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终极战争 >

第69章

终极战争-第69章

小说: 终极战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英国、澳大利亚与加拿大也在为进入战争状态做准备,只是还没获得立法机构批准。
“是否进入战争状态,视各国国情决定,如果我们也将进入战争状态,将按照协议提前知会各国。”斯塔克没有表明立场,似乎美国当局遇到了一些麻烦。“现在,我们讨论下一个话题吧。”
美国联邦政府遇到的麻烦,根本算不上秘密。
奥布莱恩公布了行星防御理事会之后,立即赶往国会,除了做国情咨文之外,还参加了国会举行的听证会,对联邦政府在过去两年间参与行星防御理事会的活动,以及跟其他国家签署的谅解备忘录做出明确解释。
问题是,这些问题能够解释清楚吗?
如果说,为了人类文明的共同未来,跟中国、俄罗斯和解,还算可以接受,可是擅自使用联邦税收,也就是纳税人的钱,那就无论如何也说不过去了。要命的是,美国花在行星防御理事会的钱,比花在国内社会福利上的钱还要多。在国会议员的讦难下,奥布莱恩简直是有口无辩。
事情到此为止,也无妨大碍。
只是,反对党的议员没有打算放过奥布莱恩。
二零一四年的中期选举中,共和党卷土重来,在众议院与参议院均获得多数席位,奥布莱恩的第二届任期进入收尾阶段。如果在往常,奥布莱恩会向以往的总统,在最后两年中大肆收敛。按照美国的法律,奥布莱恩不可能再次当选总统,他的政治生涯已经到头,没有必要树立政敌,也不用追求政绩。可是美国在行星防御理事会承担的责任,让他不得不顶住来自国会的压力,在接下来的两个财年度里,非但没有削减联邦财政预算,反而比前两年大幅度增加。
逆势而行,美国经济在这两年内遭受重创。
如果不是没能找到合适的理由,共和党早就对奥布莱恩下手了。
八月二十九日,共和党正式发起弹劾奥布莱恩的行动,还争取到了部分民主党议员的支持。
一时之间,美国政局阴云密布。
虽然按照美国的法律,共和党不可能在短短数日之内弹劾奥布莱恩,即便弹劾法案在国会两院获得通过,也需要经最高法院核准,而法律程序至少得花上一个月,但是要想让国会通过战争动员法,让国家进入战争状态,从而让总统获得进行军事管制的权力,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在战时体制下,国会不但无权弹劾总统,针对总统任期的第二十二修正案也很有可能遭受影响。
也就是说,只要进入战争状态,奥布莱恩就不会受到战争威胁,甚至会以战争为由争取获得第三届任期。
对共和党来说,这是无论如何也无法接受的结果。
斯塔克不愿意提及此事,其他总参谋长自然不好纠缠。
第三个话题与勇气行动有关,主要是落实五个核大国的作战部署,解决联合指挥中存在的重大问题。因为总参谋长会议早在此事上达成协议,准备时间也很充足,所以没有大的问题需要解决。
很快,会议开始讨论第四个话题,即末日部队的部署问题。
最初,斯塔克主张把末日部队部署在迪戈加西亚,虽然杨方烈与谢尔盖耶夫提出过一些问题,但是其他总参谋长均支持斯塔克,此外也找不到更加合适的部署地点,杨方烈与谢尔盖耶夫只好妥协。
八月二十二日,这一情况发生了变化。
到八月二十六日,在罗晋勇以科学顾问委员会的名义,向总参谋长会议提交了小行星出现的重大变化之后,杨方烈与谢尔盖耶夫立即提出,应该立即调整末日部队的部署方式,以免遭遇不测。
理由就是,如果小行星解体之后的碎片超过一千一百二十八个,无论如何都会有一块碎片撞击地球。迪戈加西亚正好朝向小行星,如果把末日部队部署在迪戈加西亚,很有可能在出动前就全军覆没。
一块十万吨的碎片撞击地球,绝对毁坏面积相当于地球表面积的二十分之一。如果以地球的投影面积来计算撞击概率,结合碎片的绝对毁坏面积,一块十万吨的碎片有七分之一的概率摧毁迪戈加西亚。末日部队是人类文明在审判日之后最主要的军事力量,承受不起这么大的风险。
斯塔克没有反对,也无法反对。

第四十四章 预测成真(下)

