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宋将门 >

第117章

大宋将门-第117章

小说: 大宋将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身为耶律重元的爱将,耶律仁先怎能不想着把主子推上皇位……这么看,一定要促成贸易,至于岁币吗,替辽主争什么!

  ……

  “哈哈哈,二郎这一手高明啊,如此一来,就不愁辽国不低头了。”余靖满心欢喜,笑得老脸跟开了花似的。

  岁币是压在每一个宋人心头的大石头,眼见的能撬开了,哪能不高兴。

  王德用同样很满意,老将军不停搓着手。

  “二郎,老夫还有些不满意。”

  王宁安笑道:“老将军请讲。”

  “记得老夫刚来的时候,定下了标准,不给辽国寸土,不给他们一两银子,可一旦按你的办法弄,辽国岂不是每年多赚了几百万贯!简直岂有此理!”

  王德用显然觉得大宋是赢了面子,失了里子。

  “哈哈哈,老将军,晚生斗胆请教,你老人家饿了,是吃铜钱,还是吃包子?”

  王德用沉着脸道:“你当老夫是傻瓜啊?拿铜子还买不来包子?有什么差别?”

  “一个普通人或许没有差别,可是到了国家层面就完全不同了。”王宁安道:“其实我们可以把数字留给辽国,把好处真正自己吞下来,不出十年,就让辽国变成大宋的经济附庸!”

  王宁安说的信心十足,可是余靖却不那么乐观。

  “二郎,你也不要小觑辽国人,这些年做生意,其实大宋吃了亏的。”

  王宁安不解,“我说武溪公,咱们捏着那么大的优势,怎么会吃亏,难道管榷场的那些官都是猪头吗?”

  “咳咳……”余靖老脸一红,“也不能这么说,他们也有难处。”

  余靖在庆历四年,出使过辽国,而且一去差不多一年的时间,老先生很清楚宋辽之间的贸易情况,却又无可奈何。

  诚然,大宋的经济远比辽国达,在双方交易中,大宋也总是出的一方,给辽国的那点岁币,都能通过贸易赚回来。

  不过却不意味着大宋能一边倒压制辽国,辽国也不乏才智之士,在贸易中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来捞取好处。

  比如大辽利用大宋缺少战马的软肋,大肆提高马匹价格,一匹普通的阉割战马都能卖到3o贯,大宋只能捏着鼻子忍受。

  辽国还抓住了大宋士绅百姓喜好美食的特点,大肆走私肥羊,动辄几万头之多。

  再有,辽国盛产北珠,颗大名贵,圆润光滑,是制作饰的佳品,每年从辽国流入大宋的北珠就价值几十万贯。

  此外,还有优质的池盐,粮食等等。

  辽国通过这些商品,大肆赚取宋朝的铜钱,翻开宋代的历史,就常常会看到两个字:钱荒!

  中国历来不是贵金属的盛产国,金银都十分有限,铜也不丰富,而宋代又是古代经济的巅峰,商品极为丰富,需求的货币自然数量惊人,铜钱大宋自己尚且不够用,而辽国又通过贸易的吸星**,夺走大宋的铜钱,加剧钱荒。

  因此很多大臣都忧心铜钱外流,造成经济危机,这也是大宋的士人限制宋辽贸易规模的原因……

  听完余靖的介绍,王宁安都哭了。

  真是活久见!

  上辈子光看到为了推广自己的货币,不遗余力的,大霉国就为了绿票子的霸权,满世界打仗,死多少人,花多少钱,都在所不惜;至于种花,为了能让软妹币通行全球,更是到处搞货币交换,忙得不亦乐乎。

  好家伙,到了大宋,人家主动用你的货币,还推三阻四,甚至限制规模,简直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武溪公,就这么简单的事情,大宋那么多聪明的脑袋,就解决不了,只能关起门当乌龟啊?丢不丢人?”

  余靖也怒了,“王二郎,别站着说话不腰疼,你有办法不让铜钱外流?”

  “当然了,这多容易啊!”王宁安道:“武溪公知道柜坊和金银店吧?”

  “嗯。”余靖唬着脸,点头道:“不就是保存金银钱币,收取保管费吗!”

  王宁安突然一笑,”武溪公,假如柜坊不收保管费,反而给予储户利息,那又该如何呢?”

  余靖大吃一惊,“宁安,那么多钱,可是占地方的,还那么重,搬运不便,不收保管费,岂不是赔了?”

