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1855美国大亨 >

第132章

1855美国大亨-第132章

小说: 1855美国大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见鬼,我才不喜欢这样的主意呢?我有晕船的毛病!”史高治立刻端正了脸色表态说。于是在多萝西娅的笑容里,史高治让人给摩根回了电报。在电报里,史高治像摩根表示,因为最近他突然有了晕船的毛病(他和摩根出过海,那次可是一点晕船的表现都没有),所以,他建议还是换个什么别地方比较好。另外,他还特意强调,他的未婚妻多萝西娅小姐将和他一起到纽约来。
  不久他就得到了回电,摩根将在自己家的庄园里接待他们。
  ……
  “多萝西娅,摩根是个非常的敏锐,非常的喜欢冒险的人,这个人受过高等教育,必要的时候也会表现得彬彬有礼。不过,这都是假象而已。摩根的脾气很差,很傲慢,习惯性的对一切的东西都抱有一种讽刺的态度。总的来说,不是个很好相处的人。”在出发前,史高治这样对多萝西娅介绍摩根。
  “这样的一个人,一定会特别的讨人厌的。可是银行家不是应该非常善于和别人打交道吗?摩根要是这样子,怎么可能成为你所说的‘最厉害的银行家’的?”
  “是呀,所以摩根只喜欢和那些善于和人打交道的银行家打交道呀。”史高治笑道,“要不然,怎么说他是‘银行家的银行家’呢。摩根最大的优点在于他的眼光和冒险精神,嗯和一般的银行家相比,他可以看清纷繁的现象后面的真正的趋势,而且他也有勇气冒险去抓住它。这使得他总能在关键的时候,做出正确的,决定性的选择。嗯,有了这个优点,他的那种坏脾气什么的,也就无足轻重了。”
  说到这里,史高治突然想到,在原本的历史上,摩根这个家伙,几乎每一次大发展都和危机什么的密不可分,靠着一八五七的危机和随后而来的战争,他成功的摆脱了欧洲资本对他的家族的影响和控制,而在一八六五年的危机中,他有靠着这个机会成功的将大段的铁路从欧洲资本的控制中低价收购了回来。每一次经济危机,摩根都能趁机前进一大步,几乎从不犯方向错误。“这家伙该不会也是个穿越者吧?”史高治不禁这样想道。
  “哦,如果是这样,那这个人就真的很了不起。”多萝西娅说,“有这样的本领,毛病多一点,也不是不可接受。”
  “啊,多萝西娅,你真是个好女孩。”史高治说,“看来我如果多出来一点毛病,你也一定会接受的是不是?要知道,我比摩根还能挣钱哟。”
  “去死吧?你哪里有优点了?也就我还能容忍你这个坏蛋,换了别人,早就一脚把你踢到中国去了!”多萝西娅又娇傲了起来。
  不过史高治说自己比摩根还会赚钱这倒是真的,摩根更喜欢控制整个经济界的权力,相比他在经济界的巨大的影响力,他自己赚到的钱,其实不算多。这个最多的时候,能够通过金融等手段驱动数百亿资金的华尔街之王,到死的时候,真正的属于他名下的资产其实还没有超过一亿。
  ……
  在摩根的庄园里,史高治见到了摩根和附属于他的系统的其他的一些大银行家。大家寒暄了一阵子,就渐渐地进入正题了。而这个时候,咪咪夫人也带着多萝西娅到庄园里去参观去了。剩下的男人们就开始讨论起他们的大事了。
