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1855美国大亨 >

第34章

1855美国大亨-第34章

小说: 1855美国大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在如何处理与南方的关系的问题上,林肯则一方面强调,无论南方或者北方都属于同一个美国,在一个美国的前提下,什么事情都可以谈。另一方面也认定,自由精神乃是美国的根本,奴隶制度是与之从根本上相背离的,奴隶制的问题不是是不是应该废除的问题,而是应该在何时废除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南方必须表现出他们对于自由精神的忠诚。
  “我相信,在野蛮的,万恶的奴隶制度被终结之后,得到了解放的绝不仅仅是那些黑人奴隶,也一样包括南方的广大的人民。”再谈到这里的时候,林肯的话情真意切,令人感动。
  “林肯先生抓住了事情的关键,他明白我们最关心什么。”史高治对洛克菲勒说,“等到1860年,他一定会成为总统的。”
  “我敢说,他在南方,连一张选举人票都得不到。”洛克菲勒说,“不过,紧紧靠着北方的票数,就已经足够让他成为总统了。”
  “正因为如此,对他的当选,南方人一定会非常不满。而一个在南方连一张选举人票都得不到的人也能以明显优势成为总统,这本身也就意味着南方和北方的分裂,以及南方在政治上的影响力的彻底丧失。哪怕南方人再反对,北方也能选出一个完全代表他们的利益的总统,也能靠着人数和州数的双重优势,控制住参众两院。这样的条件下,南方已经完全丧失了几乎所有的政治影响力,在联邦政府中,他们再也没有任何影响力,换而言之,这个联邦政府将不再代表他们的热门和利益。在这样的条件下,除了退出联邦,南方还有什么选择呢?”史高治双手抱在胸前,悠悠然的说,“到那个时候,只要我们做好了准备,我们就可以收到最丰厚的回报。这就是投资于政治期货的魅力所在。”
  这个时候,林肯已经结束了他的演讲,侍者们端上了摆满了酒杯的盘子,酒杯里都盛着散发着诱人的芳香的金黄的香槟酒。宾客们纷纷端起酒杯,开始在庭院中游走交谈。又有侍者拿来了记事本,开始为共和党募捐。这要你愿意为共和党捐上五个美元,你就能得到一个共和党的党证,嗯,然后,你就是共和党人了。
  美国的政党相比欧洲一些国家的政党要随意很多,无论是资格最老的民主党,还是已经分裂了的辉格党,或是现在正在崛起的共和党,都缺乏严密的组织。加入或者退出一个政党,甚至比小孩子过家家还要容易,这种传统一直延续到二十一世纪。上辈子史高治有个美国同学,因为对于环保、大麻、堕胎、同性恋等问题的观点问题,在一个月的时间里从民主党变成共和党人后又变回民主党了好几次。
  一般来说,自要你自称在选举中投了某个党的票,或者在它的政治募捐中捐过款,嗯,你就算是这个党的成员了。至于说入党之后,有什么活动,什么纪律,嗯,唯一的纪律大概就是如果你是共和党人就该在选举中透共和党的票,其他政党也是如此。
  在美国的那些政党中,会有所谓的政党领袖,但是他们却不一定担任所谓的党内的职务。而且,党内也没有“主席”、“总书记”之类的职务的设置。对于这种情况的传统解释是这样的:
  这种情况反映出了美国人民对自由的热爱,对于任何的可能造成对个人的宝贵的自由的束缚的组织性的本能的警惕。正是这种对自由的热爱和对极权的警惕,使得美国成为了自由的灯塔,巴拉巴拉巴啦啦……说得美国人民好像是隶属于混乱善良阵营中的木精灵一样。
  但事实上,任何一个工业国家,都必然是属于秩序阵营的,区别不过是他们是秩序善良的天使,还是秩序中立的泰坦,或者是只需邪恶的排骨龙。因为工业是最需要组织,最强调秩序的生产方式。任何顺应着秩序原力的大潮——工业革命而崛起的国家,都必然是秩序阵营的一员。
  别的不说,就看美国的宪法和三权分立的系统,是何等的结构严谨,秩序井然?政党的松散不过是因为,美国的政党并不像某些国家的政党那样承担了更多的社会职能。真正执行这些职能的,掌管着整个的美国的从来不是这些明面上的政党,而是躲在后面的秩序井然的大财团。


