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醉枕江山 >

第892章

醉枕江山-第892章

小说: 醉枕江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或许韦后自己都没有注意到,其实她一直就在学武则天,不但夺权称帝的手段效仿于武则天,就连她蓄养面首也是在刻意地学习那位女皇帝。

自古至今,天下从不曾有过女子称皇,可武则天却做成了这件开天辟地的大事,这个壮举对那些同样身处权力中心的女人们来说,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强大冲击。

韦后、太平、安乐……,这些曾经匍匐在武则天脚下,或战战兢兢、或小心谨慎的女人们,在不知不觉中都受到了这个太阳般光辉灿烂的女人感染。

※※※※※※※※※※※※※※※※※※※

宗楚客回到府邸,立即命人传崔日用来见。不到三株香的功夫。崔日用便飞马赶到了,其快如风。

这崔日用乃是进士出身,最初被任命为芮城尉。大足元年的时候,宗楚客作为一州刺史路经陕州,崔日用支供顿事。广求珍味以奉迎,殷勤备至,令宗楚客大为满意。

之后,宗楚客便举荐他为新丰尉,不久又提拔他为监察御史。崔日用从此就成了宗楚客的门下走狗,对宗楚客一向敬畏。犹如以臣事君。

如今,他已是宗楚客门下第一心腹。宗楚客如今权倾朝野,崔日用已被他提拔为兵部侍郎兼修文馆学士了。

崔日用匆匆赶到小书房,就见宗楚客正奋笔疾书,虽不知他在写些什么,可是看他脸色满面红光。似乎兴奋异常。

崔日用虽是兵部侍郎,位高权重,在宗楚客面前却是恭谨异常。他既不敢就座,也不敢惊拢,只是拱着双手,微微欠身站在那儿。

又过了足足一盏茶的功夫,宗楚客才写罢那篇东西。轻轻吹了吹,用心叠好。

“日用,你来了啊!”

宗楚客好像这时才发现了崔日用似的,很亲切地向他打起招呼。

其实他早就知道崔日用来了,但他要的就是这种感觉,一味地礼贤下士是不行的,在他看来,驭下之道就是恩威并重。虽然崔日用已是兵部侍郎,可门下就得永远有做门下的觉悟。

崔日用态度恭谨地施礼道:“门下见过宗公。”

宗楚客呵呵地笑起来,道:“坐吧。你我之间,不必拘礼。”

崔日用毕恭毕敬地坐下,可只片刻功夫,他就惊跳起来,因为他从宗楚客口中听到了一个骇人听闻的消息:“韦后想利用为先帝出殡的机会。诛杀相王和太平公主!”

这还不是最惊人的,真正让他心惊肉跳的是:韦后擒下相王和太平公主,以谋反和弑杀先帝的罪名把他们诛杀后,宗楚客要突出奇兵,劫持少帝,诛杀韦党一党!

借韦氏的手杀掉相王和太平公主,再以拨乱反正的忠臣名份杀掉当时必然在场的所有韦氏高官,挟持少帝为傀儡,把持文武大权,直至谋夺这江山,让这天下姓宗!

“这……这……”

崔日用额头的汗水顿时冒了出来,一颗颗足有黄豆大小。

宗楚客冷冷地睨了他一眼,道:“怎么,你怕了?”

崔日用艰难地咽了口唾沫,涩然道:“门下的一切都是宗公给的。门下为宗公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只是门下虽是兵部侍郎,可是能调动的兵力有限啊,只怕……只怕有负宗公厚望。”

宗楚客“呵呵”地笑起来,安慰道:“这一点,你不必担心。”

宗楚客抬起眼帘,望向前方一片虚无,悠然说道:“宗某并非只有你一支兵可用。你不要忘了,宗某是则天皇帝的外甥,武氏一族的那些人与我都是表兄、表弟!”

崔日用身子猛然一震,失声道:“宗公是说……”

宗楚客道:“不错!自李重俊谋反,杀死梁王武三思,武氏一族群龙无首,日趋没落了。可是武家多少年的根基,不会这么快就倒下去。

武氏与李氏多有联姻,李氏当国,武氏的日子还能过下去,一旦这天下姓韦,李氏固然要完蛋,武氏难道就有好日子过了?他们也在担心啊。

现如今军中将领多出于韦氏门下,可他们那些人哪有什么根基可言?不是宗某狂妄,武氏统领北门禁军多年,如今不敢说能调动全部禁军,可要从中拉出一支队伍来却也容易。想要乱中取胜,只需一个机会就行了!”

