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醉枕江山 >

第555章

醉枕江山-第555章

小说: 醉枕江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亲的余荫照料,很年轻的时候就成为右羽林军大将军,前后执掌禁兵、宿卫北门已有十余年了。

身居如此要职,自然受人垂涎。

武承嗣和武三思已不只一次对他进行拉拢,但是李多祚都不为所动,他无意干政,谁是皇帝,他就忠于谁。武则天正是看出了他的态度,所以在剪除各支武装的统兵大将时,始终没有动他。

武攸宜与武三思和武承嗣都是若即若离,他知道凭自己在家族中的威望,不可能成为皇储人选,可他已经是王爷,又独领禁军中最重要的羽林军,没有任何利益值得他冒险掺和到二武之争中去。

所以他一直保持中立,待价而沽。这样的情况下,他一直盼着能把整个羽林卫都掌握在自己手中,这样不管是武承嗣胜出还是武三思胜出,想要坐稳皇位都要大力倚重于他,这一来右羽林卫的李多祚就成了他的眼中钉。

李多祚骁勇善战,在军中素有人望,而他又不肯接受任何一方的拉拢,包括他武攸宜。羽林卫分为左右羽林卫,这样一来,李多祚就等于分走了他的一半兵权,让他手中的筹码大打折扣,所以他一直视李多祚为眼中钉。

可武攸宜一直表现得对武则天忠心耿耿、惟命是从,从来没有建立自己一方势力的意愿,他无法在武则天面前中伤排挤李多祚。以武则天的精明,他这份心思也未必瞒得过去。再者,女皇非常信任李多祚,他的中伤未必管用。

所以,武攸宜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李多祚这根肉中刺,就是拔不了。

如今机会来了,李多祚手中不足两万兵马,而且一半是辎重兵,战力有限。

在武攸宜的盘算中,契丹人既然如此凶狠,李多祚这两万人马只要碰到契丹人,那就跟送菜一样,必定有去无回。他婉拒李多祚向自己靠拢,就是想借契丹人的刀,除去这根肉中刺、眼中钉。

他却不曾想到,即便他是武则天的亲侄子,武则天也是不放心把保卫皇宫、保卫她的安全的最重要也是最核心的一支武装力量,完全交到他的手中的。

皇帝需要平衡,哪怕他搞垮了李多祚,武则天也一定会再安排一个不肯对他俯首贴耳的人来当这个右羽林卫大将军。

李多祚没想到朝廷多难,如此关头,武攸宜还想着剪除异己。他满腔愤懑,正苦思接下来自己这一路残军该何去何从,亲兵来报:“将军,马旅帅求见。同来的还有刚刚寻回的杨帆杨校尉!”

“杨帆?杨帆还活着?快快快,快叫他们进来!”

李多祚惊喜之下,忘形地站了起来。他的女婿野呼利与杨帆是好友,两人交往期间,杨帆也曾见过这位李多祚李大将军,李多祚了解到杨帆在西域的表现后,对他有勇有谋的表现赞赏有加。

而且老将娄师德对杨帆十分青睐,娄师德与他都是军队中的中立派系,受娄师德的影响,他对杨帆也更具好感。

杨帆生死未卜的这段时间。与之有关的各方势力透过种种关系向前线进行了询问,而李多祚现在正在收拢残军,因此这些问讯全都送到了他这儿,所以亲兵只一说,他马上就想起了杨帆的身份。

马桥带着杨帆走进帅帐。向李多祚施礼参见,李多祚笑容满面。离开帅案扶起杨帆。上下打量一番,见他不缺胳膊不缺腿儿,精气神儿十足,心中更是大悦:“好好好,杨校尉安然无恙,本将军心中甚慰。这些时日。杨校尉身在何方啊?”

不待杨帆回答,李多祚便道:“来来来,坐下说,马桥。你也坐吧。”

“谢将军!”

杨帆躬身谢过,在一旁座位上坐了,把他当日被俘一直以来的经过都说了一遍,只略过了在涿鹿城遇刺和阿奴千里寻夫的部分。

“契庆人要与突厥人议盟?”

李多祚大吃一惊。

他不是一个只有匹夫之勇的武人,杨帆把事情一说,他马上就意识到了这其中蕴含的巨大危机,李多祚马上道:“杨校尉能送回这么重要的消息,于国于民,功莫大焉!此事太过紧要,咱们一会儿再细说,我要马上写封奏章,以八百里快马上报朝廷!”

杨帆起身道:“末将明白,末将与马旅帅且在帐外等候。”

李多祚道:“不必,你们且坐!”