第四十七章,大买卖(上)

  在欢迎酒会上,史高治除了认识了后世大名鼎鼎的林肯之外,顺便也结识了更多的商人,收获了一大堆的“将来会成为范德法斯特”的恭维,也有不少看到他的生意不错而想要跑来分一杯羹家伙纷纷向他打听麦克唐纳步兵武器公司需不需要新的合资人。不过这些人大多失望而归,因为史高治虽然急需扩大产能的资金,但是在融资方面却并不存在太大的困难,无论是从摩根那里,或者是从罗斯卡尔德家族那里,都可以借到钱,虽然借的钱是要付利息的,但是,总比把自己的公司分一部分出去给别人强。
  史高治计划,下一步工作的重点就是扩大产能,理论上来说,这个并不难,只要史高治愿意让流水线生产的模式提前出现,就可以在不增加人员和设备的情况下大大的增加产能,只是,流水线这样的大杀器的技术门槛太低,太容易被别人模仿,在枪支生产这样的,不太可能因此而成就一个垄断财团的行当上暴露这个大杀器,似乎不是特别的合算。既然现在公司仍然能够获利,能有不少的利润,那么,也许还是用传统的招入更多的工人,添置更多地机器的手段更好。
  在流水线产生前,一件产品往往是在一台机器上,由一位或几位工人从头到尾的制造的。机器只是工人的四肢的延伸和强化。在这种情况下,富有经验的工人就格外的重要。史高治突然想起了在他穿越前看到的一个关于日本自卫队的传言。
  日本自卫队是一个很奇葩的组织,它不是军队,成员都算是公务员。这么一来,公务员系统的一个通病就出现在日本自卫队的身上,那就是——官比兵多。一个小小的科室里,有一个正科长,三个副科长,五个科长助理和一到两个科员这种情况在二十一世纪的某些政府部门里绝对不算啥新闻。依照公务员方式组建起来的日本自卫队也继承了这一习惯,于是,在他们这里就也出现了尉官比列兵多的奇观。
  但这个奇观倒是一度吓住了不少人,很多的军事评论家都认为,日本自卫队的这种官多兵少的布局是别有用心的,为的是一旦需要,就可以迅速的扩张军队的人数——因为训练低级军官所需的时间都被节省出来了。
  当然后来,随着日本的地震海啸,自卫队的种种奇葩表现让大家瞠目结舌:什么派去救灾的时候依旧严格遵守朝九晚五的公务员作息时间,坚决抵制任何加班;什么开着车运载着救灾物资往福岛跑,跑到一半,越想越怕,干脆直接把救灾物资倾倒在路边,然后开着车回去;什么驾着直升机去给反应堆降温,却不敢靠近洒水,而是直接从上千米的高度上把水乱洒下去完事;什么跑到医院里开身体不适的证明开不到,就露出大鸟来,跑到大街上去调戏花姑娘以求被警察逮捕从而免去福岛之行的,还有电视台的直升机在海啸前就飞起来直播海啸了,半个小时后,自卫队的飞机和直升机还是没飞起来,在地面上被海水泡了什么的。反正就是,自卫队的洋相出得连裤衩都不剩了。什么自卫队人员精干,训练有素已经成了一个大笑话。
  不过史高治倒是觉得,那个被误解为为了迅速扩军做准备的办法对他现在的局面倒是大有启发。三年后,战争必然就会爆发。这是世界上第一场工业时代的战争,第一场整体战。在原来的历史上,在这场大战中,双方组织起了300万的军队,考虑到枪支的损坏、淘汰和必要的备份,南北战争中双方至少需要600万支以上的步枪。而现在,美国仅有一万六千人左右的联邦军队,为他们提供武器的斯普林菲尔德兵工厂的产能一样也非常有限。显然,战争爆发后,谁的产能增长得更快,谁就能分到更大的蛋糕。想想吧,600万支步枪,哪怕拿下其中的十分之一,然后每支步枪赚10美元,也是整整600万美元了,有了这些钱,就可以上马那些真正能够奠定一个帝国的基础的东西了。如果他能在现在,多囤积一些熟练工人,将来战争爆发后,他就一定能以最快的速度扩大产能,从而分到最大的那一块蛋糕。
  “也许,我应该把关键岗位上的技术工人的工作时间从现在的八个小时缩短到六个小时,好在我的工厂里囤积下更多的技术工人。当然这会进一步的增加成本,不过,考虑到未来的收益,也还是值得的。”
