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国无疆 >

第1065章

大国无疆-第1065章

小说: 大国无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莫斯科战役期间,德国西南集团军群的就曾组织过航空兵力对这座气势恢宏的斜拉公路大桥实施轰炸,那时候这座大桥还曾挨上了一枚航空炸弹。炸弹命中在了桥头位置,并未造成太大的创伤,用钢筋水泥修复之后这座大桥迄今就没有再遭到任何打击了。倒是德国空军为了这座大桥前后损失了不少轰炸机。

    共和国陆军第八机步师师属侦察营开入恩格斯城的时候,时间已经快要接近中午了,而随着越发接近战区,已经高度提高警戒力度的侦察营官兵们很诧异的发现理应人口更多、拥堵更甚的恩格斯城,丝毫没有拥堵,而且围观的人也没有几个。举目四望能够看到的除了军人之外,冒着滚滚浓烟的军工厂倒是能见到不少。公路两旁都是挂着笑意的苏军士兵。

    车队不得不又一次停了下来,这一次却并非是平民的拥堵,而是车队在穿行过城区往友谊大桥驶去的路上,碰见苏军设下的路障了,什么叫做战争景象,刚一下车的伍强就算见识了,已经可以远远看到的大型斜拉桥就在远方,而在这距离尚且很远的地方,苏军就布置设下了很多的防御工事,在道路两侧的高楼上,就能够看到防空作战用的大功率对空探照灯,城区外的山头附近还能看到用伪装衣覆盖着的大量防空高炮,苏军俨然是把友谊大桥当成了宝贝,所以严加看守之下,任何通过的车队都需要检查也自然是合理的事情。

    中苏哈三军联合作战司令部刚刚成立不久,军队之间还并未有统一有效识别证件,但设置路障进行例行检查的苏军守桥部队也并非是要检查检查这支远道而来的友军,叽叽喳喳和侦察营翻译交流的苏军长官笑呵呵的还冲部队挥手致意,紧跟着在公路的两侧,就挂出了红底白字的横幅,竟是中文所书写的——“热烈欢迎中国陆军第二集团军!!”。

    更加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正通过翻译和苏联西南方面军第12守备旅也就是守卫这友谊大桥和不远处那座铁路大桥的旅长卡斯卡夫大校沟通的侦察营营长梁成中校,竟看到了不远处在众多苏军将军簇拥下走来的一个人,这个人他当然认识,早就分发下来的苏军将领资料中就有他的信息,他就是苏联西南方面军总司令崔可夫元帅。

    一个苏联元帅前来迎接一个中国少校?梁成不得不说这一刻他感觉自己就像是被拉伸了一样,明显感觉自己的身高像是突增了一截一样,怎么看都觉得自己要比崔可夫都还要伟岸几分,当然,这种错误的感觉并未持续太久,他便在参谋长的提醒下回过神来,共和国陆军第八机步师师属侦察营营长梁成少校、参谋长付银奇上尉、翻译官苏威少尉等中方官兵顿时就齐齐向走来的崔可夫等人敬礼,从军衔上来讲,对方走来一群最低级别都是少将的大佬,而中国陆军这边最大的也不过是少校。。…《  》…第一时间更新崔可夫自然认得中国陆军的军衔,他没有认错人,三两步就带着满脸的笑意走到了梁成的面前,回了一个中国式的军礼后,微笑着打量了一下装束不错的中国陆军少校,又看了看一溜儿停成两排的中国陆军先头部队军车,主动伸出手来和梁成握手,等候这一刻的苏联战地记者们很快就开始发威了,咔咔咔的不停照相拍摄,手握着手并肩而站,身高要比崔可夫还要高出一些的梁成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自己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少校,率领而来的也不过是一个小小的侦察营,在共和国陆军十三个集团军里比自己这个侦察营牛气的多得是,崔可夫应该迎接的是第二集团军的军长级别人物,犯得着让一个元帅来迎接自己这么一个小小的少校么?