李多祚吩咐人取来笔墨纸砚。

用来书写奏章的是专门的纸张和印好的款式,不是随便扯过一张纸来就可以写的,尽管事情紧急,写给皇帝的东西也不能马虎,李多祚先在一张普通的纸上写下一份奏章,匆匆浏览一遍,涂改一番,递于杨帆道:“杨校尉且看,有无疏漏。”

信上有几处涂抹,只是遣词造句的不妥,至于所叙述的事情,自然清楚明白,并无遗漏,杨帆也清楚李多祚让他先看,是让他清楚自己并不想贪他之功,消息的来源,如何探得,里边写的都非常明白。

杨帆看罢点了点头,李多祚便接回去在奏章用纸上重新抄录了一份,这一份抄录完毕,还要再看一遍,以免有什么错字,确认无误,马上用印,装封,火漆封口,压上密押,高声唤道:“来人!”

一名亲兵走进帅帐,抱拳而立,李多祚把密奏一递,沉声道:“以八百里快马!急递京师!”

武成殿上,婉儿气色恹恹地批阅着手中的奏章,符清清在另一张桌前,帮着婉儿把批阅完的奏章分门别类进行归整,以便小内侍送达不同的衙门,对转送内廷由皇帝照准的,则再审阅一遍。

忽然,她在一份需转送内廷的奏章上发现一个错字,武则天对于这些事情要求甚严,错字别字、涂涂抹抹,会被她认为做事不认真。以婉儿的严谨,可一向极少出这类错误。

符清清抬首欲语,看见婉儿没精打采的样子,她又把话咽了回去,仔细琢磨半晌,拿起小挫刀,小心地把那错误的笔划刮去,又涂了点膏粉抹平,然后捺下一笔正确的笔划。

弄好了,符清清仔细端详了一下,不加注意是根本看不出来的,而以女皇现在的眼神,是笃定不可能发现的,符清清得意地一笑,这才对婉儿道:“姐姐身子有些乏了,先歇歇再批吧。”

婉儿摇摇头,淡淡地道:“无妨,现在朝廷多事,战争频仍,调兵的、催粮的、运饷的,哪一处出了岔子都是大事,懈怠不得。”

符清清叹了口气,只得低头继续审阅,近来国事过于繁忙不假,可是婉儿这种状态,却已持续很久了,自打曹仁师那一路大军全军覆没,婉儿就常常魂不守舍,以致奏章连连出错,受了皇帝一顿训斥后,不得已把她找来帮忙。

虽然婉儿从未承认过,可符清清做为她最亲信的人,早就猜出她心有所属,甚至猜出了她喜欢的人是谁,那人迄今没有消息,恐怕是凶多吉少了,也难怪婉儿她……

符清清暗暗叹息了一声,心中方自一叹,就听婉儿一声惊叫,整个人都跳了起来。符清清吓了一跳,抬头一看,只见婉儿或是因为跳得急促,膝盖撞到了桌腿,疼得她眼中泪花闪烁,可是奇怪的是,她却满脸笑容,透着无尽的欢喜。

符清清讶然道:“姐姐,你怎么了?”

“我没事,我没事!我先离开一下!”上官婉儿宝贝似的抓着一份奏章,一瘸一拐但迅疾如飞地闪进了一旁的侧殿,丢下符清清愣在那儿,一脑门的问号。

第七百四十一章国敌:强盗

婉儿躲在偏殿里,一遍遍地看着那封奏章,一个字一个字地品着那里边的每一个字,喜悦的泪水像断了线的珍珠,噼呖啪啦地掉下来。

这么久的牵挂、思念和担心,今日终于等到了一个她想要的结果,她不想哭,可根本忍不住那泪。

他还活着!

他还活着!

喜悦的呐喊在她心底里不断地高呼,然后她才开始通过那字里行间涉及杨帆的简短内容来猜测他的处境。

自黄獐之战结束,他就被俘了,这些日子,他一定吃了很多苦吧?

他的腿中了箭,也不知伤处痊愈了没有。

他从契丹人那里探听到契丹人要与突厥和盟的消息,费尽心机从深山里逃出来,一定很凶险吧?

那些契丹人,以区区数万之众,两次打败朝廷十余万大军,而且每一次都大获全胜,连那么多的大将军都不能幸免于难,一定个个如凶神恶煞一般,郎君要从他们手中逃出来,该是何等不易呀!

婉儿浮想联翩,过了许久许久,她才控制住那颗欢喜的心,轻轻拭去泪,藏起那一丝剪不断的思念,从偏殿里走出来。

“婉儿姐姐。”

符清清站起身,她惊奇地发现,婉儿似乎有些不同了,她说不出究竟有哪里不同,但她似乎真的不同了,就像一棵久旱的小草,突然汲足了水份,重新挺起它纤细、俏美、活力无力的身姿。

“我去见陛下,有重要军情呈报!”

