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1855美国大亨 >

第58章

1855美国大亨-第58章

小说: 1855美国大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与具体的事物的管理,具体的事物,是由一位来自普鲁士的,叫做约瑟夫??门格尔的医生负责的。这是一位有着丰富的医疗经验和极其和蔼可亲的笑容的医生,而且他还有着慕尼黑大学医学院的博士学位。他以副院长的身份事实上主持着医院的工作,而他的朋友阿尔伯特??海姆医生则主管医疗业务。要是有个穿越者跑到这里来看病,一定会被这两位的名字吓个半死吧。不过,相比他们的同名同姓的后辈,他们干的事情也没什么太大的不同。而原先的希斯费尔德院长,现在被派去负责监管那些小护士们的学习。
  在原来的时代里,伟大的提灯女神南丁格尔女士创建的世界上第一所护士学校要到1860年才会建立。但在这个时空里,史高治在英国访问的时候,也曾抽空去拜访了这位伟大的女性,并向她提出了建设护士学校,改变当时护理行业混乱不堪的现状,更好的为病人解除痛苦。并为此捐出了大约一万英镑的巨款。所以,在1958年底,这所原本应该在1860年才出现的学校,就提前出现了。当然,至少是现在,这所学校还无法为医院提供合格的护士,因为学员们才刚开始学习,还远没到毕业的时候。
  南丁格尔女士将依据她的各种护理经验编成的教程,通过邮寄的方式,不断地寄给了史高治。于是这些东西也就成了现在的护士们抓紧时间学习的教材。
  “救恩”医院环境好,医务人员水平又高,再加上有各种神药在后面支撑着,所以,这所医院的医疗效果相当的出色。不要说,周围的穷工人,就是有些有钱人得了病,也愿意到这里来看病。当然,有钱人看病时必须掏钱的。
  伴随着医院的名声鹊起,史高治在克利夫兰市的名声也已经开始近于圣人。当他每周依照惯例到教堂里去装模作样的祈祷的时候,几乎每一个从他身边经过的人都会说:“愿上帝祝福您,麦克唐纳先生。”如今即使是过去他父亲老约瑟夫的老街坊,也都以“麦克唐纳先生”而不是“史高治”来称呼他。至于他的父亲老约瑟夫,自然就升格成了“老麦克唐纳先生”。甚至还有人说,一千八百多年前,有一位约瑟夫木匠养育出了一位神圣;而如今的这位约瑟夫皮匠,虽然要差一点,但也养育了一位圣人。
  不过,建造这所医院,可不是专门用来刷名声的。这所医院有着重大的使命,那就是给麦克唐纳化学与医药公司试验药物。
  七月底,史高治回到美国之后,不到一个月,麦克唐纳化学和医药公司就完成了两种新药物的研发。这两种药物在后世都鼎鼎有名,它们就是二乙酰吗啡(海洛因)和甲基苯丙胺(冰毒)。在原来的历史上1874年化学家韦特首先合成出了海洛因,最开始仅仅作为手术麻醉剂使用,此后到90年代,德国的拜尔公司,发现这东西对于几乎任何的身体上的疼痛不适都有极强的缓解作用,于是将把它当作包治百病的神药推向市场,并大发其财。(这还是在拜尔公司根本就没有海洛因的专利的情况下。而现在,史高治手中可是有着这东西的全套专利的)