    灯光闪动,中国陆军少校和苏联西南方面军元帅的微笑和两人身后的友谊大桥完美的融合在了一起,当然最好的背景映衬,还是画面一侧整齐停放开来的中国陆军战车,以及那飘扬的中国国旗与军旗……

    ~。…《  》…~


第二六一章 做人的差距

    ~日期:~11月05日~

    ,nbsp;5月10日深夜22点05分,伴随着共和国陆军第八机械化步兵师最后一辆毕车驶入营区,第八机步师正式成为共和国陆军第一支进入萨拉托夫战区的部队,而几乎与此同时,共和国陆军第二集团军其余各部在规定时限到来之前,也都远离了哈萨克斯坦边境进入到了苏联萨马拉地区。(,给力文学网(1_1)

    根据联合作战司令部的最新命令,将承担重要防御作战任务、有效支援苏联西南反面防御下诺夫哥罗德至萨拉托夫南段防线的第二集团军,应尽快进入萨拉托夫地区参与作战,所以在第二军主力进入萨马拉地区不久,就紧跟着沿第八机步师行军路线,向着萨拉托夫狂奔而来,速度最快的便是紧跟在第八机步师后的第七机步师。

    当然,此时此刻的萨拉托夫城内已经不再像往昔那样黑色沉寂,共和国陆军的到来让这座原本就已经高度军事化的重工业城市更显得厚重刚劲,第八机步师被安排在了萨拉托夫以南10公里的驻扎,在此之前苏联西南方面军后勤司令部已经为这座兵营配置了最好的一切,他们架设了输电线、铺设了供水管道、兴建了大量的移动式营房等等,总而言之,拮据的苏联西南方面军很是“好客”的欢迎第八机步师的到来,不过受制于他们的条件的确太简陋,所以偌大一个营区看起来还是很简陋。

    部队不可能驻扎在一个地方,而且苏联西南方面军也确实不知道共和国陆军一个机械化步兵师到底有多大的规模。他们还按照自己的装甲部队进行了优化百分之二十的估算,结果还是低估了第八机步师的规模之庞大,仅仅是装甲团和一个机步团就把他们准备的营地给用掉了,以至于第八机步师其他部队还得自行寻找合适的场地进行野外宿营。好在作为野战集团军,而且以前第八机步师就常年驻扎在自然条件比较艰苦的共和国西北地区,所以这点困难根本不足为奇,短短几个小时,第八机步师其余各部就在其工程兵部队的努力下住进了野战军营里。

    萨拉托夫作为一个伏尔加河下游的重要工业城市,在机械加工制造、能源化工、车辆装备等等方面在战前也都是比较繁荣的,所以在这座城市以南的伏尔加河河畔就有好座火电站,以前这些火电站除了要承担萨拉托夫以及其周边卫星城市供电之外。还有足够的电力向毗邻哈萨克斯坦的萨马拉边境地区供电,而战争爆发后为了满足更为庞大的军工生产,火电站进行了扩建,新增了多台蒸汽发电机组以增强发电能力♀些电力绝大部分都通过电网输送到了利佩茨克、斯大林格勒甚至是莫斯科地区。

    战争是个好东西,至少德军攻陷了大片苏联城池之后,这些密集的火电站终于可以歇一歇了,它们巨大的装机容量显然与较少的用电需求根本不匹配,以至于在萨兰斯克战役打响的时候♀些火电站当中还有一半的发电机组处于“休息状态”,而这还得归罪于苏联持续已久的城市宵禁政策,一到夜里小至农庄大至城市,都需要进行严格的灯火管制以避免为德国空军所发现。或者间接提供了地面指引,就连夜里进行生产的军工厂也都进行了严格的灯火隔离。因而只要天色变黑,苏军控制下的地区基本都是黑漆漆的一片。

    然而。5月10日的萨拉托夫却难得的灯火通明了,在南郊的发电站发电机组也终于全员上阵拼命发电,一开始萨拉托夫守备司令部电力供应管理处的值班军官还不以为然,他们计划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20%的发电量应该就足以满足共和国陆军部队的夜间供电需求,可他们又严重低估了中国陆军的耗电能力,这支据说到哪儿都需要带着移动式发电车组的部队好不容易停在了城市附近,显然并不会消继续用发电车来轰轰隆隆的供电,接入城市供电电网的负荷很快就超过了苏军的想象,为此,一边惊呼中**队太耗电的同时,他们一边赶紧电令发电站增加发电机组。

    数字化重装部队对电力的需求不是一般的多,在新军事改革之前的后勤装备部就曾对第一支组建的数字化机步师进行过电力使用测试,结果他们发现,一个不足两万人的数字化机步师在实战背景下,其单日人均用电量几乎是城市居民的10倍,而且如果是参与到重大军事行动,尤其是在进行高节奏的攻防作战条件下,用电量更为惊人。1(1

