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醉枕江山 >

第825章

醉枕江山-第825章

小说: 醉枕江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氏兄弟死在谁的手上,谁的功劳自然大些。

结果张昌宗眼见两口锋利的刀剑劈来,吓得双腿一软,竟然瘫跪在地上,二人刀剑落空,相视一怔,倒不好再立即出手了,要不然这吃相也太难看了些。

张昌宗体如筛糠,颤声叫道:“诸位将军,昌宗何罪当诛啊?但求活命,昌宗愿倾家相报,将军饶命!饶命啊!”

桓彦范冷笑一声,沉声喝道:“你这贼子蛊惑君上、祸国殃民,还不该死么?桓某今日为国正法、替天行道!”

说着便将剑高高举起,桓彦范的官位比薛思行高,而且这番漂亮话儿也说出口了,薛思行倒不好再与他争,只能眼看着桓彦范一剑劈下,将张昌宗的人头砍落在地。

这些人中,不管文官武将,大多精通弓马,但是说到步战技击,却没有一人比得上杨帆,杨帆若想争功,就凭他的身手,这些人谁也休想抢得过他,但杨帆就随在太子李显身后,连刀都没有拔。

今日是保太子、诛二张的,如果太子有个好歹,那乐子就大了。事关生死成败,杨帆自然不能让太子有什么闪失,所以他始终跟在太子身边,护他周全。

至于抢功,一则他要的是整个继嗣堂的利益,继嗣堂的利益就是他的利益,至于他个人的权位功名,如果骤然高升,反而有高处不胜寒的危险。二来他与二张虽是互相利用,毕竟不曾撕破过脸皮,叫他亲自动手,他下不了手。

皇帝寝宫里面,武则天年老觉轻,外边人声杂沓的,已经把她吵醒了,张易之濒死前那一声大叫更是被她听了个清清楚楚,武则天心头一紧,撑起身子喝道:“快快掌灯!何人作乱?”

寝宫里自有宫娥彻夜侍候,灯火也是留了一盏的,那几名宫娥听到外面声音,也是慌如热锅上的蚂蚁,只是侍候在天子身边,她们早就习惯了按规矩办事,未得命令不敢擅自行动,这时一听武则天吩咐,慌忙把殿上几盏灯一一点燃,然后飞快地退到武则天身边。

天子虽然已弱不禁风,在她们心!中旧如山之峙、如渊之停,依旧是一个强大不可战胜的存在站在她的身边,总能安心一些。

这时,迎仙宫监浑身发抖地跑了进来,一进来便一头扑倒在地,武则天虽然披散着稀疏苍白的头发,穿着一件白色的小衣,不似平时一身盛装、威严隆重的打扮,可是依旧不怒自威:“究竟何人作乱,说!”

那迎仙宫监跪在地上只是磕头,额头触地砰砰直响,竟连一个字也不敢答。

武则天大怒·还待再问,门帷一揭,李多祚、李湛、薛思行三人已持血刀闯入,目光凌厉地四下一扫·见寝宫内并无威胁,这才左右一闪,张柬之和崔玄晖扶着太子闯了进来,后边又跟着敬晖、薛思行、杨帆等一大堆羽林将军。

一见室中并无凶险,李多祚等人便收了刀,与张柬之等一起向武则天肃然行礼,李显一见母亲·就如老鼠见猫,登时就麻了爪,一见众人施礼·这才醒悟过来,慌忙也随之行之,只是反应虽快,终究慢了半拍

武则天见了,一双老眼中微微闪过一丝轻蔑,森然道:“是你们作乱?”

“陛下!”

张柬之向武则天郑重地一揖,沉声道:“张易之、张昌宗谋反,臣等奉太子令,入诛二逆·恐致泄漏,故不敢预闻。今赖祖宗有灵,二逆伏诛·臣等自知称兵宫禁,罪该万死,向陛下谢罪!”

武则天听到“二逆伏诛”四个字·不由得心中一惨,呼吸也顿时急促起来,她连吸了几口气,强抑心头的激动,将凌厉的目光投向李显,冷冷地道:“显儿,你好!你真是长大了·翅膀硬了!”

李显身子一颤,双膝一软便跪在地上·颤声道:“孩儿知罪!”

武则天冷哼一声,喝道:“张氏兄弟既已伏诛,你还站在这儿干什么?还不速回东宫!”

李显慌忙道:“是!孩儿这就……”

“且慢!”

张柬之一声大喝,打断了李显的话,拱手道:“陛下!太子不可再返东宫了!天皇陛下将爱子托于陛下已二十余年矣。臣等不忘太宗、天皇厚恩,舍身忘家奉太子讨贼,今愿陛下传位于太子,上应天心,下顺民意!”