  史高治下定了决心,宁可牺牲一点眼前的利润,也要为将来的扩大产能计划做好准备。就在他打算让人到报纸上去发招工广告的时候,一笔大买卖却自己找上门来了。
  “老板,有位费拉里先生让人送来了一张名片,说是想要在明天一早来拜访您,和您商谈一笔买卖。送信人还在等着回复,我该如何回复他?”史高治的助理罗兰走了进来。
  史高治低头看了看这张名片。罗伯特??费拉里,一个意大利商人。“一个意大利人来找自己干什么?难道自己的步枪这么快就有了国际影响?”史高治不觉有些诧异。
  “嗯,罗兰先生,我明天好像没有什么重要的活动吧?”史高治说。
  “有的,老板,明天下午,联邦陆军的代表将要到工厂来考察。明天上午您需要为此作准备吗?”
  虽然现在向联邦军队出售麦克唐纳1857的可能性并不大——一个民主党人的,亲南方的政府怎么可能在现在加强联邦军队?那不是寿星佬上吊——嫌自己命长吗?不过基本的姿态还是要做的,政府也依照习惯,发出了为陆军采购一批新的枪支,以替代那些太过老旧的报废品的公告(采购数量少得可怜);而史高治也就别有用心的参加了这次政府的招标——将来如果有人就南方人手里有大量的麦克唐纳1857指责他的时候,他就可以推说,自己参加过政府的投标,是政府没有采购他的步枪,负责任的应该是民主党的联邦政府。
  既然这次所谓的投标和考察其实都不过是走过场而已,那么为这个干扰正常的买卖那就太不合算了。所以史高治直截了当的回答说:“为了陆军那不到一百条枪的招标?除非他们有意向采购的都是麦克唐纳1857精确射击版,否则,我可不觉得有什么准备的必要。去告诉那个信使,明天早上八点钟,我在公司恭候大驾。”
  第二天一早,史高治就等在公司里了,七点四十分多一点,史高治从办公室的窗户里看到,一辆马车停在了距离公司不远的地方,一个矮个子从马车上下来,向着马车挥了挥手,那辆马车就继续前行了。
  这个矮个子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服,然后又从口袋里摸出了一块怀表看了看,然后又站在那里看了看麦克唐纳步兵武器公司的大门,过了几分钟,他又一次掏出怀表看了看,然后把怀表揣到怀里,向着麦克唐纳步兵武器公司走去,当史高治的办公室的门被敲响的时候,办公室里的自鸣钟也正好敲响了八点整的钟声。
  “什么时候,意大利人也变得这么守时了?这可不是意大利人的风格。”史高治记得,至少是在他穿越前的那个时代,意大利人可不是这个样子的。嗯,你如果和一个意大利人约会,约定上午八点,那么你满可以睡到八点起床,然后再花一个小时洗浴和吃早饭,然后再花半个小时慢悠悠的到约会地点,然后再耐心的等待半个小时,嗯,然后你就能看到那个意大利人慢悠悠的出现在你面前,还很惊讶的对你说:“**,真没想到你来的这么早。”
  “请进。”史高治说。
  门被推开了,罗兰带着那个矮个子走了进来。
  那个矮个子摘下了自己的礼帽,向史高治躬身示意,然后用一口不是特别标准的英语对史高治说:“我就是罗伯特??费拉里,希望我的冒昧到访没有打扰到您。”史高治觉得,这口英语中的意大利味道并不是很多,相反,有些词的发音里倒是好象有点爱尔兰口音。
  “怎么会呢?有朋友愿意来看望我,我高兴还来不及呢。”史高治在穿越前也曾为了一本说明书花了两三个月的业余时间学过一阵子意大利语,所以他也就直接用意大利语做了这样的回答。
  听到史高治的回答,那个人惊讶的睁大了并不是很大的眼睛望着史高治,然后也用意大利语回答说:“史高治先生,真没想到您如此年轻居然就如此博学。”
  “您过奖了。”史高治微微一笑,这位费拉里先生的意大利语的腔调也不算正统。
  “我的意大利语也就能说几句问候语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