    而更加令苏军后勤军官们想不到的是,供水也出现了问题,他们满打满算的计算共和国陆军第一支部队,就算有两万人到来,因为长途行军之后的解乏和梳洗等,他们预估每名中**人饮用、沐浴以及其他使用,也总该不会比五万人口小城市的供水需求还要大,所以他们便按照三万城镇居民夜间用水标准提供自来水供应,结果自然不够,苏军的联络军官惊讶的发现,中国部队士兵们不仅要喝水吃饭洗澡,就连车辆装备也要“喝水洗澡”,尤其稀奇的是,中**队似乎随时做好要打仗,野战炊事车、供水车等都要进行储水准备,所以这样那样的用水,苏军提供的供水量显然少了些,不得已之下,苏军守备司令部赶紧将城区部分居民的供水切断,这才满足了这支既耗电又耗水的部队需求。

    随着第八机步师的进驻,中苏两军部队之间的差异在碰撞间很快又出现了新的问题,苏联经历战争太长时间了,他们的军民粮食补给都基本依靠从哈萨克斯坦、伊朗乃至共和国购买,而苏联西南方面军的粮食储备又并不多。所以苏军宁肯暂时让自己的部队官兵和平民们吃黑面包、啃土豆,也拼凑了一些看起来像模像样的蔬菜和肉类作为食物补给提供给第八机步师,然而肉太少、菜太老,煮出来的东西不亚于中国农民喂猪的猪食。有些青菜都老得生茎黄叶了,苏军还当它们是宝贝,采摘而来当成军需物资,因为他们实在找不到青嫩的蔬菜和猪肉牛肉羊肉等犒赏中国援军。

    饮食文化不同造成的误会也自然没什么,第八机步师全体官兵离开哈萨克斯坦奔赴苏联之前就已经做好了打艰苦仗的准备,可面对热情好客的苏联军民们的热情犒劳却又不得不接下来,部队本来就随行带来了足够维持两周的生活补给,而且随着第二集团军的正式开入战区。后勤物资会源源不断的送来,因而第八机步师官兵们是根本不需要吃这些不合口味儿的食物,尤其是那些牛肉,都因为时间太长发霉了。苏军都没舍得吃,可见条件之艰苦。

    出发前,第八机步师就应集团军军部命令,做好了要不依靠苏联一针一线帮助而展开作战的准备工作,所以在进驻萨拉托夫之后。他们顶多对当地有电力、供水这两方面的需求,毕竟如果第八机步师自行发电需要消耗太多油料加重后勤油料补给压力,供水如果让防化部队自行搜寻合适取水地点并进行化验之后抽取使用也很麻烦,所以在供水和供电方面第八机步师就没有客气。然而就是因为不客气,反倒让苏联方面咋舌不已。一个个都拉长了脸惊呼这他娘的才一个机步师,往后要是一个整编的集团军甚至是更多。那还得了,苏联人干脆都去搞后勤得了。

    喝水要喝白开水、吃饭要吃白米饭、吃菜要荤素营养搭配、睡觉要舒适干净、干啥都要狂耗电力……好事不出门恶事行千里,在苏联联络军官们暂时撤离第八机步师三大军营回到各自驻地后,他们就很快把中国“少爷兵”们的种种习惯给风传开来,吃喝拉撒睡以及各种各样其他配置在让他们大开眼界的同时,也让他们唏嘘不已,因为不少联络军官撤离之前,有的中国士兵竟然还在用黑小盒子(单兵战术电脑)在玩得不亦乐乎,甚至还要和这些苏军联络官们拍照留影,一阵白光闪过,他们就赶紧逃似的离开,中国人那也不知道是啥的机器,竟然能不酮的闪光拍照,照得人眼睛的晕了。

    “少爷兵”的绰号很快就不胫而走,苏军内部几乎到处就开始传播起各种各样的谣言版本,什么中国士兵吃得比餐馆里都还要好,睡的也是充气式床垫,喝的不是白开水也会是各种饮料比如可乐,穿的衣服就更好了据说内衣裤都是纯棉的,而且在不断的传播间,苏军官兵们终于知道为何电力供应吃紧了,因为苏军官兵累了也就是有个窝躺下就行,中国士兵的营房可不简单,奶奶个熊的,竟然还有自动空调、冷光灯、220v供电插座等等,临睡前这些中国士兵们都还要晚上一会儿电脑、电子游戏机(实则是在借助单兵战术电脑熟悉战区情况),而且中国人的大量高精尖装备,什么主战坦克、步兵战车等等,他娘娘的,居然也还要充电,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