  “哈哈哈!”王宁安真的是不知道说什么好,有些东西,就是那么一层窗户纸,不点破,就是想不到!

  “武溪公,不说别的,借贷有利息吧,投资有回报吧?手上握着大把的钱,只要善于经营,怎么会赔钱呢?假如赚了一万贯,拿出三千贯给储户,这个合理吧?储户存十万贯,每年多三千贯,眼看着钱不断增加,会不会有人把钱主动存进来?”

  王德用捻着雪白的胡子,眯缝眼睛道:“这不是让钱下小崽儿吗?”

  “说对了,就是诱之以利,我就不信,那些辽国的贵胄不把钱存进来。”

  “那,那他们多赚了钱,对大宋有什么好处?”余靖还没转过弯。

  “我的武溪公,他们赚多少钱,都是账面上的数字,真正的铜子还是留在大宋啊!”王宁安得意洋洋道。8



第178章 武夫的胜利(1000票加更)


  王宁安敢放心大胆和辽国公平贸易,他不是说笑话的。?

  没错,就是公平合理,从里到外,都没有任何瑕疵,因为——他根本就不打算在贸易上玩什么花样,他有更好的手段等着呢!

  真正最高明的骗局是金融,那才是无形无相,无色无味,无声无息,就把你的钱榨干的好办法。

  弄个形象的比喻,就好像天龙里面的段誉,看起来文文弱弱,又蠢又萌,呆傻可爱,谁跟他凑到一起,一辈子的武功修行就可能化为泡影,全被吸得干干净净。

  王宁安非常鄙夷大宋限制贸易的作法,要说大宋最强大的武器是什么?不是床子弩,不是步人甲,也不是什么王家军,折家军,更不是一大堆只懂孔孟之道的笨蛋书生。

  是庞大的人口,是级市场!

  辽国卖点牛羊肉,大宋就担心了,就慌张了,实在是可笑。

  换成是王宁安,他巴不得多买辽国的牛羊,有多少买多少,最好让辽国上下,全都疯狂养羊,遍地都是羊,那才好呢!

  余靖和王德用都不解其意,“二郎,多买辽国的羊,大宋的羊就卖不出去,是要伤害百姓的!”

  “武溪公,这是你老的看法,还是当朝诸公的看法?”

  “自然是朝堂相公们的意思,只是老夫觉得没有错。”

  “怎么会没错,简直大错特错了!”王宁安痛心疾道:“武溪公,假如让你选择,是希望一个全民养羊的辽国,还是一个全民养马的辽国?”

  又是选择题,这有什么难的!

  “养马是会打仗的,当然是养羊更好了。”

  “这就对了,让辽国放弃战马未必做到,但是大宋敞开市场,让他们多养羊,多占用牧场,让牧民习惯靠着交易生活,而不是抢掠杀戮生活,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一旦蛮夷习惯了安逸的生活,他们坠落的度难以想象!几十年之内,一个剽悍的游牧民族就可能消失殆尽!相比之下,我们的养羊百姓受点损失,又有什么?更何况还可以扶持这些百姓,从事别的行业,纺织、家具、服装、手工艺……大宋需要产业升级,需要往上走,而不是抱残守缺,故步自封!”

  高度越来越高,都上升到了国家战略,余靖也不由得认真起来。老先生毕竟当了几十年的官,不是白混的。

  “二郎,纵使你说的都有道理,可是你能看得见,辽国就看不见?这些年贸易的规模一直不大,除了咱们这边顾虑之外,辽国那边防范更严密,只有有人敢私自贩卖马匹,不管畈马的要杀,甚至还要连坐亲戚邻里。如果辽国觉了不对劲,他们肯定会严令禁止的。”

  “他们禁不了!”

  “为什么?”

  “因为关税!”

  余靖不解,王宁安呵呵一笑,“武溪公,以往咱们这边四大榷场,辽国和大宋的商人凡是参加贸易的,都要给榷场交税,辽国的新城也是如此,这我说的没错吧?”

  “嗯,的确如此。”

  “哈哈哈,武溪公,假如把原来的榷税改了,辽国输入大宋的货物,大宋征税,大宋输入辽国的货物辽国征税,那又会如何呢?”