婉儿板起面孔,严肃地对符清清说。

婉儿说完,便快步向殿外走去,肩不动、裙不摇,如行云流水。依旧那般优雅,但是比往日少了一分从容,她必须走得很快,要不然她忍不住那翘起的嘴角,忍不住她发自内心的笑。

丽春台上,武则天阴沉着脸色,她的心情很不好,以致于张昌宗和张易之的取媚也不能换来她的展颜一笑,现在二张也因为畏惧而悄然避了出去。

闻听突厥也趁契丹之乱跑到河北肆意劫掠,而且打出了“代唐伐周”的口号。刚刚和突厥缔结和亲之盟的武则天犹如挨了当头一棒。

她愤怒了,她不顾后果地从西域抽调兵马,从南疆抽调兵马,从各地府军中继续抽调兵马,汇集成一路路大军。前仆后继地冲向河北,狡猾的突厥人又退却了。在大漠草原上。帝国根本拖不起。那令人绝望的追逐,足以把帝国拖进崩溃的深渊,可是就这么任他们来去?武则天实在难以咽下这口气。

然而,那个无耻的默啜根本不在乎她怎么想,他在退却的时候,因为没有时间带着那么些奴隶。就把从赵州、定州等地掠夺的数万男女全部坑杀了。

就是这样,这个无耻之徒居然还派人入朝,煞有介事地提出,之所以出兵河北。是因为朝廷没有答应他们全部的议和条件,只要朝廷答应割让单于都护,归还河曲六州降户,他们不但不再出兵伐周,而且愿意配合武周,讨伐契丹。

武则天很清楚他们是在胡扯,可是形势比人强,武周现在有力量两面开战吗?如今默啜拥兵四十万,据地万里,西北各族大多畏惧其势,弃武周而附庸突厥,朝廷能拿这个强大的无赖怎么样?

“圣人,圣人,李多祚有紧急奏报!”

上官婉儿快步走进丽春台,疲惫地躺在逍遥椅上的武则天一惊坐起,急问道:“河北又出什么事了?”

“陛下请看!”

上官婉儿把奏章递向武则天,武则天接过奏章,吃力地看了几行,摇摇头道:“念与朕听!”

“是!”

婉儿接过奏章,一句句把杨帆打听到的消息念与武则天听,武则天听罢,根本就忘了这个杨帆是她女儿的心爱之人,也忘了他曾经在西域替自己建立过多大的功劳。别的不说,光是他在吐蕃布下的离间之局,今日就结下了硕果,如果不是吐蕃内部王相争权,战斗激烈,今日吐蕃岂会这么安份,武周的局面将更加难堪。

她注意的只是契丹欲与突厥议盟的消息,如果这个消息属实,突厥与契丹一旦合作,那河北之乱岂非更是平定无期了?

武则天无力地躺回椅上,痛苦地闭上了眼睛:“难道……,要答应突厥的条件?归还降户,岂是归还降户那么简单,一旦这批降户归还了突厥,从此其他部落还肯归降武周么?难道要把单于都护府送给突厥?自古以来,可有一位开国之君不是开疆拓土而是割让国土?朕该怎么办?怎么办?”

※※※※※※※※※※※※※※※※※※※※※※※※※

突厥军队在听闻武周大举出兵河北的消息后,迅速撤回了他们的领土。

虽然因为撤退仓促,没有把那些男女奴隶带来,但是他们掳夺了大量财富,那一车车东西,简直是去汉人的地方抄家,几乎没有不抢的。

“大汗,如今的大唐已非昔日的大唐,连契丹区区几万人都能掀起那么大的风浪,大汗控弦四十万,怕他何来,何必仓促退兵呢?”

一位前来接应的突厥将领眼见将士们大包小裹,车拉马驮的财物,不禁又惊又喜,想到可汗放弃了更多唾手可得的财富,不禁向他抱怨起来。

默啜狡黠地笑道:“蠢材,就盯着眼前这点利益,目光要放长远些。没错,大唐的确是败了,可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这个庞然大物,咱们偶尔欺侮一回还成,想把它一口吞掉,咱们还没有那么大的胃口。

如果咱们和大唐拼个两败俱伤,就算大唐亡了,咱们的实力也会消耗殆尽,那时候,你以为回纥和吐蕃,会放过吞并咱们的机会?朋友,只是暂时的!”

默啜捋着胡须微微一笑,得意地道:“现在,咱们还要尽量壮大自己,在不伤元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