此言一出,众皆愕然。所谓众皆愕然,是连崔玄晖、李多祚、敬晖、王同皎、杨帆等人都为之愕然,因为这并不是他们本来商定的计划。杨帆心道:“张柬之果然是头老狐狸,我也着了他的道了!”

桓彦范大声道:“张相公所言有理,今太子年齿已长,天意人心久归太子。请陛下传位太子,上应天下,下合民意!”

方才张柬之一番话,众皆愕然,只有桓彦范泰然自若,面不改色,这时又是他抢先响应,杨帆心中电闪:“这个决定,应该是他二人事先筹划的了!”

这时众人才猛然明白过来:张柬之这是要让这班拥太子闯宫的大臣占据从龙之功的最大份额啊!

按照他们事先的筹划,今夜要先将皇帝软禁起来,由今夜参与兵变的将士严密看管,明日公开宣布奉天子诏诛杀二张,然后利用天子的名义清洗二张的死党。过一两个月,再让天子禅位于太子。

这样做,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朝堂上的震荡,而各派势力也能利用这段时间充分协调好彼此的关系,说直白些就是分配好政治利益。可眼下张柬之却突然义正辞严地迫令武则天交权,这样一来,最大的一份功劳自然就由他们这群人享有了。

维持九城治安的相王和正在与上官婉儿一同维持安抚宫内秩序的太平公主自然也有功劳,可是比起他们这些直接护持太子登基的人毕竟要差着一层,至于武氏家族那就更不用说了,这是要排挤外戚、皇亲,树立臣权啊!

一俟想明白这一点,众文武立即纷纷抢前,异口同声道:“愿陛下传位太子,上应天心,下合民意!”

武则天冷冷地看着他们,看到李湛时,武则天有些意外:“李湛,朕待你父子可不薄啊,想不到你竟做出这种事来。”

李湛愧然低下头,武则天又望向崔玄晖,道:“旁的宰相都是有人举存,朕才提拔的,唯有你是朕亲手选拔,没想到今天你也会出现在这里。”

宰相就是宰相,不管是应变能力还是心理素质都不是李湛所能比的,崔玄晖大义凛然地回答道:“正因为陛下对臣有赏识提拔之恩,臣才不惜性命家族以报天子!臣以为,诛奸佞、保太子,就是报答天子、报效朝廷的最好手段!”

武则天被他气得一股急火上升,登时有些头晕目眩,急忙一手撑床,一手扶额,这才定住心神,免于晕倒。张柬之见此情形,立即俯身跪倒,朗声道:“谢陛下恩准!”

“你……,咳咳咳……”

武则天怒指张柬之,一阵剧咳,脸庞胀红,说不出话来。

崔玄晖、李多祚等人见状,立即一股脑儿跪下,齐声道:“谢陛下恩准!”

杨帆也随着众人跪下了,望着愤怒、无奈、憔悴、绝望的武则天,他忽然想起了第一次见到女皇的时候,那一年、那一天、那个时候……,仿若一梦!

正文第一千九十九章漫长一日(11)

直到走出天子寝殿,李显的脸色才缓和过来。张柬之则始终保持着冷静,离开天子寝殿之后,他的第一句话就是勒令迎仙宫监交出天子十宝和那十二块调兵虎符。

李显听了张柬之的话,突然身子一震,一种异样的冲动从他的后腰眼儿一直冲到了天灵盖,他的整个身子都有一种麻酥酥的感觉,这种感觉,以前似乎只有和韦妃刚刚成亲那些日子,在床笫之间他才感觉过。

他忽然意识到,他成功了,从现在起,他将成为皇帝!

是的,他曾经当过皇帝,仅仅当了一个月,就被废为庐陵王,从此幽禁于房州黄竹岭。但是那次即便登基为帝,他也不曾有过太多兴奋,因为那时的他仅仅拥有了皇帝的称号,一切权力都掌握在他的母亲手中,而这一次不同了。

这一次,还有谁能够挟制他?

他是皇帝!

高高在上的皇帝!

九五至尊的皇帝!

唯我独尊的皇帝!