宗楚客抚着胡须,眼中渐渐露出疯狂的光芒:“某初在卑位时,热切宰相之职。如今做了宰相,距天子只一步之遥,有此机会,还能不想当皇帝吗?男儿在世,哪怕南面称寡只一日,也好过庸碌地死去!”

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究竟谁是黄雀

李隆基从太平公主府上离开之后,太平公主在书房中独自徘徊了许久,这才让人把莫先生请来,把李隆基此来的用意向他合盘托出。

莫雨涵听罢,欣然道:“韦氏磨刀霍霍,意识到大难将要临头的看来并非公主殿下一人啊。这个李三郎倒是精明人,只是他为何不与相王商议,却来寻公主相助呢?”

太平公主苦笑道:“我那兄长性如妇人,心慈面软,如果把这件事告诉他,只怕反要坏了事情。不过……”

太平微微眯起眼睛,欣赏地道:“不过三郎居然从潞州秘密返回,孤主一掷,倒真是一个狠角色。”

莫雨涵深以为然,颔首道:“拿得起、放的下,性情果毅,精明干练,如果这等人是我们的对手,那就要非常小心了。”

太平晒然一笑,道:“他上面还有两位兄长,而且他不是嫡出,不会碍事的。”

莫雨涵问道:“若是得国之功呢?”

太平公主自信地道:“所以,他此来,只想让我在关键时刻说服他的父亲,我却要求全程参与,败则同死,若是成功,作为他的姑母,此事自然是我居首功!”

……

隆庆池畔,一个青袍文士负手漫步于柳下,看他脚步迟缓,往复不断,似乎是一位斯文士子在湖边散心吟哦,惟有走近了,你才能看到他眉头紧锁、满脸焦虑。

这人正是崔日用,他阿附于宗楚客不假,可他阿附宗楚客的目的只是为了背靠大树好乘凉。他从未想过宗楚客能当皇帝,当宗楚客对他说出自己的远大理想时,崔日用唯一的感觉就是:“宗楚客疯了!”

崔日用可不想陪着宗楚客一起发疯,更不想陪着他一起死。这棵大树眼看就要变成一把熊熊燃烧的火炬,每一只靠近的飞蛾都会被化为灰烬,是时候另投明主了。

崔日用思来想去,要想告发宗楚客的阴谋,他只能选择韦氏或者李氏。在韦氏和李氏当中,一番反复权衡,他的心理便渐渐倾向了李氏。

宗楚客虽然是韦党的重要一员,但是作为宗楚客的心腹,为了避免引起宗楚客的忌讳,他和韦党的其他成员并没有什么交集。他是完全依附于宗楚客一人的。

可是在此之前,他和李氏的关系却也相当和睦。因为他是大足元年之后才被宗楚客举荐升官的。而大足元年是怎么来的呢?那是杨帆搞出来的一个把戏。

那一年,杨帆奉武则天之命秘密潜赴房州救援庐陵王,在房州因琐事入狱,为了在不暴露身份的前提下顺利逃走。他们在牢里炮制出金甲神人的故事,并伪造了一个巨大的脚印。

当地官府把这件事上奏朝廷。武则天认为这是祥瑞。所以第二年改年号为“大足”。那时候,武则天已决意立儿子李显为储君,李唐宗室的政治环境趋于好转。

普天下都知道下一任皇帝必定出自李氏,这种环境下,崔日用自然与李唐宗室也有过一些密切的来往。

而当时刚刚从房州回来被立为太子的李显行事小心非常谨慎,唯恐出些什么差错。所以当时代表李唐宗室与权贵们交往的就是相王,所以崔日用和相王最熟。

再者,崔日用是进士出身,自幼读圣贤书。正统理念很严重,他始终认为李唐才是正统。虽然他是宗楚客门下,可当初他投效宗楚客的时候,宗楚客可并没有反意。

如今宗楚客居然觊觎帝位,他就不能不有所选择了。因为以上种种原因,再加上他身在兵部,很清楚韦氏是如何的不得军心,所以最终选择了李家。

他想把这个消息禀报相王,但他不敢去相王府,因为相王的目标太大了,很可能现在已经有人在盯着他,于是崔日用选择了相王长子李成器。

只是到了寿春王李成器的王府前,他又不免犹豫起来。进或退,只要选择错了,都可能是灭顶之灾啊,崔日用怎不纠结万分。他徘徊了足足一个多时辰,才跺了跺脚,走向王府大门……

