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宋将门 >

第148章

大宋将门-第148章

小说: 大宋将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要夺嫡当皇帝,就要拿出皇帝的担当。

  再有王宁安还有个私心,他想能不能借机和赵允让修复关系,毕竟得罪一个王爷,还是未来皇帝的爹,不是一个好玩的事。他已经惹得几位相公不快,再惹得宗室也看不上他,那可就没法愉快玩耍了。

  王宁安兴匆匆赶回宫中,赵祯刚和欧阳修聊过,老夫子还没离开,王宁安直接将情况报告给他们。

  “陛下,去辽国正好能摸一摸辽国的底细,看看他们的情况,所谓对症下药,才能把贸易这个武器挥到极致。微臣保证,此去绝不给大宋丢人,至于经贸上的事情,微臣尽量给辽国挖坑,最好把钱庄设到辽国去,捏住辽国的经济命脉,陛下请想想,如果辽国贵胄的钱都存在咱们的钱庄,那样辽国还有胆子跟大宋开战吗?”

  王宁安又情不自禁起来,说的吐沫星子横飞。

  赵祯思量一下,略带忧心道:“王卿,你不怕辽国会对你不利?毕竟大宋打死了他们的人?”

  “不怕!”王宁安很大胆道:“只要辽国君臣认为微臣有价值,他们就不会把我怎么样,相反,他们还会把我奉为上宾,毕竟没谁会得罪财神爷。”

  赵祯是哈哈大笑,“好,朕就是喜欢王卿这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劲儿,你先下去吧,朕给你物色一个正使。”

  老太监陈琳笑呵呵带着王宁安去偏殿休息。

  王宁安刚走,欧阳修眉头就皱了起来,“陛下,王知县足智多谋,这时候放他去辽国,只怕是大材小用,京城还有这么多事情,留着他在陛下身边,拾遗补缺,岂不是更好。他脑筋灵活,可比老臣强多了。”

  刚刚君臣两个可不是扯闲篇,摆龙门阵。

  赵祯的确被激怒了,杀死辽使随从,破坏宋辽大局,这已经是公然挑衅皇权,出了赵祯忍耐的极限。如果再不反击,他这个皇帝就成了摆设。

  除此之外,赵祯的心里还有很多的痛,比如之前不断有人提出过继宗室子弟,还有王素和汝南郡王赵允让走得很近,加上这次的事情……

  皇帝吧,从来都是想象力很丰富的动物,这么一连串的事情,是不是代表着一个庞大的势力集团,要向自己抢班夺权?迫不及待让自己屈服?

  大宋虽然不杀士人,可从来没谁能稳坐相位几十年不换,实际上,最多三五年的功夫,两府相公就会被赶出京城,到地方任职。缺乏安全感的皇帝,不止防着武将,连文官也不放过的。

  赵祯已经决心罢相,又准备清洗官场,换一批可靠的人掌握关键位置。

  在这个当口,王宁安在京城,显然能挥更大的作用,至于出使辽国,只要辽国不愿意和谈崩解,其他人也能完成任务,比如苏洵、余靖,都是不错的人选。

  何必一定让王宁安去呢?

  “永叔,王宁安是个宝贝儿,朕身边精于权谋,善于斗争的人不少,可是能做事的太少了,朕要保护好他。他还太年轻,介入朝局太深,以后就没法然物外,专心替大宋做事,不管朕能不能有儿子,百年之后,新君都离不开他的辅佐……”

  欧阳修从皇宫出来,都不知道迈得哪一条腿了。

  老天爷啊,赵祯竟然那么看重王宁安,未来的宰执股肱,甚至托孤重臣,小小的王宁安,是不是被抬得太高了?

  可仔细一想,欧阳修又不得不承认,赵祯的眼光独到,确实比自己想得深,看得远!

  王宁安自出道以来,在经济民生上,建树颇多,别人拿辽国都没有办法,他却一个主意接着一个主意。

  想要拿回燕云,中兴大宋,除了王宁安,别人谁也不行。

  其他人也别羡慕,等你们有人家的功绩和地位,皇帝说不定会更加照顾你……

  既然确定了出使辽国,就剩下谁当正使了。

  说实话,赵祯也不是没想过要培养宗室子弟,论起关系亲近,最好的人选就是汝南郡王赵允让,他是赵祯的堂兄,而且子嗣众多,名声极好。

  只是身为皇帝,被人家天天指着鼻子质问,能不逆反吗?