  原本的榷场就是个市场,不管是宋辽的商人,过来经商,都是一体交税,没有什么差别。

  可按照王宁安的办法,就把榷税弄成了关税。

  出口到对方的产品,由对方征税,而本国方面,除了一些战略物资,有的要严禁,有的要适当征税之外,其他产品并不课税。

  这么一来,就变成了辽国进口大宋的货物越多,税收也就越多,有了利益驱动,辽国如何抵挡大宋的经济攻势?

  有人要问了,那辽国就没有目光长远,高屋建瓴的人物,阻挡大宋的邪恶之手吗?

  或许有,也或许没有,可不管有没有,他们都挡不住!道理很简单,因为耶律重元和辽主耶律宗真父子夺嫡,双方都急需要钱,这时候关税就是明明白白,摆在他们面前的奶嘴,能不喝吗?

  就算他们有心为了大辽的江山长远考虑,也不会相信对付啊!互相猜忌,残酷内斗,结果就是明知有问题,也要先吞下去。

  这玩意就有点像军阀混战,外国人得利一样,辽国眼下的处境,决定了他们丝毫没有抵抗能力,只能接受……

  王德用和余靖仔细推演了好几遍,再也没有漏洞,王宁安的这一招,简直就是淬了毒的匕,又刁钻,又狠辣,最妙的是,还包裹着一层好看的外衣,辽国想不接着,都不成了。

  再次上谈判桌,辽国的两位使者依旧气势汹汹,可闲暇的时候,越来越多问到贸易的事情,整个人都掉进了钱眼里。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火候已经到了,

  王宁安终于抛出了最后的方案,双方采取“以税易岁,平等互利”的八字方针。

  辽国方面主动放弃岁币,大宋方面,在沧州以北,白沟河以南,设立新的榷场,新的榷场由双方各自派遣官吏,组成两套征税系统,针对对方的货物,开征关税。

  为了方便交易清算,由宋辽共同出资,设立贸易钱庄,所有过1oo贯的金流,必须经过贸易钱庄走账。

  而贸易钱庄要定期向两国公布金融交易情况,并且接受两国的监督。

  根据王宁安的估算,第一年,双方的贸易额就能达到两千万到三千万,辽国方面,有差不多2oo万贯入账。相比起宋辽的岁币,足足有四倍之多!

  而且这只是第一年,按照预估,未来五年,每一年迈上一个台阶,最后有望达到惊人的一亿贯!

  也就是说,关税过千万!

  面对天文数字,耶律仁先和萧大祐都不淡定了,他们彻底失眠了,辗转反侧之下,耶律仁先披衣而起,接着鲸油蜡烛的光,给耶律重元写了一封密报,建议王爷一定要促成议和,只要成功了,就有一笔源源不断的收入,能够支撑耶律重元的大业,哪怕和大宋的贸易有些风险,也大可以等到夺取大位之后,再停下来也就是了。

  他忙着写密报,萧大祐也没有闲着,贸易的好处显而易见,可是和大宋绑的太紧,弄得辽国失去了勇武,沉醉在富贵乡,也会软化斗志,不管如何,有利有弊,还请皇太子斟酌,并且转呈陛下御览……

  两位辽国的使者都动了心,各自向上头请示。王德用也不例外,他把谈判经过详细写成了表文,另外王宁安又撰写了一份贸易钱庄的扎子,单独交给赵祯。

  这两份东西送到了京城,立刻就掀起了滔天大浪。

  什么?

  岁币没了!

  老天爷啊,大宋终于不用再丢人了……好些得到消息的年轻官吏,还有进京游学的士子,听到之后,简直泪流满脸,激动地奔走相告,到处呼朋引伴,聚到一起喝酒,高谈阔论,赞颂王老将军手段非常!

  “果然是带兵的大将,就是有魄力,相比之下,王拱辰实在是让朝野大失所望!”

  “是啊,王老将军功劳盖世,哪怕封个王爷都不足以酬功啊!”

  ……

  光是到茶馆听一听,就知道岁币两个字有多沉重,几十年的怨气,憋了好几代人,终于有出气的希望,奇耻大辱,一朝得雪!那感觉好像便秘了半个月,突然通畅了,从里到外,从上到下,只有一个字:爽!

  汴京城陷入了欢腾之中,简直比过年还要热闹。

  昭文馆大学士文彦博,接到了王德用的奏表,也是目瞪口呆,随即破口大骂,骂辽国,骂王拱辰,骂王德用,总而言之,能骂的都骂了一个遍儿!

  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