经过反复磋商,总参谋长会议在二十七日做出决定,改变末日部队的部署方式,以机动部署代替固定部署。
这就是,末日部队部署在一架C7A运输机上。在北京时间九月一日夜间七点,也就是在2014X1小行星没有减速的情况下撞击地球的时间,这架C7A运输机将在美国本土东海岸上空,自东向西飞行。确保在撞击发生的时候,运输机在背朝小行星一侧,不会受到撞击影响。如果出现异常情况,比如小行星开始减速,运输机将视情况,在适当的时候降落到美国西部地区的军用机场上,再在合适的时候起飞,并且选择合适的飞行方向,确保避开撞击区域。
为了确保运输机在空中待命十多个小时,美军还将出动数架大型加油机。
此外,在确认地外文明的实体降临地球之后,运输机能以最快的速度,把末日部队送往降临地点。
虽然很多科学家都认为,如果2014X1小行星中有地外文明的实体,落到海洋上的概率要比落到陆地上的概率大得多,毕竟地球的海洋面积是陆地面积的数倍,而末日部队并不适合在海洋上作战,但是罗晋勇与伯克等主要科学顾问都认为,实体落到陆地上的概率要比落到海洋上大。理由就是,陆生生物进化成智慧生物的可能性要比水生生物高得多,地外智慧生命很有可能是陆生生物。
当然,这只是罗晋勇在几天前的观点。
有了新的想法,罗晋勇并不认为地外文明的实体一定是运载入侵部队的宇宙飞船,甚至不一定是物质性实体。
如果不存在攻占地球的问题,地外文明就没有理由刻意选择着陆点。
罗晋勇甚至认为,地外文明会把着陆点选在海洋上,因为海水本身就是屏障,能让人类的大部分探测手段失效。
只是,罗晋勇没有把这个想法提出来,也就没有对末日部队的部署方式提出异议。
“虽然美军是全球部署的军队,但是当降临点离美国本土太远,考虑到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我希望其他国家,特别是中国、俄罗斯与澳大利亚能够为末日部队提供积极有效的配合。”
“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杨方烈立即答应了下来。
“斯塔克将军,末日部队不是美国的部队,而是人类文明的部队,你还担心我们不会提供支援吗?”谢尔盖耶夫把话说得更明白。
澳大利亚皇家军队总参谋长穆雷上将只是点了点头,没有多说什么。
“这样的话,我们……”斯塔克刚刚开口就停住了。
屏幕上出现了一行数据,然后显示出罗晋勇的半身像。张小刚看了眼手表,北京时间九月一日凌晨两点二十分。
很快,所有人都明白发生什么事了。
2014X1小行星到达O点!
哈勃2号早以盯住2014X1小行星,每十秒拍摄一张高分辨率照片,在用差不多五十秒处理数据信息之后,拍摄下来的照片实时显示在所有参会人员的信息屏幕上,罗晋勇负责做技术说明。
几分钟过去了,2014X1小行星没有发生明显变化。
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上。
虽然总参谋长与特派员都不是科学家,但是受了两年的“科学教育”,都掌握了一些必要的科学常识。小行星开始减速的时间越迟,意味着减速时需要的加速度越大,也就意味着需要喷射更多的物质。
按照罗晋勇之前做出的推论,2014X1小行星必须在通过O点之前减速,不然会喷射太多的物体。
可是,2014X1小行星没有减速!
哈勃2号望远镜在拍摄照片的时候,也在测算小行星的速度,准确的说是十秒拍摄周期内的平均速度。
过了大约五分钟,异变出现。
不是2014X1小行星开始减速,而是其发出的光线消失了!
不用罗晋勇吩咐,负责协助的伯克教授立即下令调整哈勃2号望远镜的暴光量,对不再发光的小行星进行拍照。
这次,过了大概两分钟,才显示出新的照片。
看清楚之后,所有人都瞪大了眼睛。
虽然早在八月二十六日,罗晋勇就打了预防针,明确提到小行星的发光部位很有可能是结合处,因此在小行星解体的时候,发光部位肯定会消失。反过来说,小行星不再发光就意味着已经解体。但是当罗晋勇的预测变成现实,当亲眼目睹小行星分解为成百上千块碎片的时候,仍然让人无法相信。
“罗教授,这……这是怎么回事?”斯塔克打破了沉默。
