购大宋的货物,绝对不会比你买的少!这根本就是平等交易,不!是你赚了更多!”

  赵宗景总算是识破了王宁安的诡计,这丫的真够不要脸的,明明是赚辽国的钱,还一副我是来帮你们的嘴脸,你的皮到底是多厚啊!

  王宁安恶狠狠瞪了赵宗景一眼,警告道:“看破别说破,你要是敢胡说个字,小心我让你大爷收拾你!”8



第229章 下马威


  辽国有五座京城,不过他们的皇帝却不在任何一座城池当中。

  为了保持祖先游牧的习惯,辽国有一种名为“捺钵”的习俗,捺钵是契丹语,翻译汉语,大约就是行宫,行营的意思。

  按照辽人的说法,他们尽有大漠,浸包长城之境,因宜为治。秋冬违寒,春夏避暑,随水草就畋渔,岁以为常。四时各有行在之所。春捺钵设在便于放鹰捕杀天鹅、野鸭、大雁和凿冰钩鱼的场所,最远到混同江和延芳淀。夏捺钵设在避暑胜地,通常离上京或中京不过三百里。

  秋捺钵设在便于猎鹿、熊和虎的场所、离上京或中京也不很远。冬捺钵设在风寒较不严酷而又便于射猎的场所,通常在上京以南至中京周围。辽帝在四时捺钵驻留的时间长短不等,每处长则两月左右,短则不满一月。

  一言以蔽之,辽帝每时每刻都在打猎之中,居无定所,为了处置庞大的帝国事务,捺钵就显得非常重要。

  凡捺钵,所有契丹大小内外臣僚以及汉人宣徽院所属官员都必从行。汉人枢密院、中书省等南面臣僚则只有一二人相从,其余宰相以下在京都居守,处理公务。高级官吏的除拜,中书省以堂帖权差,等待皇帝主持的北南臣僚会议最后批准,然后出给诰敕。

  这种会议,每年在五月纳凉和住冬时节举行。捺钵的禁卫法制十分森严,毡车为营,硬寨为宫,贵戚为侍卫,着帐户为近侍,武臣为宿卫,亲军为禁卫,百官轮番为宿直,以警卫皇帝的安全。

  王宁安从幽州出来,前往的就是中京方向,辽帝的捺钵就设在那里。

  这一路上,王宁安充分展示了他的忽悠天赋,到处和辽国的贵胄谈生意,做买卖,最初还都是王宁安撒钱,可是渐渐的辽国的贵胄就像是疯了一样,对于大宋的商品,一个个垂涎三尺,不惜重金,也要购买。

  王宁安向他们表示,平县的榷场和其他地方不一样,这里完全平等贸易,官窑瓷器,皇家的织物,最精致的家具衣料,经史子集,应有尽有。

  辽国官吏商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代理大宋物产。这帮人还不明白,王宁安就亲自示范了一次。

  比如他手上有一万匹上好的丝绸,辽国朋友感兴趣,就可以竞标出价,谁的价格更高,这一万匹丝绸就是他的。

  买到了手里,可以自己穿,也可以贩卖到国内,还能通过商人,贩运到西域,乃至更远的地方,赚取暴利。

  王宁安给他们算了一笔账,在平县榷场购买大宗商品,价格甚至略低于大宋境内的价格,运到辽国,就能翻两倍,如果运到了西域,立刻十倍不止!

  辽国的这帮贵胄早就贪图享受,满身绫罗绸缎,每年花的钱难以计数,按照王宁安的说法,他们不但能满足自己的需要,还能从贸易当中,赚一笔大钱。

  你说这帮人能不疯癫吗?

  除此之外,张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