  “各位,最近经济相当的动荡,这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麻烦。各位都知道,在这样的动荡中,一个决策错误,就可能带来难以挽回的损失。每一次大的经济波动都会让一大批企业完蛋,也会让另一批人大获成功。今天,摩根先生邀请我们大家聚在一起,就是希望在危机到来的时候,我们能够相互帮助,取得更大的成功。”首先发言的是摩根的朋友德纳第——一个和摩根一样的花花公子。
  “不知道麦克唐纳先生对现在的形势有什么看法?”有人问道。
  “我的看法很简单。危机对于小资本而言是巨大的危险,而对于我们这样的大资本,确实难得的机会。它让我们能更清楚地看到哪些资产是优质资产,哪些不是。而且给了我们一个整合业界的机会。在经济形势好的时候,阿猫阿狗的烂企业也能成活,就像春夏,田地里长满了的杂草一样。而到了危机的时候,这些杂草就被淘汰掉了,于是就给哪些真正有发展前途的企业腾出了空间。此前,我们很多的行业都太乱了,毫无整体的规划,就像石油和钢铁,哪些毫无技术含量的企业被淘汰了,暂时看起来,我们的市场变得萧条了,但是这却给优质企业的成长提供了空间。所以从长远来看,这绝对是好事情。比如说麦克唐纳钢铁和标准石油就将取代那些落后的企业,是我们的经济走向更健康的明天。”史高治当然不让的在石油和钢铁领域宣誓主权,“所以,大家如果要投资于这两个方向,一定要考虑清楚,投资的企业是不是有自己真正的竞争力,可以再竞争中站得住脚。”
  “那么除了这两个行业之外,麦克唐纳先生对其他的行业又有什么样的看法呢?”又有人问。史高治明白,这是在向他询问,他到底想要圈多大的地,他愿意将哪些区域留出来给大家赚钱。
  “我觉得铁路也会出现大规模的优胜劣汰的情况。”史高治说,“随着石油和钢铁的暂时萧条,铁路运力过剩的情况就越发的突出了。老实说,当初的铁路建设太过零乱,毫无计划,以至于重复的多余的线路一大堆。一些只想要赚钱,却毫无社会责任的欧洲资本把持着大量的铁路,榨取我们美国人的财富。现在即将出现的铁路危机将是一个好机会,一个将欧洲资本从美国驱逐出去的好机会。只是,我的精力有限,很难在这个领域负起责任来,所以这个责任就要看大家的了。
  另外,整个的世界都是一体的,我也提醒大家,可以把目光转向欧洲,欧洲资本在美国遭到的损失,必然会在欧洲引发相应的反应。事实上,欧洲资本之所以会在美国胡乱的投资于铁路等部门,就是因为欧洲的经济形势也不算好,以至于他们找不到任何值得投资的东西。我们的铁路就成了欧洲热钱的目的地。现在他们在美国遭遇的损失一定会让他们本来就危险的经济雪上加霜。到那个时候,他们几乎不可能不爆发战争。这个时候,不正是我们的金融力量向欧洲发起反击的机会吗?”
  “麦克唐纳先生的意思是……”
  ……
  经过一天的讨论,史高治和摩根集团达成了一个分赃的协议:史高治将石油和钢铁,以及铁矿收入怀中,而摩根集团,则取得了包括铁路,航海,以及欧洲各国国债生意的势力范围。双方对这一结果都感到满意,总的来说,这是一次成功的会议,胜利的会议。



