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终极战争 >

第79章

终极战争-第79章

小说: 终极战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通过各个地震台监测到的数据,撞击点在东经一百五十度三十七分、北纬三十七度五十四分附近,位于西北太平洋海盆。撞击点附近的平均水深超过五千米。撞击引发的地震达到了十三级!
看到这些数据,罗晋勇眉头紧锁,神色极为严峻。
数据太少了,罗晋勇无法做出准确判断,比如撞击物体的质量与撞击时的速度,还有撞击角度。
首先要搞清楚的就是撞击物体的来历。
小行星解体产生的碎片,还是某个碎片被核弹头粉碎后产生的残骸,或者是小行星消失质量的一部分?
“教授……”
“有消息了?”
“侦察卫星拍下的照片。”
罗晋勇接住佟少伟递来的微型储存器,插到了笔记本计算机的USB接口上。
照片有很多,主要是日本本土各大城市的照片。
虽然撞击点离日本本土有一千多公里,但是撞击产生的十三级地震造成了极为严重的破坏。
在此之前,用来衡量地震释放能量的震级只有九级。
在有地震震级记录以来,震级最大的一次地震也只有九点五级,即一九六零年五月二十一日下午三点发生在智利的大地震。这场大地震,让六座死火山重新喷发,还制造出了三座新火山,并且引发了二十世纪规模最大的一次海啸,导致数万人丧生。数日之后,地震释放的能量穿越了半个地球,在西太平洋上引发海啸,对日本与菲律宾东部沿海地区造成严重损害。
震级每提高一级,意味着地震释放的能量提高三十二倍!
十三级地震释放的能量,相当于九级地震的一百万倍!
这是个什么概念?
九点五级地震释放的能量就能穿越半个地球,在太平洋另外一侧引发海啸,十三级地震释放的能量必然波及全球!
离震源最近的日本成了重灾区。
罗晋勇不是地质学家,也不是地震专家,对地震没有太多的了解,对地震造成的危害也不大清楚。
只是,侦察卫星拍下的照片说明了一切。
花了一些功夫,罗晋勇才辨认出来,第一张是东京市区的照片。
这是全球第一大城市东京吗?
要知道,东京的居民数量高达二千四百万,按人口计算为全球第一大城市!
照片上根本没有高楼大厦,甚至连低矮的房屋都没有,全是废墟,到处都是建筑物倒塌与坍塌形成的废墟!
“佟少伟,这是……”
“后面还有大阪、神户、长崎等日本各大城市的卫星照片。与东京一样,这些城市全都毁灭了。”
“能估计出人员伤亡吗?”
“无法估计,不过幸存者恐怕连百分之一都不到。”
罗晋勇叹了口气,默默看完了后面的日本各大城市的卫星照片。
日本是地震多发国家,一九二三年九月一日的东京大地震,导致二十五万人伤亡,十多万栋建筑物倒塌,让日本人刻骨铭心,也让日本成为了世界上最重视防震的国家,不但要求公共建筑物达到抗九级地震的标准,即便是普通建筑物的抗震标准也达到八级,高层建筑物则更加牢固。此外,日本的建筑师还开发出了很多抗震技术,比如把大楼建在具有缓冲功能的浮动基座上。
即便如此,日本依然在这场前所未有的大地震中变成了废墟。
对日本平民来说,普通的抗震与应震手段根本没有用。拿东京来说,所有高层建筑物均在地震中倒塌,即便里面的人员有时间逃到大街上,也会被倒下的大楼掩埋掉。低层建筑物直接坍塌,里面的人员根本没有时间逃生。因为地震来得太突然、太迅速,绝大部分人员都来不及疏散。
显然,日本的所有城市、所有城镇、甚至是乡村都完蛋了。
罗晋勇大概估计了一下,日本的城市化率高达百分之八十,如果只有百分之一的人幸存了下来,非城市居民的幸存率提高十倍,也有一亿多日本人在大地震中丧生,幸存者不会超过一千万。
这一千万中,还以伤者居多。
“这是什么?”看完日本各大城市的卫星照片,罗晋勇看到了一张海图照片。
“撞击后大约十分钟拍下来的,撞击点附近海域的照片,注意那两个白色圆圈。”
罗晋勇仔细一看,立即明白了过来,这是两道如同山峰般的海浪,也就是撞击后引发的超级海啸!
怎么会有两道海浪?
罗晋勇稍一思考,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因为撞击点的水深高达数千米,所以撞击发生时会立即生成第一道海浪。当撞击的能量完全释放出来,撞击点下方被急剧压缩的地壳将产生反弹,把积聚在地壳里的能量再次释放出来,生成第二道海浪。
想明白这一点,罗晋勇想到了一个计算撞击能量的方法。
“能测出这两道海浪的间隔距离吗?”
“三十二千米,正负误差为一千米。”
“撞击点的水深是多少?”
“五千米,正负误差三百米。”
罗晋勇没再多问,开始在计算机上编写数学模型。
“教授,你这是……”
“结合开始的几个数据,把海水阻力、地壳应力等因素考虑进去,可以利用海浪的间隔距离计算出撞击速度,再结合地震震级与海浪高度,大致能够算出撞击释放出的能量,利用这两个结果就能计算出撞击物体的质量。”罗晋勇简单解释了一番,说道,“海浪的高度是多少?”
“第一道海浪为一千五百米,第二道为一千二百米。”
罗晋勇惊了一下,但是马上恢复平静。
输入最后两个数据之后,罗晋勇开始让计算机运行程序。
因为只是简单估算,所以对计算机性能没有太高的要求,花的时间也不多。
片刻后,运算结束。