  这一次出使辽国,如果赵允让一系能勇挑重担,不辞劳苦,有些事情完全可以放到一边……汝南郡王赵允让,华原君王赵允良,北海郡王赵允弼,还有其他几位宗室君王,包括太祖一系的南康君王赵惟能,全数到齐。

  赵祯把情况简单说了一下,“大家商议一下,谁适合出使辽国,替朝廷分忧解难?”

  皇帝还想着说完之后,会踊跃响应呢!可谁知这几位王爷一个比一个为难。

  开什么玩笑,去辽国出使?

  辽国都是蛮夷,听说还吃生肉呢,一个个都跟没毛的大狗熊似的,那些文武全才的大臣去了都勉强全身而退,自家的孩子,细皮嫩肉,小胳膊小腿,还不被辽国人给生吃了?

  不去,绝对不去,给多大的好处都不去!

  赵惟能干脆低着头不说话,反正他是太祖一系的,你们都是太宗一系的,既然能抢江山,就去对付辽国人吧!

  华原君王赵允良是个出名的夜猫子,白天不醒,晚上不睡,听说让自己的孩子去辽国,干脆闭上了眼睛,坐在那里打瞌睡。

  在众多宗室当中,北海郡王赵允弼年纪不算大,名声也很不错,如果不是病了,他倒是适合去辽国。

  提到了赵允弼的病,就不得不说他的一个活宝儿子赵宗景,这位小王爷和大多数宗室子弟一样,早早成亲了,只是家里给他选的媳妇很不合心,闷沉沉的,一点趣味没有。少年心性的赵宗景就看上了一个优伶女子,让人打听了一下,这个女子还在学艺之中,并没有正式抛头露面,粉墨登场。

  赵宗景就花了钱把人赎出来,放在身边做了小妾。

  这种事情,也不算少见,大家都装个糊涂也就是了,可接下来的事情,却差点把赵允弼给气死。

  赵宗景和这个女子相处很舒服,如胶似漆,别提多亲密了。几年的功夫,赵宗景的原配夫人染病死了,这位小王爷就琢磨着把女子扶正了。

  可别忘了,她是什么出身,岂能当得了小王爷的正式夫人?

  偏偏赵宗景是个犟种,他一拍脑门,就把女人送出了府中,假托良家女子,然后重新迎娶回来……

  赵宗景自以为做得天衣无缝,可京城上下,多少双眼睛盯着呢,很快就有人给捅出去了。这事弄得天下皆知,宗正寺这边也不能坐视不理,夺了赵宗景的开府仪同三司,勒令闭门思过。

  赵允弼一怒之下,直接把他赶出了家门。

  这事才过去两三个月,赵允弼的身体一直不好,就是被这个忤逆子给气得。就算他有心替赵祯分忧,自己儿子丢人,也不敢推出来。

  弄来弄去,就剩下赵允让一个人,反正你儿子多,就贡献出来一个吧!

  包括赵祯,都是满怀期望,看着自己的皇兄。

  如果此刻赵允让点头,之前的风风雨雨,都不会波及他们家,而且赵祯还会高看汝南郡王一眼,只要能顺利回来,不辱使命,如果选宗室子弟继位,非他们莫属。

  可是这位老王爷却多了别的心思,前几天王素刚刚被干掉,现在又让自己派出一个儿子,皇帝是什么心思?莫非想借着辽国的手,把自己的儿子干掉?对了,这次的副使就是可恶的王宁安,儿子去辽国,能不能安然回来?

  赵允让平时就精于算计,此时的算计更多了。

  “启奏圣人,千里迢迢,出使番邦,总归要争取下孩子的意见,身为人父,也不能随便做决断。一来孩子要愿意,二来也不能辱没了大宋的威名,还请圣人见谅。”

  赵祯笑道:“老哥哥说的有理,是朕唐突了,既然如此,你们就都回去商量一下。”

  几位王爷纷纷告辞,他们刚走,赵祯的脸就黑了,神马玩意!夺权的时候,都冲到了前面,有点事情就躲在后面,就你们这个德行,还指望着朕把江山交给你们?

  赵祯的怒火几位王爷是感受不到了,单说赵允弼,坐着轿子,回到了家中,刚一进门,就现一个年轻的身影,正低着头快步往外面走。

  “给我站住!”