  在处理这两种药物的时候,史高治采取的手段和当年拜尔的手段并无二致。
  首先,在药品试验阶段,因为海洛因是吗啡制品,而当时,人们对吗啡的成瘾性已经很清楚了。所以,要想让这种东西大卖,最后买到像历史上那样以单一药品占据全世界所有药品销售总额的百分之五点五以上,就必须要让人们相信,这东西是不会上瘾的。当时拜耳公司的办法是这样的:首先每粒药丸都做得很小,里面海洛因的总量都被严格的控制了,而对用量也标注的很少。其次再采用一些缓释技术,使得药品中的海洛因被人体吸收的速度减慢。这样一来,当海洛因进入大脑之前,在人体中就代谢掉了不少,然后在各种试验中,成瘾性自然就不明显了。当然,如果有人一定要大把大把的吃药,那出了什么反应,就不关麦克唐纳化学与药品公司的事了。
  依据另一时空里的拜尔公司的经验,贿赂医生,对于推广药物是非常重要的。当年拜尔为了推广海洛因,给每一个为病人开出拜尔生产的海洛因的医生开出高额的回扣,金额甚至达到销售这种药品利润的两到三层。(这一招,葛兰素??史克公司前不久还在用。)为了回扣,医生们疯狂的给各种病人开出海洛因。什么?感冒了?好办!来一盒海洛因吧。什么?发烧了?没事儿,来一盒海洛因吧。什么小孩子晚上睡觉睡不好?没事儿,来一盒……靠这一招,海洛因的销量几乎是以几何级数增长。这样的成功经验,史高治又怎么能不加以效法?
  在“救恩”医院里,新的药品“海洛因”在很多病人身上进行了试验。这些病人大多都是穷人,他们并不具备任何起码的医学知识,更是容易欺骗。人体试验的结果自然是:海洛因对于咳嗽有非常出色的止咳效果,而且无明显副作用,绝对无害,是所有的止咳药中最安全,最棒的一种;不仅仅是止咳,它对几乎所有的疾病带来的痛苦都有着神奇的疗效,简直是上帝赐给人类的奇迹。甚至对于健康人来说,这种药也大有作用,比如说,在运动之前,服用一点,也可以让呼吸更顺畅。
  当然,史高治明白,任何药品,在做广告的时候,如果吹嘘它毫无副作用,往往反而会让患者们顾虑重重,所以等到这种药物准备正式投放市场的时候,史高治想了想,又把各种报告单细细的看了一遍,然后将助手拟好了的说明书上有关副作用的一栏中的,“无副作用”几个字划掉了,然后在后面加上了这样的文字:可能有较小几率导致轻度便秘。
  于是,这种可怕的魔鬼,就经由“救恩”医院的推荐,正式流入市场,开始了它祸害人类的历史。静静地站在“救恩”医院前面的大理石底座上的希波克拉底啊,回过头来看看这所医院里正在干什么吧!那些宣誓“不把毒药给任何人,也不授意任何人使用毒药”的人,正在把可怕的毒药给每一个病人使用;那些宣称“绝不做任何危害生命的事情”的人,正在放出即将吞噬无数生命的恶魔。如果你能回头看一看的话,如果你能高声的呼喊的话,你是不是也会向着上天呼喊:“奥林匹斯的诸神啊,众神之父宙斯啊,你的雷电现在在哪里?!”