第五十一章 全球灾难(下)

看到出现在屏幕上的结果,佟少伟显得很惊讶,而罗晋勇则很平静,似乎早就预料到了这个结果。
“教授,这……”
“联系上张小刚了吗?”
佟少伟摇了摇头。“与迪戈加西亚的通信一直没有恢复,美国方面也在设法与迪戈加西亚取得联系。”
罗晋勇叹了口气,说道:“差不多了,帮我连线,参加视频会议。”
佟少伟没有多说什么,立即帮罗晋勇启动了视频通信设备,然后站到了摄像头的拍摄范围之外。
“教授,你收到消息了?”杨方烈首先发问。看样子,他已经等了很久。
参加会议的还有国家主席李兴邦、军事情报局局长袁德志,以及一大帮部长级官员与高级将领,还有几位科学家。
“几分钟前就收到了,我做了一些必要的工作。”
杨方烈点了点头,没再多问什么。
“根据现在获得的信息,可以初步肯定,撞击速度不会超过每秒一百公里,而且撞击物体的质量在十万吨左右。”
“是小行星的碎片吗?”杨方烈立即提出了问题。
“肯定不是。已经探测到的碎片均遭到拦截,即便是一块没有被探测到的碎片,撞击速度也不会这么低。”罗晋勇稍微停顿了一下,“此外,如果是一块碎片,那么造成的灾难将是全球性的。”
“不是碎片的话,那是什么?”李兴邦也发问了。
“我不知道。”
“教授……”
“现在,不但没有足够多的数据,甚至连用来进行推测的依据都没有。”罗晋勇早就习惯了这种大场面,对李兴邦说话也非常直接。“如果一定要我进行猜测的话,我认为只有两种可能。”
“哪两种可能?”
“一是0号碎片在遭到第二次拦截之后,有一部分脱落,并且击中了地球。二是来自某个未知的物体。”
“什么未知的物体?”
“我们早已计算出,碎片的总质量仅相当于2014X1小行星的五百分之一,而我们到现在都不知道其余的在哪。”
“你是说,小行星的其余部分已经逼近地球,而且脱落出一部分撞击了地球?”
“存在这样的可能性,但是现在下结论还为时尚早。”
“教授……”
罗晋勇稍微停顿了一下,说道:“我更愿意相信是前一种可能,只是0号碎片已经掠过地球,而且姿态很不稳定。如果我的推测没有错,0号碎片的近地点高度非常低,掠过地球时发生了明显是烧溶现象,外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也就是说,即便现在拍下了0号碎片的照片,也无法通过对比确认是否是0号碎片脱落的部分撞击了地球。理论上,要对0号碎片的质量做出准确测算之后才能得出具体的结论。可惜的是,之前对0号碎片的质量测算恐怕存在较为明显的偏差,即便现在能够测出0号碎片的准确质量,也无法断定撞击物体一定来自0号碎片。”
杨方烈叹了口气,对一位科学家说道:“宋教授,你能说明一下情况吗?”
宋文杰?罗晋勇想了起来,他就是那个在电视上高谈阔论的天文学家。
“罗教授的分析非常到位,更加可惜的是,我们没有找到0号碎片。”
“什么?”罗晋勇立即瞪大了眼睛。
“0号碎片的近地点高度只有一千多公里,在掠过地球之后,我们的天文台无法继续监视。”
“侦察卫星呢?”
宋文杰摇了摇头,说道:“虽然调动了侦察卫星,但是没有发现0号碎片。此外,到目前为止,其他国家也没有发现0号碎片。”
“怎么可能?”
“我询问过斯塔克、谢尔盖耶夫、斯托克斯与雷诺等人,他们也在寻找0号碎片,但是一无所获。”杨方烈解释了一句。