  年轻人咯噔停住了,连头都不敢抬,浑身紧张地颤抖,他正是那个奇葩小王爷——赵宗景。

  他把自己的爹妈都气病了,好不容易听说老爹进宫了,他急匆匆赶来看看老娘,哪知道又被爹给堵住了,简直尴尬透了。

  赵允弼看了他几眼,越看越生气,真想好好揍他一顿,只是他现在也打不动了。到底是自己的骨肉,他哀叹一声,上辈子欠人家的,这辈子才给他当爹!

  “滚回来了就先别走了,你也进来听听。”

  赵允弼把几个儿子都叫了过来,赵宗景站在了门口,连座都没有。

  “为父刚刚去了宫里,陛下说了,要派遣一个宗室子弟,代表陛下,出使辽国,你们愿不愿意?”

  这不是废话吗?

  享受惯了京城繁华,养尊处优,含着金汤匙的小王爷们,哪能受那个罪,纷纷摇头。

  赵允弼看着也生气,“祖宗一刀一剑打出来的江山,要是让他们看到后代子孙如此懦弱,在天之灵都不能安息!罢了,你们都滚蛋吧!”

  几个小王爷如蒙大赦,唯独站在门口的赵宗景没有离开,他迟疑了一下,仗着胆子问道:“爹,孩儿能去吗?”8



第221章 我要去辽国


  派遣宗室出使辽国,这是澶渊之盟以来,从没有过的事情。 ≈

  身为相,文彦博已经感到了沉重的压力。老倌儿修炼几十年,早就成精了,从皇宫回来,他就知道坏了,如今又弄出一出,更是证明王宁安又把盘子翻过来了。

  赵祯没有像以往那样,迁就自己的宰相,自己这个相也当不了多长时间了。假如自己不尽快做点动作,收拾残局,挽回帝心,搞不好连回来的机会都没有了。文彦博不愧是顶尖儿的智者,稍微盘算一下,就知道了局面的糟糕。

  老文立刻做了两件事情,先是彻查礼部的那帮人,把接待使者不力的罪名都扣给了他们,算是给案子一个交代。

  其次,文彦博拨出1oo万贯,用作军需,要求河北各路加强战备,防止辽国讹诈,并且给大宋的使节撑腰!

  除此之外,文彦博又给赵允让送去了消息,希望老王爷能赶快派儿子出使辽国。

  按照文彦博的意思,最好是让赵宗实去,只要赵宗实走一趟,郡王的衔拿到手,于国有功,只要赵祯生不出儿子,他就是铁定的继承人,板上钉钉,没有任何人敢质疑。

  ……

  “父王,我看文相公这是疯了!”赵宗楚大声说道:“让老十三去辽国,万一有个闪失,那可怎么办?”

  赵允让寿眉低垂,沉吟道:“文相公还是为了咱们好,毕竟宗室立功的机会太少了,只是让十三去,我这心里放不下。”

  “爹,你担心太对了。”赵宗汉也说道:“王宁安那小子简直不是东西,他当着我的面,就警告父亲,说让你好好管教家人,他这么个态度,让他陪着十三哥去,那不是坑了十三哥吗?”

  几个儿子,七嘴八舌头,赵允让的脑袋都大了。

  “你们说的好听,谁都不去,要是陛下问下来,该怎么说?”

  老二赵宗朴眼珠转了转,突然道:“父王,你看我们不去,其他人也未必愿意去,如果找不出人,就随便找个人算了,反正宗室子弟众多,辽国也分不清谁是谁。”

  赵允让果然老了,人一上岁数,就喜欢儿孙绕膝,虽然他的子孙多得数不过来,却也不舍得放走一个。

  一个人的格局,决定了他的成就,赵允让父子醉心争权夺势,难免眼光有限,其实文彦博已经看出来,这次出使,是代表大宋,王宁安陪着,也只能同舟共济,尽心卖命。

  有些事情,只能自己领悟,悟不到,就没人能帮你……到了第二天,所有的王爷到了皇宫,大家伙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都不舍得放自己儿子去。

  赵允良更是哭哭啼啼,说什么他年纪大了,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走了,孩子不在身边,岂不是让他死不瞑目吗?

  辽国是虎狼之邦,孩子去了,没法活着回来,白人送黑人,情何以堪。

  所有人都不愿意,赵允让心中暗喜,就想把商量好的主意抛出来,随便找个人顶替就是了。

  这时候北海郡王赵允弼突然站起来,老脸通红。

  “启奏陛下,臣,臣那个不孝子想去。”

  赵祯一愣,赵允弼只好说道:“是,是宗景,他跟臣说,想为国效力。”听到赵宗景的名字,在场的几位王爷差点笑出来。

  就那个货儿,为了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