第一百八十二章,困境中的人

  危机对于史高治和摩根这样的食肉动物的确是难得的机会,但对于一般的屁民而言,就只是一场不折不扣的灾难了。
  诺伊尔在石油风潮中赔进去了所有的积蓄,加上如今铁路也不景气,作为铁路工人的诺伊尔的收入也直线下降,去年还算景气的时候,诺伊尔和在纺织厂工作的妻子的收入还能勉强让自己一家人吃个大半饱,但是到现在,嗯,妻子已经被辞退了,自己的工资也少了一大截,市面上的各种东西虽然都降了价,但是自己的工资却降得更快。结果,现在诺伊尔和他的妻子已经只能靠往做面包的面粉里掺木屑过日子了。
  不过总的来说,在同行们当中,诺伊尔的情况还不算差。首先,相对老实的他在石油风潮中并没有做出借钱买石油的事情,他只是输光了自己以前的积蓄而已。第二,他和妻子才刚刚结婚,还没有孩子,这可为他节约了一大笔的开支。在这种情况下,要是多了一个孩子,那简直……诺伊尔都不敢想象下去了。最后,他的妻子虽然最近被辞退了,但至少,她的身体还不错,不像有些在纺织厂里工作过的女人,不但失了业,还在工厂里累出了一身的毛病。比如住在距离他们家不远的那个破窝棚里的桑娜,就曾是妻子的工友,后来染上了尘肺,比妻子更早离开了工厂。她的丈夫是个矿工,一年前死在一次事故当中,只给艾米莉留下了两个还没长大的孩子。一年来,桑娜拖着病体,靠着给人家做些针线什么的,以及街坊们的帮助,勉强活着,两个孩子都养得又黑又瘦,就像两颗小豆芽菜。大家都在感叹,这两个孩子未必养得大。
  诺伊尔今天是夜班,吃过了晚饭——一小块满是木屑的黑面包,由于添加物太多,这黑面包的味道完全和狗屎一个样。而且,相对于身材高大的诺伊尔来说,这块面包也实在是太小了一点,吃下去之后,让他更觉得饿了。
  “诺伊尔,要不我这里再分给你一点吧。”艾玛一边说,一边从自己的那一小块面包里又撕下一半,递给诺伊尔。
  “不用了,我已经吃得很饱了。”诺伊尔说,妻子的那一块面包本来就比自己的小了很多,再给自己一块,她怎么撑得住呢。
  “好了,我要上班去了。”诺伊尔不再给妻子多说的机会,就站起身来,走了出去。
  诺伊尔走后,艾玛也趁着天还没全黑,开始干一些针线活。如今不比以前的,晚上是无论任何点不起灯的了。
  诺伊尔走了很久了,艾玛知道,诺伊尔要到明天天亮的时候才会回来。于是她关上门,躺到了床上,像这样一动不动,饿起来就会慢一些,这样漫长的一夜也就更容易过去。慢慢地,疲倦压到了饥饿,艾玛终于渐渐地睡着了。
  ……
  到了半夜里,艾玛还是从梦中醒来了。那是一个美梦,梦里她看到了很多好吃的东西,白面包,饼干,甚至,甚至还有一盒斯帕姆午餐肉。一年前,经济还好的时候,这东西也还算是常见的食物,每个星期都还能吃上一顿,不过现在,那些美好的日子像在想起来,远得救像是隔了一个世纪一样。
  外面刮起了大风,远处的天空中隐隐的有电光在闪动。
  “也需要下暴雨了,不知道诺伊尔那边怎么样。”艾玛想着,又不知怎么的突然想起了桑娜。“桑娜的小屋漏雨漏得一塌糊涂,如今马上要下大雨了,她身子又不好,还有两个孩子,这可怎么好呢?要不,先把他们叫道我们这里来躲一躲吧。”
  艾玛起身来,点着一盏煤油灯出了门,桑娜的家就在艾玛家旁边,只走了几步,艾玛就来到了桑娜家的门口。她敲了敲门,侧着耳朵听没有人答应。
  “寡妇的日子真困难啊!”艾玛站在门口想,“孩子虽然不算多——只有两个,可是全靠她一个人张罗,可她又是个病人!”
  艾玛一次又一次地敲门,仍旧没有人答应。
  “喂,桑娜!”艾玛又喊了一声,一种不祥的预感油然而生,她想,该不是出什么事了?她用力一推,门没有上锁,一下子就开了。
  屋子里又潮湿又阴冷。艾玛举起煤油灯,想看看桑娜在哪里。她首先看到的是对着门放着的一张床,床上仰面躺着她的女邻居。她一动不动,只有死人才是这副模样。桑娜把马灯举得更近一些,不错,是桑娜。她头往后仰着,冰冷发青的脸上显出死的宁静,一只苍白僵硬的手像要抓住什么似的,从稻草铺上垂下来。就在这死去的母亲旁边,睡着两个的孩子,都是卷头发,圆脸蛋,身上盖着旧衣服,蜷缩着身子,两个浅黄头发的小脑袋紧紧地靠在一起。显然,母亲在临死的时候,拿自己的衣服盖在他们的身上,还用旧头巾包住他们的小脚。孩子的呼吸均匀而平静,他们睡得又香又甜。
  艾玛用自己的外套裹住睡着的孩子,把他们抱回家里。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她回到家,把这两个熟睡的孩子放在自己的床上,拉上了蚊帐,然后就坐在床沿上发呆。
  “诺伊尔回来后会怎么说呢?家里已经在挨饿了,自己又抱回来这么两个小家伙,一个刚刚会说话,还有一个刚刚会爬——全是帮不上什么忙的负担。诺伊尔会不会勃然大怒,然后勒令自己把两个孩子送回去,要不然他就要狠狠地揍自己一顿……那就让他揍吧,”艾玛想,“就算被打死,我也不能把这两个孩子送回去。”
  艾玛就这样坐在床沿上,想着自己的心事,不知不觉中,大雨下了起来,不知不觉中,大雨过去了,不知不觉中,外面亮了起来。
  诺伊尔疲惫的推开了家门,他的职责是夜间的巡道守护,昨晚的一场大雨让本来就饿着肚子的他更是疲惫透了。不过现在到家了,可以好好地休息一下了。然而他发现,自己的妻子正呆呆的坐在床头,就像是傻了一样。
  “艾玛!你怎么了?出了什么事情了?”诺伊尔问道。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