罗晋勇沉默了,虽然匪夷所思,让他觉得万分惊讶,但是他已经冷静了下来。
这几天,发生了太多令人无法理解的事情。
“罗教授,你回到北京之后,立即接管所有科研项目。袁德志局长已经做了安排,国内还有很多事情等着你来处理。”
“杨总,我国的灾情如何?”
“不算严重。”
罗晋勇皱起眉头,有点不大相信。
这时候,另外一名科学家说道:“撞击点在西北太平洋上,也就是太平洋板块上,而我国位于亚欧板块上。日本受灾极为严重,是因为日本正好位于两大板块的结合部。受两大板块结合处的缓冲效果影响,地震对我国本土产生的危害不算太严重,虽然有部分城市、特别是东北与华北地区的大城市受灾较为严重,但是灾情不算严重,受灾人数在一亿左右,伤亡人数不会超过一千万。”
“这还不算严重?”罗晋勇认识这位科学家,他是清华大学地质学院的邹建博教授。
“与日本相比,不算严重。”
怎么跟日本比?为什么不跟美国比?
“其实,相对而言,我国的灾情是比较轻的。”邹建博稍微停顿了一下,说道,“美国暂时没有受到影响,但是并不意味着美国能够幸免。地震能量在板块内传递时,衰减的速度非常慢。大概一天之后,美国西海岸地区就会受到影响。如果太平洋板块受撞击影响整体向西移动,美国西海岸的沿海地区很有可能整体坍塌,包括洛杉矶、旧金山在内的特大城市将沉入海底。”
“什么!?”罗晋勇再次惊讶了。
“出现这种情况的可能性不大,但是太平洋板块整体向北移动的可能性非常大,美国西海岸地区同样会成为重灾区。”
罗晋勇咬紧牙关,他不是地质学家,无法对邹建博的推测做出评价。
“好了,现在不是讨论这些话题的时候,还有更重要的事情需要处理。”杨方烈把话题拉了回来。“首先要做的就是对灾情进行评估,预测可能发生的次生灾害,及时做好防范与救灾准备。”
“杨总,我建议进行疏散。”罗晋勇觉得,必须提出这个建议。
“疏散?”
“沿海地区的城市都必须进行疏散,此外东北、华北、江南、东南与华中地区的大城市也必须进行疏散。我并不是怀疑邹建博教授的科学推断,但是我们不能冒险。数日之内,各种次生灾害就会到来,也许疏散会导致大规模社会动荡,但是总比让民众留在城市里承担风险好得多。再说了,最多只需要几天,就能让疏散的民众回家。不管怎么样,我认为应该及时疏散城市居民。”
罗晋勇说完,邹建博点了点头,说道:“我同意罗教授的建议。我做出的预测,只针对大方面,并不针对个别情况。如果发生意外情况,哪怕只有一座特大城市受灾,后果都难以设想。至于沿海地区的城市,必须立即疏散。也许不会发生地震,但是超级海啸将在两天后席卷整个沿海地区。”
两位科学家持相同观点,减少了很多麻烦。
接下来,几位国家领导人开始重点讨论疏散工作。
杨方烈没有参加讨论,由几位军兵种司令官代替他参与会议,因为他还得参加总参谋长会议。
罗晋勇也没有参加疏散工作的讨论,他已经提出了建议,剩下的事情与他无关。
“教授,要休息一会吗?”
“不用,你把收到的信息分类整理之后发给我。”罗晋勇点上了烟,虽然在他前面的墙壁上就有一个禁止吸烟的标语。“另外,继续设法与迪戈加西亚取得联系,找到张小刚之后马上告诉我。”
佟少伟点了点头,他就在休息舱外面的过道上处理工作。
超级海啸的推进速度为每小时三百八十公里,再过两个小时就将吞没北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