李显陶醉了,晕陶陶中,李湛、王同皎率领一班卫士,押着迎仙宫监,从二张的住处把天子九宝和十二虎符搜出来,毕恭毕敬地奉到他的面前。

天子之印本来名为“玺”,但是武则天觉得玺与息同音,不吉利,所以改玺为宝了。

张柬之和崔玄晖一丝不苟地检查着每一方玉玺,“受命宝”、“定命宝”……

秦一统天下,始皇帝定皇帝之玺、皇帝行玺、皇帝信玺、天子之玺、天子行玺、天子信玺共六玺,再加上一方最重要的传国玺,实为七玺。汉代又加两枚宝玺,后世皆沿续汉制,便有传国玺与八宝玺了。

不过。到了唐代,又加了一块,因为大唐初立时没有和氏璧所刻的那枚传国玺,传国玺早被视为“皇权神授、正统合法”的信物,凡登大位而无传国玺者,则被人讥笑为“白版皇帝”。

大唐缺了传国玺,只好自己刻了一块“受命玺”聊以自慰,他们也不好意思完全抄袭传国玺,样式虽然照抄传国玺,不过那八个大字改了一下。刻的是“受命之天、皇帝寿昌”。

所以大唐的宝玺数目还是与汉制相同,不过贞观四年的时候,李靖伐突厥,将萧后与传国玺一起带回了李唐,传国玺找到了。也不好把自己刻来充数的那块砸了,于是大唐就多出了一枚宝玺。

一共十块宝玺。全以白玉雕成。螭兽为钮,除传国玺方四寸,其余的玺都是一寸二分,所以哪一方是传国玺极易辨认。

不过大唐在没找回传国玺的时候,自己刻来充数的那枚宝玺仿的是传国玺,也是方四寸。因此这十枚宝玺就是八枚天子宝玺。一枚受命玺与一枚传国玺大小相同了。

张柬之和崔玄晖逐枚打开玺盒,认真辨认,唯恐被人移花接木。八枚宝玺验罢,来到军士捧着的最后两枚宝玺前。两人压根没看受命玺,不约而同地望向传国玺。

两双颤抖的手同时伸出去,轻轻打开玺盒,一枚宝玺正静静地躺在玺盒内,玺方四寸,白玉为之,螭兽钮,上交五蟠螭,隐起鸟篆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张柬之一直古井无波的老脸突然激动起来,满脸的皱纹仿佛荡起了层层涟漪,他像捧着初生婴儿似的,小心翼翼地捧出那枚传国玺,高高举过头顶,突然一转身,重重地跪在李显面前,高声道:“天佑大唐,吾皇万岁!”

这是要坐实拥立之功了,谁还甘落人后,所有人都激动的跪倒在地,向李显高声道:“天佑大唐,吾皇万岁!”

李显站在那儿,仿佛腾云驾雾一般,幸福来的太快,他有些适应不了。

※※※※※※※※※※※※※※※※※※※※※※※※※※※※

迎仙宫里二相逼宫的时候,太平公主和上官婉儿正在召集六尚二十四司以及内侍省诸内侍长官,向他们说明今夜的行动情况、行动宗旨,以安抚众人。

这些人都是宫廷里各司各监的头头脑脑,其中很多人还不知道今夜究竟发生了什么,整个宫廷里人心惶惶的,必须把这些人安抚下来才能稳定宫廷。接下来要保证这个权力中心的顺畅运作,也离不了他们的配合。

外有大军弹压,内有在内廷中最具权力和威望的上官婉儿控制,又有太平公主作为皇室的代表,这些宫娥太监的内司长官很快镇定下来。

忽然,小海公公悄悄走来,踮着脚尖对太平公主低语了几句,太平公主点点头,对婉儿道:“这里交给你了,我去一趟迎仙宫。”

迎仙宫已经被参与兵变的羽林士兵完全控制住了,五步一岗、十步一哨,戒备森严。又有持戈的士兵在各条通道上来回巡戈着,满身肃杀,方才的杀戮显然还没有让他们完全冷静下来。

他们之中很多人并不认识太平公主,因为参与政变的人成分复杂,便是薛思行这个政变的参与者也有不少士兵不认识,所以太平公主在薛思行的亲自引领下,也得数次停下来,亮出张柬之临时加盖宝印制成的特殊通行证,才得以进入迎仙宫。

迎仙宫内的混乱还没有完全平息下来,幸存的宫娥太监都瑟瑟缩缩的蹲在院子里,在官兵的严密监视下一动不动,这些人身上都打着二张的烙印,绝对不能留用的,回头一定会打发到浣衣局、司农寺一类的地方,另换一批可靠的宫娥太监进来。

不过这得等婉儿把六尚二十四司以及内侍省的大小宦官、女官们安抚下来以后才能着手安排,现在只能把他们集中看管了。

门上的血迹已经冻结成冰,地上的尸体还没有搬走,太平公主小心地避让着一具具死尸,随着薛思行向内宫里走。

在第三进院落里,太平站住了。杨帆正蹲在地上,俯首看着面前的一具尸体,太平正好看到他的侧脸,杨帆的神色很平静,不喜不怒。太平轻轻走过去,薛思行听说过她和杨帆之间的风流韵事,识相地站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