“2014X1小行星已经解体。”罗晋勇的语气很平静,甚至有点兴奋。“就像我在五天前做出的预测,2014X1小行星没有喷射物体减速,而是直接解体。只是,情况没有我之前预料的那么严重。”
“什么?”
“具体是怎么回事?”杨方烈赶紧问了一句。
“现在还不清楚,我们需要时间对情况做出评估。”
“我们现在没有时间了!”斯塔克终于爆发了。
“斯塔克将军,我们至少还有十五个小时。”杨方烈显然有点瞧不起斯塔克。“小行星是解体,而不是减速,因此解体后产生的随便不会以更快的速度逼近地球。我相信,罗晋勇教授需要的时间不会超过十五个小时。”
“最多五个小时。”
“什么?”斯塔克不在乎杨方烈怎么说他,只想早点得到答案。
“科学顾问委员会正在全力以赴的分析情况,但是我们掌握的信息太少。”罗晋勇也不大客气。“斯塔克将军,如果你觉得我的话不大可信,你可以找伯克教授,希望他的答复能让你满意。”
这下,斯塔克冷静了下来。
“各位,五个小时后,我会及时汇报情况。在此期间,希望你们耐心等待,不要给科学顾问委员会制造麻烦。”
“罗教授,你的任务是做好本职工作,其他事情由我承担。”杨方烈立即表态。
张小刚看了眼手表,随即不由自主的露出了一丝笑容。经过两年锤炼,罗晋勇比以前老练多了。
再过四个小时,张小刚乘坐的专机就将到达迪戈加西亚。罗晋勇故意把宣布分析结果的时间推迟到五个小时之后,肯定想在公布结果之前跟张小刚商量。罗晋勇开始的表现,让张小刚觉得他已经知道了结果。
一名优秀科学家凭经验与直觉做出的判断,往往比计算机计算得出的结果还要准确。
不管计算机的性能有多么先进,也不可能凭借储存在营盘里的资料,做出类似于经验判断非逻辑分析。严格的逻辑运算法则,既赋予了计算机远远超过人类大脑的计算能力,也让计算机无法产生类似于灵魂与思想的精神物质,更让计算机缺乏智慧体的最重要特征:创造能力。
两年多来,罗晋勇已经多次证明了他的预测能力。
当然,通过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分析计算,正是证明预测的唯一手段。
如果罗晋勇已经做出预测,科学顾问委员会现在正在做的事情,无非是花五个小时去证明他的预测。
在接下来的五个小时里,十位总参谋长都有点无所事事。
沉默了几分钟之后,谢尔盖耶夫提议讨论审判日之后的事情,以便针对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制订预案。
在第二次国家首脑峰会之前的两年多里,行星防御理事会做的全部工作都针对审判日之前。因为没有人能够保证人类一定能够看到审判日之后的世界,所以也就没有人关心审判日之后该做些什么。
等待确实无聊,在谢尔盖耶夫的带动下,十名总参谋长都来了兴趣。
张小刚对审判日之后的话题没有半点兴趣。
在他看来,现在讨论审判日之后的事情,完全是吃饱了撑的,不但毫无意义,反而会产生适得其反的结果。如果人类侥幸渡过劫难,人类文明将发生本质上的变化。不管审判日之后的世界格局如何,在审判日之前达成的协议将一文不值,甚至连行星防御理事会都将失去存在的价值。
拿谢尔盖耶夫大谈特谈的补天工程来说。审判日之后,即便俄罗斯成为头号强国,该项目的价值也将大打折扣。如果俄罗斯没有成为头号强国,不管哪个国家称霸,肯定不会让该项目继续存在下去,至少不会由俄罗斯主导。如果某个国家在抵抗入侵中获取了地外文明的科学技术,以科技势力为核心的国力都会飞速提高,在审判日之前做出的科研努力将变得微不足道。
这个道理,张小刚明白,十位总参谋长肯定明白。
只是,总不能让十位总参谋长坐着发呆,总得找点话题。没有合适的话题,恐怕就得制造一些话题出来。
与其讨论敏感话题,还不如说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
张小刚只关心一个问题:罗晋勇到底发现了什么,或者是做出了什么判断?
从罗晋勇开始的表现来看,应该不是坏事,不然他不会那么强硬,更不会把公布结果的时间推迟五个小时。果真是坏事的话,罗晋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