※※※※※※※※※※※※※※※※※※※※

自从李显驾崩,韦氏日益猖獗,为了免生是非,李成器这些日子一直闭门不出,崔日用登门后马上就找到了他,一听崔日用说明来意,李成器不禁大惊失色。

他千恩万谢地送走了崔日用,马上回转内宅去找李隆基。李隆基自从秘密回京后,一直住在他的府上。

李隆基听大哥说明情况也是大为震骇,虽说他早知韦后一旦稳住了政局必然会对李家下手,却没想到韦党的动作竟如此之快。

更让李隆基没有想到的是,韦家的头号打手宗楚客居然怀有如此之大的野心,宗楚客的计划虽然听起来很荒唐,可是仔细想想,却也不无成功的可能。

如果韦后以谋杀先帝的罪名把相王和太平公主当场诛杀,人心浮动之际,宗楚客突然异军突出,替李唐宗室翻案,把韦党一网打尽,控制住少年天子李重茂,那么……

想到其中的利害,李隆基不禁冷汗淋淋。他大哥李成器的府邸与杨帆的府邸是挨着的,李隆基恨不得马上爬过墙头,把这个惊人的消息说与杨帆知道。

幸好,这个时刻他依旧记得杨帆对他的的告诫:“不管何等紧急的事情,务必要在玉真观见面。君不密失其臣,臣不密失其身,凡事不密则成害,三郎谨记!”

李隆基并不清楚杨帆如此叮嘱是因为杨帆身边有内奸,而杨帆还不想太早把他揪出来,故而才如此叮嘱他,但他严格地遵守了这一约点。

李隆基马上乔装打扮一番,匆匆去了玉真观。很快,玉真观里有个美貌小道姑就出了门,坐着牛车出现在杨帆府前。

消息送到后宅时,杨帆正握着次子杨吉的手在教他写字。一听玉真观来人相请,杨帆知道必有大事,赶紧把儿子交给阿奴,匆匆赶往玉真观。

玉真观里,李隆基坐立不安,玉真公主见状,向他问起内情,李隆基倒也没有隐瞒,他把实情对胞妹讲了,玉真公主也是心急如焚。

也不知过了多久。杨帆终于赶到。玉真公主情知大事紧急,虽然那日吐露衷肠后,一连几天杨帆都避不登门,令她颇为幽怨,这时却也不好说些涉及儿女私情的话。急忙便把杨帆请进了静室。

李隆基把事情经过对杨帆一讲,杨帆意外地道:“宗楚客?倒真没想到。他居然还有这等野心。还有武氏家族。他们终究是不甘寂寞啊……”

李隆基见杨帆气定神闲,不禁纳罕地道:“二郎不觉得此事紧迫吗?”

杨帆看了他一眼,从他那张英气勃勃的脸上,仿佛看到了十年前的自己。杨帆微笑道:“事态固然紧迫,但是咱们的心态却不能急,越急越容易出错。”

李隆基钦佩地道:“隆基受教。二郎才是任大事的人。”

杨帆摇摇头道:“换做十多年前,我可能比你更加冲动,你若经历过几次生死一线的事情,自然也能沉稳下来。”

杨帆若有所思地叩着几案。沉吟片刻后一抬双眼,道:“咱们本就要采取行动的,如今不过是早行一步罢了,无需慌张,三日之后,咱们抢先动手!”

一抹潮红迅速蔓延到了李隆基的脸上,李隆基攥紧双拳,激动地道:“我就等你这句话呢!那么,咱们就约定三天之后,拼他个鱼死网破!”

杨帆在李隆基秩嫩的肩膀上用力按了按,沉声道:“网要破,咱们可死不得!消息千万不能走漏,等到举事那天,你再通知下去!”

李隆基愕然道:“不需要让志士们早做准备吗?”

杨帆道:“让他们准备些什么呢?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生死一搏,胜败天命,唯此而已!”

李隆基咀嚼着这句话,轻轻点了点头。

杨帆走出静室时,只见李持盈膝上架着一具古琴,怔怔地坐在那儿,手指搭在琴弦上,若有所思。杨帆深深地望了她一眼,终是抿住嘴唇,大步走向房门。

“二郎!”

李持盈突然惊醒,急急唤了他一句。杨帆止步回身,看向她。李持盈深深地凝视着他,一双美目迅速溢起了一层雾气:“二郎,保重!”

杨帆望着她,慢慢露出一个灿烂的笑容,拉开门,走了出去。

……

夜色深沉,杨家后院一座独幢的小楼上,杨帆穿着单薄的衣服,静静地靠在楼栏内,沐浴着如霜的月光。

婉儿缓缓走来,一袭松软飘逸的雪白长袍委地,秀发披肩,赤着雪足,仿佛月光凝成的一只精灵。

她走到杨帆身边,将一袭长袍披在杨帆肩上,柔声道:“夜里天寒。”

“嗯!”杨帆紧了紧袍子,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