第八十章,大力出奇迹(1)

  史高治写了一封信,给阿尔伯特亲王,向他介绍自己的公司又推出了一款神药。这个时候,因为新建的药厂出产的磺胺开始赚钱了而心情大好的阿尔伯特,立刻就来了兴趣,于是他就派遣劳伦斯骑士赶往美国,希望能以和上一次相似的条件从史高治的新药里面在分一杯羹。
  不过这一次,史高治的态度却强硬了许多。这个变化并不奇怪,一来是在这几个月里,史高治的腰包又丰满了不少,兜里有钱了,胆子也就自然更大了。二来则是因为,海洛因和磺胺不同,磺胺是新药,但却是一种旧染料。当史高治将它拿出来之后,人们很容易就能发现它是怎么回事,然后再地下工厂里生产出仿制品来。但“海洛因”是什么,可就没几个人知道了,要仿制它,难度更高。所以,史高治在谈判的时候底气更足了,一副爱谈谈,不谈滚的态度,差点没把高傲的英国绅士给气跑了。
  不过,劳伦斯骑士还是没有意气用事,因为,上次和史高治的合作,的确给他们带来了很多的利益。而在利益面前,意气什么的又算个啥呢?
  “麦克唐纳先生,这次您的要价的确是高了一点。”劳伦斯骑士说,“亲王殿下并没有给我这么大的授权。而且这种药物的效果是不是真的像您说的这样好,它的销售情况能好到真么程度,我们都不清楚。就我个人看来,它的前景不会比磺胺更好。为什么您的开价反而更高呢?”
  “啊,那您就去请示亲王殿下一下,我们可以等嘛。”史高治满不在乎的回答说。
  卡罗尔在一旁加以解释说:
  “劳伦斯阁下,您知道,亲王殿下他们在上次的交易中能够占据那么大的比例,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出了钱,更是因为他们要用自己的影响力来保证没有非法生产的药品来搅乱市场。这是他们做出的巨大贡献,所以他们获得更大的份额是理所应当的。但是这次不一样,海洛因生产的机密全在我们的手里,我们不出让专利的话,任何人想要仿制都是非常困难的。这样一来,就不需要亲王殿下他们如此麻烦的去对付那些不法活动了。所以,亲王阁下还想要依照过去的条件来谈这个生意,那才是没有足够的诚意。至于这个药品的效果和销售的情况,如果亲王殿下和劳伦斯骑士您不着急的话,满可以在美国等几个月,看看我们在美国的销售情况,然后再做决定也来得及嘛。”
  “不过我要告诉阁下一点,买期货的价格和买现货的价格可是不一样的。”史高治又冷冷的插了这么一句。
  由于双方开价的差距太大,劳伦斯只得向阿尔伯特亲王写信说明情况。不过,在那个年月,麦克斯韦还没来得及完成他的方程组,无线电波什么的,更是没人知道它的存在。而大西洋两岸之间又没有电缆,所以两岸之间的信息交流还得靠书信传递。劳伦斯的信件寄过去,亲王的回复送回来,这一来一去,就需要一个月之久。
  在这一个月里,劳伦斯目睹了新药“海洛因”在美国市场的的疯狂扩展。仅仅一个月,在美国北方,这种叫做海洛因的万用药就已经被卖疯了。麦克唐纳化学与药品公司虽然全力生产,但仍然供不应求。劳伦斯看到,经销商们每天把麦克唐纳化学与药品公司的大门都堵得水泄不通。很多地方即使以高价求购依旧一药难求。
  劳伦斯觉得也许自己真该答应史高治的条件,不过看现在的销售情况,只怕那个贪婪的美国佬的胃口会变得更大了。也就在这时候,他终于得到了阿尔伯特亲王的回信。回信中,亲王授权劳伦斯依据他所看到的情况来确定合适的交易方式和价格。
  得到了授权的劳伦斯最终和史高治达成了一个协议:麦克唐纳化学和医药公司,以海洛因的专利授权获得联合制药公司(阿尔伯特亲王牵头搞出的那家公司)百分之十五的股份。这样一来,史高治手中的股份就上升到了百分之二十三左右(因为还有一个百分点要等意大利的战争的结果才能确定),成为了公司中仅次于英国王室的第二大股东。
  而在此时的意大利,战争的味道也越来越足了。在原来的历史上,奥地利是在1859年4月才向撒丁王国宣战的。但是在这个时空里,撒丁不但像历史上那样和法国达成了联盟,自身的力量也得到了增强,所以撒丁在国际上对奥地利的各种挑衅也就越发的厉害。而且奥地利人也关注到了撒丁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的支持,担心如果任由这样的情况继续,将来会越发的不好收拾。
  于是在1858年10月12日,奥地利对撒丁王国宣战,第二次意大利独立战争终于打响了。和历史上一样,奥地利人任命吉乌莱为总司令,率领17万军队越过提契诺河,进入皮埃蒙特地区,兵锋直逼撒丁王国实际上的首都都灵。早有准备的埃马鲁埃尔二世国王立即率领已经做好了准备的五万六千人的军队前往迎击,同时派出代表向法国国王拿破仑三世求援。
  作为最先装备了麦克唐纳1857步枪的部队,内维尔的团当然在参战之列。埃马鲁埃尔二世国王的策略非常清楚,那就是节节抵抗,节节后退,以空间换时间,等待法**队的增援。而吉乌莱司令的策略也非常明晰,那就是,赶在法国全面卷入之前,一举击败撒丁军队。
  “敌人有17万,我们只有五万六千人。”在军帐里,埃马鲁埃尔二世国王正在和他的幕僚们分析形势,“就从实力对比上,我们是处于劣势的。但是,我们必须先和奥地利人打一场会战。法国人虽然答应了会援助我们,但是,你们要知道法国人援助与否,援助的力度,都和我们自己的表现密切相关。《马太福音》里有一句话:‘凡有的,还要让他更有;凡没有的,连他原有的都会被剥夺。’在这个世界上就是这样,你要想得到帮助,就必须表现出你的价值,什么都不会,什么都做不好的弱者,不但得不到任何帮助,还会被狠狠地踩上一脚。法国人虽然和我们结了盟,但是如果他们发现,我们太过无能,他们就会毫不犹豫的背信弃义狠狠地踩我们一脚的。
  我知道,这一场会战敌众我寡,我们很难获胜。事实上我所需要的也不是大获全胜,而是我们的军队能在这一战中表现出战斗到底的决心,以及至少不逊于奥地利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